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一般被认为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模,也就是高考前的热身赛,通常都安排在高考前十天。其主要作用在于给考生一次考前的练兵机会,其考试结果不在于看难度有多大,而是看考试的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有大考的感觉。因此,在考试难度上会相对低一些,考试的目的就是要让考生考出自信心,考出成功感,考出心中的希望。由此可见,这是一次适应性、调节性的考试,希望同学们对“三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正常情况下,“三模”的成绩是会相对好一点的。这是因为:1.考试难度有所控制;2.学生的备考状态也比较理想;3.应试技能也日趋成熟,所以考得好是预料之中的,这也是“三模”的目的所在。总的来说,“三模”就是为了调节和发现----调节状态和发现不足。
随着“三模”的结束,在试卷讲评结束以后,就正式进入考生自主复习阶段了。考生的自主复习时间各校安排不一样,一般都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为了有效利用好最后的一段时间,从而实现平稳的过渡,建议学生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总结“三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计较成绩更重要。一般来说,要更加关注解题过程中的失误,而不是知识上的缺漏。另外,要更加关注全卷答题的策略性问题;如时间分配问题、审题和规范答题三个方面。
2.“三模”后要及时制订一个短期的自主复习日计划,其目的在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增强复习的有序性。后期的计划不要排得太满,要留有一定的调节空间。
3.考前最后一周的主要任务不是做题,而是看错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分析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力求做到考前的“八个保持”:
1)保持适当的基础练习量;2)保持复习一定量的重点复习内容;3)保持正常的调节性文体活动;4)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5)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6)保持和同学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7)保持熟悉的复习环境;8)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