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中的小药方

 胡言佛语 2015-12-09

 1、麻黄 --治头痛(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治小便不利

2.桂枝酒
是治疗风寒头痛最特效简便的办法,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又能温通经脉,热酒也能疏通血脉,直上头面,两阳相合,直达头顶,头为诸阳之

会,头部阳气不够时,风冷就会约束经脉,不通则痛,当头部阳气充足时,经脉就会饱满畅通,寒气就会通过一汗而跑出身体去。所以桂枝酒

可以温通头部经脉,治疗头部风寒冷痛。 

3.肩周痹痛却有五六年了。桂枝加葛根汤!寒则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


4.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发汗以祛之。其发汗时,唯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

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

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

5. 水火伤,用生姜.把热水打翻了小手指马上被烫得红通通。爷爷说,用生姜,效果良。拿来一大块生姜,丢到石臼里,用那只没有被水烫到

的手,就快速地把生姜捣成泥,然后把这些姜泥敷在烫红了的小手上。   一下子伤痛减轻了,缓了一口气说,舒服了点,还好有生姜。   第

二天就完全不痛了,再过几天,连伤疤都没留下。 

6.生姜的功用有四:   一曰,制半夏,有解毒之功。   二曰,佐大枣,有厚肠之说。   三曰,温经散表邪之风。   四曰,益气止胃翻之呕

。 
 姜茶饮,治痢方。   冷痢痛,去皮尝。   肉辛温,皮辛凉。   寒热详,治病良。  

 5、香薷 
用香薷来治疗暑季感到阴凉是一个特效单方。故香薷有夏月之麻黄的美称。乃夏季感冒之专药也。
  
6. 湿毛巾与香薷治水肿在南方很多水肿脚气的患者,为什么呢?湿性趋下,南方雨湿多,地势低洼,所以人容易伤湿。所以爷爷常跟小指月

说,如果在南方不懂得除湿之法的话,想治病是行不通的。   所以有句俗话叫,手拿三把伞(散),一天走到晚。   三把伞即银翘散、藿香

正气散、五苓散。

7.香薷配白术。原来这就是《外台秘要》上的薷术丸。原来现在是夏暑之季,你想要发汗解表,又有能利水消肿,选香薷是最好。   香薷有

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   《本草正义》说:上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   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通小便,以导

在里之水。用白术这补脾圣药,可以加强土能制水的作用,所以两味药一用上,这腿肿了好几天的妇人,很快就消退下去。她说,原本怕冷的

,吃了这个药,出了点汗,然后每天排很多尿,肿胀的腿一天就比一天轻了,三剂药吃完,就完全不种了。 用香薷,有时用5克8克,有时然

用30克50克,不解其故地问,为何?爷爷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所以用香薷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取它轻舟速行之意。治下

焦如权,非重不沉,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量宜稍大,而且可以浓煎,取它重剂直达病所,起沉疴,利膀胱。

8. 荆芥散血中之风,为产后血晕第一要药。 治荨麻疹的金刚钻   荨麻疹怎么办?周身肌表上下有风团,抓哪哪痒,一痒就能抓出一片红疹

子来,严重的痒到烦躁失眠睡不着,非常难受.荆芥穗粉末搞出一勺,把它敷在手臂上瘙痒的地方,帮他用手掌来回反复地搓,搓到发热,热

过后,皮肤表面就变得清凉干爽,非常舒适。

9.荆芥防风一配,这两味药,就像在人体外面布上一重金钟罩。荆防散一下去,当天喝完药,头巾就可以取掉了,身上微微出阵汗,鼻塞也通

了,头痛也没了,身体怕风,酸痛之感也都消失了,如果四时感冒,畏风怕冷,汗出不畅,全身疼痛的,像这种外感表证,用麻黄、桂枝等辛

温发散重剂,又嫌它力量太猛,用银花、连翘这些辛凉发散轻剂,又嫌它偏寒。  用荆芥、防风这荆防散,这辛温发散发表轻剂里头的最佳搭

档,平和而有效,荆芥发汗散寒之力较强,防风祛风之力更甚。两者一配合,汗孔开,风邪寒气迅速出离体表,周身轻松,上下通调,病痛自

愈。  七分饱与玉屏风散防风能够防止外面的风邪内入,也可以通过巧妙搭配,可以防止里面的津液外泄,真是一物而二用,双向调节啊!

10.用生姜水来送服玉屏风散,再配合饮食七分饱,一个月后,娃子不再虚胖了,自汗也消失,自从吃了玉屏风散后,经常感冒的现象,都没

有了。  :玉屏风散乃为固表止汗之良方。玉屏风散有防风、黄芪,就像在肌表布一重金钟罩之气,再配上白术能补脾虚,治疗小孩子脾常不

足,外感风寒,气虚自汗。用姜汁来送服,目的是通过生姜来加强发汗,把寒气往外排,然后通过玉屏风散再把千疮百孔的金钟罩卫气修复起

来。

11.  防风配枳壳治中风肠痹 ,
开了防风、枳壳、甘草三味药。   叫病人家人立马去抓药来打粉,用米饮每次送服两钱。这家人下午就把药弄好,一吃完,肚子显示转气,

咕噜咕噜响,然后放臭屁,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涩秘,用防风、枳壳各一两,炒过,再配合甘草半两,打成粉末,用白汤每次调服两钱。小

指月又读了好几部古籍,发现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这可是一组黄金搭档。

12.《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 同病异治—

—病同机不同 有两个带下的妇人,都是苦不堪言。爷爷给一个用上单味防风丸,另一个则用上单味黄芩丸。   结果两个都治好了。

 13.风如胞门,崩中不止,漏下潮湿,独圣散用一味防风,风能令水干,面糊酒调为丸服。然唯血色清稀,而脉浮弦者为宜。如血色浓赤,脉

来数者,此上焦有热,用一味黄芩丸主之,不可混也。   风药润剂与咳门第一神方众风药皆偏于辛散,唯独防风多了份甘润。   故防风乃风

药中润剂。

13.   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更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   巅顶之痛人不同,

藁本须用去川芎。   肢节之痛用羌活,祛风祛湿亦其功。膀胱背表寒气加,后脑勺痛如杖打。其在皮者用汗法,此时使用羌活佳。 若是加酒

把汗发,寒散痛止效堪夸。

14.寒包火的扁桃体发炎 三味药,羌活五钱,蒲公英、板蓝根各一两,水煎服。一剂发烧退,二剂咽喉开,能够吃点粥饭,三剂下去,病去如

失,不再反复。治疗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五钱,蒲公英、板蓝根各一两,水煎服.羌活能外散风寒,以解除肌表被寒冷凉饮所伤。板蓝

根、蒲公英能内清毒热,解除整条消化道被煎炸烧烤辛辣所烧灼的痛苦。  

15.羌活胜湿汤,治疗肩背痛,不可回顾,有神效。   这肩背一派湿浊痹阻经脉,为风能够胜湿,用一派风药把气血吹通,这样血脉周流,其

病自愈。小指月在淡黄的宣纸上,把七味的羌活胜湿汤写了下来。   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藁本、川芎、生甘草。这样三剂药下去,

这妇人浮紧的脉,马上变柔缓,肩背的风湿发散出去后,筋骨就柔和了。《脾胃论》曰:肩背痛,不可回顾,或背痛项强,腰肾难以转摇,此

太阳经气郁不行,当以风药散之,羌活胜湿汤主之。
  
16.《药鉴》上说,羌活乃足太阳经之君药也,气味雄烈,大有作为,辛温发散,故小无不入,大无不通,能散肌表八风之邪,善理周身百节

之痛,排巨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症。   为什么穿裙子腿受凉会痛经,因为太阳膀胱经受寒,周身肌表毛孔都会收缩,一收缩,月经就

排不顺畅,这时不通则痛,一旦用羌活把毛孔打开,把浮紧的脉象解开,腹中瘀血自然下来,痛经腹痛也就消除了。  

17.、白芷治头痛,鼻渊,还能美容,治齿痛,又治腹痛、带下,还有疮疡,皮肤疥癣,鼻塞流清涕不止,这就像水湿在鼻,白芷能芳香开鼻

窍,把鼻中水湿吹干,所以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涕不止。  

18.单味白芷,治眉棱骨痛如神,用这白芷打粉调醋来敷脸上的斑,想不到见效也快。内服加上外敷,搞了七八天,暗斑就变淡了,现在都消

失了。
 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再等干后研末,炼蜜为丸,《本草求真》的一段话: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祛风散湿主药。故

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以及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

19.《卫生易简方》曰,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   《冰湖集简方》曰,治刀剑伤疮,白芷嚼烂涂之。《经验方》曰,治痈疽赤肿,白

芷、大黄等分,打粉米饮送服。

20.入山采药,左腿被藤刺伤到后,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将白芷研成细粉,以醋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两次,三天后肿消痛止,连疤痕都不留,

足以证明白芷能消肿止痛,长肌肤退疤色。

21.用单方白芷,一半叫乳母煎汤外服,把这汤渣再配点白芷粉,搞点乳汁,调敷患处,想不到用两次后,就不痛了。三天后皮肤皲裂收口,

小娃子又可以吸奶了。
《本草汇言》曰: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  
 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   
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   
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
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   
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   
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   
白芷皆能治之。  
第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湿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22.《普济方》曰,治闭塞不通,用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肺开窍于鼻,当胸肺气郁时,鼻子通气就不太好,所以可以外用取嚏法打开肺气

,也可以内服通宣理肺之药,把肺盖打开,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3.痰水清稀量多,是寒痰留饮,是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减退,生出寒饮,凌心射肺,所以胸满咳嗽。六君子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用细

辛三钱.如果细辛用作散剂打粉服用,就不要超过一钱, 这样就安全,你如果如汤剂,如果辨明有寒痰留饮存在的,有病则病受,量大一点,

才能温肺化饮,才能把痰饮化开,不然病重药轻,如隔靴挠痒,难以把老痰留饮化掉。
 
24.细辛治疗头痛如神,细辛气清而不浊,善于降浊气而升清气,一派阳刚之象,令清阳出上窍。若寒痹阳虚头痛腰痛肢节痛者,非此物不能

治。如果脉细而无力者,可以用它来鼓动脉力,但细辛味辛而力散,必佐以补血养阴之药,使脉道宽敞,这样气得血养,则不散矣,此仲圣创

当归四逆汤治脉细欲绝之宗旨也。

25.  细辛有“辛以润之”的作用。大便秘结,久用寒凉通泻之品,反而加重的,这是寒秘。   导致身体有津液都滋润不了,这时肠道就处于

呆滞板结状态。所以用少量的细辛,可以使呆滞状态的肠管活动起来,这样肠道得到动力跟津液,通降功能马上加强。所以大黄有细辛在前面

开路,那泻下功用就更厉害。  故治疗老年人冷秘风秘,常可加进少量的细辛于辩证方中加强辛润通腑之功。

26. 外敷肚脐治小儿口疮 :小儿不方便吃药,口疮糜烂,可以用细辛醋调,外敷肚脐,如果小儿高热或者泄泻后,满口疮疡糜烂,不肯饮食

,哭闹不止的,用这外敷肚脐法,效果明显。 寒温并用治寒包火  

27.:  黄连配细辛,名曰兼金散,专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李时珍曰,此二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

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盛之害也。 

28.:《本草汇言》曰,藁本上通巅顶,下达胃肠。   《神农本草经》曰,藁本主腹中痛,除头风痛。《邵氏见闻录》曰,夏英公病泄,太医

以虚治不效,霍翁曰,风客于胃也,饮以藁本汤而止,盖藁本能祛风湿故耳!

29.见病知源很重要,未议药,先议病,不知道疾病怎么来的,就很难把疾病根除。藁本治腹中肌瘤腹中痛,不是去化瘤止痛,而是去提高膀

胱经气化,使寒气散开,经脉疏通,疼痛自止。《本草正义》曰,藁本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痛,皆清阳不振,厥阴之气郁窒不升为

病,温以和之,升以举之,解结除寒,斯急痛可已,疝瘕可除。   而阴虚内热,肝络结滞之疝瘕急痛,非其治也。去头屑止头痒,藁本白芷

30.:  《便民图纂》:干洗头屑: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掺发内,明早梳之,垢自去 。

31.:《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疥癣:藁本煎汤浴之,及用浣衣。治虫不治虫要治湿,湿去不生虫,要见病知源,不要只看到局部的虫痒疥癣

,要看到人体潮湿的体质,乃至于整个房子跟外环境潮湿,这样治环境使病菌难以再生下去,这才是真正中医治病的整体观——不治病菌治环

境。   为何用藁本?藁本乃风药,唯风能盛湿。

32.:《本草备要》曰,苍耳子善发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何廉臣曰,脑风头痛闭塞,必用苍耳

子,苍耳子能使清阳之气上升巅顶。   《圣惠方》曰,苍耳子粥,能治目暗耳鸣,或直接用苍耳子作散煎服亦效。   苍耳子善走督脉,督阳

升,则周身之阳气,皆能出上窍,把风寒赶出去。 


33.:《本草备要》曰,苍耳子善发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何廉臣曰,脑风头痛闭塞,必用苍耳

子,苍耳子能使清阳之气上升巅顶。   《圣惠方》曰,苍耳子粥,能治目暗耳鸣,或直接用苍耳子作散煎服亦效。   苍耳子善走督脉,督阳

升,则周身之阳气,皆能出上窍,把风寒赶出去。

34.:医道最后要借医术来修道修德,道医是要借道德来行医用术,体证医学。《本草汇言》曰,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子三两,天

麻、白菊花各三钱。   《圣惠方》曰,治妇人风瘙瘾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分,捣细微末,以酒送服。《经验广集》曰,治疔疮

恶毒,苍耳子五钱,微炒为末,黄酒冲服,并用鸡子清涂患处,疔根拔除。

35.:文天祥的《正气歌》要作为医门日诵的第一课。《济生方》中记载,苍耳子散,可治鼻流涕水不止,苍耳子散即:苍耳子、辛夷花、白

芷、薄荷四味药,用这四味药打成粉末,每次用葱跟清茶泡的水送服二钱,即可。  

36.:   一味辛夷花散乃通鼻窍特效药,专治疗闭塞不通气。   辛夷花散,塞在不通气的鼻子里,然后另外一些辛夷花,每次就用一点温开

水来送服。这样内外结合,通过内服辛夷花散,打开肺盖,肺开窍于鼻,有助于鼻呼吸,然后通过外用辛夷花塞鼻,可以直接把药力作用于病

变部位,让鼻窍通开,可以大量地吐纳清气。   这样几天鼻子就通气了,脑子也清醒,人也有劲了,接下来上课再也没有打瞌睡过。 

37.:闭塞后,脑瓜子就会缺氧昏沉,所以只有通开鼻窍,才有助于清醒大脑。   治好鼻炎,脑中精神才会便好。人体疾病都是相关的,鼻通

气量恢复正常,脑瓜的运作才会恢复正常。   如果你鼻吸纳的气都不够,你脑子怎么会够清气呢?   鼻子通气不好,脑袋昏昏沉沉,会影响

到学习成绩。你在治疗头晕记忆力减退的病人时,懂不懂得去观察他鼻子通不通气呢?   《名医别录》曰:辛夷花利九窍,通鼻塞。《本草

新编》曰,辛夷花通窍而上走于脑,治鼻塞诸症引起头晕脑沉。《江苏中医》记载,一男,21岁,鼻子时塞时通,流鼻涕,经西医诊为慢性鼻

窦炎,用辛夷花两三朵打碎,用绢布包住,塞在不通气的鼻孔里,遂愈。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鼻塞三药与辛走肺 有个老婆婆,这一个多月,辛夷花、石菖蒲、皂角,等分打粉。塞在鼻子中就可以了。

38.:脑袋阳气不够时,人会昏昏沉沉,鼻子也会闻不到香味。用辛走肺的思路,选择鼻塞三药,打开鼻窍,头脑清醒,嗅觉灵敏。  《梅氏

验方新编》曰,治鼻塞不知香味,用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打粉,棉裹塞鼻中,即知香味。

39.: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常之法,平常之极乃为神奇。如葱管善于通耳窍,生姜善于出汗发表,治风寒感冒等,这葱,既能治二便不通

,又能治拉肚子泻痢,

40.:《全幼心鉴》曰,治小儿大便虚秘,葱白三根煎汤调生蜜、阿胶末服。《本事方》曰,治小便难,小肠胀,葱白三斤切碎炒热,用帕子

裹成两份,直接烫肚脐下面,便烫便按摩,肠中一转气,大小便都会很通利。

41.:药调不如食疗,特别是小孩子不太能吃中药的,最好能用食疗方,既好吃又能治病,所以要都研究研究食疗方面的本草。《饮医心镜》

曰,治赤白痢,用葱一握,切细,和米煮粥,空心食之。  

42.:《活人书》曰,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本草经疏》曰,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拂郁诸症,悉皆

主之。肝气内郁,亦可散达之。这样伤寒寒热邪气可散,肝中拂郁可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


43.:《活人书》曰,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 《本草经疏》曰,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拂郁诸症,悉皆

主之。肝气内郁,亦可散达之。这样伤寒寒热邪气可散,肝中拂郁可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 

44.:《经验方》云:金疮这伤血出,用葱白连叶煨熟,或用锅炒热,捣烂敷之。冷即再易,随后血止痛息,数日后不见痕迹。   《本草纲目

》曰,有人试着骑马跌损伤到大指头,血出淋漓,李时珍用此方医葱白带叶,炒熟后敷之,随即痛止血住,过几天后,伤处随即恢复,不见痕

迹。宋代有一官员亦得到这一方子,碰到车伤没有气绝者,皆用此方,活人甚众。 葱是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小指月翻到《本草纲目》看到上

面有记载葱有通乳汁,散乳痈的作用,

45.:葱能外敷通乳汁,散乳痈,消无名疮痈肿毒。 大凡痈疽疮疡,皆由气滞血凝所致,是一团里实之象,以葱辛温芳香之气,可以引气通血

,令气通血活,疮疡自散。

46.:胆胃鹅不食草捣烂,塞鼻孔内,可以治疗鼻炎鼻不通气,鼻息肉。《本草纲目》曰,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

肉,内达肺经而治痰喘鼻炎,散疮肿,通入肝经,而能除翳明目,治胬肉攀睛。 

47.:胆胃鹅不食草捣烂,塞鼻孔内,可以治疗鼻炎鼻不通气,鼻息肉。《本草纲目》曰,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

肉,内达肺经而治痰喘鼻炎,散疮肿,通入肝经,而能除翳明目,治胬肉攀睛。  单味鹅不食草熬糖浆治百日咳,治寒气闭肺的百日咳特效。

48.月经期痛经,一碗姜枣红糖山楂茶,说有多好喝,就有多好喝,说有多快速就有多快速,马上气行寒散,病痛得消...... 

49.:一味香菜乃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之绝妙食疗方。《日用本草》曰,胡荽即香菜,善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赤病,解鱼肉

毒。  

50.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吃什么都是香的。老想要吃香喝辣来开胃醒脾,最后没有什么你能吃到好味道,而且还会把脾胃搞坏。   如果你降伏不

住贪欲,那么你佷容易就因为正常的三餐吃饭就吃出病来,因为你佷容易偏食或者过食了。  


51.孙思邈曰,薄荷煎汤,能洗漆疮。   《药性论》曰,薄荷能发毒汗。这薄荷通过把毛孔打开,让瘀堵疏泄出来,所以痒可止,热可消,汗

可排,毒可解,漆毒可愈。

52.:《必效方》曰,治蜂虫螫伤,用薄荷捣烂帖之。  《永类钤方》曰,治风气瘙痒,用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   薄荷解肝

53.:《医贯》曰,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郁,一方者何也?逍遥散是也。方中为柴胡、薄荷二味最妙。《本草新编》曰,薄荷不特

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药性论》曰

,薄荷去愤气。

54.:   《本草再新》曰,薄荷消目翳。《明目经验方》曰,薄荷煎汤洗眼,治眼中红赤痛。《本草纲目》曰,薄荷利咽喉,治口齿诸病,治

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新修本草》曰,薄荷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普济方》曰,治血痢用薄荷叶煎汤单服。   《闽

东本草》曰,治耳痛,鲜薄荷搅汁滴入。《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痢疾初起,夹有外感者,宜用薄荷,散外感之邪,即清肠中之热,其痢自愈

。薄荷又善消毒菌,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以薄荷为要药。 


55.《医学启源》曰,牛蒡子消利咽膈。《广济方》曰,治喉痹,牛蒡子、马兰子,二药捣散,空腹以暖水送服。  
 《黄帝内经》曰,膏粱厚味,足生大疔。 那些经常吃肥甘厚腻,大鱼大肉的人,身上佷容易长疔疮痈疽,所以第一条道理,就是吃素。

56.:《药品化义》曰,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

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黄帝内经》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57.:《得效方》曰,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加内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58.:   《养素园传信方》: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桑叶)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

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   一味桑叶乃至红眼赤眼之特效药也。   肝开窍于目

,桑叶能清肝明目。   降雨播种治脱发 小指月打开《本草纲目》看桑叶,居然可以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59.:   《本草崇原》:《夷坚志》云:严州山寺有一游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药能

疗,期待尽耳。    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其方单用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焙干碾末,每用二钱,空腹温米饮调

服。或值桑落时,干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叶是止盗汗之药,非发汗药。《本经》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恐人误读作

发汗解。故表而明之。《医学心悟》曰,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桑叶经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   一花

一叶二子汤治头晕目眩 高血压一是一个时代病。

60.:《山东中草药手册》曰,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 

61.:治眼睛不单要懂得挑灯火,更要懂得添灯油。   杞菊地黄丸就是用枸杞子配菊花加六味地黄丸,专门添肝肾灯油,补益肝肾,以抗衰老

。  《医级》曰,杞菊地黄丸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枸杞子、甘菊花、

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炼蜜为丸。

62.:《简便单方》治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治疔:白菊花四两,甘

草四钱。水煎,顿服,渣再煎服。   《救急方》治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散。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  

63.:中医药枕保健原理: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使用注意:1、长期坚持每晚枕用,保健效果更佳。   2、枕巾和枕套要常洗,晒,换。   3、枕心不可洗不可暴晒,可晾干。

64.《千金方》以一味蔓荆子为末,浸酒服,治头风作痛,亦是内风,非祛散外风之法,其用酒者乃借酒力引之上行,使药力达于头脑之意。

轻用一钱五分,重用可至三、四钱。   《本草纲目》曰,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65.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这文员把益气聪明汤带回去后,连吃

了七剂,脑子一天比一天清,中气一天比一天足,七天吃完,耳鸣眼花,都大为减轻。 

66.:   《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这蔓荆子

在含有黄芪、党参的益气聪明汤里头,它就像骑在马匹上一样,下面有中气一托,蔓荆子在上面一发,一下子如同腾云驾雾,使清阳出上窍,

自然耳聪目明,记忆力减退之症顿消。  

67.: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医学传灯》曰,伤食而用柴胡,以其能升少阳之气也。  

68.:《医林改错》:通气散疏肝理气,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   柴胡、香附、川芎三味研末。   胁痛用柴胡 头痛用川芎,壁痛用桂

枝,胁痛用柴胡,胃痛用元胡,腹痛小茴香,腰痛用杜仲,膝痛用牛膝......  

69.:《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凡肝气郁滞证皆可

用之。如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者。 

70.: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传方传药不传剂量等于没传。陈士铎曰:或疑柴胡用之于补中益气汤,实能提气,何以舍补中益气汤用之,即

不见有功,意者气得补而自升,无藉于柴胡耶?曰:柴胡提气,必须于补气之药提之,始易见功,舍补气之药,实难奏效。盖升提之力,得补

更大,非柴胡之不提气也。   或疑柴胡用之补中益气汤中,为千古补气方之冠,然吾以为柴胡不过用之升提气之下陷耳,胡足奇。此真不知

补中益气汤之妙也。补中益气汤之妙,全在用柴胡,不可与升麻并论也。盖气虚下陷,未有不气郁者也。惟郁故其气不扬,气不扬,而气乃下

陷,徒用参、归、芪、术以补气,而气郁何以舒发乎。即有升麻以提之,而脾胃之所,又因肝气之郁来克,何能升哉。得柴胡同用舒肝,而肝

不克土,则土气易于升腾。方中又有甘草、陈皮,以调和于胸膈之间,则补更有力,所以奏功如神也。是柴胡实有奇功,而非提气之下陷一语

可了。使柴胡止提气之下陷,何风药不可提气,而东垣先生必用柴胡,以佐升麻之不及耶。夫东垣先生一生学问,全在此方,为后世首推,盖

不知几经踌度精思,而后得之也,岂漫然哉。  

71.: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四味药组成,专门解肌透疹,是治疗麻疹初起,或发而不透,

或未发的基础方,但见舌红脉浮数,皆可用之。疹为阳明热毒,向太阴肌表透发的过程,中医是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道理,用升麻、葛

根来直接提阳明毒疹外达,芍药、甘草调气和血解毒。   麻疹一要忌食鱼腥蛋奶。   二要慎风邪  

72.:治牙龈的一包肿痛,看起来又红又热,用这清胃散富含三大理法,开盖加水跟撤火。   这牙部肿热,就像烧红了的滚水一样,牙龈肉虽

然在上面,而热却是从下面阳明胃肠经蒸上来的。所以要让这锅水迅速凉下来。第一通过黄连、石膏直接清胃肠积热,就像清里釜底的薪火一

样。第二用生地、当归、丹皮来增液凉血,就像往锅中加水一样,加点凉水下去,沸腾之势就减轻了。第三你想要水凉得快点,一定要把锅盖

打开,不然越焖越热,这时通过升麻,直接揭开阳明锅盖,这样盖子打开,热势就能透发出来。所以三管齐下,锅中的水由沸腾之势,佷容易

就转为清凉。   而人体鼎沸疼痛难耐的牙火,也很快好过来。   所以清胃散,不仅用于治疗牙周炎,胃火牙痛,一切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三叉神经痛,只要是胃火上攻,脉数口干或口臭者,皆可用之。  

73.:《仁斋直指方》曰,喉痹作痛,升麻一味煎汤,治胃热齿。   《肘后方》曰,升麻用于卒毒肿起。大剂量地运用升麻,可以把它清热解

毒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可以解百毒,在一些病毒性肝炎里头,只要是热毒亢盛的,都可以用这一个经验。  

74.:葛根汤虽然能够治疗颈椎病,但只是应急于一时而已,通过早睡,跟天天小发其汗,促进周身气血循环,让身体不再处于长期疲劳状态

,才能长久地根治颈椎病。  

75.通脉饮与头晕颈僵  
 葛根、丹参、川芎三味药的通脉饮,丹参能入心,葛根通达颈背,川芎直接上脑,三味药真是提升寸脉的好帮手。

76.:医道精微,医理玄妙,非心浮气躁之人所能领悟。   如果不是爷爷这一番引导,我怎么能够读懂这简简单单的气味白术散呢?想不到这

气味白术散背后居然深藏着如此深奥的医理。难怪东垣老人最善于用升清之法治疗脾虚湿泻,这真是得到千古秘传啊!七味白术散,源于宋代

,原名白术散,是北宋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的,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中。它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

根组成。   功效主要是健脾生津,行气消胀。用于治疗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   明代儿科世家万全提出,“七味

白术散乃治泄作渴之神方”,就是说腹泻并见口渴的孩子服用七味白术散有神奇的效果。  

77.《黄帝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开宝本草》曰,古今方书用淡豆豉治病最多,江南人喜做淡豆豉,凡得外感时气,先用葱豉汤

服之去汗,往往便愈。   《肘后方》卷二。葱白豉汤:葱白3枚 豉6克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通阳发汗。外感初起,恶

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78.栀子豉汤治咳喘 栀子豉汤。就两味药,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  《伤寒论》曰,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79.:《养生必用方》曰,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浮萍、牛蒡子各等分,用薄荷汤送下两钱,每日两次。154朱丹溪曰,治身上虚痒,用浮

萍、黄芩打粉,各一钱,一四物汤煎汤送服。   《神农本草经》曰,浮萍主暴热身痒,下水气。   观物取象话浮萍三 有个脚肿的病人,小

便不通,整个人都很难受,这脚一手按下去就一个坑。  

80:《千金方》曰,治小便不通,理膀胱胀,水气流肿,用浮萍晒干打粉,服方寸匕,日三次。《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急性肾炎

,浮萍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   《张锡纯》曰,浮萍轻浮最盛,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 

81.:《圣惠方》曰,治目昏多泪,用木贼草、苍术各一两打粉,每次服用两钱,用清茶调下,或炼蜜为丸亦可。《本经逢原》曰,木贼草主

目病,风热,暴翳,取其发散肝胆风邪,若久翳及血,虚者非宜。《本草经疏》曰,目疾由于怒气所致者,非所宜也。 

82.: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得知母,最能止壮热烦渴。   石膏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神农本草经》说,石膏治金疮

。这是煅用外用来止金疮出血,用煅石膏研成细粉,敷金疮出血,甚效。   若是湿疹疮疡,煅石膏加枯矾外用,或者煅石膏配黄柏打粉外用

,特效。 《青囊秘传》曰,煅石膏配黄柏打粉,名曰石黄散,外掺,治湿疮肿痒。

83三石散,就是由寒水石、石膏、滑石三味药,配上点甘草打成粉,制成的散剂,专门治疗身体热盛如酷暑,靠这石类药,质重,善于清热泻

火,令天气降而为雨,把整个肺部气机肃降下来,这样肺气肃降,则诸经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肺为水是上源,肺气肃降,下面五脏六腑,莫

不得到水津灌溉。 
 

84.:《神农本草经》曰: 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方脉正宗》:寒水石治五脏六腑积熟,天行时

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寒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85.:《本事方》鹊石散: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上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 

 寒水石治丹毒 有个小娃子只有三岁,家里还一直给他供应奶粉,而且奶粉一定要搞到很浓稠很香,搞到清稀了,味道不够他就不喝。 

86.:《本草汇言》曰: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 寒水石五钱,水调和猪胆汁涂之。   《医学入门》曰,治小儿丹毒,寒水石烧为末,醋调

敷之。  

87:《证治准绳》曰:知母、贝母各等分,名曰二母散。   治疗肺热燥咳,此二药善入肺经,泻肺热,润肺燥。  

88.:《用药法象》曰,知母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华源之阴。  

89.:感冒发热或温热高烧,发病之初,但见舌红尿赤者,用芦根、白茅根、葛根,煎汤代茶饮,能很好地清透郁热。《施今墨对药》曰,治

婴儿感冒发热,用三根汤,芦根30克、白茅根20克、葛根10克,煎水一茶壶,加糖少许,令频频服之,无需饮水,渴即饮之,往往一日一热即

可退热。 

90.:苏颂曰,芦根疗反胃呃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内热,最良。   《肘后方》曰,呕逆不止,用芦根切煮成浓汁,频饮比效。《金匮御寒

方》曰,吐逆,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三大碗水煎成两碗,去渣温服。 

91. 利小便的芦根 .《津门医淬》曰:患者为一小儿,年四五岁,患麻疹已濒于危,王氏到时,见发烧气喘,二便俱无,全家啼哭,已备后事

。王氏临行时,曾带鲜芦根一握,遂亲与煎药,徐徐嗣之。少顷,见其小便如注,随谓其母曰:小儿已有生机,勿事啼哭也。继以清肺透邪而

愈。   张锡纯说,芦根上能够清肺热,中空能够透理肺气,味甘,多汁液,中能够滋养胃阴,生于水中湿地,下能够善利小便,引水下行。 

  所以芦根上清透肺热,中滋养胃阴,下清利膀胱,诚乃三焦水热之不二良药。  

92.治渴圣药天花粉 五脏也会引起口渴,《神农本草经》说,天花粉主消渴,心火盛的人,口干舌燥,烦渴不止
用天花粉配什么呢,
配黄连黄连清心经之热火。配竹叶,竹叶能导心经之热下行,从小便出。
肺火盛的人,咽喉肿痛,口中干渴,用天花粉配沙参、麦冬、玉竹。
脾胃火盛的人,牙龈容易肿痛,口唇容易溃烂,口干渴,用天花粉配石斛或生甘草。
不少中老年人唾液腺分泌减退,脾中津液不能上朝,晚上睡觉口中干渴厉害,可以用天花粉配石斛各一两煎水,放入保温瓶中,睡前小饮,若

半夜烦渴不能寐者,可以缓缓饮几口,中上二焦得到滋润,其渴立止,其卧立安。
肝火旺,胁肋胀,口干口苦.陪柴胡、龙胆草、牡蛎。   此三药乃肝经郁火口苦口干之特效药组。
如果是肾阴虚火旺,骨蒸烦热,导致口中干渴.知母、黄柏就是最好的搭配,他们能够降金生水,令金水相生,骨蒸烦热可解,口中干渴可除

。   首先天花粉味甘带一点点酸,酸甘能养阴生津。    第二它又微苦寒,苦寒能降火,使火不伤阴,渴自减轻,还有微苦能坚阴,能令津

液坚固,不至于被火蒸发耗散掉,所以天花粉之苦可以生津液,润枯燥。第三天花粉乃瓜蒌根,其根系发达,大者如人,善于通行津液,令津

液流通,有余不足相互对流调济,渴亦得解。

93.:《神农本草经》曰: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本草汇言》曰: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

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

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

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94.《永类钤方》曰,治产后吹乳,肿硬疼痛,轻则为妒乳,重则为乳痈:天花粉50克,乳香5克。为末,温酒调下,每服二钱。《证类本草》

曰,治痈未溃:天花粉、赤小豆等分。为末,醋调涂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乳头溃疡:天花粉100克,研末,鸡蛋清

调敷。《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天花粉,为其能生津止渴,故能润肺,化肺中燥痰,宁肺止嗽,治肺病结核,又善通行经络,解一切疮家热毒

,疔痈初起者,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疮疡已溃者,与黄芪、甘草(皆须用生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脓,即溃烂至深,旁串他处,不能敷药

者,亦可自内生长肌肉,徐徐将脓排出。  

95.:《温病条辨》曰,银翘散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50g,银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叶20快,生

甘草25g,荆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为散,每服30g,鲜苇根汤煎服。 《医方简义》:导赤散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

竹叶二钱,木通一钱,生甘草八分,车前子(炒)三钱,生地黄六钱,水煎服。  

96.清心除烦治失眠 用点淡竹叶跟枣仁两味药煎汤就行。用这么简单的小偏方,吃上两天,晚上睡觉就好了,心也不烦了,尿也不赤了。《本

草纲目》曰,淡竹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慎斋遗书》,发现里面记载道:凡人夜间多思,致睡不宁者,淡竹叶、枣仁二味煎服即安。 

97.:《名医别录》曰,竹叶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药品化义》: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

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

不能,凉血分之热,除柏叶不效。  

98.:鸭跖草喜欢生在水边,它能清热泻火,利水消肿,它是甘淡偏寒凉的,所以脾胃虚弱的人要少用。《日华子本草》曰,鸭跖草和赤小豆

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濒湖集简方》曰,治小便不通,鸭跖草、车前草各一两捣汁,调入少许蜜,空心服用。   《泉州本草》曰,治

五淋、小便刺痛(急性尿路感染或结石),但见小便黄赤者,用新鲜鸭跖草的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搅汁调蜂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

虚弱者,药量须减半。  
   
99.把栀子捣烂研末,然后打上鸡蛋,用里面的蛋清调成糊状,给小指月的脚敷上。就非常清凉舒服,刚才红肿的感觉没有那么厉害了。是一

个治疗脚崴伤的小偏方,

100.《本草纲目》曰,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濒湖集简方》治折伤肿痛:

栀子、白面同捣,涂之。   《救急方》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  

101.栀子清三焦火 上焦眼红口气都是热的,中焦口臭口苦,饮水不解渴,下焦尿黄尿赤,这种一派三焦热盛烦躁之象,清三焦火毒炽盛,最

特效的药莫过于栀子了。   栀子似心,归心肺经,善于清胸膈中郁热,所以栀子豉汤治疗虚烦不得眠,同时栀子色红黄,善于清热利湿,退

肝胆脾胃中焦湿热,郁蒸之黄疸。   所以古方茵陈蒿汤用栀子,以其善于清利中焦湿热。再者栀子最善于降火,导热从小便泄去,它的性格

是委屈下降的,它能从上往下把热火降入三焦水道,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让黄赤的小便转为清白。   所以古方八正散,治疗各类膀胱炎,尿

道炎,里头用到栀子。选用一个能够清三焦火毒热盛的方子吧!就是黄连解毒汤,里头用黄连、黄芩、黄柏清上中下之热火,配合栀子来清泄

三焦之热火,引邪热火毒从小便而出。

102.:栀子善清三焦之火,善治头面五官各类火毒上攻。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所以凡眼中结膜发炎,目赤肿痛,口

腔鼻腔炎热肿痛,以及咽喉红肿热痛,甚至中耳炎,鼻窦炎,但见脉势弦实有力偏数者,都是三焦热盛,这时栀子均可放胆使用。   朱丹溪

说,栀子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所以这栀子清三焦火,上能清心肺热,中能清肝胆脾胃热,下能清膀胱水府热,又能引众热下归水道,使浊

火下排,不上炎上扰,自然神明清静,身心和调。  

103.弦中带数象是肝郁化火。哪味药既可以消肝中郁结,降泄火热,还可以明目消目珠夜痛的呢,就夏枯草,散结消肿,清热泄火,清肝明目

。这一味药都把三大问题解决住了。还可以引阳入阴,再照一味可以理顺肝中气机之品即可。,用夏枯草、香附,配点甘草,打成粉,直接服

用。当天服用,眼睛就不痛了,晚上睡了个好觉,将近十天都烦躁没休息好的,这一觉通通都补回来了,睡醒后眼中哪种紧张胀痛之感都不见

了。  

104. 《本草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

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

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105.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 《神农本草经》里头说它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本草从新》又说,夏枯草治

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乳岩。   好像从头到脚的包块肿结它都管

106.单味夏枯草汤。《摄生众妙方》曰,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

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107.:不管是乳痈,目胀,还是扁桃体发炎咽肿,抑或者是瘰疬,淋巴结核,只要是肝气郁结,这些痰火都会打结在局部,成为包块,炎肿,

都可以通过一味小枯草来疏散降泄,使结者得散,火者得降。因为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产物,虽然病变部位形态各不相同,但肝气郁结化火的

实质却是一致的。所以用夏枯草辛能够散结,苦微寒可以解热,故能愈一切热郁肝经的肿结包块。借助它善于散结解热之功,治无不效。
《本草汇言》曰,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曰,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简要济众方》补肝散曰,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

时。   
顽固失眠调阴阳.用半夏配合夏枯草,半夏半夏,五月半夏而生,夏枯草夏枯草,得夏至而凋,两个正顺接阴阳之气。这样就有阴阳相顺接之

妙。吃完药后,一觉睡到天明,从来没有睡得这么好的。 


108.:《冷庐医话》卷3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

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109.防暑热,夏桑菊
  夏桑菊有三味药,由夏枯草、桑叶跟菊花三味药组成,这是民间夏暑热盛,最佳的保健茶饮方。夏枯草能清肝胆之热,桑叶能清肺热,菊

花禀秋金之气,能够平降周身之热,这样肺气肃降,则诸经之热莫不通归水道,下走膀胱,而且三味药都可以清热解暑。
  
  
110.《本草纲目》记载,一男子目珠疼痛,晚上加重,疼痛连到眉棱骨跟半边的头,先用黄连制成的膏去点眼,疼痛反而加重。
  肝开窍于目,后来医生又用艾灸之法,灸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引火下行,疏泄肝气。痛虽然止住了,但半个月后,目珠疼痛又发作。
  最后就用夏枯草、香附各60克,炙甘草12克,打成粉,用来服用。才吃一两次,目珠痛就大为缓解,吃了五次就好了。
  《本草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

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

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111.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
  单味夏枯草汤。
  《摄生众妙方》曰,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

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112. 不管是乳痈,目胀,还是扁桃体发炎咽肿,抑或者是瘰疬,淋巴结核,只要是肝气郁结,这些痰火都会打结在局部,成为包块,炎肿,

都可以通过一味小枯草来疏散降泄,使结者得散,火者得降。
  因为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产物,虽然病变部位形态各不相同,但肝气郁结化火的实质却是一致的。
  所以用夏枯草辛能够散结,苦微寒可以解热,故能愈一切热郁肝经的肿结包块。借助它善于散结解热之功,治无不效。
  《本草汇言》曰,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曰,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简要济众方》补肝散曰,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

,无时。      

113. 《冷庐医话》卷3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

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114.《本草述》曰,有一个十余岁的童子,向来都有眼目疾患,又因为一次鼻子出血,导致肝肾亏虚,因此眼目赤痛,于是用六味地黄丸,加

入决明子,效果甚速。 小孩子一般少有七情之郁结,所以仅添其灯油,其火立旺,滋其肝肾,眼目立光。若是大人,平时情志不达者,必兼

以疏肝达郁,方能根治其眼疾。


115.蒲辅周老先生善于用决明子治疗老年人血压高便秘,他说,凡体虚之老人,有大便秘结,不可勉强通之,应该以滋润之品,不可强攻,可

以在方中加少量决明子,或者直接用决明子打粉,每次送服三到六克,效果甚佳。
  《黄帝内经》曰,肝与大肠相别通,这肝脏的压力浊气,可以靠大肠来排泄,所以大肠一旦秘结,肝脏压力就增大,大便一旦堵塞,就容

易肋胀口苦,烦躁生气,甚至血压偏高,头晕目眩。
  所以通过润通肠道可以缓解肝脏压力,进而减轻各种疾病的苦恼。

      
116.《本草经疏》曰,密蒙花为厥阴肝家正药,观《本经》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

,肝热甚,则为赤肿,降泪赤脉,及小儿豆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
  《银海精微》曰,密蒙花散治眼羞明,肝胆虚损,瞳人不清: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荆子、青葙子、木贼、石决明、蒺藜、枸杞子。上

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食后清茶送下。

117.严洁曰,怪症,眼见虫飞,以手提之则无,此肝经病也,用青葙子合玄明粉、羌活、枣仁为末,水送下。

      
118. 《本经疏证》曰,李濒湖(李时珍)自缘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盈碗,暑月烦渴,寝食既废,脉

浮洪,偏服柴胡、麦门冬、荆芥、竹沥诸药月馀,益剧,皆以为必死,其尊人(李时珍的父亲)以谓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昼甚者

,宜一味黄芩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黄芩一两煎服,次日身热尽退,痰嗽皆愈,于此益可知黄芩所治,必肺经气分之热,肺经气分之热

必昼甚于夜也。

119.《丹溪心法》曰,清金丸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主治秘诀》曰,黄芩能泻肺经热,可利胸中气,善消膈上痰。

120. 《千金翼方》曰,黄芩治淋(急性膀胱炎尿道炎),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本草纲目》曰,故

善观书者,先求其理,勿徒泥其文,昔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

121.张元素曰,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芩,泻肺火故也。疮

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梢根,及引经药用之。
  《本草汇言》曰,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栀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

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
  《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凤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

利胸中气,六也;消隔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单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

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谓此也。

       
      
122.头晕,眼中看东西都是各类奇奇怪怪的蜜蜂蝴蝶花朵,真是无奇不有,形状万千。
  《长江医话》曰,李公老人,家住流江,务农为业。年近花甲,犹有此容,从不问于医事。
  一日突觉头晕目眩,眼前发花,无奇不有,形状万千。
  延医入诊,服用归脾汤十剂无效,且心烦失眠,自语不休,说,蜂乎!蝶乎!入吾手足,粘吾心肺。
  家人以为其癫,又请医生用礞石滚痰汤五剂,病不愈,便再请医生治。
  这医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炽盛,扰乱心阳,视力就会迷惑,直用黄连30克,水浸频服,药到病除,单味而愈。
  迄今患者年近古稀,视力尤佳,读书看报如常。

123.《黄帝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肘后方》曰,治口舌生疮,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傅青主曰,口舌生疮,大都是心火郁热,舌为心之苗窍,故先见症。故用菖连饮,黄连6克,菖蒲3克,水煎服,往往一剂而愈。此方功在

黄连,亦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黄连善清心经之火,此所以奏功如响也。
  李东垣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诸疮宜用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名医类案》曰,孔华峰治一人患痔疮,浓血淋漓,用黄连去毛,打成细粉,用蜜调,空心服用二三钱,立效。

124.《名医别录》曰,黄连止消渴。
  《近效方》曰,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

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
  《黄帝内经》曰,诸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古今医案按》曰,南安太守张汝弼。曾患渴疾白浊。久服补肾药不效。遇一道人。俾服酒蒸黄连丸以川连一斤。煮酒浸一宿。甑上累蒸

至黑。晒干为末。蜜丸桐子大。日午临卧。酒吞三十丸。遂全瘳。

125.韩懋曰,黄连与肉桂同行,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四科简效方》曰,交泰丸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川黄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
  《本草纲目》曰,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

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治失眠

,用黄连、肉桂;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126.滞下如金丸
  食物停滞,胃肠以通降为和,要选一味药能够降胃败肠毒的,能够把浊毒拉出去,又能够治疗痢疾腹痛。
 ,痢无止法,通因通用,黄连苦降,能够通降整条消化道,从口腔一直败毒到肛门。
  原来这滞下如金丸,就是由单味黄连组成,每次服用四钱,小孩子减半。
  要根据痢疾的人,进行不同的煎汤送服。
  比如胃弱的,用点人参、陈皮,保护脾胃,煎汤送服。
  腹痛厉害的,用点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煎汤送服。
  后重厉害的,肛门滞下难耐,用点木香、槟榔,调气则后重自除,用这调气药煎汤送服。
  如果大便有脓血的,用点当归、白芍来煎汤送服,行血则便脓自愈。
  如果大便臭秽食积严重的,应该通因通用,就用点大黄、莱菔子煎汤送服,消肠道里的食滞。
  
 127.虹膜睫状体炎,吃了很多消炎药,两天了都没有好转的迹象,黄连乃病目之仙药,滞下之神草,专主热气目痛,治赤炎暴发,所以可以

用单味黄连,内服或用来外面洗眼。用黄连,再加点麻黄。能使药力,迅速作用于眼目肌表,辛开苦降,炎症速消。黄连15克,麻黄10克。煎

汤内服。再给他包点当归、芍药,你回去吃完这药,若好不彻底,再把这两味药放进去煎,用这汤水趁热来洗眼。
  这样内外兼治,其效必速。 纯用黄连泻火解毒,虽能消炎,但却有寒凉过度之嫌。而且未必能迅速上眼,稍加点麻黄,能使黄连消炎解

毒之作用,持续停留在上焦肌表眼目。
  所以用黄连配点麻黄治疗眼睛虹膜睫状体炎,一般消炎药不理想时,用这种思路效果显著。
  《僧深集方》曰,黄连煎治眼赤痛,除热: 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陈,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

夜再。
  《顾松园医镜》曰,一人患翳障青逾年,用黄连一两,羊肝一具,煮烂丸服,不数月而复明。
  《本草图经》中记载,刘禹锡云∶有崔承元者,因官治一死罪囚出活之,囚后数年以病自致死。一旦崔为内障所苦,丧明,逾年后,半夜

叹息,独坐时,闻阶除间悉悉之声,崔问为谁?曰∶是昔所蒙活者囚,今故报恩至此,遂以此方告讫而没。崔依此合服,不数月,眼复明,因

传此方于世。
  又今医家洗眼汤,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停,细切,以雪水或甜水煎浓汁,乘热洗,冷即再温洗,甚益眼目。但是风毒、赤目、花翳等

,皆可用之。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者无不神效。

128.薛生白《湿热病篇》曰,呕恶不止,用黄连0.9~1.2克,苏叶0.6~0.9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129.治幽门螺杆菌,脾胃病,到后来很多都是寒热失调升降失司,脾虚气滞,所以半夏泻心汤里头,寒热并用,升降同调,其中干姜配黄连是

用药之关键。 干姜辛辣令虫儿不敢妄动,黄连苦降令虫儿迅速逃下,如果病人热势偏重的,如心中烦躁,胃中上逆泛酸,舌尖红,你就黄连

用量大于干姜,如果寒凉厉害的,比如舌苔白腻,口中泛清水,手脚凉,你干姜用量就大于黄连。这样寒热一调,幽门螺杆菌自然减少,升降

一调,老胃病也很快得消。
 
129.治水火烫伤
  烧开水时,不小心被热水烫到了,《中医杂志》上记载,治水火烫伤用黄连打的粉,调点茶油,涂抹之,即愈。
依法炮制,反正药柜里黄连粉大把,搞点茶油一调,敷上去,这本来很痛的伤烫处,居然一下清凉下来,而且第二天,就没什么感觉了。
 
130.黄柏乃疮家妙药。
  《药品化义》中说,黄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顶至踵。沦乎彻髓,无不周到,专泻肾与膀胱之火。
  《用药心法》曰,黄柏治疮痛不可忍。
  《外台秘要》曰,治口舌生疮,用黄柏含之良。
  《药鉴》曰,黄柏跟生蜂蜜同用,敷口疮极有神效。
  《本草备要》曰,凡口疮用凉药不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反治之法,参、术、甘草补上之虚,干姜散火之际。甚者加附子,

或噙官桂,引火归元。

  
131.黄柏、知母跟肉桂制成的丸子。 吃完第一次药,觉得腹中有气转动,随后小便就如泉涌,还没来得及下床,就尿了一裤子。
  这尿一出来,整个腹部硬胀就松了,再吃几天,整个人又恢复了生龙活虎。
  《神农本草经》上说黄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气。
  《主治本草》说,黄柏一能泻膀胱龙火,二能利小便热结,三能除下焦湿肿。
 肠胃肥甘厚腻积热,用黄柏可以直接降泄之。
  
132.李东垣曰,长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坚如石,脚腿裂破出水,双睛凸出,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治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服

遍矣。
  予诊之曰,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
  《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
  洁古老人言热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
  遂处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药,黄檗、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碾,肉桂一钱为引,热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汤下,少时如刀刺前

阴火烧之状,溺如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
  《内经》云,热者寒之,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黄檗之苦寒泻热补水润燥为君,知母之苦寒泻肾火为佐,肉桂辛热为使,寒因热用也

133.《丹溪心法》曰,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

,表实气实省,加酒少许佐之。
  朱丹溪又曰,黄柏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
  刘完素曰,凡肾水膀胱不足,诸痿痹,黄芪汤中加黄柏,使两足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去也。故黄柏内湿热下注,腰脚瘫痪必用之药。
  黄柏佐黄芪加牛膝,能使足膝气力涌出,痿痹即愈。
  黄柏同苍术、独活,能除腰膝以下至足底之风湿肿痛。
  黄柏佐泽泻、茯苓,能利小便之赤涩(如膀胱炎、尿道炎)。
  黄柏同车前子、白果,能治白带之黄稠(如宫颈炎、阴道炎)。

134.明代方隅曰,胆经郁热,令人头角额尖跳痛如针刺,非酒洗龙胆草不能治。

135.《类证治裁》曰,肝火脉洪尿血,一味龙胆草煎服。
  《药品化义》曰,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

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

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

阴痒,筋萎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龙胆草6g,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

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亦可用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火除湿,为君药。


136.《近效方》曰,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

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跟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
  《外台秘要》曰,目生翳膜,或红赤肿痛,用秦皮一两煎水洗眼,温洗为佳。
  高国成经验
  秦皮治疗天行赤目  采用秦皮一味,制成眼药水并以秦皮药液熏洗患眼,收到良好疗效。方法:秦皮250g,加清水500ml,分煎两次,将

两次药液混合再熬成250ml,用滤纸过滤排出残渣,灌注空眼药瓶内,每支10ml滴眼。
  饶某,男,成人,1973年7月初诊。两目白睛红赤,眼珠、头额刺痛,迎风流泪,眼眵稠黏,口苦而干,小便黄短,纳差,睡眠不安,舌

苔黄,脉弦数。脉症合参,诊为天行赤目。由风热上扰,风火上攻于目所致,疏方以秦皮眼药水1支滴眼,辅以秦皮汤外洗而愈。[湖北中医杂

志,

137.病从口入,小孩子切忌暴饮暴食,因为小孩脾常不足,内伤脾胃,百病丛生。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肠炎腹泻用秦皮三钱,水煎加糖服用。
  《汤液本草》曰,秦皮主热痢下重。
  《伤寒论》曰,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愈,更服一升。
  《本草纲目》曰,秦皮治目病,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取其收涩也。

138.《名医类案》曰,钱塘西溪,曾有一田家急病癞,通身溃烂,号呼欲绝,西溪寺僧识之曰:此天蛇毒尔,非癞也,取木皮煮饮一斗许,令

其恣饮,初日疾减半,两三日顿愈,其木乃今之秦皮也。

139.《神农本草经》曰,苦参主尿有余沥浊水。
  《名医别录》曰,苦参主小便黄赤。
  《中药学》曰,苦参能清热燥湿,利尿通淋,可以消除尿道炎症,使尿量增加,治疗各种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属于湿热蕴结而出现的尿

少尿频尿热,小便淋漓涩痛等症,疗效显著。

140.《王秋泉家秘》曰,神功至宝丹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

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

洗、贴。


141.重用苦参治狂躁
  有个长期失眠的患者,居然精神失控,燥狂起来,突然发作,狂乱无知,骂詈不避亲疏,甚至到处吐痰水。
  《神农本草经》曰,苦参主心腹气机,癥瘕积聚。在《本草经百种录》中说它专治心经之火,能从小肠腑中排出,所以心有千千结,腹中

又堵塞不通的,一派火曰炎上之象,失眠狂躁,便不通,可用苦参降本流末,通降浊火。
  用苦参30克,大黄30克。为了体现大黄通秘结导浊阴下行,峻泻之力,必须要后下。朱丹溪在他《丹溪心法》中说,苦参治狂邪发作无时

,劈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苦参配大黄通过苦参引心火下入肠道,大黄能釜底抽薪,使浊阴出下窍,这样痰浊实火,降本流末,通过大

开阳明胃肠,便迅速下行,有个出路,如此浊降清升,陈旧去,神志清,心窍开阔,狂躁得愈。

142.一味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也
  《本草原始》中说,白鲜皮入肺经,能去风,又能入小肠经,能祛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也。用单味白鲜皮,煎汤加外

洗,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也。
《药性论》上说它能治一切热毒风,以及风疮疥癣赤烂。
《本草正义》上说,白鲜皮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
  这就是说白鲜皮善于以它独特的气味,钻通经脉隧道,再以它苦寒之性,把湿毒浊热拔出来。就像蛇捉老鼠一样,能够钻进洞里头去,把

老鼠拈出来。这白鲜皮就能钻进五脏六腑,把脏腑湿毒带出来。
  所以湿热者用之,寒湿者应该慎用,或者配合一些温药,毕竟白鲜皮是苦寒之物。
  所以不管是在表的瘙痒风痒,还是在里的脏腑湿毒,这一味白鲜皮都能够去除,故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是治皮肤病的医生们最喜好的药

物之一。就用单味白鲜皮煎汤加外洗,连用五天,身上的湿热疮疡,慢慢消退,流黄水也日日减轻,到最后都结疤了,不再瘙痒。
  《补缺肘后方》曰,治鼠漏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
  《本草原始》曰,白鲜皮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本草正义》曰,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本经》主头风者,风湿热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

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着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


143.《药性论》曰,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沈氏尊生书》曰,白鲜皮汤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
  《本草纲目》曰,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144.治急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苦豆子草一斤,加水1000毫升,煎煮,滤取药液,浓缩至500毫升。每次服2毫升,一日3~4次。
  治胃痛,微吐酸水:苦豆子五粒,生姜一钱,蒲公英二钱,氧氧化铝0.6克。共研细粉,开水冲服。亦可单用苦豆子五粒,研末冲服。
  治疮疖,外伤化脓,溃疡:苦豆子适量,砸碎,煎汤外洗患处,洗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湿疹、顽癣:苦豆子干馏油配10%软膏外擦。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曰,治滴虫肠炎:苦豆子种子五至七粒。研粉,装胶囊口服。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曰,治白带过多:苦豆子籽十至十五粒,生服(服时不咬破,籽破则有头晕、头疼之感),每日服-次。


145.《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口舌生疮,结膜炎,扁桃体炎:马尾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刺黄柏三钱,栀子三钱,牛蒡子二钱,连翘五钱,

甘草二钱。水煎服。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热病烦渴:马尾连、焦山栀各三钱,煎服。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曰, 治湿热呕吐:马尾连一钱半,吴茱萸四分,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渗出性皮炎:马尾黄连适量,焙干研末,撒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于燥起裂,可用香油调

敷。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痢疾,肠炎:马尾黄连九钱,木香三钱。共为细末。每次一至二钱,一日三次服。
  《云南中草药》曰,治红肿疮痈:马尾黄连二钱,水煎服及研末外撒或制成软膏外用。

146.《外科精要》曰,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
  《本草备要》曰,忍冬酒,治痈疽发背一切恶毒,初起便服奇效。干者亦可,惟不及生者力速。忍冬五两,甘草二两,水二碗、煎至一碗

,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吃尽。重者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
  《洞天奥旨》曰,归花汤治痈疽发背初起:金银花半斤,水十碗煎至二碗,入当归二两,同煎至一碗,一气服之。
  《医学心悟》曰,忍冬汤治一切内外痈肿:金银花四两,甘草三两。水煎顿服,能饮者用酒煎服。
  《本草新编》曰,金银花,一名忍冬藤。味甘,温,无毒。入心、脾、肺、肝、肾五脏,无经不入。消毒之神品也。未成毒则散,已成毒

则消,将死者可生,已坏者可转。故痈疽发背,必以此药为夺命之丹。
  但其味纯良,性又补阴,虽善消毒,而功用甚缓,必须大用之。(〔批〕金银花消毒神效,必宜多用,诚千古定论。)如发背痈,用至七

八两,加入甘草五钱、当归二两,一剂煎饮,未有不立时消散者。其余身上、头上、足上各毒,减一半投之,无不神效。
  近人治痈毒,亦多识用金银花,然断不敢用到半斤。殊不知背痈之毒,外虽小而内实大,非用此重剂,则毒不易消。且金银花少用则力单

,多用则力浓,尤妙在补先于攻,消毒而不耗气血,败毒之药,未有过于金银花者也。
  故毋论初起之时与出脓之后,或变生不测,无可再救之顷,皆以前方投之,断无不起死回生者。正勿惊讶其药剂之重,妄生疑畏也。或嫌

金银花太多,难于煎药,不妨先取水十余碗,煎取金银花之汁,再煎当归、甘草,则尤为得法。


147.张锡纯曰,连翘诸家皆未验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其出汗之力甚柔,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

用连翘一两煎汤,彻夜微汗,翌晨病若失。

148.《玉樵医令》曰,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
       
149.《本草经疏》曰,痈肿恶疮,无非营气壅遏,卫气郁滞而成,连翘清凉以除其瘀热,芬芳清扬以散其郁结,则营卫通和,则疮肿消矣!
  李东垣曰,连翘,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乃结者散之之意。
  《杨氏家藏方》曰,连翘散,治瘰疬结核不消,用连翘、鬼箭羽、瞿麦、炙甘草各等分,打成细末,每服两钱,临睡时以米泔水调下。
  张锡纯曰,连翘又善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曾治一媪,年过七旬,其手连臂肿痛数年不愈,其脉弦而有力,遂于清

热消肿药中,每剂加连翘四钱,数日肿消痛愈,其家人谓媪从前最易愤怒,自服此药后不但病愈,而愤怒全无,何药若是之灵妙也?由是观之

,连翘可为理肝气要药矣。


150.一味穿心莲治水火烫伤。

151.整个头面部不管是中耳炎,鼻窦炎,腮腺炎,眼结膜炎,牙周炎,牙痛,鼻子肿痛,只要脉有力偏数的,都可以用一味穿心莲,最好用刚

采来的新鲜草药,五钱到一两,直接煎汤,一喝就见效。
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就用干品打粉,每次就用蜂蜜调服一两钱,,要不就直接买中成药穿心莲片,单味穿心莲制成的,效果也不错。
口苦咽干,肝胆有热,穿心莲加柴胡特效。
肺热亢盛,吐出来的气都是热的,穿心莲再抓把桑叶,水煎服,特效,如果是大叶性肺炎,把穿心莲加到千金苇茎汤里头去,效果更快。
急性肝炎黄疸的,大人小孩满身都发黄,用穿心莲加茵陈、栀子,很快就把黄疸退了,如果大便不通,就要加大黄。
肝阳上亢,烦躁失眠,血压高,脑充血,满脸都发红,直接用穿心莲叶子,五到七片泡茶,几天就降下来,如果小便还黄赤的,就再加几片车

前草的叶子,效果更快。
急性胃肠炎,用单味穿心莲,三到五钱煎水,一天就好了。
痢疾也有效,但要是湿热痢,脉有力的,如果脉无力的,排的都是清水,那就不用穿心莲。
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宫颈炎,不管它下面炎症有多厉害,只要是尿黄赤,就用新鲜的穿心莲,十到十五片捣烂,加点蜜,开水一次

冲服就好了大半,再服一两次就断根。如果是脉象无力,属于虚的,就要靠健脾除湿,不能一味地清热,
蛇虫咬伤,你就直接随手采来新鲜穿心莲捣烂,我们以前还经常抽旱烟,把旱烟筒里的烟油调到这捣烂的穿心莲上面,敷上去肿痛就很快消了

。为了防止蛇毒功心,还要另外搞三到五钱的穿心莲叶子,直接用水煎汤,服用即可。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用这穿心莲来清心解毒消肿止痛,不仅治疗蛇虫咬伤,更治疗各种无名肿痛,疼痛难忍,
  
152.《本草正》曰,大青叶治瘟疫热毒发斑,风热斑疹。
  《本草纲目》曰,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
  朱肱《活人书》曰,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
  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
  《本经逢原》曰,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
  《医学心悟》曰,犀角大青汤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治伤寒,斑出巳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方药为:犀角屑(水

牛角代)、大青叶、玄参、甘草、升麻、黄连 黄芩、黄柏、黑山栀各4.5克。口大渴,加石膏;虚者,加人参。

153.《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曰,治流行性感冒,咽痛,扁桃体发炎,用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两次服,连服二三日,愈。

154.走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能守此三字者,便是走医中杰出者。
  赵学敏曰,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亦视其人之善用斯术否也。

155.《本草正义》曰,故时疫盛行,宜浸入水缸中,常饮则不传染,而井中沉一枚,不犯百毒,则解毒之功,尤其独著,不得以轻贱而忽之。
  湖北《中草医药经验交流》曰,预防流行性感冒:一贯众每天三钱。水煎,分二次服,儿童酌减。
  《本草汇言》曰,贯众,杀虫化癥之药也。前古主腹中邪热结气,故时人用为杀虫化癥,皆属腹中邪热湿郁结气也。
  《海上方》曰,治妇人崩漏:管仲同米炒。每服二钱,酒、醋下。

156.《外科正宗》治乳便用方:
  治乳蒲公英常说 同酒煎来乘热啜
  再加葱汤催汗泄 消肿犹如汤泼雪
  治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
  用蒲公英春秋间开黄花似菊,取连根蒂叶二两捣烂,用好酒半斤同煎数沸,存渣敷肿上,用酒热服,盖睡一时许,再用连须葱白汤一茶钟

催之,得微汗而散。此方乡村偏僻无药之处,所用极妙,亦且简便。
  清代徐灵胎盛赞此方为治乳痈之妙方,尤其是农村贫苦患者,一般一二剂即肿退热解痛除,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药物简单,价格低廉而忽视

之啊!
  《本草衍义补遗》曰,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梅师集验方》曰,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

157.《岭南采药录》曰,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章次公先生治疗各类慢性胃溃疡,但见脾虚体弱有小建中汤证者,都用小建中汤加进蒲公英30克,疗效甚佳,此配伍看似温凉混杂,实乃

张老先生既重视整体,又针对局部胃粘膜充血水肿之病灶,而选用辩证跟辨病相结合,指标跟治本相统一,而组合成的方子。

159.《本草正义》曰,地丁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
  《千金方》曰,治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捣汁服。
  《中草药手册》曰,治疗一切化脓性感染,淋巴结核,用新鲜的紫花地丁跟野菊花,各二两,捣汁,分两次服用,药渣外敷。
  《本经逢原》曰,地丁善治疔肿恶疮,兼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但疮肿塌陷,漫肿无头,或不赤不肿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阴疽也

160.《岭南草药志》曰,治疗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

  一味拳参乃宫血清宁
,拳参跟七叶一枝花,它们虽然不是同科的植物,但药物功效却极其相似,都能清热解毒,治痈疽蛇伤,都可以凉肝息风,治疗小儿热病高烧

神昏,还可以凉血消肿止血,治疗血热出血。只是拳参味道带点涩,止血的作用更为突出。
  有个女孩子才二十岁,因为月经来时第三天,正好搬宿舍,在抗抬重物的时候,用力过度,导致阴道出血,淋漓不尽,都快一个多月了。
  血色红,经常烦热口干。脉象,细数,明显阴虚有热。
用拳参磨成的细粉,装到胶囊里,并把这胶囊叫做宫血清宁,每次只服用两粒,每天服三次。
  奇怪才服用第二天,血量就明显减少,服用到第五天不单不出血了,也不口干烦渴生热了。这个是血热妄行,一旦把血热降下来,出血自

动都会收。这拳参凉血降热之功非常大,所以不管是血热妄行的崩漏,或者吐血鼻子出血,一旦把它脉数之象平息下来,把它热盛之势清降下

来,出血就立马安宁了。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宫血清宁。

161.《局方》曰,漏芦散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

),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
  《集验背疽方》曰,漏芦汤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

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圣济总录》漏芦汤曰,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

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本草汇言》曰,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
  
162.《神农本草经》曰,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本草经疏》曰,漏芦,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疮疡阴症,平塌不

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圣济总录》曰,古圣散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

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

163.《证治准绳》曰,表实者,宜先解表,荆防败毒散。里实者,宜先疏里,防风通圣散。表里若俱实,解表攻里。表虚者补气,四君子。里

虚者补血,四物仍加兼症之药并愈。表里俱虚者补气血,八珍汤主之。
  《滇南本草》曰,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
  (梅毒到了后期,其临床表现特点像成熟了的杨梅一样,故又称梅毒为杨梅疮毒)
  《赤水玄珠》曰,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

煮服之妙。
  

16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
  《江西草药》曰,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
  《本草正义》曰,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

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古人治梅毒多用水银轻粉等,毒性大,内注筋骨,就则破溃流水,造成梅毒性关节炎,土茯苓通利关节,可以治之。由于水银轻粉又会

收毒上提,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龈烂齿衄,这是水银轻粉中毒,而这土茯苓熬汁内服,却可以使积毒内消外走,所以土茯苓不单解梅毒、疮毒

,也解药毒汞毒。)

165.《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载一个头痛神方,其中土茯苓用至四两,堪称头痛神方。一个妇人患头痛,非常厉害,欲自缢,服两剂数年不发。
  《春脚集》载头痛立愈汤,其中用土茯苓一两,治一切头痛,再配以一些常规佐使药。
  《救荒本草》上记载,土茯苓又叫仙禹粮,硬饭团,在饥荒年代,可以代替粮食,采挖来吃,长期大剂量服用,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因为

它非常甘淡平和。
  所以《本草秘录》上说土茯苓败毒祛邪,不伤元气。


166.《本草经疏》曰,鱼腥草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曰,治肺痈,鱼腥草水煮,不住口食之,治肺痈吐脓血,神方也。

167.《简便方》曰,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做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余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

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证其炼积滞之功矣。
  孟诜曰,金荞麦实肠胃,益力气,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一味金荞麦治肺脓疡
  
168.《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肠胃炎腹痛:大血藤三至五钱,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又曰,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或败酱草一两。水煎服。
  《景岳全书》曰,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

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
  然后以当归五钱,蝉退、僵蚕各二钱,天龙(蜈蚣)、大黄各一钱,石礍蚆五钱(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

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

169.《本草图经》曰,红藤攻血,治血块。
  《简易草药》曰,红藤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六钱至一两。水煎服。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跌打损伤:大血藤,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

170.《闽东本草》曰,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顿服。
  《现代实用中药》曰,败酱草治肠炎下痢。
  《本草正义》曰,败酱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宜用以实热之体。
  产后血滞,败酱可下
  
171.《外台秘要》曰,治疗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草、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川芎、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

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 
  《广济方》曰,治疗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草、当归各八分 ,川芎、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

二服。忌葱。 
  《卫生易简方》曰,治疗产后腹痛如锥刺,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三合,日三服。

172.《本草纲目》曰,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神农本草经》曰,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圣济总录》曰,射干汤治喉痹:射干,细锉。每服五饯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
  《袖珍方》曰,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
  《福建民间草药》曰,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
  
173.《本草图经》曰,山豆根八月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永类钤方》曰,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
  《备急方》曰,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
  《本草汇言》曰,山豆根苦寒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本草求真》曰,山豆根。大苦大寒。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

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当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174.《圣惠方》曰,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蛇脱皮一条(烧令烟尽),马勃一分。上药细研为散,以绵裹一钱,含咽津。
  《袖珍方》曰,治吐血:马屁包,为末,砂糖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下。
  《圣惠方》曰,治妊娠吐衄不止:马勃末,浓米饮服半钱。
  《本草从新》曰,每见用寒凉药敷疮者、虽愈而热毒内攻、变生他病、为害不小、此药辛平而散、甚为稳妥。

175.《王氏医案》曰,青龙白虎汤治时行风火咽痛,喉间红肿,用鲜青果,鲜莱菔(即鲜萝卜),水煎服。此方能消经络留滞之痰,解膏粱鱼

面之毒,杜春季喉恙。
  此予自制方也。橄榄色青,清足厥阴内寄之火风,而靖其上腾之焰;莱菔(萝卜)色白,化手太阴外来之燥热,而肃其下行之气,合而为

剂,消经络留滞之痰,解膏粱鱼面之毒,用以代茶,则龙驯虎伏,脏腑清和,岂但喉病之可免耶!且二味处处皆有,人人可服,物异功优,任

久无弊,实能弥未形之患,勿以平淡而忽诸。
  
176.《岭表录异》曰,青果树,有野生者,子繁树竣。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
  《纲目》曰,青果,此果虽然,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青果树高,将熟时,以木钉钉之,或纳盐少许于皮内,其实一夕自落,亦物理之

妙也。其子生食甚佳,密渍盐藏皆可致远。


177.木蝴蝶可以治肺中风热咳嗽,能清肺利炎。
  木蝴蝶又可以治肝胃气痛,能够疏肝和胃,缓解胸肋胀满。
  《纲目拾遗》曰,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清肺热,利咽喉。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178.《本经》曰,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曰,白头翁汤是治疗湿热下利的一张名方。它由四个药所组成。白头翁是治疗湿热下利的要药,下面的黄连、黄柏

清热燥湿,也是治疗热利的重要的药,秦皮苦寒入肝,有清湿热、凉血的功效。秦皮略有一点涩性。我在临床用这个方子,治疗湿热下利的时

候,常常要加马齿苋。
  这个马齿苋也罢,还有我以前的课提到的蒲公英也罢,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它不伤胃。马齿苋我们可以让病人采新鲜的,开水焯完了,

伴上作料当菜吃。治疗慢性痢疾光有马齿苋一味,就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综合查了一下,关于白头翁汤临床应用的文献,我们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有人用白头翁汤治疗目赤肿痛,你说目赤肿痛和湿热下利

,那差到哪去了?治疗眼睛的病。有的人用它来治疗颈淋巴结核,或颈淋巴结炎,有的用它来治疗急性乳腺炎,有人用它来治疗肋软骨炎,还

有人用它来治疗带状疱疹,也有人用它治疗肝炎,还有人用它治疗秘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
  这是对白头翁汤临床的扩大应用,这些证候没有一个是里急后重,便脓血的。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思路可以用到这些证候呢?这都是

肝经或者肝脏的问题,这些部位都是肝经所过,肝经连目系,肝经过颈部,肝经布胸胁,肝经抵少腹络阴器。这些病证,你只要辨证属于肝经

湿热的,都可以用白头翁汤来治疗。
  这又是抓病机,扩大经方应用范围的这个思路的临床应用。当然治疗这些病证的时候,你比方说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那你要适当的加

上一些治疗眼科的专药;急性颈淋巴结炎,你也要适当的加上一些软坚散结的药,要适当的加减,所以这个思路是我们临床常用的扩大一个古

方临床使用范围的一种思路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79.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曰,马齿苋我们可以让病人采新鲜的,开水焯完了,伴上作料当菜吃。治疗慢性痢疾光有马齿苋一味,就有很好的

效果。
  白头翁汤来治疗痢疾的时候,总要加马齿苋。药房的马齿苋是干的了,我们最少用30 克。如果是急性痢疾的话,可以用到 50 克。
  马齿苋外敷治肛周囊肿
  
180.《千金方》曰,治痈久不瘥:马齿苋捣汁,煎以敷之。
  《滇南本草》曰,治多年恶疮:马齿苋捣敷之。
  《濒湖集简方》曰,治肛门肿痛: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一日二次有效。
  积年恶疮:用马齿苋捣烂封住,或取汗煎浓敷涂。
  《本草经疏》曰,《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原病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马齿艾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症结,痈疮疔肿,白秃,及三十六种风结疮,捣敷则肿散疔根拔,绞

汁服则恶物当下,内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热去,大小便利也。苦能杀虫,寒能除热,故主杀诸虫,去寸白,止渴;辛寒能散肺家之

热,故主目盲白翳也。
  《本草正义》曰,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

181.《吉云旅钞》曰,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鸦胆子:俗名鸭蛋子,即苦参所结之子。味极苦,性凉。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赤痢间有凉者),

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防腐生肌,诚有奇效。愚生平用此药治愈至险之赤痢不胜纪,用时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

五十粒,白糖水送下。
  鸭蛋子味甚苦,服时若嚼破,即不能下咽。若去皮时破者,亦不宜服。恐服后若下行不速,或作恶心呕吐。
  故方书用此药,恒以龙眼肉包之,一颗龙眼肉包七数,以七七之数为剂。然病重身强者,犹可多服,常以八八之粒为剂。然亦不必甚拘。
  鸭蛋子连皮捣细,醋调,敷疔毒甚效,立能止疼。其仁捣如泥,可以点痣。拙拟毒淋汤又尝重用之,以治花柳毒淋。其化瘀解毒之力如此

,治痢所以有奇效也。

182.《经验方》曰,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暴干,为末,米饮服一钱。
  《乾坤生意》曰,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福建中草药》曰,治胃肠炎:鲜地锦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刘长春经验方》曰,治小便血淋:血风草(地锦草),井水擂服。
  《世医得效方》曰,治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地锦草)草研烂涂之。
  《江西民间草药》曰,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五、六钱。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曰,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二两,温服。
  
183.1、治痢疾:天青地白根五钱。煎水服,一日三、四次,服二、三日。
  2、治久痢不止:天青地白、白木槿花各五钱,煎水吃。
  3、治赤痢腹痛:天青地白细末五分。开水吞服,饭前服用。
  4、治风湿麻木瘫痪,筋骨久痛:天青地白、大风藤、五香血藤、兔耳风各半斤,泡酒连续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两。
  5、治风瘫:天青地白(鲜)一斤。泡酒二斤,每次服一、二两。第二次用量同样。另加何首乌一两(痛加指甲花根二两)。
  6、治疔疮初起:天青地白根一两。煎水服。
  7、刀伤止血生肌:天青地白叶(干)研末外擞;或鲜根捣烂外敷。
  8、治癫痫:天青地白根(去心)一两,白矾三钱。加酒浸泡,温热内服,连发连服,服后再服白矾粉一钱。(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184.《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曰,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鲜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两,浓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
  《湖南药物志》曰,治咳嗽:翻白草根。煮猪肺食。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曰,治创伤出血:新翻白草叶。揉碎敷伤处。
  《本草纲目》曰,治疔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治浑身疥癣: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

185.《中药大辞典》曰,治疗盆腔炎、附件炎 :用白花蛇舌草1.5两,配以入地金牛(两面针)3钱,或再加穿破石3钱,水煎服,每日1剂。

77例患者治疗后,4例无效,余均痊愈。
  《福建中草药》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
  治黄疸: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取汁和蜂蜜服。
  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
  《闽南民间草药》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白花蛇舌草)打汁一汤匙服。
  《闽南民间草药》治疮肿热痛:鲜蛇舌癀洗净,捣烂敷之,干即更换。
  《福建中草药》治毒蛇咬伤:鲜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或水煎服,渣敷伤口。

 
186.何绍奇经验总结:最先用白花蛇舌草治癌症的人,是马来西亚一位华裔中学教师。他在20世纪50年代即用当地产的白花蛇舌草治疗数例癌

症取得成功,这消息出现在1960年10月31日香港《文汇报》上。以勤求博采著称的叶橘泉先生看到这则报道后,即详加考订,确定白花蛇舌草

即华南民间草药“蛇舌癀”,也就是日本人称做“二月葎”或“二叶葎”的,他把上述内容以及那则报道都写进他的《本草推陈续编》(江苏

人民出版社,1963)。
  我1993年在马来西亚森美兰州芙蓉城工作时,发现该市郊区颇多白花蛇舌草。更令人惊喜的是,有位叫梁美的患者朋友告诉我,那位中学

教师他认识,80多岁了,尚健在。他还约我一起去拜访那位老人,可惜因为当时我在泰安堂坐堂行医,身不由己而作罢。
  白花蛇舌草治疗急性阑尾炎有特效,但用量要大,常用量90g,单用或配合其他药使用均可。曾治颐和园邮局职工廉玉,怀孕期间患急性

阑尾炎,我就单用白花蛇舌草90g,令其水煎服,连用几天,很快见效,血象也恢复到正常。在大马居銮市治一陈姓老华侨,用了两、三天即

获痊愈。叶橘泉先生认为,如用鲜草绞汁,效果更佳。
  近年来,我用白花蛇舌草治疗疮疡、脓肿、肺部感染、肠炎,效果也不错。大马泰安堂有自制的白花蛇舌草冲剂,治疗疮疡、粉刺,效果

甚好,后来我仿此而用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3g作茶泡剂,1日1服,连用20天为1疗程,颇有效,且其价甚廉,无毒副作用。
  1996年我在阿姆斯特丹就给到荷兰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谢军开过这张方子。此方如加桑白皮、山楂、丹参、黄芩、野菊花、决明子等作茶

泡剂,疗效更好。


187.《本草新编》曰,山慈姑,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姑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姑非消痰之

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
  《本草正义》曰,山慈姑之名,始见于《嘉佑本草》,然陈藏器《拾遗》已有之,则名金灯,即其花也。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

峻,故诸家以为有小毒,并不以为内服之药。
  至王谬《百一选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枢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外证可敷,内证可服,其效最捷。则以合大戟、千金子霜、

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驶极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连服之,则必利下,是以攻逐恶物为专职,药力之猛烈可知。
  此皆用以荡涤肠胃,驱除积垢,以减邪毒凭陵之势,亦非能通行百脉,消除皮里膜外之坚积也。且气味俱淡,以质为用。
  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体坚质重,独棵无枝,止

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峻,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且瘰疬结核,病在上部,而此物又专于下趋,更无气味熏蒸而上,

又属背道而驰,何能中病。
  肠胃之病,如食积气滞,胸脘不舒,服玉枢丹少许,则顷刻即效。此中微义,亦可深长思矣。

188.《大医精诚》曰,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

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

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食疗本草》曰,治小儿惊痫瘈疭: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诞。
  《齐东野语》曰,熊胆丸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
  《摄生众妙方》曰,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冰片)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

189.《江西民间草药》曰,治风火眼痛:千里光二两,煎水熏冼。
  《江西草药》曰,治痈疽疮毒:千里光(鲜)一两,水煎服;另用千里光(鲜)适量,水煎外洗;再用千里光(鲜)适量,捣烂外敷。
  《江西民间草药》曰,治脚趾间湿痒,肛门痒,阴道痒:千里光适量,煎水洗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阴囊皮肤流水奇痒:千里光捣烂,水煎去渣,再用文火煎成稠膏状,调乌桕油,涂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疥疮,肿毒:千里光水煎浓外敷,另取千里光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曰,治汤火伤:千里光八份,白芨二份.水煎浓汁外搽。

190.李东垣曰,白蔹涂一切肿毒,敷疔疮。
  《备急方》曰,烫火灼烂,用白蔹粉敷之。

191.《本草纲目》云,绿豆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
  《本经逢原》曰,绿豆明目。解附子、砒石、诸石药毒。
  《证治准绳》曰,药食中毒:绿豆甘寒,善解热毒,为附子、巴豆、砒霜等辛热毒烈之剂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的解毒良药。可用生品研末加

冷开水滤汁顿服,或浓煎频服,或配伍黄连、葛根、甘草同用,如绿豆饮。
  《本草汇言》曰,治金石丹火药毒,并酒毒、烟毒、煤毒为病: 绿豆一升,生捣末,豆腐浆二碗,调服。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

亦可。
  《上海常用中草药》曰,解乌头毒: 绿豆200克,生甘草100克,煎服。
  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200克、生甘草100克,煎汁候冷,频频饮服。


192.《外台秘要》曰,骨蒸劳热,生地一斤,捣三度,搅汁尽,分再服。若利,即减之,以凉为度。
  《本草乘雅半偈》曰,种植地黄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上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

不堪药也。


193.《金匮要略》曰,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脉浮。
  防己地黄汤治癫狂、语无伦次、烦躁不眠,属于阴虚阳亢,但地黄的用量必须要大。取它量大能滋阴清热,引亢阳能下收之意。这样阳潜

于下,精神就不会那么容易狂躁。
  《本经逢原》曰,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戴元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

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

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


194.彭静山经验
  一味参治风热头痛  玄参性寒,入心、胃、肺、肾经。能清热滋阴,泻火解毒。既可祛外感之风,又可祛内脏之热,寒而能补。玄参一味

,每取50克,煎浓汁5 00ml温饮,一次内服,对风热头痛,屡用皆效。(《名中医治病绝招》)
  卢长涸氏从1990年始用彭静山老师的玄参治风热头痛一方,在临床中试用治疗50例均获良效。
  蒋某,女,35岁,1990年3月20日诊。患者3月15日头痛、鼻衄、小便黄,大便结来我所就诊,以安痛定肌注,口服APC、穿心莲等药效果

不佳。3月20日上午8点又来就诊。患者觉头痛如裂、发热、口渴、欲饮凉水,舌尖红、苔黄,脉浮数。用玄参60g,煎浓汁500ml,温饮,日3

次,晚上患者前来告症状基本消失。
  王某,男,30岁,干部,于1990年7月发病。症见头痛发热,咳嗽,咽喉痛就诊,经对症治疗症状减轻,但一月多来头痛时作。近期头痛

加重,夜做恶梦、失眠,口苦口干并口腔溃疡、小便黄。于1990年9月3日来就诊。舌苔黄,脉细数有力。玄参60g,煎汁500ml,温饮,2天而

愈。[新中医,1992(2):6.]
  玄参既可祛外感之风,亦可去内脏之热,寒而能补。张氏等用单味中药玄参50~60g,水煎浓汁500~600ml温饮,一次内服,治疗风热头

痛多例,屡用皆效。

195.《纲目》曰,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

病。
  《医学心悟》曰,消瘰丸治瘰疬初起:玄参(蒸)、牡蛎(醋煅,研)、浙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

水下,日二服。
  《本草正》曰,玄参,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缓。《本草》言其惟入肾经,而不知其尤走肺脏,故能

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


196.《千金方》曰,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又曰,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丹皮生新血,须配合白芍、当归、地黄,去旧血,可配合桃仁、红花、虻虫。一般跌损伤初起,先要去其旧血,后期恢复,才重视补益新

血。

197.《诸病源候论》曰,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而发黄。
  《本草纲目》曰,赤芍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治脏腑壅气。
  肝炎专家关幼波说,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善治急性乳腺炎的赤芍甘草汤
  急性乳腺炎在中医看来是乳痈,什么叫做痈呢?
  就是局部包裹着一团血热,说白了就是血壅气热。
  血壅不通则痛,气热局部触着灼手。
  
198.赤芍甘草汤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特效,若局部瘙痒红热者,可加地肤子、白鲜皮,若局部硬结肿热顽固者,可加漏芦、王不留行,若迁延

日久,局部脓肿已形成,反复难愈,脓性分泌物偏多,必加黄芪、皂角刺。
  皂角刺少用则促托,多用则促消。皂角刺配赤芍乃痈肿常用药对,消散之力量甚大,乃活血消肿溃坚之黄金搭档。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曰,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 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


  《本草经疏》曰,营气不和,则逆于肉理,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


199.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说,仲圣之法,实即秦、汉以前历圣相传之法。说者每谓腹痛是肝木凌脾,芍能助睥土而克肝木,故为腹痛之主

药。
  要知肝秉刚强之性,非籍阴液以涵濡之,则暴戾恣睢,一发而不可制,当其冲者,厥惟脾胃先蒙其害,凡心胃痛、腹满痛、胸胁刺痛、支

撑胀闷,无一非刚木凌脾之病。
  宋、元以来,治此者多尚香燥气药,以刚济刚,气行而通则不痛。非不暂图目前之效,然愈燥而阴愈耗,肝愈横,频发加剧,卒至肝脾之

阴两竭,而燥药且不可复施,此行气伐肝,适以变本加厉,非徒无益,而火害之矣。
  仲圣以芍药治腹痛,一以益脾阴而摄纳至阴耗散之气,一以养肝阴而柔刚木桀骛之威,与行气之药,直折肝家悍气者,截然两途。此泻肝

与柔肝之辨。
  而芍药所以能治腹痛胀满、心胃刺痛、胸胁胀痛者,其全体大用,即此是法,必不可与伐肝之剂作一例观也。

200.《吉林中草药》曰,预防麻疹:紫草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日服二次。
  《仁斋直指方》曰,紫草治痘,能导大便,使发出减轻。
  《仁斋直指方》曰,治痈疽便闭:紫草、栝楼等分。新水煎服。
  《千金翼方》曰,治小便卒淋:紫草一两。为散,每食前用井华水服二钱。
  《吉林中草药》曰,紫草治便秘尿血(但见血热毒盛者皆可用之,以紫草能清利胱肠也)。
  紫草在身体里的走向
  《神农本草经》曰,紫草主心腹邪气。
  紫草它是怎么主心腹邪气的呢?
  《神农本草经》又说,紫草通水道,利九窍。
  九窍包括前后二阴,因为紫草滑利,善于通开孔窍故也。
  所以这心腹上下的邪气都会随之紫草在身体里往下滑利的走向,而排出体外。
  
201.王鉴钧经验
  青蒿浴治小儿感冒发热  小儿感冒无论是外感风寒或风热,都容易发热。治疗大多以内服为给药途径,但常因中药煎剂的浓烈味道或苦涩

不易被接受而哭闹不安。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又会导致病情加重或他病,如何才能使小儿乐于接受,又有确切的治疗方法?我家世代相传一种

药物煎水沐浴法,先父王幼臣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只用青蒿一味,煎水给小儿洗澡,疗效显著。常令我注意采集以备其用。我从医临证40多年

来,每遇小儿感冒发热者,继承先父的这一方法,3岁以内幼儿用青蒿100g。3岁以上小儿用200~250g,先将洗澡用的水烧开,加入青蒿,盖

上锅盏再煮沸1~2分钟,将锅离火,闷出药味,待药汤热度适宜时倒入盆中,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出微汗热退而安,屡获良

效。对成人感冒发热亦效。
  青蒿是菊科属植物黄花蒿,有解毒清热作用。用青蒿浴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方法简便,小儿易于接受,疗效明显,无副作用,而且药源丰

富易得,我家三代行医均喜用此法。(《南方医话》)

202.《河北中药手册》曰,体虚低烧,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钱,水煎服。
  南京《常用中草药》曰,治肺结核潮热:白薇三钱,葎草果实三钱,地骨皮四钱,水煎服。

203.《证治准绳》曰,清骨散治骨蒸劳热: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水二钟

,煎八分,食远服。
  《温症指归》曰,银甲散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皮,皮肤甲错,消索而不润泽者:银柴胡二钱,鳖甲三钱。


204.肥儿丸:肉豆蔻(煨),木香,六神曲(炒),麦芽(炒),胡黄连,槟榔,使君子仁。本品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苦。

功能:健胃消积,驱虫。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


205.《本草纲目》曰,大黄主小便淋沥。
  《药性赋》曰,大黄利水肿。
  《日华子本草》曰,大黄利大小便。
  《本草经疏》曰,《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

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有拨乱反正之殊功。
  
206.《名医类案》曰,姚僧垣治梁元帝,患心腹病,诸医皆请用平药,僧垣曰,脉洪大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瘥理。元帝从之,果

下宿食愈。

207.《中药趣话》曰,解放前,上海“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为了制造一种不同凡响的补药,曾邀请上海中医药界知名人士,求其各献一方。
  众医所多为参、芪、苓、术之品,惟有一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
  老板十分惊奇,听了献方者一番解释,老板大喜,定名“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十分畅销。
  无独有偶,江西有一名医,也以出售单味大黄制成的“通补丸”而大获其利。
  民间曾有一位走方郎中,以卖“大补糕”而出名,此方秘而不传,一次酒后吐出了实言,其主要成分是焦三仙和小剂量的大黄。

 
208.朱丹溪善用大黄治眩晕,一味大黄,用酒炒三遍为末,名之曰一味大黄散,以茶调服一二钱,其效如神。
  上海名医徐小圃曾治一富翁,腹中胀满,胸中痰喘,他用大黄半斤,分多次服用。
  富翁既怀疑又恐惧,但众医束手,救治难愈,于是便想一试。不料服完药后,肠通腑畅,痰去喘平。
  于是便请教徐小圃说,众医屡用不效,先生一味大黄建奇功,此中有何秘也。
  徐小铺笑而答曰,君向来喜食膏粱厚味,壅塞肠腑,热痰上扰胸膈,大黄性清下,味辛香,独行则力猛功专,疏通沟渠,清理污秽,又何

秘之有呢?


209.肠道中有积垢,人身体瘦弱,不想吃饭的:
  《洄溪医案》曰,淮安大商杨秀伦,年七十四,外感停食。
  医者以年高素封,非补不纳。遂致闻饭气则呕,见人饭食辄叱曰:此等臭物,亏汝等如何吃下?不食不寝者匝月,惟以参汤续命而已。
  慕名来聘,余诊之曰:此病可治,但我所立方必不服,不服则必死。若徇君等意以立方亦死,不如竟不立也。群问:当用何药?余曰:非生大

黄不可。
  众果大骇,有一人曰:姑俟先生定方再商。其意盖谓千里而至,不可不周全情面,俟药成而私弃之可也。
  余觉其意,煎成,亲至病人所强服,旁人皆惶恐无措,止服其半,是夜即气平得寝,并不泻。
  明日全服一剂,下宿垢少许,身益和。
  第三日侵晨,余卧书室中未起,闻外哗传云:老太爷在堂中扫地。
  余披衣起询,告者曰:老太爷久卧思起,欲亲来谢先生。出堂中,因果壳盈积,乃自用帚掠开,以便步履。旋入余卧所,久谈。
  早膳至,病者观食,自向碗内撮数粒嚼之,且曰:何以不臭?从此饮食渐进,精神如旧,群以为奇。
  余曰:伤食恶食,人所共知,去宿食则食自进,老少同法。今之医者,以老人停食不可消,止宜补中气,以待其自消,此等乱道,世反奉

为金针,误人不知其几也。余之得有声淮扬者,以此。

210.《医学发明?中风同堕坠论》复元活血汤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黄帝针经》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于胁,则伤肝。肝胆之经,俱行于胁下,经属厥阴、少阳。
  〖组成〗柴胡 半两[9g] 天花粉 当归 各三钱[各9g] 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6g]大黄(酒浸),一两[12g] 桃仁(酒浸),去皮

尖,研如泥,五十个[9g]
  〖用法〗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

不尽服。
  〖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211.《黄帝内经》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所以在治疗肺病咳嗽或咳血时,如果病人伴有发热痰黄或血色鲜红,脉势上亢,在常规治

咳喘或咳血的汤方中,加进大黄,可获奇效。
  
212.杨老治疗中风常生大黄与酒大黄并用。中医认为中风乃气血并逆于上,机窍闭塞,壅而不通所致,正如《内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此时不论风、火、痰、瘀,悉奔于上,冲逆犯脑,总属“留而不去,其病为实”之证,故在治疗上就应“上逆者使其下行”,

故以“通下”为主法,以急应急,大腑一通,风火痰瘀之奔逆于上者得以下行,此乃平降气血之捷法也。然单纯通腑虽可解一时之急,但血瘀

难除。杨老常用生大黄配酒大黄,大黄生用作用峻猛,泻下攻积,泻火清热,直折暴逆,取其上病下取,以引血下行,《药品化义》谓“大黄

气味重浊,直降下行”。大黄酒制上行,泻下力较弱,功擅活血祛瘀,两药相配,升清降浊,通腑祛瘀,气血得调,风火痰瘀得去,则诸暴强

直可缓解。[浙江中医杂志,2000(10):417]

213.《医宗说约》,治实热大便燥结发狂,用大黄四两,酒浸一夜,水三升煎之,分三服。能食,脉沉实有力者立愈。

  
214.《本草思辨论》曰,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
215.稀释结粪:《临证用药经验》记载,临床常用甜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蒌仁、火麻仁(五仁汤)治津枯肠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及

产后血虚便秘,安全有效。若大便硬如羊屎而又搏结成块,虽近肛门,亦难排出者,我每用玄明粉3~5g,分2次化入五仁汤内,结硬大便即变

软变稀,易于排出,虽多次用之,亦未见泻下及损正之弊。
  《黄河医话》记载,麻子仁丸治疗阴亏肠燥,久久不愈之便秘,老幼咸宜。但亦有部分患者服之乏效,或用时便通,停药又秘结。笔者对

于此类病人,常在麻子仁方原方中加玄明粉一味,或为丸剂,或改丸为汤,其通便之效益彰,且往往可使便秘患者愈后不易复发。玄明粉咸苦

润下,通便效卓而不伤正,助麻子仁丸之力而无留弊之虞,加入麻子仁丸,自可获预期效果。

215.用化痰药也能治肩周痹痛
  《神农本草经》曰,芒硝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
  
舌苔黄腻,脉弦数,用含有芒硝的茯苓丸。茯苓、半夏、枳壳、芒硝四味药
  奇怪这四味药没有一味药活血化瘀,也没有一味药疏通经络,更没有一味藤类药去止痹痛,治疗肩周炎痹痛
  《神农本草经》说芒硝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我知道是什么道理了。
  它通过味咸软化一切痰浊,再通过性寒降归六腑,这样浊阴不阻塞在肩周,那么手臂怕冷怕热的现象就消除了,也不会放在被子里就热,

伸出来就怕冷。:指迷茯苓丸能够软化肩部顽痰,从胃肠排泄而去。
 
216.《陕西中医学院学报》记载,用于重症肝炎之导泻,可取大剂量番泻叶30到60克,以开水泡茶饮服。但须中病即止,却勿过度,只宜暂用

,不可久服。

217.《医学六书》: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3两,大黄3两,龙胆草3两,芦荟3两,黄连1两半,青黛3两,黄芩1两半,木香1两,黄柏1两半,栀子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肝火内壅,胃气不化,胁腹疼胀,大便闭结,脉数大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竹叶汤送下。
  
218.《本草经疏》曰,更衣丸治大便不通(心肝火热攻冲,阳不入阴):臭芦荟(研细)七钱,朱砂(研如飞面)五钱。滴好酒和丸,每服三

钱,酒吞。

219.麻子仁丸是二仁一芍小承气。
  即是由杏仁、火麻仁润肺肠,加上芍药缓五脏六腑急躁,这样性格松缓,肠道就得到滋润,然后再配上大黄、枳实、厚朴这小承气汤的思

路,把腑肠之气一打开,大便就很顺利地下来。
  长寿的秘密
  《神农本草经》曰,火麻仁补中益气,久服肥健。
  
220.李瑞经验
  火麻仁治愈习惯性便秘  火麻仁,又称大麻仁、麻子仁,属润下药。北方人常将其炒熟作为零食。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李瑞患习惯性便秘

多年,用麻子仁丸虽也见效,但不仅服药苦,而且不服药即又便秘。一次下乡,当地人都零食火麻仁遂也随之一起食,食后当天大便非常顺利

。窃思此必火麻仁之功。以后即常常食用,从此其习惯性便秘告愈。后凡遇习惯性便秘患者,即告此法,效果均佳。[中国民间疗法,1999(1

):47]

221.《圣济总录》曰,郁李仁煎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郁李仁一两。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同煮热,

放温顿服之。
  
222.顾方经验
  “目瞑则惊悸梦惕”,在临床上为难治之症。顾老继承其父顾丕荣老中医的临床经验,采用酒浸郁李仁,结合辨证论治,除治疗本病外,

并对睡中手舞足蹈、寐中哭笑叫喊等一切异常动作,均取得满意的疗效。郁李仁“用酒能入胆治悸、目张不瞑”。如“一妇因大恐而病愈后,

目张不瞑,钱乙曰:'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横不下,郁李仁润能散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而目瞑矣’。”《温热经纬》湿热病篇

说:“湿热病,按法治之,诸证皆退。惟目瞑则惊悸梦惕,余邪内留,胆气不舒,宜用酒浸郁李仁……”
  顾老根据前人经验,在辨证的基础上,加酒浸郁李仁,治寐中惊悸梦惕,获得良好效果。实践经验,凡睡中一切异常动作、梦呓、叫喊也

有同样疗效。
  考郁李仁用酒浸,因酒入胆,以散结气,胆气一舒,则肝魂自宁,诸症悉除。
  

223.江淑安经验
  某夜与一同道闲聊,谈及十枣汤治疗饮停胁下之悬饮,历代医家颇有验案,但近时医者应用较少。同道追忆曾治一例,用大戟、甘遂、芫

花各1g,加入大枣10枚,煎服后不久,腹痛甚剧,呕吐频作,家属惶恐,用方对症,出现如此反应,是何原因?细阅方书,知为煎服法有误;

应该是三药研末,另煎枣汤送,清晨空腹服。不久,吾亦遇一悬饮患者,病已月余,西医胸透左胸发现液平。查阅病历,曾用蒲公英、鱼腥草

、郁金、瓜蒌皮、延胡索等清热开胸止痛药10余剂,胸痛等症依然。思胸痛系饮停为患,水饮不去,诸症难除。观患者正气尚强,适用十枣汤

。处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共研细末,取1.5g,用面皮包,大枣10枚煎汤,清晨空腹服。服1剂,泻2次,胸部如卸重物,疼痛顿减,精神尚佳

;续服1次,腹泻4次,胸痛等症十去八九;再次胸透,液平消失。改用健脾利水药善后获愈,未再复发。说明十枣汤的运用,只要辨证准确,

遵守服法,可以立见其效。[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4(3):30]

224.聂光荣经验
  商陆有赤白两种,临床应以白花商陆入药。白花商陆,味舌寒、性微辛,无毒。花白者,根块商陆呈白而微黄色,状如白甘薯,表皮浅褐

色。方书多言商陆赤者有毒,不可内服。有云商陆内服剂量应掌握在1.5~4.5g,过量可引起中毒,反致尿量减少,可能针对赤花商陆而言。

贵州民间呼白花商陆为大苋菜,多栽种于庭院备用。谓其能治虚弱或病后体虚浮肿。取新鲜者炖肉吃,每次用量达50~100g。商陆能否治虚弱

,理论上尚无根据,临床也不用其补虚。《本草纲目》仅载有“商陆,其苗、茎并可蒸食,可作脯,可充粮救肌”。
  余喜用白花商陆,内服常用量,干品10~15g,外用50~100g。家传商陆、鲜葱贴敷小腹法,治疗腹水肿满、癃闭。其法用白花商陆,干

品100g或鲜品150g(鲜品更佳),鲜葱50g,共捣烂如泥,置锅内炒热,贴敷小腹,冷则炒热又贴,如此反复多次,一般4~6小时即可达目的


  曾治一危重水肿病青年男子,因感冒后患急性肾炎住院治疗,数日之后,浮肿不仅未消,且日甚一日,渐而肿势入腹,小便涓滴而下,竟

至癃闭。医院按急性肾炎并尿毒症,已下病危通知。余诊见其人全身浮肿,腹大如瓮,面赤,气喘,烦躁不安,恶心,呕吐,食饮难下。患者

肾关闭塞,三焦不通,水气泛溢,壅滞于腹。尤为棘手者,恶心呕吐,汤药难进。即先用商陆贴敷小腹法,以救万一。遂取新鲜白花商陆500g

给患者家属,嘱另加鲜葱1握约150g共捣烂如泥,置锅内炒,趁热敷小腹部,冷则炒热又敷。越日家属欣喜来告曰:如法用后,半夜小便大下

,腹大明显消退,且全身筑筑汗出,身肿已消,今晨已进稀粥2碗,还叫不饱。一味平淡之药,把病人从痛苦、重危的边缘上挽救回来,且收

效之快,亦令人惊叹。患者积水得行,肾关已开,胃气因和。后投加减疏凿饮合自拟二皮消肿汤扫荡余水兼以清热,治疗半月余即获痊愈。
  白花商陆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如急慢性肾炎、尿毒症之腹水、心源性腹水、肝硬化腹水、尿潴留,用贴敷法,均具有独特而卓著的疗

效。而且外用,患者也乐于接受。敷时不要过烫,对皮肤亦无刺激。须要注意者:赤花商陆苦寒有毒,内服慎用。我只用白花商陆,赤者均不

作内服、外用。(《南方医话》)

225.张志远经验
  商陆消疽热红肿  商陆之根入药,口中嚼之过久能麻舌,可见肿消。《五十二病方》内言其以醋渍之外涂“疽”证,可“熨”红肿,实则

和《神农本草经》所记完全一致。《张文仲方》谓“传恶疮”,发病较慢,高出皮肤不太明显,表现红肿热痛的外科疾患,同后世痈属阳、疽

属阴之区分方法不同,究诸实际,还应归入阳证范围。关于该药的外治作用,已故耆宿万仙槎曾向先生传授过他的经验,先将商陆打碎,轧为

细末,加醋调匀,贴于患部,以之治疗无名肿毒,方法简单,疗效甚好。用于痄腮、丹毒、毛囊炎、蜂窝织炎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再

配合内服清热解毒、通络散血之品,则药效更佳。(《张志远学术经验辑要》)
  1985年曾诊治一中年妇女,因龋齿拔牙导致右侧颜面红热,似火灼手,劝其用徐洄溪束毒围内的大黄加商陆同陈醋混合为膏,按疔疖处理

,敷在脸上,中心留头,外盖油纸、纱布固定,结果48小时即热退肿消,特附此案以识药缘。(《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碎金录》)


226.二丑粉治疗小儿食积有特效 
  《万病从根治》曰,小儿食积的表现是经常下午或夜晚发热,不想吃东西,大便不畅。运用退烧药,可以短时间控制体温,但药力消失后

,体温又升高。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胃肠道的积食,运用二丑粉,采用攻下的办法,排出体内的积食,孩子自然是很快就能康复。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患儿,5岁,午后发热伴胃胀两天。孩子妈妈说,孩子两天前暴饮暴食后消化不良,出现午后发热,喝了五谷茶也没什

么效果,于是到当地医院就诊,具体治疗方案不清楚,孩子虽然在用药后体温下降,但到半夜又烧起来,体温38摄氏度,他们情急之下,让孩

子吃了退烧药,第二天一早赶忙前来就诊。
  就诊时,孩子面颊潮红,腹胀如鼓,3天没有大便,体温38.5摄氏度。这是明显的小儿积食,用攻下的办法就能缓解。处方很简单:二丑

粉5克,伴白砂糖少许,凉开水调后嚼服。孩子服药后3小时,就解了一次大便,腹胀减轻,体温也降下来;4小时后解第二次大便,腹胀消失

。当天晚上吃稀饭一碗,完全恢复正常。
  很多人担心二丑有毒,使用不当会中毒,其实二丑的毒性主要在它的皮上,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自然就无毒了,那么如何加工呢?这个

问题我在《医间道》书中有详细的描述,现转载如下:
  取牵牛子1000克,小火炒焦黄后,研成细粉,边研边过细筛,1000克只取600克左右初粉,剩余400克尾粉不用。
  用法:药粉3~5克与白砂糖(红糖也可以)拌匀后加少量开水调匀,形如芝麻糊一般,味道香甜,令患儿嚼服。
  我每年使用不下于100人次,几年来使用数百人,未见一例中毒,使用时把握好一个原则,即“中病即止”。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即不

再继续服用。


227.《本草纲目》曰,牵牛子,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李明之目击其事,故著其说极力闢之。
  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

服,暗伤元气也。
  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刚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

时珍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

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

妨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

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

三服而平。


228.叶橘泉经验
  仲景《伤寒论》有桔梗白散,是典型的巴豆剂(巴豆霜1分,桔梗、贝母各3分)。原方主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
  我曾用于痰食胶结昏迷不语之老人,获得意外之疗效。如郑姓老人年70余,素嗜酒,并有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其人痰湿恒盛,时在初

春,其家有喜庆事,此老人嚼酒肉饭食后,即入床睡眠,翌日不起,家人在忙碌中初当不知,至晚始发觉患者迷糊,询之瞠目不知答,木然如

痴呆。
  因其不气急,不发热,第三天始邀余诊,两手脉象滑大有力,检视口腔,满口痰涎粘连,舌苔则厚腻垢浊,呼之不应,问之不答,两目呆

瞪直视,瞳孔反应正常,按压其胸腹部,惠者蹙眉似有痛闷感拒按状,于揭被时发觉有尿臭,始知其遗尿在床,然大便不行。
  当考虑其脉象舌苔是实证,不发热,不咳嗽,不气急,病不在脑而在胃,因作寒实结胸论治,用桔梗白散五分,嘱分3次以温开水调和缓

缓灌服。2次灌药后,呕出黏腻胶痰样吐物甚多,旋即发出长叹太息呻吟声,3次药后,腹中鸣响,得泻下2次,患者始觉胸痛、发热、口渴,

欲索饮,继以小陷胸汤2剂而愈。

229.《墨余录》中记载,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八十高龄患泄泻病,自治不愈,邑中诸医也遍治本效,迁延数月,病情日重,于是写信请李中

梓为其诊治。
  李中梓日夜兼程,来至肯堂病榻前,经过凭脉审证,仔细诊视,终于弄清病变的症结在于前面诸医咸云病缘于年高体衰,故屡用补剂,愈

补则愈滞,治疗惟有采取“通因通用”之法。
  由于王比李年长,名气也高,李颇有为难之处。于是便对王肯堂说:“公体肥多痰,当有迅利荡涤,能勿疑乎?”
  王曰:“当世之医,推君与我,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也。”
  李中梓便一反他医治法,遂用“巴豆霜一味,下痰涎数升,其疾顿愈”。
  两位名医彼此相互敬重相互信任,一时遂被传为医林佳话。


230.《摘元方》曰,治阳水肿胀:千金子(炒,去油)二两,大黄一两。为末,酒、水丸绿豆大。每服以白汤送下五十丸,以去陈莝。
  《海上集验方》曰,治蛇咬肿毒,闷欲死:重楼六分,千金子七颗(去皮)。二物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许,敷咬处。

 
231.《外台秘要》曰,历节风痛,用独活、羌活、松解等分,以酒煮过,每日空心饮一杯。

232.《备急千金要方》曰: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

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组成】独活3两,寄生2两,杜仲2两,牛膝2两,细辛2两,秦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防风2两,芎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当归

2两,芍药2两,干地黄2两。
  天津名老中医王士福在《治痹之秘在于重剂》一文中谈到“如疼痛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独活一味,此药不但有疏风散湿之功,若用至

60克既有镇痛之神效又无副作用”。

 
233.单兆伟经验
  用独活治疗头痛、齿痛而疗效上乘者,少见报道。笔者认为凡头痛、齿痛因风寒湿邪引发者,皆可用之以散邪止痛。
  治头痛,常与川芎、白芷、蔓荆子等同用,以增祛风止痛之效,如“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痛在脑齿”,用之以搜伏风

,常配细辛、生地黄、川芎等,如《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治牙痛,可单用本品止痛,例如《肘后方》治风齿疼颊肿,用独活以酒煎热含漱,亦可与细辛、川芎、羌活、生地生地黄等同用,散寒止

痛之效更佳,方如《证治准绳》独活散;若风火牙痛,牙龈红肿者,可配石膏、升麻、细辛等以散风清热而消肿止痛。

234.杜曦经验 独活治肝炎后胁痛  在一次学术活动中,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蔡丽乔医师介绍独活有治疗肝炎后胁痛的作用,我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曾治疗43例,其中治愈39例,好转4例。一般服3~10剂即可达止痛效果。临床上凡肝炎后证属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肝胆

湿热、瘀血阻滞而出现胁痛,在辨证用药的基础方中加入小剂量(成人一般6g)的独活,胁痛常能应手而愈。但独活辛温,故肝阴不足的患者

慎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2):16]

235.子宫肌瘤是怎么形成的《黄帝内经》曰,石瘕生于胞中,客气客于子门,子门闭,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

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
  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到,妇人腹中有癥瘕,就用桂枝茯苓丸。用桂枝茯苓丸能够助阳气化,活血化瘀,利水下行,不愧是治疗妇人腹中

寒积的名方。桂枝、茯苓、桃仁、赤芍、丹皮这五味药如何成为《黄帝内经》的注脚呢?为何张仲景是在用《黄帝内经》的理法来去设计方药

呢?,首先你看桂枝,在这里最重要,它能温阳散寒,助阳气化,它可以把包裹在肌瘤包块表面那层寒冷的衣服撕开来。

236.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
  一口咽下去,骨鲠软如绵。

237.《本草纲目》中记载,唐贞元中,嵩阳子周君巢作《威灵仙传》云∶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

利,不泻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微暖,并得清凉。
  先时,商州有人病手足不遂,不履地者数十年。良医殚技莫能疗。所亲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罗僧见之,告曰∶此疾一药可活,但

不知此土有否?因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灵仙也。使服之,数日能步履。

238.单味威灵仙治梅核气
  《唐瑶经验方》曰,治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 
  李裕蕃经验  
  威灵仙治梅核气  威灵仙味辛性温,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之功。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诸骨鲠咽等症。李老把梅核气具有

咽部如梗的症状与威灵仙治骨鲠的作用相联系,从而取威灵仙试用于治疗梅核气。每次30g,水煎服。单用,或加入理气散结的方药中。经多

年临床应用,辄效。真乃医者,意也,善解也。(《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239.小儿扁桃体发炎《雷公药性赋》曰,威灵仙善消胸中痰唾之痞。
  《本草纲目》曰,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

弱者亦不可服之。
  消急性扁桃体炎症属于实证的,痰火上扰,就用扁桃三药,威灵仙、白英、青皮。
威灵仙能升能降,善于疏利一切梗塞。《雷公药性赋》称它善消胸中痰唾之痞,能够疏利咽膈以利气道,消化痰积以治闷塞。
就用这三味药。,咽喉部就通利,堵塞感消失,吃完三剂药,连胸中老容易痞塞,觉得痰吐不干净的症状也消失了。
《本草正义》曰,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

240.《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有阳明热结便秘的患者,众医家都用大承气汤,大便却仍然不通,一个叫刘肃亭的老先生,力排众议,单用

威灵仙三钱煎汤,病人服用后,大便随即而下,病去若失。
  付方珍经验
  威灵仙治老年性便秘  威灵仙为毛茛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威灵仙的根。《本草从新》上说:“治中风痛风……大小肠秘,一切冷痛。”元代

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记载:“威灵仙丸治年高气衰,津液枯燥,大便秘结。”其组成为黄芪、枳实、威灵仙。几十年来,付老用威灵仙

20~30g,肉苁蓉10g,治疗习惯性便秘,特别是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均获得好的疗效。如有气虚者,可酌加黄芪、党参效果更佳。付老认为

,威灵仙的用量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的强弱加减用药,疗效更佳。(岳开琴整理)(《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241.用风药来治痒《雷公药性赋》曰,威灵仙善散苛痒皮肤之风。
顽固的荨麻疹,早晚都瘙痒,治浑身瘙痒的特效方是什么?
  小指月便背起奇效良方来:
  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
  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除。
就用这六味药。浑身的瘙痒,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跑光光了,她没有吃过这么有效的汤方。酒是双刃剑,用得好是灵药,用不好是病根,借助

酒把瘙痒都发出来,然后利用药力一举宣散,从此痒去身安。威灵仙止痒,都是说它是祛风湿药,它凭什么能止痒呢?祛风之药,便是治痒之

药。痒为泻风,风气宣通,痒就减轻了,就像你身上痒,用手去抓抓,令气通血活,瘙痒便除。《威灵仙传》上记载,威灵仙去中风,通行十

二经脉,朝服暮效,所以除风痒如神。

242.孙兆曰,放杖丸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

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

243比老虎咬还痛的风湿痹症
  《金匮要略》曰,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

,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黄帝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

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44.《金匮要略》曰,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一分(炮),赤石脂二分,干姜一分,附子一分,蜀椒二分。上五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丸,不知,稍加服。
 《长沙药解》曰,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

制同附子,蜜煎取汁用。

245.朱良春经验
  顽固风疹痹痛难除者,非白花蛇不除,故白花蛇有截风要药之称。
  带状疱疹方  此病多由肝经郁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朱氏创立蕲冰散:以蕲蛇30g,冰片3g,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为糊

状,涂敷患处,1日3次,一般2~4日可愈。蕲蛇搜风解毒之力远较乌梢蛇为胜,故对重症顽疾须取蕲蛇,且内服和外用均有效;冰片散郁火,

消肿止痛,能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二者同用,共奏解毒祛风止痛之功。

246.《证治准绳》曰,鸡鸣散治脚气疼痛,不问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宜服之:槟榔七枚,陈皮(去白)

、本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只作一遍煎,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渣,

再入水二碗煎渣,取一小碗,两次药汁相和,安置床头,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服亦得。


  
247.欧阳勋经验  
  蚕沙散治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痞块,其特征是全身或局部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伴有瘙痒感或烧灼感,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

疾病。病程短的1周左右,长的特别是慢性的,可持续数月之久。对本病的治疗,最好查明病因对症下药。民问单方用蚕沙散对此病常有较好

疗效。药用晚蚕沙30g,加水煎服,在服本药同时,如原用蚕沙煎汤外洗患处,则疗效会更佳。(《医林漫笔》)。

248善治抽筋的伸筋草
  《岭南采药录》曰,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即伸筋草),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
小腿抽筋反复不愈,晚上抽到厉害的时候,真的彻夜难眠。用50克淫羊藿加上20克小伸筋草煲汤连喝了七剂,居然再也没有抽筋过来。
  
  
249.陆观虎经验
  陆氏认为,民间单味草药寻骨风,并不具备既能利湿、又能祛风兼能散寒的多种功效,用于痹证可收到满意效果,对于风湿骨痛有卓效。

在治痹证时,除针对病因疏风、祛寒、燥湿之外,还应注意调和营卫,使已经入袭之邪无容身之地,在外的风寒湿也不易再侵入。初起多用祛

邪通络之品,使营卫宣畅。病久配合补气血、益卫和营之品,多获良效。基本方是:桂枝2g,杭白芍10g,大小蓟各10g,当归4.5g,秦艽9g,

防己4.5g,防风4.5g,寻骨风30g,海风藤10g,桑枝30g,丝瓜络10g,豨莶草9g。加减法:上肢痛加羌活,血虚加鸡血藤,下肢痛加牛膝,腰

痛加杜仲,气虚加白术,痛重加威灵仙、海桐皮,湿重加茯苓、薏苡仁、萆薢,寒重加生姜、干姜。(《津门医萃?第1辑》)

  
250.朱良春:油松节固卫生血
  油松节乃松树枝干之结节,苦温无毒,善于祛风通络,疏利关节,故习俗多视为痹证及伤科之良药,凡历节肿痛、挛急不舒,或跌仆损伤

所致之关节疼痛、肿胀不适,多有效验。
  朱老揣摩前贤论述,采用民间秘验,长期研索,发现本品有补虚固本之长,对诸般赢损沉疴,大有恢复之功。
  陶弘景谓本品“主脚弱”。李时珍阐发其义日:“松节,松之骨也,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诸病宜之。”《分类草药性》指

出它有“通气和血”之功,说明本品不仅祛风蠲痹,抑且具有强壮补益之功效。
  朱老经验,认为油松节能提高免疫功能,对体气虚弱,易于感冒,屡屡感染者,每日取油松节30克、红枣7枚煎服,连用1个月,有提高固

卫御邪之功,能预防感冒之侵袭,赞之为“中药丙种球蛋白”,验之临床,信不诬也。
  对慢支咳嗽,久久不愈,痰涎稀薄,舌质不红者,加用本品20~30克于辨治方中,有增强宁嗽止咳之功。
  慢性肾炎尿蛋白长期不消,而体气偏阳虚者,用本品30克,配合生黄芪30~60克(黄芪久用,宜逐步加量,否则效不著),党参、菝葜各15

克,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扦扦活30克,制附片8克,甘草6克,坚持服用,多能逐步恢复。
  凡贫血患者,三系减少,或仅血小板减少者,朱老每以油松节、鸡血藤、牛角船、仙鹤草各30克,补骨脂15克,加于辨治方中,有升高红

、白细胞及血小板之功。
  张姓患者,女,54岁,工人。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五年余,迭经中西药物治疗,终未瘥复,血小板常逗留在2.5万~4万之间,牙龈渗

血,四肢紫癜,此伏彼起,关节酸痛,头昏肢软,纳谷欠香,怯冷便溏,苔薄质淡,脉细软。新病多属实属热,久病则多为虚为寒,朱老辨为

脾肾阳虚,气不摄血所致,治当培益脾肾,补气摄血。用上五味加益气血的党参、黄芪,温补脾肾之阳的仙灵脾、炮姜炭、炒白术。连服10剂

,血小板升至9万,精神较振。紫癜逐步减少,已不续透。嘱续服8剂,症情稳定,紫癜未续见,乃以丸剂巩固善后。晨服人参养荣丸,晚服归

脾丸,每次6克。随访半年,紫癜迄未再作。
  对心脾两虚、血不养心而致失眠者,于归脾汤中加用油松节30克,多可增强宁神安眠之功。

251.《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活络效灵丹治气血凝滞,癖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
  当归(五钱) 丹参(五钱) 生明乳香(五钱) 生明没药(五钱)
  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腿疼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带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

阴者,加肉桂、鹿角胶(若恐其伪可代以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 、知母(但加黄恐失于热)、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

细冲服)、牛蒡子。
  一人,年三十许。当脐忽结 瘕,自下渐长而上,其初长时稍软,数日后即硬如石,旬日长至心口。向愚询方,自言凌晨冒寒,得于途间

,时心中有惊恐忧虑,遂觉其气结而不散。按∶此病因甚奇,然不外气血凝滞。
  为制此方,于流通气血之中,大具融化气血之力,连服十剂全消。以后用此方治内外疮疡,心腹四肢疼痛,凡病之由于气血凝滞者,恒多

奇效。


252.腰椎间盘突出
  《本草便读》曰,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青风藤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

湿气又通于脾也。
  黄芪、青风藤、黑豆三味药有补有通,有升有降,既能把局部经络打通,又可以把你气血托起来,还能够把你浊水利出去,是很好的一组

鼎药,这三味药可以定义为腰椎间盘突出三药?
  只要看到病人是气虚,水饮内停留于腰脚,舌体淡胖或水滑,你可以用这组鼎药,补气利小便疏通经络,这腰腿很快就轻松了。你如果碰

到是其他情况,或瘀血阻滞,舌头瘀暗的,就要加些活血之品,比如川芎、归尾、桃仁、红花。
  你如果是碰到是阳气不足,腰脚冷痛的,那温阳气化之品,便如附子、肉桂肯定少不了。所以这组鼎药可以用,但要辨证地用。


253.丁公藤辛温,是祛风湿止痹痛的妙药,但有小毒,必须经过严格炮制后方能服用。出名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以及丁公藤风湿药酒,里

面都含有丁公藤为主,是居家常备的跌打伤损伤,风湿痹痛的药酒方。

254.车祸骨折后遗症
  《滇南本草》曰,昆明山海棠治疗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瘫痪痿软,湿气流痰。
 云南中草药曰,治骨折用昆明山海棠一至二钱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骨折处。

255.《云南中草药选》曰,跌打损伤, 风湿骨痛, 牙痛: 雪上一枝蒿0.25分(如米粒大)吞服。
  《云南中草药选》曰,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疮疡肿毒,毒虫及毒蛇咬伤,蜂叮: 雪上一枝蒿五钱,泡酒一厅,十天后外擦,禁内服

256.下乳涌泉黄金搭档王不留行、路路通。


257.蔡淦经验  
  六腑以通为用,为其生理特性,一旦受内外邪气侵扰,邪气滞留,腑气不降,气化不通,则表现出各器官的病变。蔡教授基于对消化系统

疾病的这一特点认识,在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腹痛等疾病中,喜用路路通一味,以通畅气机,遂六腑通降

之性。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枫果去外刺皮,内圆如蜂窝,即路路通。其性大通十二经穴。”《中医大词典》记载:“本药又名枫球子,苦

,入肝、胃经,行气活血,通络利水,治胃痛腹胀,风湿痹痛,手足拘挛,月经不调。”
  常用于慢性胆囊炎、消化不良属肝郁气滞、湿热壅塞证者,用量一般为15g,常与四逆散、左金丸、失笑散配伍应用,疗效颇佳。对于慢

性便秘兼有血瘀气滞者,路路通用之疗效亦佳。(《授业传薪集:曙光名医临证经验荟萃》)

258.焦常安经验
  路路通临证多用于妇女产后缺乳、月经不调、痹证等,未曾见有中药书籍载之能通鼻窍。经临床验之,此药能利鼻窍,可治疗慢性鼻炎。

曾治张某,男,42岁,患鼻塞通气不利已2年。遇冷空气刺激更甚,病情逐渐加重,夜间睡眠用口呼吸,口舌干燥。耳鼻喉科常给滴鼻药水维

持通气,久用效果不佳,亦屡用中药治疗,疗效不著。
  后延余诊治,用辛夷散加桔梗、石菖蒲、赤芍、黄芩调治,效果不彰。尔后取路路通形有洞孔,功能活血通利窍孔,将此药加入辛夷散加

味方中,治疗1周,鼻通气好转。继续治疗,夜间不再用口呼吸,之后诸症随之消失。次年遇此患者,知病未复发。其后再罹慢性鼻炎病人,

辄用辛夷散加味方,再加路路通治疗54例,疗效咸良。
  路路通有的中药书归为祛风湿活络药,有的中药书归于活血药。此药性平味辛、苦。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利水下乳,乃一味通行管窍

药。慢性鼻炎是反复发作性疾病,久病入络,入病必瘀,是由外邪乘之,鼻窍络脉瘀滞,鼻通气功能失调,而患此恙。
  笔者用路路通,取其以孔通窍和活血通络宣塞,临床屡用皆效,方晓路路通能通利鼻窍,治疗慢性鼻炎。路路通祛风湿、活血络,既能下

乳、行经,又能利水,具有通管利窍、走而不守的作用。选用此药祛外邪畅络脉,邪祛络通,鼻窍功能调达,诸症随消,通气功能恢复正常,

而病愈。[内蒙古中医药,1997(4):31]
毛窍逢之亦可通
  《湖南药物志》曰,治荨麻疹,用路路通一斤,煎成浓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钱,空心服。
  
259.人体孔窍应该保持通透
  《浙江民间草药》曰,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五钱煎服。
  用单味路路通煎水服用,以治其耳鸣之标,再用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以治其脾虚之本,这样脾得以运化,清阳得以升举,浊水又能疏利

,经络通畅,孔窍开放,所以这病人慢性中耳炎耳鸣之现象便消失了。
  王启俊经验
  路路通治耳鸣  王某,女,46岁。1984年9月14日诊。耳鸣半年,劳累尤甚。曾用中西药治疗未效。现听力减退,头晕神疲,饮食不佳,

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先每天取路路通15g,水煎频服。5天后,耳鸣渐除,唯头晕、纳呆,

腹胀、便溏仍然。予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渗湿和胃,调理半月而愈。
  按语:路路通治耳鸣,是笔者从民间所得,应用于临床确有效。其治疗耳鸣之机制,可能是通过其行气活血、通络利水之功,使气血行,

经络通,水道畅,清阳得以上升,浊阴得以下降,清窍得以荣养,而使耳复聪。[四川中医,1991(12):48]

260. 周仲瑛经验
  秦艽味苦辛微寒,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治疗风湿痹痛及潮热等。周教授遵《本草纲目》“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需之,取其去

阳明之湿热也”,以其利湿退黄,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收效甚佳。
  曾治一患者,男,43岁,患慢性乙肝伴胆汁淤积,以清化湿热瘀毒、清热利湿等法治疗后黄疸明显下降,谷丙转氨酶亦恢复正常,但黄疸

指数仍难控制,遂在原方基础上加秦艽,2周后黄疸消退,恢复正常。[新中医,2007,39(3):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