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恨郎眼无珠 悔椟中有物

 缘分天空968 2015-12-09

妾椟中有玉 恨郎眼无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人物关系浅析

侯福园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要: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书生妓女相爱相恋的悲剧故事很多,封建世俗吃人的礼教,根深蒂固的思想枷锁,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明代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和杜十娘爱情悲剧,是让人非常深刻的一个。本文从尊卑,世俗,物质来浅析杜十娘和李甲二人的钱情关系。

 

关键词:李甲杜十娘钱和情

 

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及其所组成的家庭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恩格斯也说:“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在男女之爱中,有的至死不渝,忠贞不二;有的始乱终弃,抛弃妻子。在各式的家庭中,有的靠老人孩子为纽带沟通男女感情,维系家庭;有的靠利益金钱为绳系,组建家庭。纯粹的爱情是极为少的。在某种角度上讲,有很多刚开始是为爱而相知相悦,但后来由于身份地位不同,由于门第观念不同等原因,或女子离开男子,或男子抛弃女子。出现了许多男女的爱情悲剧,像《莺莺传》,《霍小玉传》等。明代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和杜十娘,二人的爱情悲剧影响是非常大的。笔者认为这在于杜十娘和李甲关系的实质——钱情关系。这种被金钱牵着鼻子走的爱情,注定是不会圆满的。

    说起李甲似乎人人心中都很愤恨,愤恨他的懦弱,愤恨他的薄情,愤恨他的寡义。可怜那杜十娘一片痴心,可悲那全心全意的相托,可怨那一个无用的李甲。为什么杜十娘会成为被卖的商品,为什么她会选择一死来了结所有的一切。也许我们不知道那样的社会对妓女是什么样的看法;也许我们不知道好不容易从良的杜十娘心中的那一份愉悦;也许我们也不知道李甲为何以如此残忍的方式去对待一个爱他的女人。种种的疑问,种种的困惑,似乎让我们对李甲有了一种深深地怨,一种深深地恨。但这其中究竟是谁之过?难道都是李甲一个人惹的祸?对于杜十娘这个妓女的从良之路,这其中有太多的艰辛,她七年之久的妓女生活所积攒下来的“百宝箱”,随着她的万念俱灰而怒沉大海。她的情意与现状穷窘的李甲,是一个错误的交点。二人可以说是:妾徒有椟中之玉,心中之情;郎有眼却无珠,有心却无主。杜十娘的百宝箱中不下万金,心里对李甲的情谊也毋庸置疑,可惜了一片真情真意。即使百宝万金也是徒有,即使忠贞真情也是枉然。李甲不识杜十娘的情之深切,有眼却无缘百宝万金。落的个终日悔恨,郁成狂疾,终身不痊的结果。十娘的一片深情也最终同她的百宝一起沉入大海,命丧黄泉。可谓是妾徒有椟中玉,郎却眼无珠。这样的结局,震慑了许多人,至今对其结局悲剧之因探究不断。

一﹑尊卑之殊,世俗之见必成悲

   从身份上看,李甲负心于杜十娘是必然的。人是社会的动物,更是文化的动物,个人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制约。李甲是个布政的长子,浙江绍兴府人氏,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援例入于北雍。“都是为了好科举,好中,结未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1]李甲也不例外,他也不做秀才随着大流去援例做太学生。从李甲处于个人与封建文化的矛盾中看他与杜十娘的结局必然是一种悲剧。他是为了谋一个小小的前程的,那么杜十娘呢,能给他的有什么,仕途上肯定是一点忙都帮不上了,那么李甲的前途从何而言。而且杜十娘身上背的却是妓女的身份,虽说是名妓,但逃不了妓的身份。妓女身份有很深远历史的渊源:妓女在古代很早就有,中国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最早发明了官妓,设置了拥有700名妓女的国家妓院。当时的妓女的作用非常的大,一是通过征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女给敌国,兵不血刃。这一手段很快被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古希腊雅典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也开设了国家妓院,目的是为了满足男人的需要,和保护良家妇女不受侵害。随着官妓的大兴,商业的发展私妓随之诞生。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那时候无论家妓官妓都没有自由而言,主人可以任意的杀害买卖。所以,从历来的观念中,妓女是最下层的,最没有身份地位的,可以任意践踏的,而且也是最不干净的东西。”[2]这种对妓女的看法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杜十娘的身份是注定要跟随她一生的。一个是布政之子可谋个小小前途的太学生,一个是从妓七年历过了多少王孙公子的京城名妓,显然,这种相交是错误的。另外,再看世俗的观念,封建社会的门阀非常的森严,结缔要门当户对,这在明代也同样如此。在婚姻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王公贵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因为这是一种借新的婚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对于行会市民来说,决定的因素是家庭的利益,因为新的亲戚关系应该保证年轻夫妇占有更牢固的社会地位。”[3]这种建立在门第阶级的婚姻违背了青年男女情感的意愿。而且在很大程度是在他们的思想在打上了深深地烙印。他们的思想深处是接受不了李杜这样的结合的。李甲若娶了杜十娘,那他就是有辱家门,伤风败俗。他就会像孙富说的那样:“父子天伦,必不可绝。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胞不以为友,兄何以立足于天地之间。”   原本就懦弱自私的李甲,又被这封建纲常礼教束缚了手脚。怎么能不把杜十娘给推向深渊。杜十娘费尽心机所苦苦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纨绔子弟。他的内心更注重自己的前途,杜十娘不但给不了“前途”而且成了“前途”中的包袱。更确切的说还阻碍了李甲“前途”的发展。他怕世人犀利的眼光,他怕世人难听的话语,他怕家父严厉的教训。他怕的太多太多,那是因为世俗封建之根太强大太深刻了。一是外界世俗封建观念的影响;一是李甲自身封建思想的束缚。世俗封建之念从各个方面都恐吓着懦弱的李甲,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李甲是终要放弃杜十娘的,情必相负。

雪上加霜,巧为馋说动人心

从李甲的现状来看,他因为杜十娘在烟花巷柳之地挥霍了大笔钱财,手里已是空空如洗,不但没有钱,而且还欠了债。他以开口假借路费之名向亲朋好友借钱来赎杜十娘的身,“结果多以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借而回绝了他,一连奔走几日,分毫无获。”[1]后虽赎出杜十娘,但却连路资也是杜十娘的姐妹所贷,李甲的现状是非常的穷窘。这样的现状又如何去承诺杜十娘的一生。

如此狼狈的李甲何颜面对家中的父老兄长?然而在这种狼狈的局面下,又来了一个世俗伦理封建礼教的帮凶——孙富。孙富是个十分聪明攻于心计的人,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李甲的心里防线攻破,买取了杜十娘。孙富先观察好了李甲的船,随后命艄公移近李家舟之傍。又故作诗引出李甲,和其搭话。孙富并没有直接问自己想问的问题,而是先叙了太学中的闲话。亲熟后又引李甲于岸上酒楼饮酒。开始“先说些斯文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1]足见孙富此人的聪明和心机之深。两个过来人一说便志同道合,一发就成相知了。就是这一相知,加速改变了这份爱情的结局。孙富所言句句逼进李甲的重症要害,言言道尽李甲的种种顾虑。他说出了李甲现在的窘迫现状,又预言了不久后的结局——“海内必以兄弟为浮浪不经之人,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无以立天地之间”。这种结局是谁都惧怕的,何况那胆小的李甲?于是求于孙富的高明之见。正中了孙富的计策,一步一步的使李甲“茅塞顿开”。传统的孝道要求子女绝对服从父母的旨意和安排,宋时期的理学有“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相窥、逾墙从之,则父母国人皆贼之。”[4]从这一点上看,李甲为了妓女杜十娘会成为一个大不孝之人。

古有荥阳生与长安娼妓李娃一见钟情被其父“去其衣服”、“鞭之数百”、弃与郊野,几乎气绝而死。崔生因“不告而娶”被母亲强令休妻。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例子,可能杜十娘是不知道的,但作为太学生读了不少书的李甲怎么会不略知一二。从这一点上看,李甲因为杜十娘成了不孝之人。而且下场也好不到哪去,一件件实例似乎就摆在眼前,所以李甲为此心里的感情动摇了。而且他认为孙富为他划的可是“善计”。李甲就这样在“帮凶”的谗言下,一步步的走向了负心“杀人”深渊。他妥协于了封建礼法,妥协于了世俗观念。就这样如何不负于杜十娘?杜十娘又如何不把一切都看透呢?付出了真爱真情,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而结果却到了被卖的地步,这叫杜十娘情何以堪。

真意从良,孤注一掷空成恨

    从杜十娘从良的心理来看:她付于李甲的希望是在是太大了。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歌妓美奴的一首词表达了对人间美好感情的一种深深地渴望。她在《卜算子》词中写道:“送我出东门,乍别长安道。两岸垂杨锁暮烟,正是秋光老。一曲古阳关,莫惜金樽倒。君向潇湘我向秦,鱼雁何时到。”[5]

    然而,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爱情对于她们来讲就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幻想,一种不符合事实发展,而且不可能实现的幻想。虽有时遇知音,但被社会世俗所阻。其中有好多的下场都很凄悲:有的孤寂终身,有的相思成疾,有的自杀身亡。唐代蜀地名妓灼灼终生未嫁,贫老无依,流落成都酒市;欧阳詹失约,太原妓因思念深切忧郁而死;王潇因韦臬逾期不至,绝食而亡。这些都是对爱情报了太大幻想的下场。这些都是对爱情失望至极的结局。七年的妓女生活的杜十娘,久战于妓院,周旋于王孙贵族之间的杜十娘,竟忘了这一个个现实的例子,竟把自己的一切寄托于一个无知懦弱的书生,竟看不出李甲的本性。怎么会因你一妓女而弃家意不顾,弃世俗观念不理。从李甲和老鸨的几次交锋的情况中,从李甲几日未筹出分文的实情中,从李甲的种种行为和解决事情的方式中,十娘啊十娘!你怎么就看不出李甲是一个不能依靠终身的人啊!

煞费苦心经营的从良路,付诸满心的执着,彻底而坚决。对李甲一心一意,情感的孤注一掷。一生幸福的相嘱,命运的生死相托,竟落了个非人而物的买卖品的下场,老鸨可以卖掉她,李甲能卖掉她,可想而知孙富也能卖掉她。一个十三岁就沦落到妓院破瓜的小女孩,七年的风尘花柳中的摸爬滚打,这些都是杜十娘拼命想摆脱的一切,酝酿从良之路,到李甲的出现和相爱相依,可以说是杜十娘最幸福的事。这种幸福让她抛弃了种种的人情关系,带着所有的积蓄把自己的全部都交付于李甲。这个想在世俗伦理中高昂着头直立着身向前的女人,终被一个经不起封建枷锁伦理道德打吓的书生当做商品无情的出手了。杜十娘那么的期望那么多的希望如今都变成了失望,都变成了满腔的恨怒。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种突然的变化让杜十娘失去了信念,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杜十娘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自己的全部孤注一掷。为什么要在李甲这要生命的依靠,就杜十娘本身的职业来讲。她应该知道男人的心变得有多么得快,去妓院找乐子的男人有多少是“好人”,他们大多都有妻有子。就李甲而言,他可以为了杜十娘在妓院一年有余不回家,那么家中的妻子呢,他能为了杜十娘一个妓女而这样,那么以后,他就可以为了其他的千金小姐而抛弃杜十娘。杜十娘你又何必太认真呢?就是自己独立不依靠男人也可以过活的,所以说,杜十娘把自己这一生在李甲身上押的太多也太狠了。这也归结于中国女子的依赖不独立于男人的传统。传统的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没有独立意思。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是传统女性的基本,女子弱犯了错就会被休。杜十娘的思想也是被这种思想所紧紧束缚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笔者认为这也是促成悲剧的原因之一。这种传统女性的依附思想让这场爱情的结局更加具有坚定性,也是使杜十娘命赴黄泉最根本的原因。

隐意未知,无缘百宝财牵情

     俗话说:“说着钱,便无缘”李甲于亲戚朋友间奔走了三日,分文为得。在柳监生寓中住了六日,柳监生也是分文未帮。当杜十娘自己拿出一百五十两,为李甲分担了一半,柳遇春得知后,大惊道:“此夫人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1]他是杜十娘之情所感动,他在二日内为其借贷一百五十两,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说杜十娘预先告知了李甲自己的一部分钱财,让李甲没有金钱上的困惑,是不是就会让结局有一丝的希望呢?似乎从这里我们看出了一点,那就是对于妓女的特殊身份来讲,如果杜十娘有所隐瞒或是让人看不到物质上实质上的真正意义上的行动,世人不敢也不肯相信任的。在杜十娘没有拿钱只是让李甲借贷的时候,公子将杜十娘愿嫁之情,备细说了。李甲的同监柳遇春是这样的态度:遇春摇头道:“未必,未必。那杜微曲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没有十斛名珠,千金聘礼?那鸨儿如何只要三百两?想鸨儿怪你无钱使用,白白占住他的女儿,设计打发你出门。那妇人与你相处已久,又碍却面皮,不好名言。明知你手内空虚,故意将三百两卖个人情,限你十日”。[1]杜十娘把一百五十两银子藏入褥中,交与李甲后,当李甲把夜来之情与柳遇春说了,又将褥拆开兑出一百五十两时我们再看柳遇春的态度:遇春大惊道:“此妇人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吾当代为足下谋之。”二日之内,凑足一百五十两交付于公子道:“吾代为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1]

从这种态度的转变上我们可以看出,世人对妓女的不信任。当妓女付出了真情真爱,真物质真行动后,才可以得到一定的认可。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是杜十娘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李甲不得不负于此人此情。想,赎身时的一百五十两,让先前对她有曲解的柳遇春的态度都发生的质的变化,如果她将百宝箱之财物告知于李甲,在有李甲告知于亲父好友,那么世人会不会被杜十娘之真情所感所动呢?也许本身脆弱的李甲有了百宝箱的壮胆,是不是会更勇敢的昂首面对世人呢?无情的婊子会不会因为真情真爱,真物质真行动的付出,而改变了婊子无情的评价呢?区区的一百五十两让柳遇春改变了看法,百宝箱的财富也可以改变李甲的想法。既然杜十娘没有告知李甲百宝箱的财富,那么李甲又怎么不会因为没有物质基础而放弃杜十娘呢?从这一点上说李甲抛弃杜十娘是没有疑问的。抛弃了也就负心了。是金钱的作用让柳遇春改变了看法,可见金钱在这份感情中的分量。

我们在看看促使李甲负心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杜十娘从良后的所作所为。她太顾虑自己,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把事情的主次没有分清。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看看其他作品中的妓女是怎么做的。同样是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人物玉堂春,她的做法就和杜十娘不同,玉堂春是这样告诉三官公子的:“哥哥!我本欲留你多住几日,只是留君千日,终须一别。今番作急回家,再休惹闲花野草。见了二亲,用意攻书。倘或成名,也争得这一口气。”[6]

    这是冯梦龙笔下另一个妓女玉堂春的做法,这种做法更符合现实的社会生活。这三官无论考取功名与否,负心薄幸与否,因为玉堂春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而杜十娘呢?原本就穷途末路的李甲,又要背负起回家劝降亲友老父的重压。

我们看杜十娘的做法:十娘道:“父子天性,岂能终绝。既然仓卒难犯,不若与郎君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彼此安妥。”[1]杜十娘似乎太过于心急也似乎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又说李甲的前途,杜十娘想让李甲安排她于苏杭胜地,李甲乡归于家中,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在携其同归。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杜十娘计划肯定是要破产的,在《玉堂春落难逢夫》中,有句这样相劝的话:“顺卿兄,功名是大事,婊子是末节,哪里有为婊子而不去求功名之理?”[6]

为什么不先让他安顿下来努力考取个功名呢?为什么就那么急于让身无分文的李甲去回家求人原谅呢?李甲自知没有请求原谅的资本的,许久没有归家,挥霍父金于烟花巷柳之地,为一妓女狼狈的盘缠路资都没有,为了点“路资”求于亲朋,可以说为家里丢尽了脸。又有何颜去为了一个妓女求于亲朋呢。从李甲的现状看来杜十娘的做又法无意于逼李甲负心与她。自己有那么多的钱财,却让李甲背负那么多的债——金钱债,人情债。

钱情冲突,风流枉谈情难参

“钱财”是明代小说经常用来叙事的要素和符号,是参与小说叙事运动的一个重要角色,不仅对打开话茬、推动故事的进程意义重大,而且还能作为网结或关节来宏观统筹某些自成单元的故事。[7]冯梦龙在《古今谭概·贪秽篇》中说“人生于财,死于财,荣辱于财。无钱对菊,彭泽令亦当败兴;倘孔氏绝粮而死,还称大圣人否?无怪乎世俗之营营矣。”[8]杜十娘的对金钱的隐瞒,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良之计,可以隐瞒,但不可以全部隐瞒,百宝箱里的宝贝不下万金,杜十娘可以相告千两,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李甲的钱财之忧,想想现在一无所有,都靠杜十娘朋友的借贷在苦苦撑到了现在,那么以后呢?到了杭州衣食住行哪一点不需要钱,在京城有杜十娘的姐妹相借,到了杭州人生地不熟,又到哪里去借呢?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是可悲的,是不现实的。杜十娘虽是妓女,但是妓院的生活谈不上锦衣玉食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那么没有钱的李甲怎么去保障杜十娘的幸福呢,恐怕早晚都要相负的。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家庭都是一种空中楼阁,是无法支撑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男女难成无基之爱,这里的基础便是物质基础和感情基础,而物质的基础是第一性的。物质基础说的赤裸一些就是金钱所置。第二性的感情依附于第一性的物质,也就是说物质基础决定感情。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更是空谈,当生活没有一箪食,没有一缕衣的时候,人类还有闲情亲亲我我吗?所以,在李甲不知杜十娘财情的情况里,自然的对物质现实所投降,放弃杜十娘回归自己原来的生活。

杜十娘在自知自己的资本有多少,根本不为物质金钱所担忧,这里她看重的当然是自己的感情。她处处把自己的感情放在第一位,杜十娘的情在百宝箱的庇护下是第一性的,这里的情和李甲的“穷”产生的很大的现实冲突,李甲是不爱了吗?李甲是不想和杜十娘在一起吗?他是不敢,他怕封建的世俗吃了他,他怕今后自己无颜与世。当需要人们去选择时,必择优而取之。所以李甲的重现实重物质有错吗?杜十娘怕男人因钱的关系而骗娶她,很多感情没有钱的蒙蔽会让爱情更干净纯粹。所以杜十娘钱财的隐瞒有错吗?她对一个男人的一片真情有错吗?世间不知道有多少真情真意在面对现实时都变得苍白无力了。他们之间的这种情与钱强烈的冲突,这场情与钱的较量,最终杜十娘的情被钱所交易了。被钱推向了深渊。

非是郎无意,非是妾无情。苦心从良计,庸才不知惜。百宝万金财,同怒沉暗海。悔人去财空,恨世俗封建。可谓是:“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1]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几人可以不妄谈风流,又有几人可以参破情缘。

 

 

 

 

 

 

 

 

 

 

 

 

 

 

 

 

参考文献

[1]冯梦龙《警世通言》足本[M].海南出版社19929月第32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李剑亮《唐宋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月第2.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M].人民出版社,19725月第1版,第74.

[4]《唐人传奇选择》[M].巴蜀出版社,1990年版.

[5]李剑亮《唐宋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月第2版,第218.

[6]冯梦龙《警世通言》足本[M].海南出版社19929月第24卷《玉堂春落难逢夫》第267页,第279.

[7]李贵奎《元明小说叙事形态与物欲世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月第1版,第69.

[8]冯梦龙《冯梦龙全集·古今谭概》[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283.

Du Concubine of Jade Hate Lang Eye No Beads

   —— Analysing of "Du Shiniang angrily sinks the  trealisure chest "Characters Relations

Hou Fuyu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

 

AbstractThere are many tragic stories about scholar and prostitute being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in Ancient literary works.The feudal secular man-eating manners and the Ingrained  thought chains are reasons leading to this phenomenon. The love tragedy of Li Jia and Du Shiniang in" Du Shiniang angrily sinks the trealisure chest " written by Feng Menglong of Ming  Dynasty , is the one that letting us very deep .This article has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money  love relations between Du Shiniang and Lijia from the points of Seniors and juniors, Secular,   and Material.

Key words: Li Jia; Du Shiniang; money and feel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