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金观察】融入“互联网 ”的农信策略

 文野 2015-12-09



 融入“互联网+”的农信策略

  

作者:贵州省联社主任蔡湘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15年第22期


  “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将对农信社带来挑战,也为农信社提升金融服务、推进发展转型带来了重大契机。


  “互联网+”是适应农村金融新常态的迫切要求


  从贵州的情况看,当前农信社所服务的“三农”市场正在发生一系列的新变化。


  互联网金融不断深入农村市场。一方面,农村市场已被互联网企业锁定。阿里巴巴已经进驻贵州,拟构建农村电商,为进一步提供金融服务铺设基础。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已开始了农村电商项目。中国邮政与TOM集团开展“邮乐购”项目,已在贵州的部分地区实施,为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提供支撑。新农村建设引领,带来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时代机遇。当前,贵州持续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农村。农信社肩负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使命,需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供形式丰富、运作高效的金融服务。


  农业发展提速,带来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策鼓励下,贵州本地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需要农信社实现金融服务的加速升级和有力推广。


  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充分融入“互联网+”是贵州农信适应农村金融新常态的迫切要求。唯有如此,贵州农信才能更科学、高效、精准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新需求,才能够切实将普惠金融推向深入。


  农信社发展“互联网+”具有独特优势


  对贵州农信而言,充分融入“互联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体制优势。在农信社特有的两级法人体系下,近年来贵州农信大力打造“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其中,贵州省联社引导各行社以“三农”、小微、社区为市场定位,努力促使各行社成为现代化精品小银行。贵州省联社自身以加速提升信息科技的支撑服务水平为第一驱动,促进系统资源整合,进一步丰富增强面向各行社的资金、业务、风控、协调等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大平台”的综合支撑能力。


  平台优势。一是云上贵州大数据建设,为“三农”精准服务提供基础设施条件。云上贵州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更好地整合政府和企业的信息资源,使服务“三农”、金融扶贫更加科学、高效、精准。二是依托信用工程建设,搭建农村信用平台。2003年以来,贵州农信持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并取得突出成绩,现已顺利发布实施《贵州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系列地方标准。三是依托信息科技建设,业务平台持续升级。贵州农信先后实施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及中间业务系统的换代升级,科技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产品优势。一是网络支付不断推广。截至目前,贵州农信社拥有网上银行客户49.7万户,手机银行客户42.6万户;并在发行金融IC卡的前提下,积极筹备推出移动金融产品。二是农村金融互联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社共布放2.5万台银联POS机,机具数量位居全省银行机构首位,同时布放2万台“信合村村通”POS机,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


  营销优势。一是本地化服务。贵州农信充分发挥两级法人灵活、快捷等特点,在营销手段上充分实现了多样化和本地化。二是不断推广产品。2015年贵州省联社与贵州省人社厅、卫计委联合推出社保卡、居民健康卡业务,使农信社客户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客户资源和营销基础。


  融合“互联网+”应突出四个重点


  基于贵州农信现状,探索精准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应突出四项重点。


  搭平台。一是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建设贵州“三农”服务云平台,为贵州“三农”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提供线上金融服务。二是基于核心业务系统,快速定制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基础组件产品,并在中间业务平台组装相应金融产品组件,灵活配置农村金融新产品,实现“产品工厂”式业务研发和推广。三是搭建数据平台,实现农村金融信息、数据等资源的价值性挖掘和分析。积极应用“大数据”思维和相关信息技术,深度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形成规范、精准的信息集群,为下一步模型分析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创产品。重点研究如何以贵州“三农”主体为靶向,基于云上贵州大数据和省联社内部信息科技平台所具有的技术支撑、资源共享和个性定制等功能,全面开发符合客户需求、个性化的线上线下金融产品。


  抓营销。重点研究如何基于电子渠道,变革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将广大金融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引导至贵州农信搭建的“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促进农信社各类金融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服务的深度开发。一是推广价值营销。价值营销让传统银行业化被动为主动,细分目标客户,提供特定的金融服务。二是打好互联网金融支持支撑的基础。重点在支付、信用和传统业务功能、风险管理、流程管理、创新和技术平台管理五大方面打好基础。


  防风险。重点研究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防范金融企业的信息科技风险,确保机构运行稳健、风险可控、发展持续。农信社要从技术、业务操作、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针对“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金融服务,首先要筑牢现有风险防控体系,同时着手研究如何防范网贷、农村互联网信用工程建设、数字化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农信社应主动对接“互联网+”,将互联网的战略思维应用于平台建设、产品开发、营销策略、风险防控等工作,扎实做好信息科技建设和产品渠道铺设,提高服务“三农”的质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