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叉神经痛——王宝亮方

 程宇宏 2015-12-10

三叉神经痛——(王宝亮方)

    (组成)柴胡12g,白芍30g,白芷20g,川芎20g,细辛6g,黄芩20g,全蝎10g,延胡索10g,半夏30g,白术15g,甘草10g。

    (功效主治)祛风化痰,通络止痛。用于三叉神经痛。

    (方解)方中川芎气轻力薄,非重用不能取效,剂量可达30g,其性善疏通,上行头目,旁达肌腠,能祛风邪,调气血,止疼痛,引诸药直达病所,正如《东垣医集》所谓:川芎“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祛一切风,调一切气。”白芷、细辛味辛走窜,有祛散风邪,活血止痛之力。柴胡、半夏调理肝胆脾胃气机。白芍平抑肝阳,补血养血。黄芩、全蝎活血通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术健脾化痰,和胃降浊。甘草调和诸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且具有抗痉、降压作用;细辛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有甲基丁香油酚等物质,具有局部麻醉、解热镇痛、降压的作用;全蝎含蝎毒,有抗惊厥、镇静、降压等作用;白芍所含芍药苷有解痉作用,兼有一定的镇静、镇痛、抗惊厥、降压及扩血管作用;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苷有抗炎作用,亦具有安定、镇静、镇痛、解热之功效,特别是与黄芩配伍,更有相互协同之功。

    (加减)兼有风寒者,加荆芥、防风;兼有风热者,加薄荷、蝉蜕;胃热炽盛、大便干结者,加芒硝、生地黄、牡丹皮;肝火上炎、胁肋胀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钩藤;化热伤阴、口渴欲饮者,加生地黄、玄参、知母;胸闷脘胀、口干不欲饮者,加竹茹、枳壳;络脉瘀阻、痛如锥刺者,加桃仁、红花、僵蚕。三叉神经痛多属实证,亦可见虚中夹实者,初病实证易愈,久病缠绵者难治。

    (验案)患者,男,38岁,2004年8月21日初诊。左侧面颊及下颌部痛,痛势剧烈如刀割样并烧灼样,时发时止,痛不可忍,手触及此处即可诱发剧痛,并向同侧颜面头部放射,严重时,每日发10余次。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服用卡马西平,并做理疗等效果不佳,历久不愈。脉弦滑,舌质暗,苔厚腻。中医辨证为风痰阻络,治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痛,处方:柴胡12g,全蝎10g,半夏20g,白术15g,胆南星9g,川芎20g,防风12g,白芷25g,白附子12g,细辛6g,延胡索10g,茯苓30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嘱其停用卡马西平,以上方为基础方稍作加减,继服14剂,面部疼痛消失,病愈,随访1年未复发。

    (方源)杨晶.王宝亮教授论治三叉神经痛经验.中医研究,2006,19(11):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