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点滴投入,受益一生!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契诃夫 说话如吹笛 吹笛子,先按哪个,后按哪个,很有讲究。如果不讲章法,乱按一通,吹出来的不是音乐,是杂音。 与人谈话也是这样,只有讲究章法,把话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才可能高效地解决问题。而要想达到这种谈话效果,说话前需要先判断出要害所在,知道对方的心理所需,有了明确的谈话目的,并采取恰当的说话方法,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说话效果。 导演郑晓龙拿到《甄嬛传》的拍摄权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配乐人选。 有一天,郑晓龙与刘欢在纽约偶然相遇。老友相逢,分外高兴。郑晓龙很感慨:“当年你为《北京人在纽约》演唱的主题曲《千万次的问》唱遍大江南北;你还给我拍摄的电视剧《胡雪岩》创作了原声音乐,那可真棒。阔别十几年,没想到能在纽约街头相遇,真是缘分。”谈兴正浓,郑晓龙说:“我这里有个宫廷剧好本子,对配乐要求极高,你能写词、能谱曲、能演唱,还对古典音乐颇有研究,非你莫属啊。”刘欢连连摇头,架不住郑晓龙的再三劝说,只好同意作曲和写词。后来,刘欢耗时三个月,交了差。郑晓龙却说:“你写得恐怕一般人唱不出来,不如你来唱,别糟蹋了这好曲子。”刘欢笑着说:“我算上你贼船了。”答应了郑晓龙的请求,他的演唱为《甄嬛传》增色不少。 刘欢是个重情义的人,又视音乐为生命,这正是劝说的要点所在。郑晓龙先叙旧,勾起往昔美好的回忆,做好感情铺垫;接着,以情动人,一句“别糟蹋这曲子”充满关切与珍爱作品的意味,令刘欢动容,劝说成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在谈话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情感的作用,以情动人,就能收到“琴瑟和鸣”的谈话效果。 与人交谈,多方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进而把话说到要害处。说话如吹笛,找准点儿,按对眼儿,方能奏出和谐、悦耳的乐曲来。(更多精彩文章见《演讲与口才·成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