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端论坛】李均锋:加强统筹规划发展普惠金融

 文野 2015-12-09


加强统筹规划 发展普惠金融


作者: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15年第22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2015年初,银监会在监管架构改革中专设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牵头研究制定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以及推动开展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迈入了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多元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传统和新型、大型和小型、线上和线下金融组织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业等金融组织机构分业经营、相互协作的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合作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金融组织机构迅速发展,在“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领域开展了有益探索,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


  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幅提升。截至2014年末,全国银行网点数量21.6万个,ATM等自助设备总量124.7万个,POS机等数量1593.5万个。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银行网点、ATM密度以及银行开户率等均处于国际中上游水平,如我国成年人开户率和借记卡持卡率分别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近年来,偏远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围绕着“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户户有账户”的目标,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大提高。截至2014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6%,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点覆盖率达92%,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达93%。


  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加强。截至2014年末,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6年实现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涉农贷款也连续5年实现增量、增速“两个不低于”目标。2015年以来,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在中央宏观调控和有关金融政策支持下,小微和涉农金融服务依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162.9万户,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在20%以上,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1%,顺利实现了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的“三个不低于”目标。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5.1万亿元,农户贷款覆盖率22%,农户申贷获得率91%。


  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日趋活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引入,金融业态、产品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众多金融组织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数字化金融平台,延伸金融虚拟经营空间,快速挖掘和响应客户需求,推出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同时,在政府的鼓励和参与下,许多地方也就如何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青海省设计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新模式,湖北省实施的“金融服务网格化”服务模式,为发展普惠金融增添了活力、积累了经验。


  普惠金融发展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特殊地区、机构和业务的财政奖补政策措施,对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机构实施税收优惠,灵活运用了差别存款准备金、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三农”和小微企业业务实施了多项差异化监管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机制的缺陷,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3月开始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建成了全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设计使用了第二代支付系统,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和安全性,为普惠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在于解决特殊领域、特殊地区、特殊群体的有效金融需求,增强特殊企业和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这是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虽然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商业可持续不足与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并存。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主要为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很好体现。然而,目前能够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还是商业性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普遍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无法实现市场平均收益水平。众多机构难以在维持盈利水平和履行社会责任间取得平衡,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内在积极性不足。


  消费者金融需求多样和金融知识普及不够并存。普惠金融具有公平、包容的特性,其目标是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金融服务。我国大量的中低收入居民金融消费需求旺盛,金融需求长尾化趋势明显。然而,我国众多金融消费者因为金融专业知识不足,普遍缺乏投资技能和金融风险意识,承担着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因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缺失引起的金融纠纷和投诉也比比皆是。广大的金融消费者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星星之火”,只有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合理满足其金融消费需求,才能促进普惠金融良性发展,形成“燎原”之势。


  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和使用效率低下并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业商业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金融服务呈现出“质量提升、均衡性下降”的特点,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地区和大型企业集中的特征明显,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等获得全面金融服务的难度较大。有些地区、有些领域存在金融过度竞争及金融服务不足甚至空白。与此同时,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仍有待提升。以银行卡为例,我国银行卡虽然开卡率高,但是“睡眠卡”“僵尸卡”多,给银行系统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


  特殊领域和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存。薄弱领域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痼疾。从成因上看,这既是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财务和信用信息不足、抵(质)押物缺乏等客观因素在风险溢价上的反映,又是信贷管理技术限制、融资配套环境、宏观经济运行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贷款需求难以被充分满足,融资链条过长,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在“普”和“惠”两方面都折射出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短板。


  传统金融机构创新不足和新型金融业态规范不够并存。传统金融机构见证了我国金融业近几十年来的蓬勃发展,但历史的成就和经验也限制了其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对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P2P、小贷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生来就有创新的基因,一定程度上为那些在传统金融体系中较难获得支持的特殊群体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但是大量的新型金融组织仍处于良莠不齐、野蛮生长的阶段,若不规范发展,可能会对经济金融安全构成较大威胁,阻滞普惠金融发展进程。


  合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是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强化理念共识。普惠金融作为一种人人有权享有金融服务的理念,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大家对普惠金融理念的认知、实践模式等方面还缺少共识。对于普惠金融供给方,要认识到普惠金融的包容性、持续性、公平性和民生性,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平衡,结合市场需要大胆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在“锦上添花”的同时也做到“雪中送炭”,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方,也要意识到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要努力提高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根据自身需求理性参与金融活动。


  制定发展战略。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前瞻规划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导下,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正在对我国未来五年的普惠金融发展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建立普惠金融统计、评价和考核体系,部署开展试点示范和专项工程,计划从多方面构建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稳妥有序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各地和各金融机构也应强化战略意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健全发展机制。普惠金融要求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向特殊群体延伸,这对金融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只有健全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形成内生发展动力,普惠金融才不会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金融机构应将普惠金融服务目标融入业务发展、绩效考核等核心环节,真正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中央政府应继续完善和落实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和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对普惠金融服务的差异化激励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应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奖励补偿等激励作用,改善风险补偿措施。


  完善机构体系。金融组织机构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力量。发展普惠金融要充分调动各类金融组织的能动性,形成各类金融组织机构分工协作、互补竞合、共生共荣的金融生态圈。一方面,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机制体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延伸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引导新型金融机构规范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


  加强保障服务。普惠金融的长足发展依赖于健康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当前,我国亟需健全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保障普惠金融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普惠金融是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更应该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类普惠金融业态法律规范,确保各项普惠金融服务依法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