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先生有大才,诸事也得慢慢来。做事或可突击,读书不行。 有份闲心情,轻风唱妙音,物象为我所得。风来花自舞,窗竹影摇书案上;春入鸟能言,野泉声入砚池中。心情闲,时间便长,倚栏拂长袖,看遍烟雨扬州;心情闲,生命也长,世事逐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心情闲,读闲书。1939年秋,钱钟书与邹文海、徐燕谋等人同行至湖南安化的国立师范学院。途中,钱钟书手不释卷,怡然自得,邹文海好奇,方知所读为英文字典,如此索然寡味之书,竟可捧读月余,不可思议,钱钟书则告之:“字典是旅途的良伴。随翻随玩,遇到几个生冷的字,还可以多记几个字的用法。”人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手机在哪里,事业就在哪里,真是大谬,却无以改变。忙碌者的旅途,算是读书的一段整时间,飞机上最佳,手机屏蔽,窗外单调。水替你担,炉替你烧,饭替你做,衣替你缝,你却越发得忙碌,以致挤去了读书时间,世间惟有书无法替你读。 围炉映雪,小酌怡情,间或翻阅几页闲书,谓之惬意。戴震死时感慨:“至此,平日所读之书皆不能记,方知义理之学可以养心。”卡尔维诺说得复杂了些:“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它的内容,而是为了塑造我们的性格,以及赋予我们某种处理事情的经验,提供一种模式和手段,让我们知晓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式。”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不是忘记词条,是接不上气场。 劳我以少,三更灯火五更鸡,专业知识用于谋生;逸我以老,手把闲书养睡魔,业余爱好调节心情。横生与虚乘,所谓知识过时,只针对前者。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所有一心一意的付出,皆能经得住时间验证,而急功近利,似一次性消费。并无用心,过目不忘,大概就是找到了兴趣点,不求甚解,可开眼界,且冶性情扣心弦。沉浸其间,随心所欲,闭门即是深山,宛山中宰相,读书随处净土,如无冕之尊,王朔曾玩笑道:“聪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无价值的事做得有声有色,在玻璃鱼缸里游泳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 未老失色,在宫怨女,如今比翼成前事,寂寞如居在冷宫;未老得闲,在野先觉,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知何时,不问功利文字,无事读闲书,有事也读闲书。一部《长物志》,无非花木禽鱼、书画文玩、几榻舟车、蔬果香茗,火气为之消,参悟脱俗,修身养性;一部《随园记》,不过茶楼酒肆、雅调美食、丝竹琴弦、迎神赛社,戾怒为之磨,繁华靡丽,过眼俱空。 闲书出闲情,闲情助闲人。人闲心闲,红尘抛却,与世无争;心闲笔闲,行云流水,陶然自得。先浓后淡,先亲后疏,人生况味,大致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