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耿相新:数字出版内容边界成功拓展记录

 知识学习2013 2015-12-11

【百道网·耿相新专栏】人类历史上,文字内容的边界已经变迁,如今,我们正处在以比特为单元、以电子芯片为载体、以格式屏幕为呈现方式的时代、电子试图替代纸,出版内容的新边界正在重新界说。

内容是出版的灵魂所在、生命所在、活力所在。出版内容包括信息、知识和思想,它们承担着记录、存储、传承人类信息、知识和思想的功能,承担着传播知识的功能,也承担着教育和娱乐的功能。内容因为文字符号载体材料的变化而不断拓展疆界。人类历史上,文字内容的边界已经变迁,如今,我们正处在以比特为单元、以电子芯片为载体、以格式屏幕为呈现方式的时代、电子试图替代纸,出版内容的新边界正在重新界说。

第一,传统纸质出版领域因传播技术和按需数字印刷技术而得以拓展。数字化扫描技术的不断进步,理论上可将存储至今的所有纸质文献扫描、数字化存档,加工成各种数字标准格式,也可以再次归类编纂而重新以纸质形式印刷出版。美国的谷歌公司已经启动其雄心勃勃的图书馆扫描计划,计划将全球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图书全部数字化以供人类共享。迄今,这一计划仍在进行中。这一计划当然也可以延伸到书籍之外,如报纸、期刊、档案等文献领域。事实上谷歌的扫描计划中已经包括了报刊文献。

传统纸质出版的局限还受制于文体规模和印刷数量。传统纸质印刷的工业思维模式是单品副本数量印刷越多,单品印刷价格越低,由此追求畅销书,追求单品种印刷副本数量成为纸质出版的产业基础,而那些印刷数量较小尤其是那些文本页码规模过大而单品印刷量又很小的出版项目,往往因为印刷工价过于昂贵而被迫放弃。数字印刷机的发明彻底颠覆了传统印刷的商业思维,它是以个性化、小批量印刷为追求的、它甚至可以无视文本的大小规模,文本可以是单页也可以是数万页甚至百万页。

这一数字化的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首先解放的是出版商的思维和观念,扫描技术可以将印刷文本大规模化,而数字印刷则可以将巨量规模的文本甚至单套印刷出版,这两项技术给数字时代的出版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出版机遇。出版商据此可将选题设计和出版规划的视野拓展至海量的文书、档案卷宗、家族谱、碑铭拓片、图片、口头文献记录,甚至过期报纸与期刊等领域。按需印刷使按需出版成长成为一种新的出版商业模式。按需出版将改变目前的出版生态环境,它将降低传统出版中的非理性,减少纸质出版中的盲目与冲动,扩展出版的内容范畴和范围,提高出版行为的积极性,这一模式已渐次活跃。

第二,书籍的内涵与外延因数字技术的进步而得以拓展。数字技术改变了内容的载体材料、记录方式、存储形式和呈现形式。数字技术不仅将文字数字格式化,它还轻易地将图像、音频、视频也一并数字格式化。数字技术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可以重新组合新的内容要素的高度,音频和视频可以在数字技术的控制下制作成各类数字娱乐节目以供电视、电脑、手机等播放。同样,数字技术也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组合到一起,如果这种组合是按照书籍的内在逻辑进行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这一新出版物称之为数字书籍或电子书籍。

我们相信摆脱了纸的数字书籍的内涵一定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四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书籍内容的要素增加了音频和视频,无疑,这两个新成员融入到书籍的概念和血液中,书籍的内容基因由此而改变。数字书籍之所以具有强有力的扩张力和表现力,也主要得益于音视频的加盟。音、视频进入书籍内部,让书籍融合了不同媒体的优势,书籍有可能朝着媒体化的方向进化。也许,我们无法阻挡数字书籍的媒体化,这是由数字书籍的内容基因所决定的。也许,精准的广告内容也将随之而进入数字书籍这个新媒介中。我们甚至可以预见,数字书籍不仅可以阅读,同时它还可以观赏,甚至可以倾听。数字书籍的内容边界无疑扩大了无数倍,数字书籍的外延正在朝着信息帝国的方向挺进。

书籍是出版商的大宗产品。随着数字书籍内涵与外延的扩张,出版商的疆界也在膨胀。以前纸质书籍不能表现的内容现在得以实现。如口头文化遗产、如史诗《格萨尔王》,数字书籍可以将史诗传唱人的声音和动作以及乐曲与文字完整地记录和呈现。再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手工造纸技艺,数字书籍可以将传承人的每一个工序的动作标准、声音说明和关键要点生动形象地留存,这对文化存真和言传身教的教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因为数字书籍的出现,出版商的内容边界可以大大拓展推进到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记忆文化遗产的广阔领域,无疑,这一前景,当值得额手相庆。

第三,出版内容的呈现形式因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普及而得以拓展。泛化的信息概念已成为人类知识和思想的载体。在信息文明时代,纸质出版内容已经退步为仅仅是信息库房中的一个角落里很小很小的知识码堆,海量的数据库,经过编辑精心制作的数字书籍(电子书),经过筛选的阅读基地数据库里的各类内容,还有更大量的未经过筛选的博客、网站及时上传专文,等等,都成为纸质之外的知识和思想表达。毫无疑问,信息已经改变了物理书的概念,不仅仅是内容的外在呈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对内容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信息论和信息技术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改变上已讨论,下面我们重点关注大众、教育和专业出版领域。大众出版是人类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类娱乐内心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字时代的数字化大众出版与教育、专业出版一样,它的阅读界面是不同形式的屏幕,主要是手持阅读器、PC桌面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屏幕。屏幕之后的内容聚集模式主要有终端开发商取得授权装载模式、终端开发商开放上传模式、固定互联网平台上传和专业开发模式、移动互联网平台上传和专业开发模式。屏幕形式的不同也对内容选择有所不同和偏差。这些偏差表面上是内容服从于形式,但其实质却并非如此。也许更准确的表述应为形式是根据内容的差异与演化而开发的。内容聚集形式的变迁与屏幕开发具有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共同拓展了网络出版的内容边界。手持阅读器是对纸质书的最忠实的模仿,如汉王、Kindle。正因是纸书的仿真版,所以其内容聚集无外乎是大量的出版内容和部分新书授权的组合,对内容边界的扩大建树不大。平板电脑开创了知识商场的模式,这是一个移动终端,也是一个内容存储、投送和阅读平台,开发商并不生产内容,而是让内容提供商提供内容授权平板电脑运营商使用,读者阅读或者下载后产生流量或付费,平台运营商再与内容提供商分成。

在这一模式的框架里,知识成为移动的商品,知识创造的主动权掌握在内容提供商手中,他可能是知识原创作者也可能是只是中间商,无论什么角色,在一个开放的知识组织体系内,知识的边界不再受到限制,它可以是数字化的指数内容,也可以是融文图音视频为一体的电子书,甚至也可以是动漫和游戏。

互联网的兴起为知识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新平台。无论是固定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交互平台它成为网络出版的界面和工具。网络出版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非完整性的特点。网络出版尤其适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出版内容。在此固网PC机桌面电脑占主导地位时,博客内容曾经创造了大众阅读和传播的辉煌,我们可以将之视为个人文集式的即时展示,当然更多的是个人呻吟之语的日记体汇编。微博兴起之后,博客随之被人淡忘,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也已经成为网络出版的一份遗产,它也是数字出版内容边界的一次成功扩张。

PC桌面阅读最为成功的案例是盛大文学。盛大文学将最易激发人们创作热情的专业文学网站并购为一个统一的阅读品牌,吸引以千万计的网络写手及时上传其创作文字,每日上传字数以亿计,其阅读盛况也令人叹为观止,它的付费阅读、打赏和版权授权商业模式是专业网站网络出版中最为成功的。盛大文学将原创文学内容边界拓展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由此可见,专业网站是拓展内容边界的功臣。专业网站的蓬勃而兴带动了网络出版的繁忙,但网络出版并没有或几乎没有找到类似盛大文学的成功商业模式。因此,网络出版似乎仅仅成为划定内容边界扩张的概念而存在。

移动互联网让人们找到了某种阅读纸本书的即时体验。它的阅读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主体。智能手机屏幕较小,为方便阅读,这一屏幕正在朝着扩大的趋势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阅读终端无论如何扩大屏幕都不可能超越桌面屏幕。微博、微信、二维码背后的内容制作顺应了智能终端的屏幕改进,相应地,智能终端屏也在不断根据内容的变迁而不断调整改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智能终端下的内容同样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非完整性,这些内容我们依然可以视为出版内容边界的一次扩张。它们是信息、知识和思想的混合体,经过编辑加工就有可能成为出版物。

国内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聚合最成功的案例是电信运营商的数字阅读基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数字阅读基地提供技术标准格式,由出版商和类似盛大文学网站的内容提供商提供内容,阅读基地再投送分发,采取分成模式共享利润。阅读基地的内容因为经过甄选尤其是传统出版商的部分参与,其品质有所提高,但这部分内容大多仅以数字形式而存在,其整体品质仍令人堪忧。目前,诞生了一批专为运营商阅读基地提供内容的中间商,对传统纸质出版商而言这是一个启示,出版内容的边界扩张无论对何种中间商来说都是一次机遇。

(本文编辑:王倩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