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二王并立时期--周携王 (姬余臣)

 茅屋軒 2015-12-10

周携王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图片

  周携王(?─前760年,一说前750年),姬姓,名余臣(一说“余”)。生年不详。西周末王周幽王廃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以幽王朝廷势力为一方,申后之父西申侯势力为另一方的政治斗争数年后転为战争。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败死。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臼为周王,即周平王。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周二王并立。相持若干年后,晋文侯杀携王,终结二王并立局面。

中文名 姬余臣
民 族 华夏
逝世日期 前750年
子 孙 由余
国 籍 周朝
出生地 镐京
职 业 君主
都 城 渭南

  前述《春秋左伝正义》孔颖达《竹书纪年》一则中有“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据此,“携”为地名。《古本竹书纪年辑证》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二七云:“携,地名,未详所在。《新唐书》:《大衍历议》谓丰岐骊携皆鹑首之分,雍州之地,是携即西京地名矣。”说明携王之“携”与丰、岐、骊相连,很可能是镐京附近某地,携王所居当在丰镐周都旧地。
  然而,孔颖达所引又一则《竹书纪年》记载:“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适(“嫡”之义),故称携王。”据此,携王之“携”又不似地名。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据《逸周书·谥法》“怠政外交曰携”,认为携非地名,而为谥法。童认为“谓之‘外交’,或携王为叔带之流,其立殆亦托庇于戎人”。童认为“携”乃复归统一之周室给余臣的恶谥。

  在《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六年》中记载:“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 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
  《春秋左伝正义》孔颖达引《竹书纪年》中的一则:“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大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按照此记载,申侯等诸侯先在申地立廃太子宜臼为周天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后起兵杀死幽王。幽王死后,虢公翰立余臣为周王。
  然而相同的一则,《通鉴外纪》卷三引《竹书记年》:“幽王死,申侯、鲁侯(当作缯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二王并立。”说明幽王死后,申侯等才立平王。此处与孔正义所引为同一则,而有所不同。
  孔颖达正义中引《竹书纪年》中的一则:“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适,故称携王。”《通鉴外纪》卷三引《竹书纪年》是:“余为晋文侯所杀,是为携王。”
  此处孔颖达正义与《通鉴外纪》相同。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认为此“二十一年”为晋文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60年。有人认为此“二十一年”为周平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50年
  《今本竹书纪年》相关记载有:“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以为太子。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王师伐申。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二十一年,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据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