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病的哲学

 顺其自然王也 2015-12-10

  在我看来,影响人类健康(或造成疾病)的五大要素是:(1) 人的世界观、价值观,(2)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制度,(3)空气品质,(4)水的质量,(5)食物。这五者对人们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称之为 “大决因”。所谓“大决因”,意思是说它们是人类健康与否的大前提、大条件。相比之下,一般医学所认定和人们普遍笃信的所谓健康观点(诸如“卫生习惯”、 “食物干净”、“不喝酒”、“不抽烟”、“足时睡眠”、“着衣冷暖”之类)就显得是小巫见大巫,或无足轻重了。说得极端些,甚至我们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次 因、末因和枝节因。我认为,在疾病起因这个问题上,人们总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往往是避重就轻,因小失大,可以说误会和遗漏是相当严重的。事实上,我们 要是这样来提问,也许问题就比较好理解。比如说,如果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偏颇、斜歪的,我们的心态是扭曲、缩窄的,我们每时呼吸的空气是肮脏的,每天 饮用的水是不洁的,每次吃进的食物是不营养的,那我们去强调诸如起居休息、戒烟禁酒、美容健体之类难道还有什么意义吗?如果这五大要素出了问题,其它的一 切努力实际上都是于事无补的,因为健康与不病的大前提早已不存在,人们的健康梦最终只会落空。另外,我认为,在这五大要素中,至少有三样东西是我们无法去 改变的,比如,社会制度(当然也包括促成这种制度的某种文化基因编码)、空气、水质。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不能去改变我们的食物。实际上只有世界观、价值 观,即我们的心态(我们对已发生和未发生的一切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调整和主控的。也就是说,在这五大要素中,只有心态是一个只涉及我们 自身的自变量。因为它属于一个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可以通过心灵的自我组织、精神自进化的原则而得到有效的改观。面对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我们唯一可以去改变 的就是我们的心态。既然在这五者中,唯有心态是自变量,那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对它下功夫,花大力气去认真对待。因为只要心态对了,我们的意识是和谐的,平 衡的,内心是丰实的,这自然就会给健康的人生打下一个牢实的基础。即使我们病了,也会由于我们良好的心态而达到有效的康复,使我们的身体从病态到非病的状 态转化。

 

  所以,我才会提出以下的观点:(1)人对世界的可取看法本身就会构成他生命最好的营养(对病者就是他最好的“药物”);(2)生命最好的营养主要还不是来自食物这一单调的唯物主义渠道;(3)尤其对今天的人类而言,精神才是最好的食粮;(4)食物只能壮身,而观念却能豪气;(5)健康,或者病态实际上不是取决于别的,而是取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取决于人对生活的立场, 取决于他对他自己的一种内在而理性的评价。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比如,有的人吃得很好,但却萎靡病恹;有的人吃得很差,但却精神矍铄,因为前者迷物而失 气,后者入神而得道。常言说,人活的是精神。由于精神是内长的,所以,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使人精神。只要他想精神,想必世界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他不精神。 不精神,主要是他不想精神,或者说他不知道何为真正的精神。于是,没有精神的人就只好征用外物来添加,使其成为一个空壳的充填物。于是,病就来了。更于 是,病来了,就再也不想离开。另外,食物不是最好的营养来源,从下例事实能得到很好的说明。当今中国社会大中城市中(尤其是省会城市和首府)处于所谓高端 与优势的两类人,他们无疑吃得很好,甚至好得来无以复加,好得来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他们健康吗?在我看来,他们根本算不上健康。如果健康的判断只动用身 体的指标,那显然是原始社会粗糙、蛮横的做法。倘若起用精神的指标,他们肯定是不健康的。更何况即使动用身体的指标,他们多半也是不健康的。他们的肥胖可 能是三脂超标;他们的面黄可能是贫血所致。即使从他们身上,我们基本上也可以断言:人生命(注意:不仅仅是身体)的营养必有另外的来头。

 

  再 说一遍,疾病不是病,只有当我们就事论事,就病论病时,它才可能是病。只有当我们把精力只投注于病状,把目光仅限制在病期时,它才是病,也只能是病,而不 是其它。在对疾病的问题上,我们传统的看法是有问题的。这里需要我们变换一下思维方式,改变一下观看视角,不从就病论病的观点出发,而是从一个人生命的大 周期,整个生命的大系统、大背景出发去考察疾病。这样,我们对疾病也许就会获得一些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在有些人看来多少显得有点不合常 理,甚至有点“荒诞不经”,但我还是想在这里提出一些我关于疾病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讲,我更愿意赞同:(1)疾病即福音。(2)疾病即拯救。(3)疾病 即契机。(4)疾病是必要。(5)疾病是必须。(6)疾病是预警。7)疾病是策略。(8)疾病是计谋。(9)疾病是镜子。(10)疾病是希望。(11)疾 病是道路。(12)疾病本身即是救治。只不过救治的对象有所不同,它救的不是病,而是人,是心。(13)疾病是生命形态的生理语符,更是生命形态的精神隐 喻。(14)生病本身即是有望康复的保证和前提,是一种希望复活的象征。(15)病理即心理。(16)一个生理性的病状表现,它所表征的仅仅是一个心理性 的内在轨迹。(17)小疾病代表人生的小问题,大疾病表示人生的大问题。小问题需要小疾病来解决,大问题需要大疾病来处理。(18)病肯定是一个问题,但 它是为解决一个我们尚没有觉察的更大、更严重的问题而产生,而设造的。(19)生病,肯定应该治病,但病本身的意图并不是要我们去治“病”,而是要我们去 治人,治生活本身,治我们的思想。

 

  如果我们把身体比作温度计,那疾病仅仅就是表征人 之精神状态“温况”的标刻。如果疾病是刻度,那么,需要强调的是,疾病绝不是温度本身,它仅仅是表示温度状况的某种标记。但一般人的错误就在于把温度计的 刻度当成了温度本身。病征是表象的,但病理却本质而内在。病理与心理互为镜像,是一标准的大对体。我认为,最好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就是我们对疾病的态度;最 好的治疗疾病的途径就是忘记疾病,至少是轻视疾病,淡化疾病。千万不要把疾病想得那么坏,因为它再坏也坏不过病前的某种隐而不显的东西,坏不过由于疾病的 凸现而常被人们忽略了的某种东西。疾病也许就是上苍治人整体预案中的一种精妙策略,是一种没有办法中的最佳办法。对疾病不存恐惧之心,不抱厌恶之情,此乃 一切防病、治病的前提。人不应该对疾病心怀恐惧之心,而应该心存感念之情,因为正是它,或通过它,才得以让我们有一个警醒、觉悟、反省、思索、静默的时 机,让我们获得一个有可能去重新调整我们生命的机会,而在平时,这时机、机会是不会给我们提供,向我们降临的。

 

与一般的医学家不同,我认为,生病的可能性和途径主要有以下一些:(1) 首先是无神(祛灵)和唯物(迷尘)的大偏差,让人们错位世界,误认人生,在思想观念的层面抢占了一个易于发病的先机;(2)对真正的病理(病因)缺乏认 识,找不到病征与人之精神状态的联系;(3)存在个体先天切断了一切生命赖以健康成长的最大的内在营养源。比如,有意无意地切断了一个人自幼就应该启动的 神灵意识的发育与进化途径,删除了随之而来的灵性因素对生命体的正向反馈机理;(4)对病的多余恐怖导致了大量不必要之疾病的产生;(5)由于生活出现了 太多的空挡,所以才导致了大量疑病症的产生,几乎是无端杜撰了许多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疾病。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6)只看到了致 病的小因、次因、枝节因,而无视生病的大因、主因和前提因。比如,人们可能会去重视抽烟与否,饮酒与否,睡眠充足与否等这样一些生活的习惯,但他们同时又 总是要去忽略诸如世界观、社会文化制度、空气、水质等这样一些对存在个体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构成要素。再比如,他们 也许会非常在意医学专家或医学教科书的传统定论,但却总是回避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回避去追问他们对人类的看法是否出现了偏差,出现了纰漏。比如,是 否对时间、空间的理解错了,是否对人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出了问题。他们总是注重方法论,但一味忽视认识论。而在我看来,一个只有方法论,而没有认识论的 社会肯定是一个疾病缠身、病态勃发的社会。当然,最可怕的还是,这个社会只有一味发病一说,而没有任何治病的解救之道。因为它没有意识到治病的总根源,没 有意识到发病的大前提,所以,医治疾病的方法极其有限,可资利用的资源相当匮乏,其效果肯定也微乎其微。他们也许会暂时治好一批病人,但同时却又在酝酿、 制造一大批潜在的病人,在培养成千上万的未来病人的后备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