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议论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编写

 语文大巴车 2015-12-09
一、认识议论文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不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常见的议论文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写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我们的看法和主张。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论点。论据是用能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事实、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充分可信,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正反论证等。
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你的观点和看法
②论据(事实、道理)——能证实你的看法的材料
③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你的思辨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E引用论证、F正反论证等。
④行文(议论文的结构):
A引论(引出要论述的问题)
B本论(并列式或横式、对照式或横式、层进式或纵式、总分式)
C结论(结束论证,发出号召)

二、存在的问题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
(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像小孩玩积木一样简单堆砌起来,缺乏必要的议论。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平时写作或考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
其一,材料奇缺;其二,论证无力; 其三,转移论题,不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

三、相应的措施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设自己的信息仓库,以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⑴在语文课本与读本中找寻写作的材料⑵收集有关课外信息(通过观察获得直接材料,通过阅读获得间接材料),然后互相交流⑶多角度地使用材料做论据,尽一材多用之妙
(二)学习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与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
(三)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努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的辩证性(一分为二)、思维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等。
例文:
志当存高远

清朝大文学家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多次落榜,但是他并不灰心,他给自己撰写了一副对联来勉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表示要学西楚霸王项羽以破釜沉舟的气概,推翻秦王朝,成就一番伟业;下联写要以越王勾践为榜样,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战胜强敌,取得事业的成功。蒲松龄正是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才写就了辉煌巨著《聊斋志异》,成为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
蒲松龄的成功,以及无数人的成功清楚地告诉人们,一个人在世上要想不虚度年华,要想不碌碌无为,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立下了志向,而且是高远的志向,你才会有生活的动力,读书的动力,工作的动力和奋斗的动力。1910年秋天,十八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去长沙求学,临行时写了一首《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有了远大的志向,青年毛泽东积极寻求救国真理,投身革命斗争,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终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7世纪的丹麦天文学家布拉赫立志要为人类发现一千颗星,绘制出准确的星表,可直到他生命重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还只发现了750颗星,他不甘心,临终时特地将遗愿托给他的学生——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开普勒没有辜负老师的重托,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一千颗星,实现了老师的遗愿。这就是高远的志向,给予人们工作、奋斗的动力。
高远的志向还可以使平凡的人生结出灿烂的硕果。劳秀玉是广东雷州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看见那些被遗弃的病残婴儿的惨状,决心要拯救他们,给他们生的权利。二十多年时间,她顿顿喝稀粥,年年穿破烂,含辛茹苦将六百多个病婴拉扯成人。现在,她的事迹经媒体传播,感动了无数的人。她被人们称为“伟大的母亲”、“爱的象征”,她的事迹产生了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特雷莎修女出身于马其顿一个农民家庭,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献身于救助穷苦人、残疾人的事业,在加尔各答和世界各地创办了七十余所学校、医院、救济所、孤儿院和残疾人家园。她逝世后,各国政要纷纷表示哀悼,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发表谈话,称赞她极富同情心,致力于为穷苦人谋福利,并带给他们希望。特雷莎成了慈爱的代表,她的感召力远远超过了一些愚弄人民、压榨人民的政治首脑。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高远的志向,或者没有志向,那么,他们的人生道路是盲目的,人生价值是苍白的。他们或者为钱活着,为钱奋斗,一旦有了钱,就尽情地挥霍,尽情地享受,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虚度时光;一旦没了钱,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依托,或者继续想法窃取,一旦失手,锒铛入狱,了此一生。或者万念俱灰,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只好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这种人活着于人无益,死了于人无损,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志向,更不要说高远的志向了。
由此可见,要想使我们的人生有强大的动力,要想使我们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要想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我们就必须树立高远的志向。

阅读思考:
还原作者的写作提纲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点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拟写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训练(一)

1.学习如何从材料中提取中心论点和确立分论点的方法。
2.学习议论文的写法,练习运用分论点式的作文结构,提高议论文谋篇布局的能力。
3.欣赏优秀议论文,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习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类的追求中,“高度”历来是个焕发着魅力的词。央视有段经典的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一位著名企业家也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结构欣赏】
体会议论文的三种结构方法。

1.横式分解法(并列式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达到理想的高度。
分论点一:你的目标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二: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三:你的学识决定你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高度无极限。
分论点一:高度从积累中来。
分论点二:高度从无畏中来。
分论点三:高度在心中放飞。
示例C:
中心论点:目标的高度。
分论点一:一个人事业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他的一生。
分论点二:一个企业经营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它的前途。
分论点三:一所大学发展目标的高度常常决定它的地位。
示例D、
中心论点:高度,由你决定。
分论点一:高度是夜空中的启明星。
分论点二:高度是随着阶段而变化的。
分论点三:高度还需要机会的保证。

2.纵式分解法(递进式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站在一个高度上,奋蹄原野,驰骋天下。
分论点一:心灵的高度决定了生活的高度。
分论点二:生活的高度影响了社会的高度。
分论点三:社会的高度体现了国家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有些条件决定了高度。
分论点一:无论做什么事,勇气决定高度。
分论点二:除了需要勇气,还要有正确的态度。
分论点三:决定高度的因素中,信念最重要。

3.对比分解法(对照式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昂首长嘶,立马昆仑。
分论点一:过高的目标,是我们失败的源头。
分论点二:过低的目标,会使人玩物丧志。
示例B、
中心论点:向目标逼近。
分论点一:树立凌云之志是达到全新高度的立足点。
分论点二:胸无大志则是事业成功的拦路虎。
示例C、
中心论点:做振翅云霄的雄鹰。
分论点一:行动是达到心中高度的青云梯。
分论点二:空想是通往心中高度的绊脚石。
小结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
议论文是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某种观点和主张,或者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章体裁。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论述步骤的,这种结构表现在文章中,就是序论、本论和结论这三个部分。用通俗的话说,议论文所论证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1.序论也叫“引论”,它的主要任务是把要议论的问题和阐述的中心论点介绍给读者。序论的写作,既要开门见山,又不能落入俗套,应以简洁明快,有启发性,有新鲜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好。
2.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本论的任务是对中心论点展开深入的分析,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本论本身的结构,又可以有四种常见的较小的结构形式:
A.并列式。在论证中,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这种并列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也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据的并列。在语言形式上往往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等标志。另外,处于并列关系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一般是可以互换的。
B.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两种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这就是对照式。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说明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参与对照的双方,或者是一“正”一“反”,或者是一“主”一“从”。
C.层进式。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因而这种结构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容易被人所接受。
D.总分式。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就是论证的层次之间,先总说后分说,或是先分说后总说,或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最多见的。这种结构形式,在“总”与“分”之间常见明显“放”的语言标志,而在“分”与“总”之间又多有明显“收”的语言标志。
在议论文中,以上四种结构形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3.结论,是议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之后所得出的“答案”。结论,与其他形式的文体的结尾一样,以简洁自然,能让人读后若有所思,受到启发为妙。

【提能训练】

全班可以分成三个组,每组至少完成一道。找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做。
【例一】
1.阅读下面三个有关学习问题的材料。
材料一:新加坡女作家尤今,毕业于南洋大学中文系。曾经先后担任过图书管理员、记者、副刊编辑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模》、游记《沙漠里的小白屋》、《缘》和新闻特写集《社会鳞爪》等。所写作品大多涉及妇女命运,表示了对妇女的同情和关切。
尤今从小就养成了持续不断的阅读习惯。她说,倘若不读书,自己的日子,便过得无趣、无味、无欢乐。因此不能一日无书。
她读书分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的看。
这时候,她的眼睛好像长了翅膀,在书页上任意飞翔。虽然是看得很快,然而,由于是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看的,所以她并不曾辜负自己手中的书。
读完以后,如果觉得这是一部好书,她便会从头到尾再细细重读一遍。
细读时,她作眉批。有时是段批,有时是章批。在细读一本书时,她会利用闲暇速读另一本新书。一缓一速,循序并进。这样在以反刍的方式消化旧有知识的同时,也没有放松自己对新知识的吸收。
别人常常问她:“你每天可资利用的时间,好像总比别人多出了一大截,究竟你是怎么分配的?”
答案是:分秒必争,全力以赴。
她家里除了订阅四份日报外,还订了好些周刊、月刊、季刊;这些报纸和杂志,有许多都是在烟飞油溅的厨房里读完的——她在煎鱼煮饭的同时,利用中间的空当来读它们。此外,她多年以来坚持的一个习惯是:不论时间多晚,她在临睡以前一定要看上一个小时的书。倘若不看,便睡不安宁。日积月累,被她眼睛消化了的书本,数目十分可观。
由于日日夜夜都沐浴在书海里,她有时晚上做梦,连梦都沾着书香呢!
她说:“书,是我最始与最终的唯一。我和书彼此相恋,永不相负。”
材料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每次与人出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材料三:清代大学者、大思想家戴震从小读书就喜欢提问,例如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他就问老师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分析材料的异同点。
【分析】三则材料的共同点:1.都是说明勤奋求学与成才的关系。 2.都是说明应该如何做学问的。不同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成功者做学问的方法。
3.取出一两个共同点编写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例二】
1.阅读下面三个材料。
材料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代的人们。(英)萧伯纳
材料二: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德)爱因斯坦
材料三: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 (菲)何塞·黎萨尔
2.分析比较异同。
材料的共同点: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不同点:奉献对象的侧重点不同。
3.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例三】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1970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种夸克。而华裔美国物理学家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要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展了实验。1974年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夸克,而且新粒子(J/qr粒子)的发现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丁肇中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此,丁肇中深有体会地说:永远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2.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
文段最后已经点明事件给丁肇中的启迪。但是从“发现”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事件具有更多的意义。如:科学家只有大胆怀疑旧学说,满怀信心,坚持实验,才能发现真理,建立新学说。
3.根据叙述事件的过程,可将文段分为:
“大胆怀疑---坚持实验---发现新粒子---获得殊荣---总结体会 ”。
4.参考文段的中心思想和层次意义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总结: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1.高度概括一件事或叙述一种社会现象或引用某些人的语言,从中引出简洁明了的中心论点。
2.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分析论点的重要性(为什么:即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或怎样做)
3.从正面用几句话引出古今中外的几个事例(一定要高度概括,主要突出能证明论点的情节)证明论点,举例后一定要结合论点用道理分析一下。(详写)
4.从反面举出几个事例证明论点。(略写)注:以上也可以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加以证明。
5.总结上文,指出这样做有何现实意义
6.辨证地分析一下。
7.扣住中心论点,小结全文。

【范文欣赏】
范文1.
各有各的精彩
(散文式议论文一等文)

若为鸿鹄,直上云霄是精彩的,但为家燕,同样也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精彩;若是牡丹,万花园里独争妍是精彩的,但为冬梅,一剪寒梅独自开也同样精彩。人亦是如此。只要尽己所能,只要对自己所为之事充满热爱,无论是浓妆或是淡抹,总是各有各的精彩。(中心论点)
精彩可以是惊天动地,也可以是润物无声。(分论点一)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往往是“大”的教育:谈理想,必须志向高远;谈目标,必须成栋梁之材。远大的志向固然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固然代表着精彩的未来对我们的召唤,但也别忘了,尽力干身边每一件小事,承担每一点小的责任,同样也有万分精彩。我们欣赏拿破仑那“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的英雄豪情,却也同样为“微尘”们无声息却有大作为的行为所感动。(例证)可见,英雄一统江山是精彩的,平凡的每一个人的每次微小善行也可以很精彩。爱风流人物的战旗飘展,也爱彼此脸上的善意笑颜,我们各有各的精彩。(议论总结,照应中心论点)
精彩可以是锋芒毕露,也可以是朴实无华。(分论点二)如果空中只有电闪雷鸣则太惊心,只有和风细雨又太无奇。同样,如果生活中只有针尖麦芒就太揪心,只有温声细语又太平淡了。不同的风格,不仅是不同的人所拥有的不同标尺,更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兴奋剂”。各有各的精彩,才能动容人心。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其犀利文字令人大呼痛快,但沈从文用散着泥土清新的文字,同样也感动了万千读者。(例证)不同风格之所以共同出彩,是因为大千世界,本就有性情各异的众人,只有将自己的真性情淋漓尽显,豪放或是婉约,我们各有各的精彩。(议论总结,照应中心论点)
精彩可以是心怀天下,也可以是淡泊超脱。(分论点三)同样的十字路口,选择不同方向,就是选择不同生活。功过是非,总留待后人评说,人生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活出自己的态度,自己的本色,不留悔恨,那便是精彩的。你可以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真正造福天下,那是精彩;你可以用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情怀,在自然之中展现你的才华,实现你的追求,忘我而快乐,这也是精彩。(引用论证)只要有魄力,有实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各有各的精彩。(议论总结,照应中心论点)
家燕不必羡鸿鹄,冬梅不必妨牡丹,世界之大,各施所能,我们各有各的精彩。(结论,呼应开头)
评语:该文观点鲜明、集中,内容丰富。运用并列式分论点使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表达流畅,语言优美,感染力强。(24+24+10 ——58分)

2. 范文
留一道缝隙
(议论文一类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中心论点)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一)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二)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
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最艰难的环境遭际里,他写出了震古烁今的千载华章——《赤壁赋》。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乐章。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三)
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每天看日出。
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承启下,总结过渡,以上从正面论证,以下从反面论证)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反面分论点一)
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
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英雄项羽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反面分论点二)
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可见,拥塞足以致命。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面对各种应酬,他不会拒绝,只能疲于应付。他的生活空间塞得太满,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于崩溃。那一刻,樱花[转载]手把手教你编写议论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转载]手把手教你编写议论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落了一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腾不息的岁月之河从古代流到现代,它用哲人的睿智告诉我们:面对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面对花开花落、得失成败,面对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评语:全文论证严密,结构清晰,例证典型,语言富有文采和表现力,先正面后反面,论证有力。(24+24+11——59分)

3. 范文
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中心论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分论点一)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分论点二)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分论点三)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分论点四)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理想的阶梯》发表在1979年第5期《中国青年》杂志上。此时的中国已春回大地,冰雪消融,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为了实现早已憧憬的理想,跃跃欲试,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理想?作者发表此文,鼓励青年人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努力奋斗,谱写自己的理想之歌。)

【学以致用】

根据要求写一篇大作文。
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尊严。请以“有尊严地活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运用上述所学的一种结构,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在作文本上,注意书写。

议论文分论点训练参考答案

【例一】
【答案示例一】
中心论点: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
分论点一:勤奋学习,就是勤于“动眼”,勤于阅读。(材料一为论据)
分论点二:勤奋学习,必须勤于“动口”,勤于发问。(材料三为论据)
分论点三:勤于学习,还要勤于“动手”,勤于积累。(材料二为论据)
【答案示例二】
中心论点:要善于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分论点一:学习必须科学掌握浏览和精读的方法。(材料一为论据)
分论点二:学习必须善于质疑,善于发问。(材料三为论据)
分论点三:学习必须善于思考,善于积累。(材料二为论据)
【答案示例三】
中心论点: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成就美好的人生。
分论点一:浏览精读并重,争分夺秒读好书。(材料一为论据)
分论点二:善质疑勤发问,学问并行求真知。(材料三为论据)
分论点三:善思考勤记录,日积月累增才干。(材料二为论据)
【例二】
【答案示例】
中心论点:要把生命的火炬高高举起,人生才富有意义。
分论点一:用生命的火炬,温暖他人的心房。(材料二为理论论据)
分论点二:用生命的火炬,照亮理想的道路。(材料三为理论论据)
分论点三:把生命的火炬,传递给子孙后代。(材料一为理论论据)
【例三】
【答案示例之一】
中心论点:只有大胆怀疑,满怀信心,坚持实践,才能有所发现。
分论点:
①只有善于怀疑,才能去伪存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
②只有满怀信心,才能坚持实验,发现自然和社会规律。
【答案示例之二】
中心论点:只有大胆怀疑,坚持实践,才能有所发现。
分论点:
①只有善于怀疑,坚持实验,才能去伪存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
②没有怀疑和实践的精神,就不能发现谬误,更无法发现真理。

五、拟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二)

训练目的:
1.弄清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什么要求。学会如何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学会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编写得更好,使文章更深刻而有文采。

【训练题】

一、下面不能够作为议论文《善良与邪恶》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良者的道德底线。
B.缩小贫富差距,加强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让人们保持善良本性,远离邪恶深渊。
C.让善良天使为我们把守,不让邪恶的魔鬼闯入心房。
D.点亮善良的明灯,别让自己跌入邪恶的深渊。

二、下面的分论点,不能全部论证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中心论点:给予总是相互的。
分论点:
①自私狭隘不会换来幸福。
②慷慨大方换来真心回报。
B.中心论点:忍让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情去感化行为浅薄的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行为悖理的人,忍让是人类可贵的品质。
分论点:
①忍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懦弱可欺,忍让顾全的是大局。  ②忍让不是面对误解、毁谤和凌辱而无动于衷,忍让着眼的是未来。
C.中心论点:给自己一双慧眼,使自己的人生无比灿烂,使自己的世界此无限美好。
分论点:
①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宝藏,努力发现和挖掘这些宝藏,让自己的人生发光发热。
②处处都蕴藏着美的种子,努力寻找并培育这些种子,让自己的世界美丽精彩。
D.中心论点:未来是海上未知的港湾,奋斗则是掌舵的水手。
分论点:
①奋斗者在与狂风巨浪搏斗中练就百折不挠探究未来的坚强性格。 
②奋斗者在探索未知港湾的途中获得智慧,增长才干。
E.中心论点:生活需要留点空白。
分论点:
①留点空白是中国书画“计白当黑”的结构原则的表现。
②留点空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历年高考及其模拟卷的语言运用题,很多都可以借鉴来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下面两题都是高考的语言运用题,请按要求做训练题。
1.⑴请在题目的横线上适当的词。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2001年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
⑵从以上两句话中任选一句,改写或续写为两个分论点,并且从中归纳出中心论点。


2.⑴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2005年全国高考Ⅰ卷第19题)
答:______,______。
⑵请你把自己所写的两句话,编成两个分论点,并为之配上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四、按照要求做仿句和编写论点。
1⑴以“奉献”为话题做仿句。
例句: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仿句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以“奉献”为论题,参考原句和仿句,编写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 ⑴ 例句: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可以让人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让人从单纯走向丰富。
以“音乐”、“书籍”、“时间”为陈述对象仿写句子:
音乐是:______。
书籍是:______。
时间是:______。
⑵ 从例句或者仿句中任选一句,把它改写或续写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一段歌词,完成题目:
茫茫人海,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朋友。朋友就要路遇荆棘一起开拓,路遇岔道一块探索;朋友就要走累了互相扶助,走远了共同回顾。
⑴请根据上面画线的两个句子的结构,以“朋友就要”开头,仿写两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⑵参考例句或仿句,编写以“朋友”为论题的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⑴围绕一个话题,摹仿下面的句式写两句话,所写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要与例句相同。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仿写: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⑵参考例句或仿句,编写一篇议论性散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5.下面引用哲学家培根的话,请按照要求做以下训练。
⑴ 请以“读书”为话题,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句,语言形式不限,只要每个句子前后语意连贯,共同表达一个观点即可。
①读书使人充实,____________。
②读史使人明智,____________。
③读诗使人灵秀,____________。
④科学使人深刻,____________。
⑵请从你补充完整的句子中,选出一项作为中心论点,并按照顺序编排其它三项句子作为分论点,写在下面。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② _________。③________。
6.⑴下列文字是关于“爱心”或“爱”的议论,根据已有的句式、意蕴,仿写上句或下句,句子长短不限。
①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孤独、痛苦的冰川化为春潮。
②爱心是沙漠的绿洲,使____________。
③爱心是黑洞里的一丝光亮,使____________ 。
④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____________。
⑤爱心是普照大地的太阳,使____________。
⑥爱是美德的种子,使____________。
⑦爱是一场从天而降的甘霖,                                             
⑵以“爱心”或者“爱”为论题,拟写一个中心论点,再从的例句和仿句中选出2至3句改写或组合为分论点。写在下面。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7.⑴依照下面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句:                                                             
⑵以“人生”为论题,引用、改写或续写例句或者仿句作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再为中心论点配上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论点: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8.⑴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模仿这一句式,围绕同样的话题写一句话。
少年像____________,烂漫美丽;青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年像____________,        
⑵请从例句或仿句中选择出两项,按照“……像……,……,因此必须……”的句式,编写两个分论点。再从中归纳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9.以“说话的艺术”为论题,按要求将下面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补充完整。
⑴化用诗句或成语,模仿分论点①的句式,编写分论点②,使两个分论点正反对照。
分论点:①好话使天涯变作比邻。②____________。
⑵根据以上两个分论点,归纳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而后根据你对材料的感悟,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材料:美国作家阿扎罗夫,前半生努力勤奋,成就辉煌。然而后来他回到家乡,消耗了后半生许多光阴与一个名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较劲,并将其视为竞争对手,从而使他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无缘。
中心论点: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材料:一名美国女子在海上作业时不慎坠入大海,她相信自己不会死去的,因为她的老母亲需要她的奉养,她的小女儿需要她的呵护。于是她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奋力挣扎了13小时,终于游出一片生机。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材料:王渊是在美留学的人,由于品学兼优和出众的才华,被评为“总统学者奖”获得者候选人,但在得知获奖人必须是美国公民的规定后,她毅然放弃了申请,因为她始终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荣。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                           。②                             
4.材料:爱迪生一生对发明有无比浓厚的兴趣,在研究橡胶的八年中,他谈的是橡胶,想的是橡胶,晚上睡觉做的梦还是橡胶,他甚至不允许家人做任何与橡胶无关的事情。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5.材料:
一声“谢谢”占先机
2006年4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首次自主招生考试。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顾雯走出面试考场时,向为她拉开门的门卫鞠躬说了声“谢谢”。令她没想到的是,一声“谢谢”引来了海大教务处处长李巍然的注意,李处长说:“你是今天下午已经结束面试的80多个考生中,第一个向门卫说谢谢的考生。”
李巍然感慨,虽然向门卫说声“谢谢”看上去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这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目前考试的结果还没出来,但顾雯因为一声“谢谢”,无疑在众多考生中占了先机。顾雯占先机,不仅是这么简单,而在于她的说的一声“谢谢”,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责任。顾雯的一声“谢谢”与大多数考生的熟视无睹启示我们:必须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6.材料:
珍珠
蔡其娇
贝的创伤!
外来的妨碍物
侵入柔软的体内
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裹上一层又一层的粘液
使它圆润光滑
这是痛苦的结晶
海的泪
却为人世所珍惜!
我仿佛觉得它犹带着海的咸味
带着日月星辰和云的悲泣。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7.训练
材料一:马克思医生从事理论工作,撰写了大量的经典著作,为此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工作,他说:“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为了我的著作,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和幸福的家庭。”
材料二:非洲人抓狒狒有一个绝招,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洞大的山洞里,并且引诱狒狒将爪子伸进洞里取食,这时人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抓到猎物。因为狒狒在洞里抓到食物后,把手握成拳头,无法从洞口抽出,而它们又不肯放弃到手的食物,而且越是惊慌和急躁,就越紧攥食物,爪子就越无法从洞里拔出。其实,狒狒只要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怜因为不舍得放弃,而成了人的笼中物,盘中餐。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8.训练
材料一:《圣经》载:耶稣在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是全世界最悲痛的日子;可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人们又充满了新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困境中至少再等三天。
材料二:05年八月二日,普安县楼下镇文联煤矿透水冒顶,肖红、杨通顺等四人正在井下作业,大水便淹没了平巷和顶棚,出路被封死,他们被逼到平巷上方一个一米高、三米宽的平台上,水位还在上涨,情况万分危急。
四人分两组轮换向平台上方挖煤灰,两天时间挖出两个一米多高的台阶。这时他们已经三四天没吃东西,饥饿,寒冷,恐惧和绝望一起袭来,于是肖红就一次次谎报水位在下降的信息,告诉大家谁能够坚持下去,谁就能活着出去.
坚持到第四天时,空气稀薄的坑道里已经有人虚脱昏迷,正在这时,水位真的下降了,他们四人相扶着一步步爬到井口;此时井口的九台抽水机正在日夜不停的排水,井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四人肯定生还无望,却不料他们在与死神的搏斗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9.根据下面两则材料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材料一:广东一名10岁女孩妹仔的父母因一心想生个男孩,将女儿关在一间4㎡的水泥房里,过了4年不见天日的生活,对此妹仔的家人却毫无半丝愧疚。
材料二:一个小孩子落水呼救,一群人围观良久没有动静.这时有一过路男子见状立刻救起了小孩,该男子上岸之后指责围观者的无动于衷.而围观人群中的一位男子突然发现:被救的竟然是自己的孩子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六、以下是近年部分省市高考作文题目,阅读这些题目,并且根据题目要求为每个作文题目编写一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编写时可以参考题目引子的某些内容或者模仿其中的某些句式,也可以不参考引子,自己编写论点。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汇成洪水,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003年北京安徽两地春季高考作文题)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2.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99年60%,01年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18.3%。要求:全面了解材料,选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2006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七、阅读以下作文题目,而后按要求作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梅花,因有了白雪的依偎,才显得超然、脱俗;山间,因有了小溪的低吟,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多彩、馨香。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吗?……
请以“和谐与发展”为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立意自定。⑤不得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1.请你以“和谐与发展”为论题,拟写一篇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


2.请你根据自己所写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六、拟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三)

怎样使中心论点、分论点更有文采,使之成为文章美丽灵魂的视窗

㈠兼辞法(兼用几种修辞法)。

1.比喻兼对偶法。
【例】中心论点:人必须在心灵上安装一扇门,沟通内外世界。
分论点:
① 拆除门,就失去了自我的独特价值。
② 封闭门,就告别了外界的精彩世界。(对照式)
【说明】对偶是汉语语言的特色,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因此,运用对偶句作分论点,特别是对照式的对偶句作分论点,它往往能够使文章显得富有哲理意味。
【例】中心论点:说话就是交际,要想交际获成功,我们必须学会说好话。
分论点:①好话如好酒,越经时间酝酿,越发醉人之香。
②好话似好钢,唯经生活之炉,才闪哲理之光。(层递式分论点)
可以将有文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独立成段,引领每个部分。这样做的好处:
Ⅰ.突出优美的语句,引人注目。
Ⅱ.规范自己的写作,使文章不易离题。
Ⅲ.将线性语言结构(须一个个字往下看)化为面的结构(让人一眼可以观照全篇)。使文章脉络分明,便于老师阅卷。
2.比喻兼排比法。
【例】中心论点:生活需要宽容。
分论点:
①宽容是一股暖流,它将融化仇恨的冰川。
②宽容是一座桥梁,它会连接心灵的孤岛。
③宽容是一樽美酒,它能薰醉流蜜的生活。(层递式)
3.比喻、反复兼对偶法。
【例】
中心论点:仇恨的泥土,也能培育出美丽的百合花。
分论点:
①把别人对你的诽谤,化作尘泥,让它培育宽容之花。
②把别人对你的仇恨,化作肥料,让它滋润谅解之花。(并列式)
4.比喻、反复兼排比法。
【例】中心论点:用微笑开启成功的大门。
分论点:
①面对他人微笑,信任的大门向你敞开。
②面对自己微笑,自信的大门向你敞开。
③面对生活微笑,成功的大门向你敞开。(并列式)
5.比拟(拟人、拟物)兼对偶法。
【例】中心论点:生活只有两种方式:腐烂或者燃烧。我们拒绝腐烂,选择燃烧。
分论点:
①腐烂意味着灭亡和遗臭万年;
②燃烧意味着给予和功在千秋。(对照式)

㈡名言、熟语引路法。

即引用、借鉴、改写或仿写名言、熟语或成语来编写论点。
1.引用法。
【例】中心论点:生活除了梦幻以外,也充满现实。
分论点:
①我们要使生活成为一种梦想。
②我们还要使梦想成为一种现实。(层递式)
以上中心论点引用美国欧·亨利的名言,两个分论点引用法国约里奥·居里的名言。
注意:如果直接用名言作论点,则可以不要指出是谁的话,如果点明名言出处,则要对名言加以评价,使之成为作者自己的观点。
【例】中心论点:爱因斯坦的名言 “苦和甜来自外界,乐观和坚强则来自内心”道出了生活的哲理,是我们生活的座右铭。
分论点:
①因此,我们要如爱因斯坦所说,“面对苦难,要有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②我们还要如爱因斯坦所说,“战胜困难,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并列式)
——这些爱因斯坦名言转引自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文《人是什么》。
【例】中心论点:内圣外王〖注〗,成就伟业。
分论点:
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凝聚人才,融入世界。
② 壁立千尺,无欲则刚;敢为人先,建立功业。
——先引用名句,将名句作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组成部分。
〖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道、释均讲“内圣外王之道”。我们今天可以这样理解“内圣外王”的含义:内圣,修养品德;外王,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因此“内圣外王”说的就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例】中心论点:语言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我们必须学会说好话。
分论点:
①言为心声。要说好话,必先修养心性。
②真诚如金。要说好话,就要奉献真心。(层递式)
——先引成语,再用反复兼对偶句。
2. 改写和化用法。
【例】以“发现”为题,从下面的警句中提取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①大自然和书籍属于那些观察阅读它们的人。
②人们喜爱疑问,那正是我们科学的种子。
③没有发现,就没有希望。
④理论使我们能够辩证地观察世界。
⑤哪里有怀疑,哪里就有真理——怀疑是真理的影子。【英】菲·贝利
⑥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多数的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法】巴尔扎克
【答案示例】
中心论点:没有发现,人类就没有希望。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
分论点:
①发现属于那些善于观察大自然和阅读书籍的人。
②发现属于那些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人。
③发现属于那些富于想象的人。(层递式)
——分论点的句式大致相同。是把几句名言归纳后重新组合而成的。
【例】中心论点: 注意说话艺术,让语言成为传递关爱的信鸽。
分论点:
① 糖衣包裹,良药未必苦口。
② 趣事喻理,忠言可以顺耳。(层递式)
——改写成语兼用比喻对偶。
3. 仿写和续写法。
【例】中心论点:回忆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但倘若只守着这笔财富,那你就要失去未来。
分论点:
①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
②只有回忆的人是无望的人,软绵绵的人。(对照式)
【例】
中心论点:人生,在回忆中感悟生活,从梦想中获取动力。
分论点:
①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课文《人是什么》赵鑫珊)
②没有梦想的人是空虚的人。死沉沉的人。(并列式)
———以上两组中第一个分论点“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摘自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赵鑫珊写的《人是什么》。第二个分论点是根据此句仿写的。
用对偶句编写,反映作者对立同一的辩证思维成果,使分论点富有生活的哲理。
【例】中心论点 :珍惜昨天,把握今天,走向明天。
分论点:
①生活的意义只有在前行中产生。
②生活的真谛只有在回顾中悟出。
③生活的乐趣只有在展望中品出。 (并列式)
——以上分论点①和②都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分论点③是仿写句。

㈢诗词引路法。
1.引用法。
【例】中心论点: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矢志不渝,为国建功立业。
分论点:
①位卑者莫因贫贱移壮志。
②位尊者不为繁华易素心。(并列式)
——“不为繁华易素心”句引自元朝冯子振的诗《西湖梅》: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2.改写和化用法。
【例】中心论点:勇敢地面对生活,乐观地展望未来。
分论点:
①如果生活要我们品尝苦果,那么就把苦果醮上乐观的甜酱咀嚼。
②如果生活让我们错过太阳,那么就把眼泪擦干去迎接繁星。(层递式)
——分论点②是根据泰戈尔的诗句“如果你因错失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失繁星” 改写而成的。
【例】中心论点:困难是智者的垫脚石,强者的青云梯。
分论点:
①雪压青松松更直,困难锻铸了坚强意志;
②霜凌梅花花益香,困难造就了成功人生。(层递式)
——分论点分别由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和“梅花香自苦寒来”改写成对偶句。
编写分论点的方法是很多的,平时看到优秀文章,要注意学习其写作方法,自己写得成功的习作,也应该马上总结成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友情提示〗
 1.如果是话题作文,要注意立论不仅紧扣文题,还要必须紧扣话题。
【例】以下是话题作文“成长与条件”的提纲,哪一项提纲编写有误?要如何修改?
答:(   )。                                                             
A.题目:论成长
中心论点:环境和条件固然重要,但对成长起作用的还是青少年自己。
分论点:①如果环境条件优越,但本人不能约束自己,那将一事无成。
②如果环境条件恶劣,但本人能够努力奋斗,则将终有所成。
结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其自身的素质,环境和条件是次要的。
B.  题目:砥砺锐气,鼓劲奋力奔前程
中心论点:正确对待客观条件,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分论点:①要把恶劣条件看成磨刀石以砥砺锐气,披荆斩棘,开辟人生的康庄大道。
②要把优越条件当作加油站来获取动力,鼓劲奋力,奔向人生的锦绣前程。
结论:优越条件是智者的加油站,愚者的停歇站;恶劣条件是强者的磨刀石,弱者的绊脚石。青少年要不断加强修养,广泛学习,学做智者和强者,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C. 题目:困难是试金石
中心论点:只有经过困难的磨砺,才能获取成功。
分论点:①梅花经严冬更香,人处于逆境将更加坚强。
②群山历风雨愈青,人战胜困难则获取成功。
结论:一个人身处逆境,条件不好不要紧,只要能够磨砺自己,战胜困难,就能获得成功。
D. 题目:论顺境与成才
中心论点:身处顺境,条件优越,仍须刻苦勤奋,才能成长为有用人才。
分论点:①安乐闲散是软化人们精神钙质的酸醋。
②刻苦勤奋是促进少年成长的催化剂。
结论:顺境为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青少年切莫因此闲散安逸而变得脆弱无知,只有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握机遇,刻苦勤奋,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解题分析】
1.四项的论点都能紧扣文章自拟的题目。
2.A项在比较客观条件、自身素质与成长的三者关系中,强调自身素质对成长的重要作用。
B项直接强调条件与成长的关系。分别说明如何利用优越的条件和恶劣的条件促进自己成长。
C项提出在逆境中磨砺性格去夺取成功的观点。炼成坚强的性格是成长的表现,但是中心论点、分论点和结论主要都是强调如何在条件恶劣情况下夺取成功,因此与话题若即若离。
D项论青少年身处顺境应该如何利用有利条件成长为有用人才。
【答案】第一问:C。第二问:(修改示例)要把C项修改为:
中心论点:只有经过困难的磨砺,才能使自己成长成熟。
分论点:①梅花经严冬更香,人处于逆境将更加坚强。
②群山历风雨愈青,人战胜困难则走向成熟。
结论:一个人身处逆境,条件不好不要紧,只要能够磨砺自己,不断战胜困难,就能不断成长进步,走向成熟。
2.要注意每个分论点意思不能重复,要分别从几个方面说明中心论点。
【例】以下不能作为分论点的是哪一组?应该如何修改?
A、①赞扬的话对高贵者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②赞扬的话对平庸者是努力追逐的目标。
B、①话说得好坏取决于学问的多少。
②话说得好坏更取决于涵养的深浅。
C、①好话暖如冬日。
②好话暖似春风。
D、①好话是智慧的钥匙。
②良言是真理的武器。
答(    )。
【解题分析】
A项并列式,分别说明好话对不同人的不同作用。B项层递式,说明说话好坏的两个决定因素。D项并列式,分别说明好话的两种重要作用。C项两个比喻都是说好话能温暖人心,意思重复。
【答案】第一问:C 。第二问答案举隅:可以分别在两句话后面续上内容不同的两句话,使之能够从两个方面说明中心。
例如:1.好话暖如冬日,能够驱赶悲痛的寒流。
2.好话暖似春风,能够溶化绝望的冰山。

七、拟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四)

怎样编写比喻式议论文题论点
比喻式的话题或文题也是近两年常见的高考考题。如果用比喻式的话题或文题作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其难度一般比起作其他话题和文题的议论文性文章更大些,但是如果写得好,就能够使文章更有文采。所以以下专题介绍。
一、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的几种形式。
1、比喻式话题或者可以看成是比喻式话题的三种形式:
⑴话题或引语明确提出要把话题所给事物当作喻体来写文章。
例如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话题: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⑵引子的材料或引语中暗示可以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
有些话题。没有明确给出比喻式的话题,但是从考题引子的导引语中或材料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出题者用意在于启迪考生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这时你根据出题者的提示作进一步联想来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就更容易成功出彩。
【例】阅读下面的作文考题,而后按照考题后面的训练题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04湖北卷高考作文试题)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几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是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疣,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问题1.下面是根据话题“买镜”拟定的几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你认为其中哪一项不合考题要求的项目?为什么?
A、中心论点:明镜照己,昏镜照人。
分论点:Ⅰ、要买明镜照己,注意发现瑕疵,去除污点。
Ⅱ、要买昏镜照人,重在观赏全貌,忽略细节。
B、中心论点:要买明镜,时时正己。
分论点:Ⅰ、明镜促你去污除垢,净化灵魂。
Ⅱ、昏镜使你藏污纳垢,丑化形象。
C、中心论点: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
分论点:Ⅰ、如何买镜虽是小事,但可反映人的心态:买昏镜者缺乏自信心,买明镜者最有自信。
Ⅱ、小事不可忽视。对自己,修养品行慎言慎行。
Ⅲ、小事也要重视。对他人,听其言观其行。
D、中心论点:当官就要买来明镜,高悬明镜。
分论点:Ⅰ、明镜高悬,就能照出妖魔,为民除害。
Ⅱ、明镜高悬,就能照出美丑,任人为贤。
E、中心论点:高悬明镜,察古观今,光照前程。
分论点:Ⅰ、以历史为镜,就能把握现实。
Ⅱ、以现实为镜,就能规划未来。
问题2:以上几组论点,哪一项不需要用比喻论证法可以写,但难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哪一项可以不用比喻论证可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为什么?你认为就这一话题编写论点,不用比喻论证法好些吗?为什么?
答:1.

2.

【解题分析】
1.考题引语的故事说“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目的在于凸现故事的寓意,而且提示语中说“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可见出题者的用意是启迪考生把“买镜”当作比喻式话题写文章的。
但是作为话题作文,引语的提示语或故事材料都可以用,也可以都不用,只要能够围绕话题就行。而上面的几组论点除了C项以外,都能围绕话题“买镜”编写,都合乎考题要求。
C项只是把买镜当作引子,引出“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的中心论点,其分论点二和三所论与“镜子”的原意、引申义及其比喻义都无关,与“买镜”也不相关,其论述都已经离开了“买镜”话题范围。
【答案】C。
2. 【答案提示】
A项可以不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
因为A项的分论点所说的“污点”和“全貌”,如果用的是基本义,那么照出“污点”和“全貌”是真正的镜子的功能。但是如果不用比喻论证法来写,那么文章只能议论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和不苛求他人的外表缺憾。这样的写法,立意就难以深刻。如果把A项当作比喻式话题,用“瑕疵”和“污点”来比喻小缺点和错误,用“全貌”比喻大局或主要部分,那么就可以议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中心论点,这种立意就相对深刻了。
这种话题,更适合于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写文章。因为这样可以实题虚作,拓宽思路,而且考题的引语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便于我们选择论题和写文章。如果实题实作,那么因为事情太小,可供人产生类比联想的空间就变得很小,思路难以拓开。
⑶话题的题面没有引语,其题干(即话题)是一个具体名词的考题。
这种题型,如“路”、“风”、“门”,如果要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一般把它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更容易写好。如“人生之路”、“谈追星风”、“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些论题,都是基于把话题当作比喻式的话题而确立的。
2、比喻式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的几种形式。
⑴题目是出现比喻词的比喻(明喻或用“是”“变成”的暗喻)。
此类题目也很多,如“母爱如水”、“希望是一盏明灯”“     如水”(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自由”“坚韧”)、“责任如       ”(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山”“天”)等。
⑵题目是没有出现比喻词的暗喻。
如“理想的阶梯”、“点燃希望的火把”、“让      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如填空线上可以填上“理想”“信念”“知识”)等。
⑶命题作文的题目由一些具体名词或具体名词加上“的联想”“的随想”等词语组成。
如果命题作文的题目只出现一个具体名词,如“路”“窗户”“脸”“风”等,而且没有指定文体,那么可以做散文、记叙文,有些这样的题目也可以把文题当作一个比喻来做议论性文章。
如果题目有“联想”、“随想”等,如“路的联想”、“圆的随想”则一定要写议论性文章,而且也可以把题目当成比喻来写议论性文章。
二、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议论性文章的一般形式。
1、与一般的议论性文章论点编写方法相同,但要在文章结束时运用比喻句照应话题和文章题目。
【例】
题目:让理想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
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树立伟大的理想,才能排除万难,取得进步。
分论点:Ⅰ、伟大的理想鞭策人们刻苦学习,格物致知,增长才干。
Ⅱ、伟大的理想促使人们勤奋工作,百折不挠,获得成功。
结论:理想是火把,能够温暖我们的心房,驱散失望的阴影,融化困难的冰川。
理想是明灯,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理想是星星,能够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即使我们达不到星星所处的位置,但靠着星星的指引,我们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让理想的光辉永远照着我们前进吧!
这种写法,就能够用我们平时所掌握的议论文一般模式来写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首尾两段用比喻句照应话题或文题。写法与此相似,就不再举例说明。
2、运用比喻句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照应题目,并且把中心论点放在引论中。
【例】
题目:母爱如水
中心论点:母爱如水。
分论点:Ⅰ、母爱如水,它能承载你人生之舟,驰向正确的方向。
Ⅱ、母爱如水,它能洗去你心中的污点,净化你的心灵。
Ⅲ、母爱如水,清澈见底,不参杂一丝杂念。
这种写法,注意每段照应题目,以免不慎离题,而且使文章更有节奏感,更有文采。
3、开篇写事、写物,引出比喻式的中心论点照应题目,再用这个比喻作为每段的小结和全文的结束语。
【例】                           哨 
作者:富兰克林
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一个男孩吹哨子的声音吸引住了,于是我用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我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告诉我,用那些多付的钱,我不知道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大伙儿都取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我长大了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侍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于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事,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同乡们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我说,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在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了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需求,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我就说,误入歧途的人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当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收入的水平,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借债,最后以被投进监狱而告终,我说,天啊!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到一个漂亮温顺的姑娘相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而嫁给一个生性恶劣、人面兽心的丈夫,我说,多么遗憾呀,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以上范文结构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引论。
1.叙述作者小时用高价买了一个不值钱的哨子而被人取笑的故事。
2.引出中心论点:“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第二部分:本论——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1.总说:很多人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2.分说:概述略举几个事例,说明“为哨子花费太多”的害处,并用议论照应总说。
①举 “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而浪费光阴的事例——议论:“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②举 “醉心于名望”却忽视了自己事情的事例——议论:“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③举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而放弃生活乐趣和为人尊严的事例——议论:“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④举为寻欢作乐而损坏身体的事例——议论:“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⑤举沉迷于外表或豪华生活而借债以致犯罪的事例——议论:“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⑥举漂亮温顺的姑娘轻信甜言蜜语而嫁给人面兽心的丈夫的事例——议论:“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第三部分:结论。
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篇末暗示了“哨子”的比喻义:比喻人们因为错误估价而付出太高代价去追求的事物。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部分总结语】
归根结底,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首先是深化立意的训练。明代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常言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理,“意”这一“统帅”首先通过审题和布局做好“战略部署”,而后统率材料、言语等“各路大军”去夺取辉煌战果,如果没有拟好论点就下笔千言,那是没有选好文章的主帅,就匆忙调集语言之将和文字之兵。那岂不“累死”“语言材料的大军”?
“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
让我们记住王夫之这一经典名言,精选文章的主帅,来统领语言材料之大军,使我们的文章在高考的硬仗中胜出吧。一、认识议论文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不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常见的议论文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写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我们的看法和主张。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论点。论据是用能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事实、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充分可信,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正反论证等。
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你的观点和看法
②论据(事实、道理)——能证实你的看法的材料
③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你的思辨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E引用论证、F正反论证等。
④行文(议论文的结构):
A引论(引出要论述的问题)
B本论(并列式或横式、对照式或横式、层进式或纵式、总分式)
C结论(结束论证,发出号召)

二、存在的问题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
(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像小孩玩积木一样简单堆砌起来,缺乏必要的议论。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平时写作或考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
其一,材料奇缺;其二,论证无力; 其三,转移论题,不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

三、相应的措施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设自己的信息仓库,以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⑴在语文课本与读本中找寻写作的材料⑵收集有关课外信息(通过观察获得直接材料,通过阅读获得间接材料),然后互相交流⑶多角度地使用材料做论据,尽一材多用之妙
(二)学习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与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
(三)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努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的辩证性(一分为二)、思维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等。
例文:
志当存高远

清朝大文学家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多次落榜,但是他并不灰心,他给自己撰写了一副对联来勉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表示要学西楚霸王项羽以破釜沉舟的气概,推翻秦王朝,成就一番伟业;下联写要以越王勾践为榜样,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战胜强敌,取得事业的成功。蒲松龄正是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才写就了辉煌巨著《聊斋志异》,成为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
蒲松龄的成功,以及无数人的成功清楚地告诉人们,一个人在世上要想不虚度年华,要想不碌碌无为,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立下了志向,而且是高远的志向,你才会有生活的动力,读书的动力,工作的动力和奋斗的动力。1910年秋天,十八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去长沙求学,临行时写了一首《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有了远大的志向,青年毛泽东积极寻求救国真理,投身革命斗争,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终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7世纪的丹麦天文学家布拉赫立志要为人类发现一千颗星,绘制出准确的星表,可直到他生命重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还只发现了750颗星,他不甘心,临终时特地将遗愿托给他的学生——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开普勒没有辜负老师的重托,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一千颗星,实现了老师的遗愿。这就是高远的志向,给予人们工作、奋斗的动力。
高远的志向还可以使平凡的人生结出灿烂的硕果。劳秀玉是广东雷州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看见那些被遗弃的病残婴儿的惨状,决心要拯救他们,给他们生的权利。二十多年时间,她顿顿喝稀粥,年年穿破烂,含辛茹苦将六百多个病婴拉扯成人。现在,她的事迹经媒体传播,感动了无数的人。她被人们称为“伟大的母亲”、“爱的象征”,她的事迹产生了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特雷莎修女出身于马其顿一个农民家庭,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献身于救助穷苦人、残疾人的事业,在加尔各答和世界各地创办了七十余所学校、医院、救济所、孤儿院和残疾人家园。她逝世后,各国政要纷纷表示哀悼,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发表谈话,称赞她极富同情心,致力于为穷苦人谋福利,并带给他们希望。特雷莎成了慈爱的代表,她的感召力远远超过了一些愚弄人民、压榨人民的政治首脑。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高远的志向,或者没有志向,那么,他们的人生道路是盲目的,人生价值是苍白的。他们或者为钱活着,为钱奋斗,一旦有了钱,就尽情地挥霍,尽情地享受,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虚度时光;一旦没了钱,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依托,或者继续想法窃取,一旦失手,锒铛入狱,了此一生。或者万念俱灰,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只好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这种人活着于人无益,死了于人无损,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志向,更不要说高远的志向了。
由此可见,要想使我们的人生有强大的动力,要想使我们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要想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我们就必须树立高远的志向。

阅读思考:
还原作者的写作提纲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点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拟写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训练(一)

1.学习如何从材料中提取中心论点和确立分论点的方法。
2.学习议论文的写法,练习运用分论点式的作文结构,提高议论文谋篇布局的能力。
3.欣赏优秀议论文,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习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类的追求中,“高度”历来是个焕发着魅力的词。央视有段经典的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一位著名企业家也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结构欣赏】
体会议论文的三种结构方法。

1.横式分解法(并列式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达到理想的高度。
分论点一:你的目标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二: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三:你的学识决定你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高度无极限。
分论点一:高度从积累中来。
分论点二:高度从无畏中来。
分论点三:高度在心中放飞。
示例C:
中心论点:目标的高度。
分论点一:一个人事业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他的一生。
分论点二:一个企业经营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它的前途。
分论点三:一所大学发展目标的高度常常决定它的地位。
示例D、
中心论点:高度,由你决定。
分论点一:高度是夜空中的启明星。
分论点二:高度是随着阶段而变化的。
分论点三:高度还需要机会的保证。

2.纵式分解法(递进式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站在一个高度上,奋蹄原野,驰骋天下。
分论点一:心灵的高度决定了生活的高度。
分论点二:生活的高度影响了社会的高度。
分论点三:社会的高度体现了国家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有些条件决定了高度。
分论点一:无论做什么事,勇气决定高度。
分论点二:除了需要勇气,还要有正确的态度。
分论点三:决定高度的因素中,信念最重要。

3.对比分解法(对照式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昂首长嘶,立马昆仑。
分论点一:过高的目标,是我们失败的源头。
分论点二:过低的目标,会使人玩物丧志。
示例B、
中心论点:向目标逼近。
分论点一:树立凌云之志是达到全新高度的立足点。
分论点二:胸无大志则是事业成功的拦路虎。
示例C、
中心论点:做振翅云霄的雄鹰。
分论点一:行动是达到心中高度的青云梯。
分论点二:空想是通往心中高度的绊脚石。
小结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
议论文是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某种观点和主张,或者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章体裁。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论述步骤的,这种结构表现在文章中,就是序论、本论和结论这三个部分。用通俗的话说,议论文所论证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1.序论也叫“引论”,它的主要任务是把要议论的问题和阐述的中心论点介绍给读者。序论的写作,既要开门见山,又不能落入俗套,应以简洁明快,有启发性,有新鲜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好。
2.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本论的任务是对中心论点展开深入的分析,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本论本身的结构,又可以有四种常见的较小的结构形式:
A.并列式。在论证中,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这种并列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也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据的并列。在语言形式上往往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等标志。另外,处于并列关系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一般是可以互换的。
B.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两种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这就是对照式。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说明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参与对照的双方,或者是一“正”一“反”,或者是一“主”一“从”。
C.层进式。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因而这种结构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容易被人所接受。
D.总分式。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就是论证的层次之间,先总说后分说,或是先分说后总说,或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最多见的。这种结构形式,在“总”与“分”之间常见明显“放”的语言标志,而在“分”与“总”之间又多有明显“收”的语言标志。
在议论文中,以上四种结构形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3.结论,是议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之后所得出的“答案”。结论,与其他形式的文体的结尾一样,以简洁自然,能让人读后若有所思,受到启发为妙。

【提能训练】

全班可以分成三个组,每组至少完成一道。找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做。
【例一】
1.阅读下面三个有关学习问题的材料。
材料一:新加坡女作家尤今,毕业于南洋大学中文系。曾经先后担任过图书管理员、记者、副刊编辑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模》、游记《沙漠里的小白屋》、《缘》和新闻特写集《社会鳞爪》等。所写作品大多涉及妇女命运,表示了对妇女的同情和关切。
尤今从小就养成了持续不断的阅读习惯。她说,倘若不读书,自己的日子,便过得无趣、无味、无欢乐。因此不能一日无书。
她读书分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的看。
这时候,她的眼睛好像长了翅膀,在书页上任意飞翔。虽然是看得很快,然而,由于是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看的,所以她并不曾辜负自己手中的书。
读完以后,如果觉得这是一部好书,她便会从头到尾再细细重读一遍。
细读时,她作眉批。有时是段批,有时是章批。在细读一本书时,她会利用闲暇速读另一本新书。一缓一速,循序并进。这样在以反刍的方式消化旧有知识的同时,也没有放松自己对新知识的吸收。
别人常常问她:“你每天可资利用的时间,好像总比别人多出了一大截,究竟你是怎么分配的?”
答案是:分秒必争,全力以赴。
她家里除了订阅四份日报外,还订了好些周刊、月刊、季刊;这些报纸和杂志,有许多都是在烟飞油溅的厨房里读完的——她在煎鱼煮饭的同时,利用中间的空当来读它们。此外,她多年以来坚持的一个习惯是:不论时间多晚,她在临睡以前一定要看上一个小时的书。倘若不看,便睡不安宁。日积月累,被她眼睛消化了的书本,数目十分可观。
由于日日夜夜都沐浴在书海里,她有时晚上做梦,连梦都沾着书香呢!
她说:“书,是我最始与最终的唯一。我和书彼此相恋,永不相负。”
材料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每次与人出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材料三:清代大学者、大思想家戴震从小读书就喜欢提问,例如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他就问老师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分析材料的异同点。
【分析】三则材料的共同点:1.都是说明勤奋求学与成才的关系。 2.都是说明应该如何做学问的。不同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成功者做学问的方法。
3.取出一两个共同点编写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例二】
1.阅读下面三个材料。
材料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代的人们。(英)萧伯纳
材料二: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德)爱因斯坦
材料三: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 (菲)何塞·黎萨尔
2.分析比较异同。
材料的共同点: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不同点:奉献对象的侧重点不同。
3.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例三】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1970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种夸克。而华裔美国物理学家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要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展了实验。1974年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夸克,而且新粒子(J/qr粒子)的发现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丁肇中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此,丁肇中深有体会地说:永远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2.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
文段最后已经点明事件给丁肇中的启迪。但是从“发现”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事件具有更多的意义。如:科学家只有大胆怀疑旧学说,满怀信心,坚持实验,才能发现真理,建立新学说。
3.根据叙述事件的过程,可将文段分为:
“大胆怀疑---坚持实验---发现新粒子---获得殊荣---总结体会 ”。
4.参考文段的中心思想和层次意义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总结: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1.高度概括一件事或叙述一种社会现象或引用某些人的语言,从中引出简洁明了的中心论点。
2.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分析论点的重要性(为什么:即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或怎样做)
3.从正面用几句话引出古今中外的几个事例(一定要高度概括,主要突出能证明论点的情节)证明论点,举例后一定要结合论点用道理分析一下。(详写)
4.从反面举出几个事例证明论点。(略写)注:以上也可以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加以证明。
5.总结上文,指出这样做有何现实意义
6.辨证地分析一下。
7.扣住中心论点,小结全文。

【范文欣赏】
范文1.
各有各的精彩
(散文式议论文一等文)

若为鸿鹄,直上云霄是精彩的,但为家燕,同样也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精彩;若是牡丹,万花园里独争妍是精彩的,但为冬梅,一剪寒梅独自开也同样精彩。人亦是如此。只要尽己所能,只要对自己所为之事充满热爱,无论是浓妆或是淡抹,总是各有各的精彩。(中心论点)
精彩可以是惊天动地,也可以是润物无声。(分论点一)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往往是“大”的教育:谈理想,必须志向高远;谈目标,必须成栋梁之材。远大的志向固然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固然代表着精彩的未来对我们的召唤,但也别忘了,尽力干身边每一件小事,承担每一点小的责任,同样也有万分精彩。我们欣赏拿破仑那“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的英雄豪情,却也同样为“微尘”们无声息却有大作为的行为所感动。(例证)可见,英雄一统江山是精彩的,平凡的每一个人的每次微小善行也可以很精彩。爱风流人物的战旗飘展,也爱彼此脸上的善意笑颜,我们各有各的精彩。(议论总结,照应中心论点)
精彩可以是锋芒毕露,也可以是朴实无华。(分论点二)如果空中只有电闪雷鸣则太惊心,只有和风细雨又太无奇。同样,如果生活中只有针尖麦芒就太揪心,只有温声细语又太平淡了。不同的风格,不仅是不同的人所拥有的不同标尺,更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兴奋剂”。各有各的精彩,才能动容人心。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其犀利文字令人大呼痛快,但沈从文用散着泥土清新的文字,同样也感动了万千读者。(例证)不同风格之所以共同出彩,是因为大千世界,本就有性情各异的众人,只有将自己的真性情淋漓尽显,豪放或是婉约,我们各有各的精彩。(议论总结,照应中心论点)
精彩可以是心怀天下,也可以是淡泊超脱。(分论点三)同样的十字路口,选择不同方向,就是选择不同生活。功过是非,总留待后人评说,人生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活出自己的态度,自己的本色,不留悔恨,那便是精彩的。你可以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真正造福天下,那是精彩;你可以用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情怀,在自然之中展现你的才华,实现你的追求,忘我而快乐,这也是精彩。(引用论证)只要有魄力,有实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各有各的精彩。(议论总结,照应中心论点)
家燕不必羡鸿鹄,冬梅不必妨牡丹,世界之大,各施所能,我们各有各的精彩。(结论,呼应开头)
评语:该文观点鲜明、集中,内容丰富。运用并列式分论点使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表达流畅,语言优美,感染力强。(24+24+10 ——58分)

2. 范文
留一道缝隙
(议论文一类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中心论点)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一)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二)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
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最艰难的环境遭际里,他写出了震古烁今的千载华章——《赤壁赋》。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乐章。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三)
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每天看日出。
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承启下,总结过渡,以上从正面论证,以下从反面论证)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反面分论点一)
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
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英雄项羽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反面分论点二)
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可见,拥塞足以致命。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面对各种应酬,他不会拒绝,只能疲于应付。他的生活空间塞得太满,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于崩溃。那一刻,樱花[转载]手把手教你编写议论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转载]手把手教你编写议论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落了一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腾不息的岁月之河从古代流到现代,它用哲人的睿智告诉我们:面对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面对花开花落、得失成败,面对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评语:全文论证严密,结构清晰,例证典型,语言富有文采和表现力,先正面后反面,论证有力。(24+24+11——59分)

3. 范文
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中心论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分论点一)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分论点二)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分论点三)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分论点四)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理想的阶梯》发表在1979年第5期《中国青年》杂志上。此时的中国已春回大地,冰雪消融,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为了实现早已憧憬的理想,跃跃欲试,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理想?作者发表此文,鼓励青年人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努力奋斗,谱写自己的理想之歌。)

【学以致用】

根据要求写一篇大作文。
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尊严。请以“有尊严地活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运用上述所学的一种结构,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在作文本上,注意书写。

议论文分论点训练参考答案

【例一】
【答案示例一】
中心论点: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
分论点一:勤奋学习,就是勤于“动眼”,勤于阅读。(材料一为论据)
分论点二:勤奋学习,必须勤于“动口”,勤于发问。(材料三为论据)
分论点三:勤于学习,还要勤于“动手”,勤于积累。(材料二为论据)
【答案示例二】
中心论点:要善于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分论点一:学习必须科学掌握浏览和精读的方法。(材料一为论据)
分论点二:学习必须善于质疑,善于发问。(材料三为论据)
分论点三:学习必须善于思考,善于积累。(材料二为论据)
【答案示例三】
中心论点: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成就美好的人生。
分论点一:浏览精读并重,争分夺秒读好书。(材料一为论据)
分论点二:善质疑勤发问,学问并行求真知。(材料三为论据)
分论点三:善思考勤记录,日积月累增才干。(材料二为论据)
【例二】
【答案示例】
中心论点:要把生命的火炬高高举起,人生才富有意义。
分论点一:用生命的火炬,温暖他人的心房。(材料二为理论论据)
分论点二:用生命的火炬,照亮理想的道路。(材料三为理论论据)
分论点三:把生命的火炬,传递给子孙后代。(材料一为理论论据)
【例三】
【答案示例之一】
中心论点:只有大胆怀疑,满怀信心,坚持实践,才能有所发现。
分论点:
①只有善于怀疑,才能去伪存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
②只有满怀信心,才能坚持实验,发现自然和社会规律。
【答案示例之二】
中心论点:只有大胆怀疑,坚持实践,才能有所发现。
分论点:
①只有善于怀疑,坚持实验,才能去伪存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
②没有怀疑和实践的精神,就不能发现谬误,更无法发现真理。

五、拟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二)

训练目的:
1.弄清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什么要求。学会如何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学会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编写得更好,使文章更深刻而有文采。

【训练题】

一、下面不能够作为议论文《善良与邪恶》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良者的道德底线。
B.缩小贫富差距,加强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让人们保持善良本性,远离邪恶深渊。
C.让善良天使为我们把守,不让邪恶的魔鬼闯入心房。
D.点亮善良的明灯,别让自己跌入邪恶的深渊。

二、下面的分论点,不能全部论证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中心论点:给予总是相互的。
分论点:
①自私狭隘不会换来幸福。
②慷慨大方换来真心回报。
B.中心论点:忍让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情去感化行为浅薄的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行为悖理的人,忍让是人类可贵的品质。
分论点:
①忍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懦弱可欺,忍让顾全的是大局。  ②忍让不是面对误解、毁谤和凌辱而无动于衷,忍让着眼的是未来。
C.中心论点:给自己一双慧眼,使自己的人生无比灿烂,使自己的世界此无限美好。
分论点:
①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宝藏,努力发现和挖掘这些宝藏,让自己的人生发光发热。
②处处都蕴藏着美的种子,努力寻找并培育这些种子,让自己的世界美丽精彩。
D.中心论点:未来是海上未知的港湾,奋斗则是掌舵的水手。
分论点:
①奋斗者在与狂风巨浪搏斗中练就百折不挠探究未来的坚强性格。 
②奋斗者在探索未知港湾的途中获得智慧,增长才干。
E.中心论点:生活需要留点空白。
分论点:
①留点空白是中国书画“计白当黑”的结构原则的表现。
②留点空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历年高考及其模拟卷的语言运用题,很多都可以借鉴来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下面两题都是高考的语言运用题,请按要求做训练题。
1.⑴请在题目的横线上适当的词。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2001年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
⑵从以上两句话中任选一句,改写或续写为两个分论点,并且从中归纳出中心论点。


2.⑴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2005年全国高考Ⅰ卷第19题)
答:______,______。
⑵请你把自己所写的两句话,编成两个分论点,并为之配上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四、按照要求做仿句和编写论点。
1⑴以“奉献”为话题做仿句。
例句: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仿句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以“奉献”为论题,参考原句和仿句,编写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 ⑴ 例句: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可以让人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让人从单纯走向丰富。
以“音乐”、“书籍”、“时间”为陈述对象仿写句子:
音乐是:______。
书籍是:______。
时间是:______。
⑵ 从例句或者仿句中任选一句,把它改写或续写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一段歌词,完成题目:
茫茫人海,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朋友。朋友就要路遇荆棘一起开拓,路遇岔道一块探索;朋友就要走累了互相扶助,走远了共同回顾。
⑴请根据上面画线的两个句子的结构,以“朋友就要”开头,仿写两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⑵参考例句或仿句,编写以“朋友”为论题的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⑴围绕一个话题,摹仿下面的句式写两句话,所写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要与例句相同。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仿写: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⑵参考例句或仿句,编写一篇议论性散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5.下面引用哲学家培根的话,请按照要求做以下训练。
⑴ 请以“读书”为话题,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句,语言形式不限,只要每个句子前后语意连贯,共同表达一个观点即可。
①读书使人充实,____________。
②读史使人明智,____________。
③读诗使人灵秀,____________。
④科学使人深刻,____________。
⑵请从你补充完整的句子中,选出一项作为中心论点,并按照顺序编排其它三项句子作为分论点,写在下面。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② _________。③________。
6.⑴下列文字是关于“爱心”或“爱”的议论,根据已有的句式、意蕴,仿写上句或下句,句子长短不限。
①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孤独、痛苦的冰川化为春潮。
②爱心是沙漠的绿洲,使____________。
③爱心是黑洞里的一丝光亮,使____________ 。
④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____________。
⑤爱心是普照大地的太阳,使____________。
⑥爱是美德的种子,使____________。
⑦爱是一场从天而降的甘霖,                                             
⑵以“爱心”或者“爱”为论题,拟写一个中心论点,再从的例句和仿句中选出2至3句改写或组合为分论点。写在下面。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7.⑴依照下面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句:                                                             
⑵以“人生”为论题,引用、改写或续写例句或者仿句作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再为中心论点配上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论点: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8.⑴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模仿这一句式,围绕同样的话题写一句话。
少年像____________,烂漫美丽;青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年像____________,        
⑵请从例句或仿句中选择出两项,按照“……像……,……,因此必须……”的句式,编写两个分论点。再从中归纳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9.以“说话的艺术”为论题,按要求将下面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补充完整。
⑴化用诗句或成语,模仿分论点①的句式,编写分论点②,使两个分论点正反对照。
分论点:①好话使天涯变作比邻。②____________。
⑵根据以上两个分论点,归纳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而后根据你对材料的感悟,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材料:美国作家阿扎罗夫,前半生努力勤奋,成就辉煌。然而后来他回到家乡,消耗了后半生许多光阴与一个名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较劲,并将其视为竞争对手,从而使他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无缘。
中心论点: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材料:一名美国女子在海上作业时不慎坠入大海,她相信自己不会死去的,因为她的老母亲需要她的奉养,她的小女儿需要她的呵护。于是她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奋力挣扎了13小时,终于游出一片生机。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材料:王渊是在美留学的人,由于品学兼优和出众的才华,被评为“总统学者奖”获得者候选人,但在得知获奖人必须是美国公民的规定后,她毅然放弃了申请,因为她始终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荣。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                           。②                             
4.材料:爱迪生一生对发明有无比浓厚的兴趣,在研究橡胶的八年中,他谈的是橡胶,想的是橡胶,晚上睡觉做的梦还是橡胶,他甚至不允许家人做任何与橡胶无关的事情。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5.材料:
一声“谢谢”占先机
2006年4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首次自主招生考试。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顾雯走出面试考场时,向为她拉开门的门卫鞠躬说了声“谢谢”。令她没想到的是,一声“谢谢”引来了海大教务处处长李巍然的注意,李处长说:“你是今天下午已经结束面试的80多个考生中,第一个向门卫说谢谢的考生。”
李巍然感慨,虽然向门卫说声“谢谢”看上去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这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目前考试的结果还没出来,但顾雯因为一声“谢谢”,无疑在众多考生中占了先机。顾雯占先机,不仅是这么简单,而在于她的说的一声“谢谢”,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责任。顾雯的一声“谢谢”与大多数考生的熟视无睹启示我们:必须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6.材料:
珍珠
蔡其娇
贝的创伤!
外来的妨碍物
侵入柔软的体内
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裹上一层又一层的粘液
使它圆润光滑
这是痛苦的结晶
海的泪
却为人世所珍惜!
我仿佛觉得它犹带着海的咸味
带着日月星辰和云的悲泣。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7.训练
材料一:马克思医生从事理论工作,撰写了大量的经典著作,为此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工作,他说:“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为了我的著作,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和幸福的家庭。”
材料二:非洲人抓狒狒有一个绝招,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洞大的山洞里,并且引诱狒狒将爪子伸进洞里取食,这时人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抓到猎物。因为狒狒在洞里抓到食物后,把手握成拳头,无法从洞口抽出,而它们又不肯放弃到手的食物,而且越是惊慌和急躁,就越紧攥食物,爪子就越无法从洞里拔出。其实,狒狒只要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怜因为不舍得放弃,而成了人的笼中物,盘中餐。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8.训练
材料一:《圣经》载:耶稣在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是全世界最悲痛的日子;可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人们又充满了新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困境中至少再等三天。
材料二:05年八月二日,普安县楼下镇文联煤矿透水冒顶,肖红、杨通顺等四人正在井下作业,大水便淹没了平巷和顶棚,出路被封死,他们被逼到平巷上方一个一米高、三米宽的平台上,水位还在上涨,情况万分危急。
四人分两组轮换向平台上方挖煤灰,两天时间挖出两个一米多高的台阶。这时他们已经三四天没吃东西,饥饿,寒冷,恐惧和绝望一起袭来,于是肖红就一次次谎报水位在下降的信息,告诉大家谁能够坚持下去,谁就能活着出去.
坚持到第四天时,空气稀薄的坑道里已经有人虚脱昏迷,正在这时,水位真的下降了,他们四人相扶着一步步爬到井口;此时井口的九台抽水机正在日夜不停的排水,井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四人肯定生还无望,却不料他们在与死神的搏斗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9.根据下面两则材料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材料一:广东一名10岁女孩妹仔的父母因一心想生个男孩,将女儿关在一间4㎡的水泥房里,过了4年不见天日的生活,对此妹仔的家人却毫无半丝愧疚。
材料二:一个小孩子落水呼救,一群人围观良久没有动静.这时有一过路男子见状立刻救起了小孩,该男子上岸之后指责围观者的无动于衷.而围观人群中的一位男子突然发现:被救的竟然是自己的孩子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六、以下是近年部分省市高考作文题目,阅读这些题目,并且根据题目要求为每个作文题目编写一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编写时可以参考题目引子的某些内容或者模仿其中的某些句式,也可以不参考引子,自己编写论点。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汇成洪水,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003年北京安徽两地春季高考作文题)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2.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99年60%,01年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18.3%。要求:全面了解材料,选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2006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七、阅读以下作文题目,而后按要求作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梅花,因有了白雪的依偎,才显得超然、脱俗;山间,因有了小溪的低吟,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多彩、馨香。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吗?……
请以“和谐与发展”为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立意自定。⑤不得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1.请你以“和谐与发展”为论题,拟写一篇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


2.请你根据自己所写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六、拟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三)

怎样使中心论点、分论点更有文采,使之成为文章美丽灵魂的视窗

㈠兼辞法(兼用几种修辞法)。

1.比喻兼对偶法。
【例】中心论点:人必须在心灵上安装一扇门,沟通内外世界。
分论点:
① 拆除门,就失去了自我的独特价值。
② 封闭门,就告别了外界的精彩世界。(对照式)
【说明】对偶是汉语语言的特色,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因此,运用对偶句作分论点,特别是对照式的对偶句作分论点,它往往能够使文章显得富有哲理意味。
【例】中心论点:说话就是交际,要想交际获成功,我们必须学会说好话。
分论点:①好话如好酒,越经时间酝酿,越发醉人之香。
②好话似好钢,唯经生活之炉,才闪哲理之光。(层递式分论点)
可以将有文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独立成段,引领每个部分。这样做的好处:
Ⅰ.突出优美的语句,引人注目。
Ⅱ.规范自己的写作,使文章不易离题。
Ⅲ.将线性语言结构(须一个个字往下看)化为面的结构(让人一眼可以观照全篇)。使文章脉络分明,便于老师阅卷。
2.比喻兼排比法。
【例】中心论点:生活需要宽容。
分论点:
①宽容是一股暖流,它将融化仇恨的冰川。
②宽容是一座桥梁,它会连接心灵的孤岛。
③宽容是一樽美酒,它能薰醉流蜜的生活。(层递式)
3.比喻、反复兼对偶法。
【例】
中心论点:仇恨的泥土,也能培育出美丽的百合花。
分论点:
①把别人对你的诽谤,化作尘泥,让它培育宽容之花。
②把别人对你的仇恨,化作肥料,让它滋润谅解之花。(并列式)
4.比喻、反复兼排比法。
【例】中心论点:用微笑开启成功的大门。
分论点:
①面对他人微笑,信任的大门向你敞开。
②面对自己微笑,自信的大门向你敞开。
③面对生活微笑,成功的大门向你敞开。(并列式)
5.比拟(拟人、拟物)兼对偶法。
【例】中心论点:生活只有两种方式:腐烂或者燃烧。我们拒绝腐烂,选择燃烧。
分论点:
①腐烂意味着灭亡和遗臭万年;
②燃烧意味着给予和功在千秋。(对照式)

㈡名言、熟语引路法。

即引用、借鉴、改写或仿写名言、熟语或成语来编写论点。
1.引用法。
【例】中心论点:生活除了梦幻以外,也充满现实。
分论点:
①我们要使生活成为一种梦想。
②我们还要使梦想成为一种现实。(层递式)
以上中心论点引用美国欧·亨利的名言,两个分论点引用法国约里奥·居里的名言。
注意:如果直接用名言作论点,则可以不要指出是谁的话,如果点明名言出处,则要对名言加以评价,使之成为作者自己的观点。
【例】中心论点:爱因斯坦的名言 “苦和甜来自外界,乐观和坚强则来自内心”道出了生活的哲理,是我们生活的座右铭。
分论点:
①因此,我们要如爱因斯坦所说,“面对苦难,要有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②我们还要如爱因斯坦所说,“战胜困难,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并列式)
——这些爱因斯坦名言转引自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文《人是什么》。
【例】中心论点:内圣外王〖注〗,成就伟业。
分论点:
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凝聚人才,融入世界。
② 壁立千尺,无欲则刚;敢为人先,建立功业。
——先引用名句,将名句作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组成部分。
〖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道、释均讲“内圣外王之道”。我们今天可以这样理解“内圣外王”的含义:内圣,修养品德;外王,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因此“内圣外王”说的就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例】中心论点:语言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我们必须学会说好话。
分论点:
①言为心声。要说好话,必先修养心性。
②真诚如金。要说好话,就要奉献真心。(层递式)
——先引成语,再用反复兼对偶句。
2. 改写和化用法。
【例】以“发现”为题,从下面的警句中提取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①大自然和书籍属于那些观察阅读它们的人。
②人们喜爱疑问,那正是我们科学的种子。
③没有发现,就没有希望。
④理论使我们能够辩证地观察世界。
⑤哪里有怀疑,哪里就有真理——怀疑是真理的影子。【英】菲·贝利
⑥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多数的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法】巴尔扎克
【答案示例】
中心论点:没有发现,人类就没有希望。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
分论点:
①发现属于那些善于观察大自然和阅读书籍的人。
②发现属于那些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人。
③发现属于那些富于想象的人。(层递式)
——分论点的句式大致相同。是把几句名言归纳后重新组合而成的。
【例】中心论点: 注意说话艺术,让语言成为传递关爱的信鸽。
分论点:
① 糖衣包裹,良药未必苦口。
② 趣事喻理,忠言可以顺耳。(层递式)
——改写成语兼用比喻对偶。
3. 仿写和续写法。
【例】中心论点:回忆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但倘若只守着这笔财富,那你就要失去未来。
分论点:
①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
②只有回忆的人是无望的人,软绵绵的人。(对照式)
【例】
中心论点:人生,在回忆中感悟生活,从梦想中获取动力。
分论点:
①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课文《人是什么》赵鑫珊)
②没有梦想的人是空虚的人。死沉沉的人。(并列式)
———以上两组中第一个分论点“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摘自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赵鑫珊写的《人是什么》。第二个分论点是根据此句仿写的。
用对偶句编写,反映作者对立同一的辩证思维成果,使分论点富有生活的哲理。
【例】中心论点 :珍惜昨天,把握今天,走向明天。
分论点:
①生活的意义只有在前行中产生。
②生活的真谛只有在回顾中悟出。
③生活的乐趣只有在展望中品出。 (并列式)
——以上分论点①和②都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分论点③是仿写句。

㈢诗词引路法。
1.引用法。
【例】中心论点: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矢志不渝,为国建功立业。
分论点:
①位卑者莫因贫贱移壮志。
②位尊者不为繁华易素心。(并列式)
——“不为繁华易素心”句引自元朝冯子振的诗《西湖梅》: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2.改写和化用法。
【例】中心论点:勇敢地面对生活,乐观地展望未来。
分论点:
①如果生活要我们品尝苦果,那么就把苦果醮上乐观的甜酱咀嚼。
②如果生活让我们错过太阳,那么就把眼泪擦干去迎接繁星。(层递式)
——分论点②是根据泰戈尔的诗句“如果你因错失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失繁星” 改写而成的。
【例】中心论点:困难是智者的垫脚石,强者的青云梯。
分论点:
①雪压青松松更直,困难锻铸了坚强意志;
②霜凌梅花花益香,困难造就了成功人生。(层递式)
——分论点分别由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和“梅花香自苦寒来”改写成对偶句。
编写分论点的方法是很多的,平时看到优秀文章,要注意学习其写作方法,自己写得成功的习作,也应该马上总结成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友情提示〗
 1.如果是话题作文,要注意立论不仅紧扣文题,还要必须紧扣话题。
【例】以下是话题作文“成长与条件”的提纲,哪一项提纲编写有误?要如何修改?
答:(   )。                                                             
A.题目:论成长
中心论点:环境和条件固然重要,但对成长起作用的还是青少年自己。
分论点:①如果环境条件优越,但本人不能约束自己,那将一事无成。
②如果环境条件恶劣,但本人能够努力奋斗,则将终有所成。
结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其自身的素质,环境和条件是次要的。
B.  题目:砥砺锐气,鼓劲奋力奔前程
中心论点:正确对待客观条件,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分论点:①要把恶劣条件看成磨刀石以砥砺锐气,披荆斩棘,开辟人生的康庄大道。
②要把优越条件当作加油站来获取动力,鼓劲奋力,奔向人生的锦绣前程。
结论:优越条件是智者的加油站,愚者的停歇站;恶劣条件是强者的磨刀石,弱者的绊脚石。青少年要不断加强修养,广泛学习,学做智者和强者,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C. 题目:困难是试金石
中心论点:只有经过困难的磨砺,才能获取成功。
分论点:①梅花经严冬更香,人处于逆境将更加坚强。
②群山历风雨愈青,人战胜困难则获取成功。
结论:一个人身处逆境,条件不好不要紧,只要能够磨砺自己,战胜困难,就能获得成功。
D. 题目:论顺境与成才
中心论点:身处顺境,条件优越,仍须刻苦勤奋,才能成长为有用人才。
分论点:①安乐闲散是软化人们精神钙质的酸醋。
②刻苦勤奋是促进少年成长的催化剂。
结论:顺境为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青少年切莫因此闲散安逸而变得脆弱无知,只有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握机遇,刻苦勤奋,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解题分析】
1.四项的论点都能紧扣文章自拟的题目。
2.A项在比较客观条件、自身素质与成长的三者关系中,强调自身素质对成长的重要作用。
B项直接强调条件与成长的关系。分别说明如何利用优越的条件和恶劣的条件促进自己成长。
C项提出在逆境中磨砺性格去夺取成功的观点。炼成坚强的性格是成长的表现,但是中心论点、分论点和结论主要都是强调如何在条件恶劣情况下夺取成功,因此与话题若即若离。
D项论青少年身处顺境应该如何利用有利条件成长为有用人才。
【答案】第一问:C。第二问:(修改示例)要把C项修改为:
中心论点:只有经过困难的磨砺,才能使自己成长成熟。
分论点:①梅花经严冬更香,人处于逆境将更加坚强。
②群山历风雨愈青,人战胜困难则走向成熟。
结论:一个人身处逆境,条件不好不要紧,只要能够磨砺自己,不断战胜困难,就能不断成长进步,走向成熟。
2.要注意每个分论点意思不能重复,要分别从几个方面说明中心论点。
【例】以下不能作为分论点的是哪一组?应该如何修改?
A、①赞扬的话对高贵者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②赞扬的话对平庸者是努力追逐的目标。
B、①话说得好坏取决于学问的多少。
②话说得好坏更取决于涵养的深浅。
C、①好话暖如冬日。
②好话暖似春风。
D、①好话是智慧的钥匙。
②良言是真理的武器。
答(    )。
【解题分析】
A项并列式,分别说明好话对不同人的不同作用。B项层递式,说明说话好坏的两个决定因素。D项并列式,分别说明好话的两种重要作用。C项两个比喻都是说好话能温暖人心,意思重复。
【答案】第一问:C 。第二问答案举隅:可以分别在两句话后面续上内容不同的两句话,使之能够从两个方面说明中心。
例如:1.好话暖如冬日,能够驱赶悲痛的寒流。
2.好话暖似春风,能够溶化绝望的冰山。

七、拟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四)

怎样编写比喻式议论文题论点
比喻式的话题或文题也是近两年常见的高考考题。如果用比喻式的话题或文题作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其难度一般比起作其他话题和文题的议论文性文章更大些,但是如果写得好,就能够使文章更有文采。所以以下专题介绍。
一、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的几种形式。
1、比喻式话题或者可以看成是比喻式话题的三种形式:
⑴话题或引语明确提出要把话题所给事物当作喻体来写文章。
例如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话题: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⑵引子的材料或引语中暗示可以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
有些话题。没有明确给出比喻式的话题,但是从考题引子的导引语中或材料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出题者用意在于启迪考生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这时你根据出题者的提示作进一步联想来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就更容易成功出彩。
【例】阅读下面的作文考题,而后按照考题后面的训练题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04湖北卷高考作文试题)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几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是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疣,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问题1.下面是根据话题“买镜”拟定的几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你认为其中哪一项不合考题要求的项目?为什么?
A、中心论点:明镜照己,昏镜照人。
分论点:Ⅰ、要买明镜照己,注意发现瑕疵,去除污点。
Ⅱ、要买昏镜照人,重在观赏全貌,忽略细节。
B、中心论点:要买明镜,时时正己。
分论点:Ⅰ、明镜促你去污除垢,净化灵魂。
Ⅱ、昏镜使你藏污纳垢,丑化形象。
C、中心论点: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
分论点:Ⅰ、如何买镜虽是小事,但可反映人的心态:买昏镜者缺乏自信心,买明镜者最有自信。
Ⅱ、小事不可忽视。对自己,修养品行慎言慎行。
Ⅲ、小事也要重视。对他人,听其言观其行。
D、中心论点:当官就要买来明镜,高悬明镜。
分论点:Ⅰ、明镜高悬,就能照出妖魔,为民除害。
Ⅱ、明镜高悬,就能照出美丑,任人为贤。
E、中心论点:高悬明镜,察古观今,光照前程。
分论点:Ⅰ、以历史为镜,就能把握现实。
Ⅱ、以现实为镜,就能规划未来。
问题2:以上几组论点,哪一项不需要用比喻论证法可以写,但难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哪一项可以不用比喻论证可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为什么?你认为就这一话题编写论点,不用比喻论证法好些吗?为什么?
答:1.

2.

【解题分析】
1.考题引语的故事说“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目的在于凸现故事的寓意,而且提示语中说“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可见出题者的用意是启迪考生把“买镜”当作比喻式话题写文章的。
但是作为话题作文,引语的提示语或故事材料都可以用,也可以都不用,只要能够围绕话题就行。而上面的几组论点除了C项以外,都能围绕话题“买镜”编写,都合乎考题要求。
C项只是把买镜当作引子,引出“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的中心论点,其分论点二和三所论与“镜子”的原意、引申义及其比喻义都无关,与“买镜”也不相关,其论述都已经离开了“买镜”话题范围。
【答案】C。
2. 【答案提示】
A项可以不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
因为A项的分论点所说的“污点”和“全貌”,如果用的是基本义,那么照出“污点”和“全貌”是真正的镜子的功能。但是如果不用比喻论证法来写,那么文章只能议论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和不苛求他人的外表缺憾。这样的写法,立意就难以深刻。如果把A项当作比喻式话题,用“瑕疵”和“污点”来比喻小缺点和错误,用“全貌”比喻大局或主要部分,那么就可以议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中心论点,这种立意就相对深刻了。
这种话题,更适合于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写文章。因为这样可以实题虚作,拓宽思路,而且考题的引语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便于我们选择论题和写文章。如果实题实作,那么因为事情太小,可供人产生类比联想的空间就变得很小,思路难以拓开。
⑶话题的题面没有引语,其题干(即话题)是一个具体名词的考题。
这种题型,如“路”、“风”、“门”,如果要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一般把它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更容易写好。如“人生之路”、“谈追星风”、“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些论题,都是基于把话题当作比喻式的话题而确立的。
2、比喻式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的几种形式。
⑴题目是出现比喻词的比喻(明喻或用“是”“变成”的暗喻)。
此类题目也很多,如“母爱如水”、“希望是一盏明灯”“     如水”(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自由”“坚韧”)、“责任如       ”(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山”“天”)等。
⑵题目是没有出现比喻词的暗喻。
如“理想的阶梯”、“点燃希望的火把”、“让      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如填空线上可以填上“理想”“信念”“知识”)等。
⑶命题作文的题目由一些具体名词或具体名词加上“的联想”“的随想”等词语组成。
如果命题作文的题目只出现一个具体名词,如“路”“窗户”“脸”“风”等,而且没有指定文体,那么可以做散文、记叙文,有些这样的题目也可以把文题当作一个比喻来做议论性文章。
如果题目有“联想”、“随想”等,如“路的联想”、“圆的随想”则一定要写议论性文章,而且也可以把题目当成比喻来写议论性文章。
二、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议论性文章的一般形式。
1、与一般的议论性文章论点编写方法相同,但要在文章结束时运用比喻句照应话题和文章题目。
【例】
题目:让理想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
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树立伟大的理想,才能排除万难,取得进步。
分论点:Ⅰ、伟大的理想鞭策人们刻苦学习,格物致知,增长才干。
Ⅱ、伟大的理想促使人们勤奋工作,百折不挠,获得成功。
结论:理想是火把,能够温暖我们的心房,驱散失望的阴影,融化困难的冰川。
理想是明灯,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理想是星星,能够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即使我们达不到星星所处的位置,但靠着星星的指引,我们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让理想的光辉永远照着我们前进吧!
这种写法,就能够用我们平时所掌握的议论文一般模式来写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首尾两段用比喻句照应话题或文题。写法与此相似,就不再举例说明。
2、运用比喻句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照应题目,并且把中心论点放在引论中。
【例】
题目:母爱如水
中心论点:母爱如水。
分论点:Ⅰ、母爱如水,它能承载你人生之舟,驰向正确的方向。
Ⅱ、母爱如水,它能洗去你心中的污点,净化你的心灵。
Ⅲ、母爱如水,清澈见底,不参杂一丝杂念。
这种写法,注意每段照应题目,以免不慎离题,而且使文章更有节奏感,更有文采。
3、开篇写事、写物,引出比喻式的中心论点照应题目,再用这个比喻作为每段的小结和全文的结束语。
【例】                           哨 
作者:富兰克林
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一个男孩吹哨子的声音吸引住了,于是我用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我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告诉我,用那些多付的钱,我不知道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大伙儿都取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我长大了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侍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于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事,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同乡们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我说,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在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了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需求,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我就说,误入歧途的人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当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收入的水平,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借债,最后以被投进监狱而告终,我说,天啊!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到一个漂亮温顺的姑娘相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而嫁给一个生性恶劣、人面兽心的丈夫,我说,多么遗憾呀,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以上范文结构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引论。
1.叙述作者小时用高价买了一个不值钱的哨子而被人取笑的故事。
2.引出中心论点:“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第二部分:本论——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1.总说:很多人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2.分说:概述略举几个事例,说明“为哨子花费太多”的害处,并用议论照应总说。
①举 “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而浪费光阴的事例——议论:“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②举 “醉心于名望”却忽视了自己事情的事例——议论:“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③举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而放弃生活乐趣和为人尊严的事例——议论:“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④举为寻欢作乐而损坏身体的事例——议论:“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⑤举沉迷于外表或豪华生活而借债以致犯罪的事例——议论:“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⑥举漂亮温顺的姑娘轻信甜言蜜语而嫁给人面兽心的丈夫的事例——议论:“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第三部分:结论。
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篇末暗示了“哨子”的比喻义:比喻人们因为错误估价而付出太高代价去追求的事物。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部分总结语】
归根结底,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首先是深化立意的训练。明代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常言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理,“意”这一“统帅”首先通过审题和布局做好“战略部署”,而后统率材料、言语等“各路大军”去夺取辉煌战果,如果没有拟好论点就下笔千言,那是没有选好文章的主帅,就匆忙调集语言之将和文字之兵。那岂不“累死”“语言材料的大军”?
“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
让我们记住王夫之这一经典名言,精选文章的主帅,来统领语言材料之大军,使我们的文章在高考的硬仗中胜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