分享

PE十八讲之三

 抱朴守拙之宁耐 2015-12-08


引言:

判断一个PE机构是否优秀,关键看业绩。PE的业绩来源于它资源整合的能力,这包括了整合人力资源、项目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一能力给PE机构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发展潜力,也是实现PE机构稳定、高效地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资本市场在2010-2011一度进入了全民PE的热潮,当时从事房地产、煤炭行业的高净值人群,由于国家对相关行业的管制,他们急于给那些财富找一个新的增长方向。PE的造富神话吸引了他们,于是就出现了如此多的机构和相应的合伙人、以及投资者。

PE机构都喜欢投资优质的企业,导致了这个市场“狼多肉少”的局面,根据“割韭菜理论”优质企业就像韭菜,PE投资就像割韭菜一样,创业板开启之前累计多年长成的优质企业先被投掉。新的小企业还没成长起来,接导致这一茬韭菜割完了之后,PE投资面临无项目可投的局面。因而小韭菜没有得到帮助成长缓慢。因此,能够找到好项目,整合好资源的PE将会在较量中胜出

1. 整合有资源的人:

优秀的PE机构的合伙人往往都是有资源的人,优秀的资源往往会在这些“聪明”人之间实现共享。这些“聪明”人往往会给PE机构带来优秀的资源,这包括了优秀的项目资源、优秀的人脉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资源。因此,PE机构要在目前的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整合这些有资源的“聪明”人。

案例1:鼎晖投资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曾公开评价鼎晖,“国际大牌PE首选的合作伙伴肯定是鼎晖,他们在中国的运作、关系、人员、判断很强”。而且从2002年创立以来,鼎晖的六名合伙人至今无一离开。这六名创始合伙人都曾就职于中金公司,且都曾担任比较高的职位拥有广阔的人脉关系。而且董事长吴尚志和董事总经理王振宇都曾就职于世界银行,对于国际上的资源也较为熟悉,尤其是一些知名投行。

鼎晖的开始也并不是光彩夺目,其创立之初时在市场是籍籍无名,发展并不顺利。但是,它却仍然可以依靠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投行的直投部门进行联合投资,并借助他们的资源铺就上市的道路,存活下来。也正是因为鼎晖强大的资源和运作能力,宝洁才会选择与鼎晖合作,这才有了后来鼎晖6亿美金收购南孚78.775%股份的交易。

案例2:中国好声音---华人文化产业基金

《好声音》这档节目在其同期节目中收视率排名第一,但是在PE机构眼里,《好声音》就是一个项目,操作基金为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操刀人为黎瑞刚。而且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不得不说是根正苗红,一群有资源、懂传媒产业的合伙人(包括国开金融、大众资产等)聚集在一起,想不成功都难。节目制作出自“灿星制作”之手,隶属于星空华文传媒。响当当的《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武林大会》以及《华语音乐榜中榜》均打造自这个团队。

操刀人黎叔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他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办公厅主任。这些积累对于上海文广的重组和下一步发展,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黎叔可谓是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的大宝贝! 这几年,黎叔执掌华人基金,运作了很多大的文化项目,传媒大佬默多克等大佬也曾感慨“黎叔后生可畏”。

因此,文化产业需要先行者,“懂行业+会运作”,不仅仅实现了产业与金融的结合,而且实现了文化与金融的融合。而幕后PE恰是结合自身对文化产业的理解,通过金融的支持和媒体的放大器效应,让好声音变成了一种载体,从而变成了一门好生意!

手握资源和人才,可谓是PE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PE行业的稀缺资源的是人才,是那些懂产业、能创新、会运作的情种。那些有成功运作经验的PE行业人员构成了不差钱的基础,而那些手握资源的PE更是弥足金贵。

2、整合上市公司资源

资源整合并购时代的到来,使“PE+上市公司”的模式在A股市场火速蔓延开来。这种模式的首次亮相,是在2011年9月浙江天堂硅谷大唐牧业共同发起的产业并购整合平台---天堂大康。从此,这种PE牵手上市公司的这种高并购效率、锁定退出渠道的双赢之举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

上市公司+PE模式的分析:

(1)对于上市公司的重要意义

优势互补,消除并购前期风险。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基金提前了解目标企业,减少未来并购信息不对称风险。还可借助PE对项目判断的经验和能力,优势互补,与PE机构一起,对拟投资项目的筛选、立项、组织实施及对已投项目监督和共同管理,达到提高并购项目成功率的目的。

杠杆收购,不占用公司太多资金。采取杠杆收购,只需要部分出资,而且可以根据项目进度逐期支付,剩余资金由外部募集。

提升公司估值。通过产业整合和并购重组的方式将于公司业务相关或能推动公司发展的项目融入公司,壮大公司实力。通常在二级市场上,股价会实现上涨。

(2)对PE的意义:

有了较为安全的退出通道。所整合的与上市公司产业链相关的上中下游项目,在经过培养整合达到一定盈利能力后,将项目卖给上市公司,确定了退出渠道。另外,上市公司强大的采购、销售渠道等资源也有助于项目公司做大做强,迅速提升业绩。

募资难度降低。通常是有了明确的投资标的,才向其他LP募资,投资周期短;“PE+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完全符合“短、平、快”的投资需求。通常3年就可以由上市公司收购而退出,投资回收快。这符合国内众多私人资本的需求,对于GP合伙人而言,无疑将降低募资难度。

(3)案例1:

德同资本和益民集团(代码:600824)

2013年10月29日,益民集团发布《董事会关于投资设立德益消费升级产业基金(暂定名)的公告》,称“公司决定携手德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同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德益消费升级产业基金”(暂定名,以下简称“德益基金”)。

德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GP,出资1400万元;益民集团作为基石投资人出资2.36亿元;其余5亿元由德同资本募集基金规模:7.5亿元。

上述运营模属于PE机构出资1-10%,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出资10-30%,剩下的资金由PE机构负责募集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对于上市公司(益民集团)的造成资金压力较小,因为大部分资金都由PE机构来募集,效率较高。

案例2:

硅谷天堂与升华拜克(代码:600226)
2013年8月20日,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关于公司与浙江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作 设立产业基金的公告》,称“公司拟与天堂硅谷合作共同发起设立专门为公司产业整合服务的产业基金(以下简称“产业基金”)”。
天堂硅谷作为GP,出资2%,升华拜克作为LP出资98%。基金规模:不超过3亿元

此种运营模式属于PE机构出资1-2%,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作为单一LP出资其余部分的形式。消除了募资的压力,并购效率高,上市公司作为基石投资人,有助于提高对项目质量的判断;此时上市公司也通常会介入甚至主导投后管理,有助于提升项目公司的管理水平

(4)退出方式

目前很多PE机构和PE手上的投资项目良莠不齐,拿到融资但无法退出的项目比比皆。项目只有顺利退出完成后才能体现PE机构的“业绩”。能不能退出?选择何种方式退出?关键在于PE机构如何利用手中资源,选择合适并且高效益的退出方式,这将影响到项目的最终成败!

a)由上市公司并购退出(主流模式)

通常并购基金约定3年为存续期。约定三年内,上市公司有优先收购项目权利。三年后,并购基金将有自由处置权,可以考虑直接让项目IPO或卖给其他公司。

优势:可以直接由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并购,无需使用现金作为支付对价;利润可以直接在上市公司报表中反映。

劣势:在企业市值低时,对股权稀释比例较高;上市公司作为主体直接展开并购,牵扯上市公司的决策流程、公司治理、保密性、风险承受、财务损益等因素,比较麻烦;并购后业务利润未按预期释放,影响上市公司利润。

b)独立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 IPO,完成退出;

我国公司进行境外IPO源于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容量有限,另外,筹资成本和筹资效率也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的主要因素。

优势:融资规模大、时间短、效率高、国家政策支持。

劣势:海外上市的费用高,约为国内上市要高2倍以上。

c)将所投资项目转让给其他产业基金,完成退出;

如果在项目不好找的情况下,所投项目短时间内难以实现IPO,所以很多项目经常在PE之间倒手,买了三五年,赚点钱再卖给下一个基金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优势:在倒卖过程中能够实现套现退出。

劣势:很可能找不到相应的战略买家。

d)由所投资项目公司管理层进行收购,完成退出。

在项目公司发展壮大之后,有些会选择独立发展,则会进行管理层收购。

优势:能够实现PE对于项目公司的退出,获得收益。

劣势:对于项目公司管理层来说,收购可能会面临资金压力。

结论如今的市场上无疑已经出现了能够整合优秀资源的PE机构先行者,这值得其他PE机构参考与学习。但是,在学习这些资源整合与激励机制的同时,PE机构们也应该积极思考;“PE+上市公司”是明智的,但是还会存在其他的模式吗?这也是机构投资者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