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玫茵堂”

 天宇楼33 2015-12-10

  香港苏富比即将拍卖的成化斗彩鸡缸杯近日引起国内外陶瓷界轰动,其来源“玫茵堂”又一次进入了世人的视野。

    即使是国内的收藏家,对于“玫茵堂”的普遍认知,也只限于“玫茵堂在业界向来以收藏等级高而著称,尤其收藏的中国瓷器,都是各年代的精品”。即便拍卖公司本身,也对玫茵堂主人的身份三缄其口,习惯称之为“玫茵堂主人”而非某某收藏家。

    凭借其上乘的品质和迷雾层层的身世,虽然极富盛名,“玫茵堂主人”所收藏的2000件藏品几乎没有全部展出过,仅在私人场合露过面。少部分藏品曾与1994年在大英博物馆展出,2年后又在蒙特卡洛展出过。唯一一部公开的记录是德国学者Regina Krahl 编辑的纪念图录《玫茵堂中国瓷器珍藏》。这部图录共7卷,但对于将这些藏品汇聚在一起的人却只字未提。

    斯蒂芬·欲利,现年93岁的瑞士商人,出生在菲律宾,与其弟(已于2009年离世)吉尔伯特·欲利苦心经营60载,将他们父亲在马尼拉创立的商行发扬光大。

他们将自己的收藏定名为“玫茵堂”,意为 “玫瑰花丛中的殿堂”,另外这也是他们在瑞士的家乡Meienberg的谐音。

    欲利兄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 Helen Ling购买中国艺术品,Helen Ling是他们的新加坡合伙人,美籍人士,当时在上海经营中国瓷器。正是她将 Edward Chow(即仇炎之)介绍给这对兄弟,仇炎之当时驻香港,不久后又转驻瑞士。

    他是战后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藏家和经销者。早期,从古代青铜器到晚期的瓷器,这对兄弟对中国艺术品存有广泛兴趣。但他们按照年代将各自的兴趣进行了划分:吉尔伯特专注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之间的早期陶器,斯蒂芬则将精力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器。

    欲利兄弟总是寻求最专业的经销商,其中Priestley和 Ferraro精通早期艺术品,另一位Eskenazi先生则深谙晚期艺术品。在25年的时间里,他们为欲利兄弟购得(或以他们的名义购得)超过160件藏品。但是对欲利兄弟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仇炎之,这位收藏家在这对兄弟心中深植了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和某种程度的敬畏。

    仇炎之的收藏主要以瓷器为主,他给“玫茵堂”主人的点拨,或多或少,延续了自己的路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