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古今研究:苦参

 昵称Zpzg8fzu 2020-08-22
中药古今研究:苦参

一、典籍摘要:

《名医别录》:“除伏热肠游。”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本草蒙签》:“治肠风下血及热痢刮痛难当,疗温病狂言致心躁结胸垂死。赤癞眉脱者,驱风有功;黄痕遗溺肿,逐水立效。扫遍身痒疹,止卒暴心疼。除痈肿,杀疥虫。破癥痕,散结气。”

《本草纲目》:“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神农本草经读》:“此以味为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寒,无毒。主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治恶疮,下部䘌疮,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辛,性寒无毒,入胃、大肠、肝、肾四经。主结气积聚,伏热黄疸,肠风燥渴,溺有余沥,逐水消痈,明目止泪,去湿杀虫,疗大风及一切风热细疹。以糯米泔浸一宿,去浮面腥气,晒用。苦参属水,有火性下降,本少少阴心,又入手足阳明及足厥阴经者,以其善主湿也。盖胜则生热,热胜则生风,而结气等证,从兹有矣。今以苦参燥湿,治其本也。东南卑湿,尤为要药。

中药古今研究:苦参

《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性寒,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清乙木而杀虫,利壬水而泻热。

《本草汇言》:“姚裴成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前人谓苦参补肾补阴,其论甚谬。”

《本草经百种录》:“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参专治心经之火,

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以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府小肠之火为多。

中药古今研究:苦参

二、现代研究:

成分: 主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异苦参碱、槐果碱、苦参醇碱、苦参素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不少于1.2%,饮片不得少于1.0%。

作用:本品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胃溃疡、抗肿瘤、免疫抑制、抗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及升高白细胞、利尿等作用。

药理:苦参煎剂及其中所含之苦参碱给兔口服或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前即有盐分排出之增多;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及滴虫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时发生痉挛,终则呼吸停止而死。

临床报导: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除一般保肝治疗外,每日用苦参粉口服。观察19例,黄疸消退时间平均12.6天,自觉症状改善,肝脾大及肝功恢复亦较快。

中药古今研究:苦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