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果:宗教将会消失而上帝将会永存

 東泰山人 2015-12-11

雨果:宗教将会消失而上帝将会永存

2015-12-08    今闻解读

【摘要】「宗教将会消失,而上帝将会永存。」在雨果众多的名人语录中,这句宣言令人印象深刻。


雨果在两部作品中创作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教士形象,一是《巴黎圣母院》中道貌岸然、内心邪恶的孚罗洛教士;一是《悲惨世界》中救赎了冉阿尚灵魂的圣徒米里哀主教。究竟作者的信仰为何?雨果有明确答覆——「宗教将会消失,而上帝将会永存。」

集19世纪法国大文豪、世界文坛巨匠、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领袖、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人物等等诸多头衔于一身者,非维克多.雨果莫属。

1802年,维克多.雨果(法语:Victor,Marie Hugo)出生于法国东部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卒于1885年。他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画家。在雨果一生超过60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79卷文学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着。其中《巴黎圣母院》、《笑面人》、《海上劳工》、《悲惨世界》、《九三年》被列为其代表作品。

雨果的作品,用词巧妙、优雅,情节生动曲折,表现情感强烈。鉴于雨果关于对比美学的见解,他的作品中每每可以看到这种理念的实践。如《巴黎圣母院》中敲钟怪人卡西莫多的极丑与吉普赛少女爱丝梅拉达的极美对比、卡西莫多本身丑陋的外表与善良的内心对比。

在雨果的小说中,结合了现实与浪漫主义,所创作出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甚至是夸张的。雨果通过描述各类典型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再运用他丰富的想像力,为这些人物构思出各种曲折离奇甚至是非凡的人生经歷,从而绘制出一卷卷磅礡、宏伟、充满激情的「画卷」。

维克多.雨果,不仅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家,从他留下的21卷哲理论着中,我们得知,他还是一位思想家。在他的小说作品中,也常常加入作者的独特观点,甚至有时加入脱离了情节的描述。后世一些评论有时会认为这样的叙述方式,显得作品有些冗长、拖沓。其实,这正是雨果不同于普通作家的地方。

深刻的思想,创造深刻的作品。一部《悲惨世界》,让雨果构思了40年,到晚年才完成,由此足见其创作态度的严谨性。

在后世人眼中,《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被称为描写宗教、社会、自然的三部曲。这三部经典作品,反映了作者在许多社会人文层面的思想观念。

信仰神、信仰上帝但不承认宗教

「宗教将会消失,而上帝将会永存。」在雨果众多的名人语录中,这句宣言令人印象深刻。

去世前两年,维克多.雨果修改了他的遗嘱,添加了如下词句:「我送给穷人们五万法郎,我希望能用他们的柩车把我送往墓地。我拒绝任何教堂为我做祷告,我请求所有的灵魂为我祈祷。我相信上帝。」

宗教与信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人们总是习惯混淆。


1959年,法兰西银行为了纪念雨果,将其头像印刷5法郎面值的纸币上。该纸币正面背景为其埋葬的先贤祠,背面背景为其生前居住过的孚日广场。


雨果清醒地认识到这两者的不同。他信仰神、信仰上帝,但他不承认宗教。因此他才会对那些打着宗教的旗号做着背离神意的骯脏勾当的教会、教堂、教士的行径,深恶痛绝。在他的作品中,不乏抨击教会中虚伪丑恶行径的内容。

维克多.雨果的一生,作品繁多,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1885年5月22日,因肺炎去世的雨果,受到了国葬级待遇。超过200万人参加了他的送葬仪式。葬礼后,雨果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墓葬的「先贤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