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評清華簡《祭公之顧命》

 巴九公 2015-12-09

評清華簡祭公之顧命

 

何按:

清華簡《祭公之顧命》,被釋讀者稱爲祖本,單從《祭公之顧命》五字,卽可判其百祖本也,如同稱《康誥》爲“康王之誥者”,已非當時之篇名也。又如簡文“朕之皇祖周文王”,穆王能稱其高曾祖爲周文王?這就如同唐明皇稱李世民爲朕之皇祖唐太宗,有這種稱法嗎?請釋讀諸公舉一例看一看?當然“清華簡”除外!

以下抄錄簡文及書,並分别作注,于注中略作評議。

簡注多抄自釋讀之注,書文注則參考諸家注釋。

 

 

《簡》祭公之顧命

王若曰:“祖祭公,哀余小子,昧其在位,旻天疾威,余多時假懲。我聞祖不豫有遲,余惟時來見,不淑疾甚,余畏天之作威。公其告我懿德。”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謀父朕疾惟不瘳。朕身尚在茲,朕魂在朕辟昭王之所,亡圖不知命。”王曰:“嗚呼,公,朕之皇祖周文王、烈祖武王,宅下國,作陳周邦。惟時皇上帝宅其心,享其明德,付??四方,用膺受天之命,敷聞在下。我亦惟有若祖周公暨祖召公,茲迪襲學於文武之曼德,克夾紹成康,用畢成大商。我亦惟有若祖祭公,修和周邦,保乂王家。”王曰:“公稱丕顯德,以余小子揚文武之烈,揚成、康、昭主之烈。”王曰:“嗚呼,公,汝念哉!遜措乃心,盡付??余一人。”公懋拜手稽首,曰:“允哉!”乃召畢[鳥亘]、井利、毛班,曰:“三公,謀父朕疾惟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王受之,惟武王大敗之,成厥功。惟天奠我文王之志,董之用威,亦尚宣臧厥心,康受亦式用休,亦美懋綏心,敬恭之。惟文武中大命,戡厥敵。”公曰:“天子、三公,我亦上下譬於文武之受命,皇[甚冘]方邦,丕惟周之旁,丕惟后稷之受命是永厚。惟我後嗣,方建宗子,丕惟周之厚屏。嗚呼,天子,監於夏商之旣敗,丕則無遺後,至於萬億年,參敘之。旣沁,乃有履宗,丕惟文武之由。”公曰:“嗚呼,天子,丕則寅言哉。汝毋以戾茲辠辜無時遠大邦,汝毋以嬖御塞爾莊后,汝毋以小謀敗大作,汝毋以嬖士塞大夫、卿士,汝毋各家相乃室,然莫恤其外。其皆自時中乂萬邦。”公曰:“嗚呼,天子、三公,汝念哉。汝毋?[臤下力],唐唐厚顔忍耻,時惟大不淑哉。”曰:“三公,事,求先王之恭明德;刑四方克中爾罰。昔在先王,我亦不以我辟陷於難,弗失於政,我亦惟以沒我世。”公曰:“天子、三公,余惟弗起朕疾,汝其敬哉。茲皆保胥一人,康□之,蠥服之,然毋夕□,維我周有常刑。”王拜稽首舉言,乃出。

 

 

 

祭公解第六十

  王若曰:“祖祭公,次予小子虔虔在位,昊天疾威,予多時溥愆。我聞祖不豫有加,予維敬省,不弔,天降疾病,予畏天威,公其告予懿德。”

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謀父疾維不瘳,朕身尚在茲,朕魂在于天。昭王之所勖,宅天命。”

  王曰:“嗚呼,公,朕皇祖文王、烈祖武王,度下國,作陳周,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付俾於四方,用應受天命,敷文在下。我亦維有若文祖周公,暨列祖召公,茲申予小子,追學於文武之蔑。用克龕紹成康之業,以將天命,用夷居之大商之眾。我亦維有若祖祭公之執,和周國,保乂王家。”

   王曰:“公稱丕顯之德,以予小子揚文武大勛,弘成康昭考之烈。”

  王曰:“公無困我哉,俾百僚,乃心率輔弼予一人。”

  祭公拜手稽首曰:“允乃詔,畢桓於黎民般。”

  公曰:“天子,謀父疾維維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改大殷之命。維文王受之,維武王大之,咸茂厥功。維天貞文王之重用威,亦尚寬壯厥心,康受乂之,式用休。亦先王茂綏厥心,敬恭承之,維武王申大命,戡厥敵。”

  公曰:“天子,自三公上下,辟於文武。文武之子孫,大開方封於下土。天之所錫武王時疆土,丕維周之???。(丕維)後稷之受命,是永宅之。維我後嗣,旁建宗子,丕維周之始并。嗚呼,天子,三公監於夏商之既敗,丕則無遺後難,至於萬億年,守序終之。既畢,丕乃有利宗,丕維文王由之。”

  公曰:“嗚呼,天子,我不則寅哉,寅哉。汝無以戾?罪疾,喪時二王大功。汝無以嬖禦固莊后。汝無以小謀敗大作,汝無以嬖禦士疾大夫卿士,汝無以家相亂王室而莫恤其外。尚皆以時中乂萬國。嗚呼,三公,汝念哉!汝無泯泯芬芬,厚顏忍醜,時維大不弔哉。昔在先王,我亦維丕以我辟險於難,不失於正,我亦以免沒我世。嗚呼,三公!予維不起朕疾。汝其皇敬哉!茲皆保之。”

  曰:“康子之攸保,勖教誨之,世祀無絕,不我周有常刑。”

王拜手稽首黨言。

 

王若曰:“祖祭公,哀余小子,昧其在位①,旻天疾威,余多時假懲②。我聞祖不豫有遲,余惟時來見,不淑疾甚,余畏天之作威。公其告我懿德。”

①哀:《說文》:“閔也。”今《逸周書》本作“次”。劉師培《周書補正》:引或說云“次當作汶,汶、閔同。”

昧,《說文》:“闇也。”

②旻天疾威:亦見于《小雅·雨無正》及《小旻》,謂上天降災示警。

假,訓大。懲,《詩·小毖》箋:“艾也。”意爲懲戒。“假”與今本“溥”義近,“懲”與今本“愆”形似。

 

王若曰:“祖祭公,次予小子,虔虔在位①,昊天疾威,予多時溥愆②。我聞祖不豫有加,予維敬省,不弔,天降疾病,予畏天威,公其告予懿德。”

①次:次字之解,注家多歧。劉師培云:“次疑欥訛,或曰次當作汶,汶閔同。”陳漢章云:“劉補正引或說云:‘次當作汶,汶閔同。’或說是也。”清華簡文與釋文皆從其取義。潘振以爲次通佽,訓作助。莊述祖以爲次讀咨,于鬯以次讀咨聲,引《爾雅·釋詁》:“咨,谋也。”蓋穆王在位而詢祭公谋之,釋此句爲:猶云謀于小子,虔虔在位也。咨字借爲之;或誤作次第解,則無義也。

按:前人釋義多臆度,或增字,或減字,或變字釋經,未得其要。次之本義爲順次、次要、處所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書·泰誓》:“戊午,王次于河朔。”《左傳·襄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次予小子”乃穆王謙辭,意謂不才小子,序昭穆輪到我繼承王位。與下“虔虔在位”緊密相接。作欥,句意與《書·大誥》:“越于小子”,《詩·周頌》:“維予小子”同。或次作汶,汶同閔,閔通憫,三借其字而逹意,何須如此周折?穆王之時,周之國勢,雖不如成、康之時,但穆王早年,依然政通令行,朝野安堵,不似成王初在位,三監與武庚叛亂,遭家不造,何來閔于小子之難?更非幽王被犬戎所殺,西周滅國,平王東遷,朝廷板盪之時,祭公雖一病不起,但朝廷非無輔佐之臣,何需閔予小子?

又于鬯解:“蓋穆王在位而詢祭公謀之……猶云謀予小子,虔虔在位也。”于解未諦。穆王非初卽位(“予多時溥愆”可證),祭公非初罹疾(“祖不豫有加”可證),國之政,當在朝堂之中,祭公康健之時。豈能在其不豫有加,行將辭世之際,方與祭公謀國之政?穆王此行,實爲視疾,詢其遺囑。

又:簡文以余代予,實簡文炮製者一大敗筆,自揭其作僞根底。

余:《說文》稱:“語之舒也。”卽舒徐。引申爲裕、饒。余作第一人稱代詞,最早見于《左傳·僖九年》:“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書》、《詩》皆以予自稱,從不用余。《逸周書》雖有以余自稱者,但皆非學界公認之西周作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用詞用字習慣,卽以本段簡文論,卽有三處以余作第一人稱代詞,西周之文絶不能如此,能是祖本?

虔虔:恭敬寅畏,句意爲:不才小子,序昭穆而繼祖宗之業,謙恭敬畏,朝乾夕惕而在位。

簡文改“次”作“哀”,拾劉師培牙慧。

簡文“昧其在位”,昧有闇昧、愚昧義。查《周書》、《逸周書》,昧字之用,皆与天色有關,如《周書·牧誓》:“甲子昧爽”,《逸周書·酆保解》、《史記解》皆作“昧爽”,與《牧誓》同。《王會解》有“令人不昧”。王會解有類《山海經》,顯非西周作,且“不昧”意謂不眠,不知天黑,亦與天色相關。周王室雖常用謙詞,但從不自稱暗昧、愚昧。惟《商書·仲虺之誥》有“兼弱攻昧”一語,但非稱己昧,而是攻人之昧。故“昧其在位”非西周人用語。

②時:是。《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按:作爲時間之時,也通。《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

溥:《說文》:“溥,大也。”《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愆:過失。《書·伊訓》:“惟茲三風十愆。”《註》:“過也。”“予多時溥愆”卽我多有過錯。旣是自責之詞,亦說明昊天疾威,乃我之過,非臣下之失,自己承担過錯,以慰老臣之心,爲後之談話作鋪墊。

簡文“溥”作“假”,“愆”作“懲”。 懲有恐嚇,戒懼義。《廣雅》:“懲,恐也。”《玉篇》:“懲,戒也。”《詩·小雅·節南山》:“不懲其心。”《禮記·表記》:“則民有所懲。”表面上看,書文與簡文義相近,實則相去甚遠。簡文意爲:“上天疾威,我大爲恐懼!”何爲而恐?己不敬天法祖乎,臣下謀國不忠乎?民生多艱乎?穆王此來是慰老臣之疾抑興問罪之師?何優何劣?何高何低,一讀可知。

句意爲:昊天示警,我多有大過。此旣爲穆王自謙詞,亦說明不單爲探病而來,是爲問政而來,因“我多有大過”,故天降疾病于祖,今祖告我懿德,我能改過,則天必宥我之過,祖也必得康復,有安慰病人之意。

 

我聞祖不豫有遲①,余惟時來見,不淑疾甚②,余畏天之作威。公其告我懿德③。

①不豫,《書·金縢》:“王有疾,弗豫。”遲,《廣雅·釋詁三》:“久也。”此言不久於世。

何按:“不豫有遲”一語,亦見于清華簡《周武王有疾周公自以代王之志(金縢)》。可見其出于同一作手,自成王誦四傳至于穆王满,其間近百年,《金縢》作者猶在乎?其在《金縢》,雖武王“不豫有遲”,但周公禱後卽瘳。此處則稱祭公不久於世,同一用語,卻有如此牴牾之釋,祖本作者江郎才盡耶?探問祖輩老人之病,有開口卽稱其快要死了?詛咒乎?撫慰乎?荒天下之大唐!

“不豫有遲”四字,黃懷信教授在清華簡《金縢校讀》一文中卽指出其不辭。近百餘年後,何以作《祭公之顧命》者仍舍不得“不辭”之“不豫有遲”而述祭公之疾?偶讀清華簡者也會“莫明其妙”。此字簡文作[尸下二加辶][尸下二]見于《包山楚簡》,故簡文炮製者不惜再復其辭,以證明簡爲貨真價實之楚地出土文物,妙在其中也!

②不淑:不幸,弔喪之詞。《禮記·雜記上:“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③懿德:美好之德。《詩·大雅·烝民》:“民之秉彜,好是懿德。”《傳》:“懿,美也。”

 

我聞祖不豫有加①,予維敬省,不弔,天降疾病,予畏天威②。公其告予懿德。

①不豫有加:不舒服有增加,病况有增加之委婉說法,今人問病亦說“不不舒服了?”。

②敬省:恭敬虔誠地内省。    不弔:不善,不幸。《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亂靡有定。”〈箋〉:“弔,至也,至猶善也。”    天威:天降疾病于國之重臣,以示威嚴于王。

此段文字充滿當國者對國之耆老之敬愛,充滿人情味。祖之疾有加,予(穆王)虔誠内省,天降疾病加于國之重保,皆爲“我”之不善所至,我畏天之威棱,故乞公告我懿德,以改正國是。國運轉佳,天威必歛,祖疾必瘳。將探病之由,請祖遺訓,說得娓娓動情。簡文一改,大異其趣。

 

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謀父朕疾惟不瘳。朕身尚在茲,朕魂在朕辟昭王之所,亡圖不知命①。”

辟:君。    昭王:名瑕,爲周立國四代王,穆王父。

圖,《爾雅·釋詁》:“謀也。”

按:此段文字與書文小有差别,謀父爲祭公名。謀父朕之稱則贅,當如書文直稱謀父。亡圖不知命,爲其謙詞。

 

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謀父疾維不瘳①,朕身尚在茲,朕魂在于天②。昭王之所勖,宅天命③。”

①不瘳:不起,不能愈。

②句意爲:雖身在兹,魂已歸天,言己將死。

③昭:明也,曉也。潘振曰:“宅,定也,雖魂已在天,猶明曉王之所勉,安宅天命也。”潘注得之,雖魂已游離,仍能明曉王之所勖勉,安于天命。言中有谢穆王探視之意

朱右曾曰:“昭王,穆王之父。言魂在先王左右,明必死也。”按:朱注亦可取,但过實,过泥。且未答今王看視之情,表安天命之意。清華簡文實自朱右曾注出。

 

王曰:“嗚呼,公,朕之皇祖周文王、烈祖武王,宅下國,作陳周邦①。惟時皇上帝宅其心,享其明德,付??四方,用膺受天之命,敷聞在下②。我亦惟有若祖周公暨祖召公,茲迪襲學於文武之曼德,克夾紹成、康,用畢成大商③。我亦惟有若祖祭公,修和周邦,保乂王家④。”

①皇祖:大祖,遠祖,高祖以遠。《小雅·信南山》;“獻之皇祖,曾孫壽考。”

烈祖:有功烈之祖考。   

作:《詩·駉》傳:“始也。”    陳:《周禮·内宰》注:“猶處也。”

何按:卽此“皇祖周文王”之稱,亦說明作簡者不知書史之法,須知此是周王滿對臣下論及本朝之祖先。本朝之王或臣工,稱其先王先公,尤其七廟以内之列祖列宗,只稱我高祖,高宗,或徑直稱高祖、高宗。絶無冠其朝名者。唐人有稱李世民爲唐太宗者乎?如此稱卽犯大不敬之罪,說明唐室已亡,或其自認爲外國人。卽《逸周書》,通篇無周文王之稱。從“周文王”三字,已知其爲後人僞作,何祖本之可言。

②宅:存,用。《书·康诰》:“宅心知训。”

按:此下數句,簡皆不注,而列出自《書》文何篇,真所謂句句有本,句句抄襲。

③迪,《爾雅·釋詁》:“進也。”    襲,《漢書·揚雄傳》注:“襲,繼也。”    曼,《詩·閟宮》傳:“長也。”曼,明母元部字,今本作“蔑”,明母月部,可通假。

夾,《蒼吉篇》:“輔也。”    成,《儀禮·少牢饋食》:“畢也。”    大商,詞見《詩·大明》。

④《書·君奭》作“修和”,云:“惟文王克尙修和我有夏。”

 

 

王曰:“嗚呼,公,朕皇祖文王、烈祖武王,度下國,作陳周①,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付俾於四方,用應受天命,敷文在下②。我亦維有若文祖周公,暨列祖召公,茲申予小子,追學於文武之蔑③。用克龕紹成康之業,以將天命,用夷居之大商之眾。我亦維有若祖祭公之執和周國,保乂王家④。”

①度:度之本義爲測度,度量,《孟子》:“度然後知長短。”此爲計度,揣度,考察。下國:周文王、武王未成辟時,周爲殷之西藩,故稱其邦爲下國。簡文作“宅下國”,宅本義爲居,周時居下國,亦通。然不如計實在,文、武之時,正在度己之勢,强己之力,以圖殷。

作陳周邦:作:起也。《詩·秦風·無衣》:“與子偕作。”《箋》:“作,起也。”振也。《書·康誥》“作新民。”後常以振作連文。    陳:舊。《詩·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维新。”《詩序》稱《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此“卽”作意。“作陳周”卽改革舊周,創立制度,厘清政治,積極進取,謀殷而代之。

簡注此,實來自俞樾之釋,義爲“始處周邦”。周室圖殷,始自太王,從姜尙亦名太公望,卽可見其圖商之有自來也。

②度:揣度,測度。度其心卽知其心。

寘:置,示。明德:美德。《詩·大雅·皇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寘之明德:示之以明德。

俾,使,與。《詩·小雅·天保》:“俾爾多益,以莫不庶。”《書·周官》序:“王俾榮伯作賄肅慎之命。”《史記·周本紀》“俾”作“賜”。    用:以。語詞,如〈天問〉:“用失乎家衖”之“用”。    應卽當,《說文》:“應,當也。”應受天命卽當受天命。不必改應为膺。

敷:施、布。敷文在下:卽布德、瑞于下土。

③文祖周公:姬旦初食采于周,爵位上公,周立國後輔佐成王,製禮作樂,多所建樹,故稱周文公。

召公,姬奭,原食采于召,故稱召公,亦周開國元勲,並與周公分陜而治,爲周初重臣。列祖,眾祖也,列祖列宗之謂也。不必訓列爲烈,前已有烈祖武王,此再稱召公爲烈祖,則與武王混。

申:再三告訴,《書·太甲》:“伊尹申告於王。”又申申之省,《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楚辭》:“申申其罹余。”皆有舒緩,不絶義。

蔑:小,精微。《書·君奭》:“茲迪彜敎文王蔑德。”《傳》:“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疏》:“蔑,小也。”王念孫以爲“蔑”當作末,亦通。釋“蔑”爲“茂”,則改字也。

句意我亦願有文祖周公,列祖召公,不絶地催促我追學于文武精微。所謂取法乎上。

④周:終。《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註》:“周,猶終竟也。”

龕:《廣雅》:“龕,取也。”《揚子·法言》:“劉龕南陽。”《註》:“取也。同戡。”

紹:繼。《說文》:“紹,繼也。”    將:行。《詩·周頌·敬之》:“日就月將。”

夷:安,悅。《詩·鄭風·風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

大商:商本宗國,雖滅,今稱其先,以示其要。

執和:執,執行;和,協和。《書·堯典》:“協和萬邦。”

乂:治,安。《爾雅·釋詁》:“治也。”

句意爲:我亦維願有如文祖周公,列祖召公,不斷提醒晚輩,追學于文王、武王之至道,終能繼成、康之業,以行天之命,安居商之遺眾。我亦維有(你)祖祭公執安和周國之政,保安我王家。

 

王曰:“公稱丕顯德,以余小子揚文武之烈,揚成、康、昭主之烈。”王曰:“嗚呼,公,汝念哉!遜措乃心①,盡付??余一人。”

①主,《爾雅·釋詁》:“君也。”    措,《說文》:“置也。”

 

 

王曰:“公稱丕顯之德,以予小子揚文武大勛,弘成康昭考之烈①。”王曰:“公無困我哉,俾百僚乃心,率輔弼予一人②。”

①稱:揚。    考:父曰考,《禮記·曲禮》:“生曰父,死曰考。”古時父生時亦可稱考。周昭王爲穆王父。又故去之男性先人皆可稱考,如祖考。《書·君牙》:“纘乃舊服,無忝祖考。”成王爲穆王曾祖,康王爲穆王祖父,皆可稱考。    烈:功烈,風烈。

按:清華簡稱成、康、昭爲主,則隔也。成、康、昭任何晚辈皆可稱其爲主,任何臣工皆可以稱之爲主,但于穆王則爲考爲祖。稱考是。

②困:窮,阨,冏迫。《禮·中庸》:“事前定則不困。”    乃心:一心,盡心。

予一人:古天子自稱。《書·湯誥》:“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意爲王說:“公不要告病使我陷于困阨,使百僚盡心,輔佐我一人。”祈願祭公公趕快好起來。

 

公懋拜手稽首①,曰:“允哉!”乃召畢[鳥亘]、井利、毛班②,曰:“三公,謀父朕疾惟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王受之,惟武王大敗之,成厥功。惟天奠我文王之志,董之用威,亦尚宣臧厥心,康受亦式用休③,亦美懋綏心,敬恭之。惟文武中大命,戡厥敵④。”

①懋,《說文》:“勉也。”

②井利、毛班見《穆天子傳》,《穆傳》又有畢矩,不知是否與此畢[鳥亘]有關,畢[鳥亘],今本作畢桓,于鬯《香草校書》已指出爲“人氏名,疑畢公高之後”

③奠,讀爲“定”,今本作貞,通假字。    《左傳》文公七年引《夏書》:“董之用威。”

宣:《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注:“明也。”    臧:《說文》:“善也。”    式,語助,《詩·式微》箋:“式,發聲也。”

④中,《禮記·月令》注:“猶應也。”

 

祭公拜手稽首曰:“允。乃詔畢桓於黎民般①。”公曰:“天子,謀父疾維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改大殷之命。維文王受之,維武王大之,咸茂厥功②。維天貞文王之重用威,亦尚寬壯厥心,康受乂之,式用休③。亦先王茂綏厥心,敬恭承之,維武王申大命,戡厥敵④。”

①按:此句之解,諸家有歧,竊以爲于鬯之注近之。于鬯曰:“允當一字爲句。畢桓者人氏名,疑畢公高之後,畢公高爲文王第十五子,則桓實爲周之族姓而沉在下位者,故曰黎民般。班般字通。”筆者引文有省略。从前文看,穆王有請祭公薦賢輔弼意,故祭公舉畢桓以代。畢桓或非畢公高後。畢公乃周宗室,于周立國有功,其子孫不过三代,或不至沉于黎民班。

《穆天子傳》出自汲冢書,汲冢書成于戰國間,其會西王母等事,皆小說家言,其所舉人名,未必實有。簡文竟列出畢[鳥亘]、井利、毛班三人,井利、毛班見于《穆天子傳》,井利被目爲穆王嬖臣。逸周書有畢桓,簡文代以畢[鳥亘],故弄玄虚,書文不載之井利、毛班,則直錄《穆天子傳》。以數百年後始出現之人名,入數百年前之史檔,其僞昭然也。

②茂:盛大。

③貞:正、定。《書·禹貢》:“厥賦貞。”傳:“正也。”此作允、肯定。

用威:卽《史記》所指文王伐密須,敗耆(黎),伐邘,伐崇等。

尙:珍視。《廣雅》:“尚,上也。”    壯:大。《說文》:“壯,大也。”此句亦承上句,天旣重文王用威,亦珍視文王寛大其心,以其仁政,治理所伐之國。

康:喜、樂。《爾雅·釋詁》:“樂也。”《禮記·樂記》:“民康樂。”    乂:治。《爾雅·釋詁》:“治也。”    式:法,法式。《說文》:“式,法也。”式用休:卽其法美。

按:此段述文王受天定之命,令其重之用威,寛仁待人,文王樂受天命以治之,用法美善。

④先王:指周之先王先公,尤指太王、王季。    茂:勉。《爾雅·釋詁》:“茂,勉也。”绥:安。    申:通伸,此處有申其素願意。    大命:天命。《書·太甲》上:“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    戡厥敵:戡定其敵殷。

按:周自太王始,卽在打商之主意,所謂“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卽說明此點。此段卽說明亦先王勉其安心圖商,文王則敬恭承之,旣承天命,亦承先王之志。維武王能申天之大命,亦申先王之素志。《詩·大明》:“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回,違也。笺云:小心翼翼,恭慎貌。昭,明。聿,述。怀,思也。方国,四方來附者。此言文王之有德,亦由父母也。

按:簡文“董之用威”,實抄自《夏書·大禹謨》。董之義爲督,《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抄則抄也,然文不對題。此地用威不是督促,而是伐其國,滅其緒。不僅伐邘,伐崇等滅其國,最後“戡厥敵”,用威革殷之鼎。

 

公曰:“天子、三公,我亦上下譬於文武之受命,皇[甚冘]方邦,丕惟周之旁,丕惟后稷之受命是永厚①。惟我後嗣,方建宗子,丕惟周之厚屏②。嗚呼,天子,監於夏商之旣敗,丕則無遺後,至於萬億年,參敘之③。旣沁,乃有履宗,丕惟文武之由④。”

①皇:大。    [甚冘],《廣雅·釋訓》:“盛也。”    方邦:卽方國,《詩·大明》:“以受方國。”    旁,《說文》:“溥也。”《廣雅·釋詁一》:“大也。”    厚,《國語·魯語上》注:“大也。”

按:方國卽偏在一方之國,諸侯之國。《詩·大雅·大明》:“厥德不回,以受方國。”《逸周書·明堂解第五十五》:“乃會方國諸侯於宗周。”典籍無“方邦”之稱。簡文偏稱方邦,以示其爲漢以前作,連《書·金縢》“乃流言于國”之國字,簡《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亦改作“乃流言于邦。”須知,此國非彼國,此國者國都之謂也。《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章:“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宋玉《對楚王問》:“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皆指國都,豈能改國爲邦?簡之注釋亦稱方國,入得無雙譜了,可見作簡者之李四心態。

另:簡注引詩《大明》,須知,詩傳自大、小毛公,二人皆西漢人,照清華說,何以判定此不是毛亨、毛萇爲避劉邦諱,改邦爲國哩?子矛子盾,何鋭何堅?

②方,《廣雅·釋詁》:“大也。”今本作旁,莊述祖《尙書記》校作“方”。    屛,《書·康王之誥》:“建侯樹屛。”何按:今《書》篇名爲《康誥》。

③參,《荀子·解蔽》注:“驗也。”    叙,《國語·晉語三》注:“述也。”

④沁:清母侵部,疑讀爲匣母侵部之“咸”,訓爲“終”。旣沁,今本作“旣畢”。    履,《爾雅·釋詁》:“福也。”有履宗,有福佑于宗室。    由,《荀子·哀公》注:“道也。”

 

公曰:“天子,自三公上下,辟於文武①。文武之子孫,大開方封於下土②。天之所錫武王時疆土,丕維周之???后稷之受命,是永宅之③。維我後嗣,旁建宗子,丕維周之始并④。嗚呼,天子,三公監於夏商之既敗,丕則無遺後難,至於萬億年,守序終之⑤。既畢,丕乃有利宗,丕維文王由之⑥。”

①三公:周公、召公、太公,亦泛指臣下,如四友十亂之輩。    辟:助,輔弼。辟借爲弼。辟,幇母昔部;弼,並母質部,音相近。

②方:土地,四方。《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大開方:大肆擴充地域。句言,文武之子孫,大肆开拓地域,封建于下土。

③錫:賜。    時:是,此。    丕維:語詞,有大維之義。三缺字竊以爲當是“基肇自”,句爲“丕爲周之基肇自后稷之受命。”    宅:居。永宅之,永爲家室、天下。

④旁:大,普。《說文》:“旁,溥也。”旁建宗子,卽普封建宗室子弟。    始:根本。《國語·晉語一》:“夫堅樹在始。”韋昭註:“始,根本也。”    并:屛,屛藩。意爲宗子封國爲周王室之根本屛藩。

⑤監:鍳。    丕則:大則。    守序:守昭穆之序,亦作守宗緒。

⑥旣畢:旣畢其功,旣如此。    宗:宗族,宗室。    由,此同始。《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蘗。”《左傳》:“今在析木之津,猶將復由。”析木津,天十二次之末,日至此,則復始一周也。意爲文王始開周室之基,子孫當念祖宗開辟之艱而勉繼其緒。

按:簡文三公,指畢[鳥亘]、井利、毛班,卽穆王時之三公。如是,則穆王始知封建子孫,以作屛藩?則周之封建始于穆王?

 

公曰:“嗚呼,天子,丕則寅言哉①。汝毋以戾茲辠辜無時遠大邦,汝毋以嬖御塞爾莊后,汝毋以小謀敗大作,汝毋以嬖士塞大夫、卿士,汝毋各家相乃室②,然莫恤其外。其皆自時中乂萬邦③。

①寅,《爾雅·釋詁》:“敬也。”

②戾,《爾雅·釋詁》:“辠也。”    時,訓“是”。    遠,《說文》:“遼也。”

以上數句,《禮記·緇衣》引作:“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毋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郭店簡》引作:“毋以小謀敗大圖,毋以卑御息莊后,毋以卑士息大夫、卿士。”上博簡略同。    相,《小爾雅·廣詁》:“治也。”

③《書·洛誥》:“其自時中乂,萬邦咸休。”

 

公曰:“嗚呼,天子,我不則寅哉,寅哉①。汝無以戾?罪疾,喪時二王大功②。汝無以嬖御固莊后。汝無以小謀敗大作,汝無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汝無以家相亂王室而莫恤其外③。尚皆以時中乂萬國④。

①不:同丕,前有例。寅:敬。《說文》:“寅,居敬也。”則爲語詞,類今人所說“我大大地恭敬啊,恭敬啊。”

②戾:乖、暴。缺處莊述祖補作遘,《書·洛誥》:“無有遘自疾。”遘古同構。句意爲你毋以乖戾構成罪過疾患。    喪:失去。時:是,此。二王:文王、武王。

③嬖御:嬖幸,寵妾。    固:陋,鄙陋。《禮·曲禮》:“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註》:“謂鄙野不達禮也。”    莊:嚴肅鄭重。《論語·為政》:“臨之以莊,則敬。”莊后:莊敬嚴謹之王后。    嬖御士:寵幸狎邪之士夫。   

家相:此處“家相”二字,注家多歧。竊以爲此處家相相當指内侍,内臣,有類于齊桓之易牙,竪刁、開方。雖周初尙不如此嚴重,但已露端倪。    亂:治。    外:外庭之臣,亦指来自列國之卿、大夫。祭公爲周公之後,其來自魯,亦外臣也。

④尙:上,高尙其事。    時:是。中:中道,中庸。謂當以中道治萬國爲尙。

按:莊述祖校,疾下據《禮記·緇衣》増“莊士”二字。王念孫曰:“上文注曰:莊,正也。上文之莊后對嬖御而言,此文之莊士對嬖御士而言,大夫卿士又尊于莊士,故并及之,若無莊士二字,則失其本旨也。”此言未必。嬖御對莊后,一一成對,莊士若是泛指,則不倫,朝中主要是卿、大夫。前有嬖御士,後之卿大夫固與之不同類。此大夫、卿士自是莊敬清貞,在朝之士。加莊士則義重,贅。

又《禮記》,實小戴《禮》,成書于漢代,自鄭玄注成,始廣流行。其文距《祭公》成文更遠。上引《郭店簡》卽無莊士二字。另《韓非子》引《周記》爲:“無尊妾而卑妻,無孽適子而尊小枝,無尊嬖臣而匹上卿,無尊大臣而擬其主。”皆與此節有關,故不能以《禮記》况此文。

下愚見簡文與書之注文屢合,亦屢采後世典籍入簡,此處簡文卻不采王念孫之說,不采《禮記·緇衣》之文,不于“塞後”加“莊士”二字?細審之,我知之矣!原來《郭店簡》無“莊士”二字。至于“上博簡”與引文與之略同,則《上博簡》與清華簡爲一墓之簡也!

 

公曰:“嗚呼,天子、三公,汝念哉。汝毋?[臤下力]唐唐厚顏忍恥①,時惟大不淑哉。”

[臤下力],從臤聲,疑讀爲同在匣母真部之“眩”,《廣雅·釋言》:“惑也。”    唐,《說文》:“大言也。”    厚顔,《詩·巧言》:“顔之厚矣。”

 

嗚呼,三公,汝念哉!汝無泯泯芬芬,厚顏忍醜,時維大不弔哉①。

泯泯:潘振云:泯泯:昏也;芬芬:亂也。按,芬芬借爲紛紛。

忍醜:知其惡而竟爲之,是爲忍醜。

大不弔:大不善。《小雅》:“不弔昊天。”《傳》:“弔,愍也。”

此節是祭公陪同穆王同探視祭公病者之朝廷重臣所言。

 

曰:“三公,事,求先王之恭明德;刑,四方克中爾罰。昔在先王,我亦不以我辟陷於難,弗失於政,我亦惟以沒我世。”

 

昔在先王,我亦維丕以我辟險於難①,不失於正,我亦以免沒我世②。

①先王:周昭王姬瑕。    亦:也,維:維有,語詞。    丕:大。    辟:避,排除。    難:艱難。此或指昭王十九年祭公辛伯從昭王伐楚事。但不必泥于是。

②不失于正。接前,我雖辟于險,但不失于正道。    末句意爲“我亦以此免于死難。”

 

公曰:“天子、三公,余惟弗起朕疾,汝其敬哉。茲皆保胥一人,康□之,蠥服之,然毋夕□,維我周有常刑①。”王拜稽首舉言②,乃出。

①胥,《爾雅·釋詁》:“相也。”一人,指王。    康,《爾雅·釋詁》:“安也。”今本孔晁注同。下一字右從子,左半所從不清。    蠥,《楚辭·天問》注:“憂也。”    服,《爾雅·釋詁》:“事也。”    夕,疑讀爲斁,夕下一字不清,疑絶。句意爲乃無終絶。

②舉,《莊子·應帝王》成玄英疏:“顯也。”今本作“黨”,《廣雅·釋詁一》:“善也。”義近。《書·皋陶謨》:“禹拜手稽首昌言”,《說文》:“美言也。”與此句義相似。

 

嗚呼三公!予維不起朕疾。汝其皇敬哉!茲皆保之①。”曰:“康子之攸保,勖教誨之,世祀無絕,不,我周有常刑②。”王拜手稽首黨言③。

①維:語詞。    不起朕疾:我疾不癒。    皇:大。皇敬:大敬天命,大敬天子。    兹:此,眾人,指在座者。    保:兹皆保重,保天命,保王室,亦保國保家。

②康:安,舉。    攸保:長遠之保障。此指其子嗣。    勖:勉。    不:同否。不則,不然。    常刑:正大之律法。

③黨:美、善,《廣雅》:“黨,善也。”黨言:良言美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