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太害怕在“朋友圈”里被遗忘

 老沈阅览 2015-12-11
你太害怕在“朋友圈”里被遗忘
         马立明   2015/12/10 


 
微信朋友圈里的热闹,也映衬着现代人的社交焦虑。

  又一个“点名”式游戏在朋友圈刷屏了。发一张旧照,加上一句无厘头的“主要看气质”,依托社交平台,掀起一场网络狂欢。

  这种游戏在社交圈子中经常出现,在前网络时代,它以信件、字条、同学录、信物等方式存在,而在网络时代,它则也变换着各种方式,有时叫“点名”,有时叫“挑战”,存在于QQ、微信等网络空间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秘密地接头。

  这个事件,有点像足球比赛观众席的“人浪”游戏。到过现场看球的朋友都知道,在比赛僵持阶段,为了给队员增加激情,观众就会有节奏地轮流起立,一起欢呼,看上去就像是波浪一样,非常壮观。这个游戏需要全场观众一起参与,而且需要准确地踩中“步点”。从理论上说,若是全场观众都很投入,非常认真地参与,“人浪”或者能维持下去,直到比赛结束。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观众可能玩个两三个回合,就会疲惫,最后不了了之。

  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举措多少有些无聊。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正是这种门槛低、易模仿的游戏,才有流行的可能。正如“人浪”往往发自比赛的僵持阶段,可以想象比赛对观众的吸引程度有所下降。发照片的游戏,也是出现在网络社交的疲劳期。心理学家唐映红认为,无聊的消遣是人们的天性之一,所谓“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正是这种无聊的姿态,才能在朋友圈走红。

  回想中国互联网这些年出现的文化快闪,都与无聊有关。从此前“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开始,到“杜甫很忙”,到“元芳你怎么看”,再到“挖掘机找蓝翔”,实际都是关于空虚、无聊的段子。但讽刺的是,这些网络狂欢的主体,并非吊儿郎当的无业游民,而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段子中的无聊世界,正是忙碌的人们幻想中的彼岸。这让人想到贝克特的无厘头话剧《等待戈多》,剧中的人不断地徘徊,等待一个人物——戈多。至于他是谁,剧中什么都有没交待。由始至终,他都没有出现。此剧于60年代在欧洲巡回演出多场,场场爆满,可见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那种荒凉的寂寞,确实是时代的癔症。

  中国的社交圈子,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这种写着“约吗”的状态。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忙,但又惧怕被遗忘,期待被邀约。但是这种无聊及饥饿的状态,不能直接表达,只能通过一些隐晦的方式去呈现。“主要看气质”就是这样一种委婉的方式,间接地表达了这样的状态——期待被关注、期待被拯救。事实上,人们很忙,生活很焦虑。而社交,一直被国人寄望为改变命运的方式。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热衷社交的民族,人们穿梭于各种饭局、酒局之间,寻找所谓的“贵人”。在微信时代,这种社交的冲动延续到互联网上,期望网络能改变他们。

  这次“气质”的刷屏必然又是一次文化上的快闪。它的本质无法勾勒。它来去如风,道出了人们心底的寂寞,道出了对“朋友圈”的期待,或者狂欢过后,什么都不会留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