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涉县五大文化

 东海若水斋 2015-12-09

 

涉县五大文化既自成体系、各具特色,

又互为交融、相辅相成

 

涉县是千年古县,绵延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涉县辉煌灿烂的五大文化脉系。古色、红色、绿色、陈色等五大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底蕴深厚、灿烂夺目、特色鲜明的涉县文化。五大文化既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又互为交融、相辅相成。

 

女娲文化

 

女娲是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坐落在涉县古中皇山上的娲皇宫,传说是始祖女娲炼石补灭,抟土造人的地方。因女娲创造了人类,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娲皇阁悬空万仞,构造奇特,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

相传农历315日为女娲诞生之日。为追寻女娲的伟大功绩,自汉迄今,每年31日至315日,涉县及周边省、市、县的香客云集娲皇宫,焚香祭拜,形成盛大的娲皇庙会。今日娲皇宫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女娲祭祀场所。

涉县祭祀女娲大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祭祀女娲已成为女娲文化的重要活动载体。

在涉县不但有上百处娲皇祠庙或遗迹,而且还有很多特有的女娲、石头和泥土崇拜现象,以及众多的女娲神话故事。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多彩的神秘的女娲文化,在中国广大地区,影响深远,传播甚广。

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女娲在洪荒之世,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缔造生命、拯救人类的不屈精神,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腹心地,曾有110多个党政军机关先后在此驻扎。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将士在涉县驻扎长达6年之久。他们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军民团结抗日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书写了九千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传奇故事;形成了彪炳千史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

19381948年,涉县共有15751人参军,9万多人次参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涌现出了杀敌英雄樊四的、八路军母亲李才清等优秀人物。老区涉县精神也由此而萌发并逐渐发扬光大。

在长达6年的革命斗争和发展壮大根据地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孕育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前奏曲。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从涉县这块红色热土上走出了300多位将帅,19位曾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被誉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发祥地。

为缅怀刘邓等一二九师将帅的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表达老区人民对革命先辈的深情厚意,涉县政府和人民修复了一二九师司令部等多处旧址,修建了将军岭,兴建了陈列馆等纪念设施。

一二九师精神、涉县精神、军民亲密无间、团结斗争的精神,形成了强大的红色文化软实力和正能量,激励和鼓舞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一二九师陈列馆、将军岭名列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山水文化

 

涉县山水千姿百态,自然景观雄奇秀丽,可谓得天独厚,别具特色。

涉县居太行山腹心地。境内山脉延绵,重峦叠嶂,奇峰妙壁,千峰竞秀。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山故事如:石鼓悬钟(石鼓山)、熊耳六峰(熊耳山)、韩山戴雨(韩王山)、青头卧云(石岗青头山)等不胜枚举。

发源于太行山的清漳河(涉县称母亲河)穿境而过,浊漳河蜿蜒而至,二河于合漳交汇后形成漳河之滥觞。

涉县依山傍水,山水相连,山水相依,山水交融。每一座山脉,每一道河流都承载着涉县厚重的历史,沉积着深厚的文化,见证着涉县的变迁。

涉县又是千年古县,历代人文荟萃。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涉县山水文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涉县流传着一句话:有山就有寺,有寺就有泉,名副其实。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建在山上的寺庙达200多座。寺,因山而得名,山,因寺而灵气。这种扑朔迷离,万缕香烟,晨钟暮鼓,朗朗经声的寺庙文化更使得山水文化璀璨和厚重。

涉县山水文化,就是我们的先人在长期实践中与山水形成各种对象性关系的产物,凝聚着一代代涉县人的的意向、智慧、力量和情感,展示出对于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塑造了涉县人朴厚勇毅、勤劳诚信、感恩奉献、开放奋进的优良品格,这宝贵的财富是自然和历史对涉县人民的厚赐。

 

民间文化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涉县民间文化土壤深厚、内容丰富,这也是对涉县过去历史的良好见证和注解。

源于汉代的女娲祭祀活动至今盛传不衰。人们把女娲尊为神,前来求医问药、求官求财、求福求寿、求子求女、求学业求功名者络绎不绝。

古老的原始戏剧——赛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它与原始宗教、道教祭祀活动紧密相连,并以女娲为主要供奉对象。

上述二者均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涉县寺庙音乐、台村上刀山、更乐元宵灯会等8项民间文化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去,由于涉县地处偏僻,经济困难,人们为节约粮食,长期形成的多粗少细、粗细搭配、大锅炖煮、少食蛋肉的饮食风味,像抿节饸饹烩菜菜锅小卷等饭菜依然盛行于每个家庭,而且已登上宾馆酒店等大雅之堂。

此外,涉县的婚丧嫁娶、宴请饮酒、陈设起居、修房盖屋等民间文化也都很具特色。

 

石刻文化

 

涉县石刻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石刻佳作广布,名家墨宝甚多。

漫步于涉县的村村寨寨、大街小巷、深宅大院、寺庙道观、冢茔故道,楹联、记事、书法等石刻随处可见,且布局章法十分考究,古香古色尚在,古风古韵犹存。

清泉寺王羲之的白鹅飞到凤池中、康熙的、张天师的、慈禧的真如自在手书石刻,

江家大院刘墉、林则徐、何绍基、成亲王的楹联石刻,

以及娲皇宫、将军岭等地启功、沈鹏、刘炳森、欧阳中石等著名书法家的题词石刻无不吸引着众多文人,迷恋着八方游客。

农村居民的院门大多装有对联石刻,是我县的一大文化特色和靓丽风景,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极为鲜见。

白芟涂家坟的石兽、石像、石牌坊等雕刻精美,令人叫绝。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皇山摩崖刻经,规模宏大,刻艺精湛,意境深远,以其独有的创造力,被称为天下第一壁经群,是我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时间最早(北齐天宝年间)、面积(165平方米)最大、字数(13.7)最多的一处经文石刻,倍受有关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的青睐和关注。

立于北齐武平四年的木井村宝云寺的两通经文刻碑也极具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境内现存各种石刻(含石碑、墓志等)1万多块,石造像2千多座,楹联石刻6万多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