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杜十娘的故事,是看潘虹主演的电影《杜十娘》。电影里,杜十娘是有情有义的妓女,李甲则是无情无义的官二代。 最近,我又看了冯梦龙的“三言”,再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感觉脑海里的杜十娘的形象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里的“盖棺定论”不一致了。 华东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这么评价杜十娘的:杜十娘是位天真、机灵而又刚强的女性。她不甘于被侮辱被蹂躏的“教坊名姬”生活……当愿望为残暴的封建制度所不容,最后只能投身于滚滚波涛,以生命和青春来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 李甲认识杜十娘的时候,身为官二代的李甲是初近女色,而杜十娘在风月场上却是阅人无数。她觉得风月场里不是自己人生的终极归宿,她一直在寻觅一个合适的主儿,让自己有个安定的婚姻和家庭。所以,她看重了没有主见、初近女色的软柿子李甲。 当挥金如土的李甲囊中羞涩、被老鸨拒之门外的时候,杜十娘觉得这是自己打动李公子的最佳时机。于是,她计赚老鸨,最终借李甲之名自掏腰包为自己赎了身。 和童话故事结局不同的是,杜十娘并未过上幸福的生活。婚后,李甲带着杜十娘回老家省亲。行船至镇江,遇到盐商孙富。孙富垂涎杜十娘的美色,李甲正为老父亲不容自己娶了妓女而发愁,于是,两个男人做了一笔交易:孙富花钱买人,李甲得钱卖人! 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纂的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里,有三篇描写妓女题材小说,分别是:《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苏三)最终和王金龙破镜重圆,卖油郎和莘瑶琴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唯独精心规划职业的杜十娘带着一腔愤怒和怨恨,和她的百宝箱一起淹没在滚滚长江里。 妓女从良,在史书里,能善终的也有好几例:像梁红玉和韩世忠、像柳如是和钱谦益…… 为什么唯独杜十娘的结局是一死了之呢?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婚姻是双方优势资源的等价交换。 对官二代李甲来说,杜十娘的优势是:年轻貌美、巨额财富(隐形资产)、悉心照顾李甲。 对于失足妇女杜十娘来说,李甲的优势资源是:官二代、毫无主见的软柿子——婚后可以当家做主。 如果杜十娘再精心规划一下她的后半生,她的婚姻也是可以善终的。 纵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和李甲从相识到相爱,再到结婚,主动权自始至终掌握在杜十娘的手里。 以下假设是心机女杜十娘最应该做而没做的—— 如果杜十娘在和李甲结婚的时候,没有隐瞒自己的“巨额财产”,而是告诉李甲,我有一个百宝箱,里面的珠宝玉器价值连城,即使我们不依靠你做官的父亲,我们照样一辈子衣食无忧。果真如此,毫无主见又没有生活能力的官二代李甲还会垂涎盐商孙富的重金吗? 如果杜十娘在结婚前给李甲的父亲写一封家书,说自己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如果父亲大人需要买官鬻爵、打点官场,儿媳妇随时愿意奉献!果真如此,李甲的父亲是不会拒绝飞来横财和飞来的儿媳妇的。因为,在明朝,做官的人没有官饷之外的财路,是很难在仕途上得心应手的。 如果杜十娘在和官二代李甲结婚的时候,很明确地告诉李甲:我出身卑贱,没有生育能力,我只想做伺候公子起居的偏房,日后公子当明媒正娶门当户对人家的小姐做嫡妻,养儿育女,繁衍李氏家族香火。果真如此,李甲和他的官老子肯定乐得人财兼收,皆大欢喜。 写到这里,我才明白《浮生六记》里沈三白为何对芸娘恋恋不忘了——芸娘就是一个主动帮丈夫纳妾的模范老婆! 但是,杜十娘白白浪费了在风月场上练就的一身心计,聪明反被聪明误。 杜十娘尽管厌倦风月场上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但还是醉心于官宦人家“朱门酒肉臭”的日子,这是她选择李甲的主要原因。如果她能像《卖油郎独占花魁》里的莘瑶琴那样,初衷就是找个本分的、寻常百姓家的弟子过日子,也不至于步三闾大夫的后尘,投身江中的。 熊掌鱼肉,两者不可得兼。在风月场浸淫很久的杜十娘既相信爱情,又不愿意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是悲剧的根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