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城市职业学校就是这么有范儿 她成功的奥秘在哪里?记者探访后一一告诉你

 后知好学 2015-12-10
soso_tc_slider_img
soso_tc_slider_img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首席教育记者 孙成香 通讯员 李军平文/摄)葱郁蜂烈山下,坐落着一所占地面积495亩,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56人、在校生3439人的现代化中职学校。她就是先后夺得省重点、省示范、国家重点,又刚刚成功晋升为国家中职示范学校的湖北城市职业学校。2015年11月17日,该校跨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到底是个什么范儿?带着疑问,记者来到该校进行探访。 

  两年晋升'国家范',全校上下动起来 
  一排排崭新的教学楼,一套套先进的实训设备,一片片美丽的校园风景,现在的湖北城市职业学校改变之大一定让你震惊。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两个数据,281个任务点、717个验收要点,这两个数据就是国家中职示范学校的具体工作任务。两个数据两年内完成,在最后验收阶段,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专家组,给予湖北城市职校完成率100%这个高度的评价。 
  这个完美评价背后意味着湖北城市职校全体师生更多的付出。2011年,学校申报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学校,2012年6月获准批复,成为全国1000所国家示范中职建设学校之一。 
  批复获准后学校领导发愁了,两个硬指标,学校基础设施总资产要求1500万,可学校满打满算只有700多万;在校生人数总共仅有1000余人,离要求的3000人差距太大。还有配套资金、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等都不能到位,当时不少老师感觉,评国家中职示范校简直就是'猴子捞月',痴人说梦。 
  '怎样把一件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需要全体师生共同的努力和智慧。'湖北城市职校校长官本文介绍,创建国家示范校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为了少走弯路,学校派中层干部、专业教师分赴外地去学习,并邀请全国中职专家前来讲课,给全体教师'洗脑+充电'。 
  '原来中职课堂也可以如此生动,职业教育前景如此广阔。'青年教师陈琦、王凤英,季红缨等学习后收获颇丰,学校老师们的眼界开阔了,专业得到了成长与发展,老师们和学校领导的心终于碰到了一起,创建国家示范校,人人争着找事做,学校处处动起来。 
  学校示范办负责人叶二毛夜以继日地工作,李军平带病工作累倒在办公桌旁。还有教育处主任舒畅,以及其他示范创建项目小组负责人林俊杰,邵德明、石炎、尹传松、石川、林玲、张俊丽老师等,每人都主动承担创建任务。 
  这次是一项高标准的验收,不仅专业项目、资金安全使用、办学效益、教师成长等都将进行实打实的探访验收。终于,在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成功了。

  仿真教学改变大,信息化学生通天下 
  成为国家中职示范校,有哪些具体变化,本报记者带你看一看。一支粉笔、一块板擦,讲一节课,如果你还停留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就真的OUT了,快来看看湖北城市职校的老师们是如何教学的。 
  利用三维立裁软件,在指定的人体模型上自动生成紧身或宽松的衣服,衣服形状还可以通过输入胸围、腰围、臀围等数值,改变衣服的轮廓线进行修改。这就是湖北城市职校服装专业的老师们新采用的教学软件,这也是学校晋升为国家中职示范学校进行的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带来的改变之一。目前,学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比例达到了65%。 
  创建国家示范学校期间,该校投资近300万元,对全校的网络环境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新部署的网络核心由2台万兆交换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组成,具有承载8000人同时上网的能力。 
  重点专业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装配了49间多媒体室,建成了29门网络课程和相应的数字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平均比例达到65%以上。4个重点专业分别以副组长单位和成员单位参加'国家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参与了15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 
  另外,学校还建成了49间多媒体教室和40余间信息化技术实训室,建设了涵盖全校4大类专业群的30门网络课程和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的共享型数字资源库,部署了行政管理、教务(教学)管理、网络教学、校企合作管理等应用平台,并正在管理和教学中发挥效能。 
  '信息化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改革,起关键的支撑作用。'湖北城市职校校长官本文告诉记者,数字化校园建设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方式。依托各类教学系统软件和公共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学校广泛运用了仿真教学、模拟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操作流程,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不要以为信息化只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模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家或其他能够上网的任何场所,通过学校的网络资源平台实现远程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完成课外作业,为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企业学员,在工作之余完成相关课堂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实训车间搞'生产',企业办在校园里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借助国家示范校的创建,湖北城市职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和企业的参与下,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制定了顶层统一、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只要来到湖北城市职校,就在'做中学,学中做',变'看'为'做',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变'实训'为'生产',并以此带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 
  怎样深化校企融合、培养优秀人才?借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契机,湖北城市职校拿出了大手笔。新建了30个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增加了612台套,新增了6个校外实训基地,增强了实训教学能力。同时引企进校,实行工学结合机制,红利模具等企业在校园内建起生产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承担教学及管理任务,接纳学生开展教学生产实习,教师变'师傅','师傅'变教师,学生变'员工'。 
  还有一项办学模式就是进企办学、送教上门,将学校办到企业里,与东贝集团、青岛啤酒等企业合作开展面向在职员工的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 
  还有定制培养合作育人机制,与沪士电子等企业联合开办订单班,校企共订培养方案、共派师资、共享资源。建立服装研发中心,与美尔雅集团等知名服装企业共享资源,合作开展服装研发。同时牵头组建了4所职业学校、8家企业、1个行业协会参加的黄石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按纵向衔接、横向联合、社会参与的模式运作,合力推进黄石纺织服装行业的建设发展。此外,学校以副理事长单位参加了黄石职业教育集团。 
  '现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湖北城市职校校长官本文介绍,按照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对接一个企业的思路,该校构建了全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从理论学习到教学模拟实训再到生产实践,学生们真正学到了本领和技术。

  链接 
  两年多的国家示范学校创建带动了学校全面发展,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得到增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先后有10余所中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来校考察交流,分享建设经验与成果,带动了黄石职教园区和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职业学校的共同发展。 
  创建国家示范学校,也为黄石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以美尔雅集团为代表的'服装新城'所需的服装人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黄石新兴电子产业所需的电子人才,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黄石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财会人才,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培养'百年钢城'支柱产业所需的模具人才,符合黄石市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两年来,学校向企业培养输送毕业生2239人,并以'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的形式对1655名企业在岗员工实施了岗位能力提升培养。目前,3439名在校生将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新的生力军。 

soso_tc_slider_im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