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帝花了六天时间创造世界,第七天,他创造了里约。

 方珺逸 2015-12-11



在巴西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上帝花了六天时间创造世界,第七天,他创造了里约。”


上帝是偏心的,把大西洋、沙滩、森林、群山、美食、音乐、狂欢节、身材火辣的比基尼女郎都给了里约,然而,贫民窟、毒品、暴力、犯罪,更是里约回避不了的话题。天堂有多美好,地狱就有多黑暗,里约就是这样一个天堂与地狱共存的地方。穷游er ChaseWang 在没有世界杯,没有奥运会,也没有狂欢节的一周时间里,体验了一把最真实刺激的里约,慢慢品出了里约的七宗“最”……


(以下内容来自穷游er ChaseWang)


最震撼

上帝之城,云端的基督像


▍科尔科瓦多山

无论来没来过里约,所有人对基督像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几处人造景观让我初次见到时会反复问自己,这是真的吗?所以,来里约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抬头寻找云端的基督像。


后来发现根本不用去寻找,因为几乎在里约的任何角落,都能见到这座令人惊叹的雕塑。位于710米高的科尔科瓦多山顶,更多人则直接称之为基督山。这座落成于1931年的雕像在2007年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我选择的是傍晚最后一班上山的小火车,希望能够欣赏到日落和夜景。有趣的是来到山脚下反而完全看不见雕像,铁轨在山间雨林中蜿蜒穿梭,像是离开城市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或许正是这样的欲扬先抑,第一次面对雕像时才能感受到彻头彻尾的震撼,从头到脚都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顿时语塞。基督像身着长袍,面容安静而祥和,微微低头仿佛是在迎接所有的子民,平举张开的双臂像一个神圣而庄严的巨型十字架,象征着热情博爱和宽广的胸襟。

山顶除了举世闻名的基督像,更是俯瞰里约美景的最佳去处,整座城市的轮廓就是迷人的海滩,而一座座略显突兀的花岗岩山峰更是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正是山海之间的这种卡里奥克景观让里约变得独一无二,难怪联合国在2012年将里约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上山还是稍微晚了一点,错过了日落最好的光线,想拍日落的穷游er还是建议早一点上来,一直等到日落。



面包山

从基督山看过去,一座陡峭而光滑的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其颜色和形状酷似刚出炉的面包,巴西人都称之为“面包山”。乘坐地铁到Botafogo站出来,几分钟就能走到海边,左边是瓜纳巴拉湾海滩Guanabara Bay Beach,在阳光的暴晒下,海滩非常空旷,竟然没有任何游客,海边的步道上倒是不乏跑步、骑车的市民。

往右边一直走就来到了面包山。山下的Urca区是富人区,所以比较安全,这里有里约最迷你的海滩Vermelha,没有依帕内玛和科巴卡巴纳的人潮喧嚣,这里适合真正的放松,晒晒太阳,看看书。

在海滩一直呆到傍晚,准备上山看日落。因为里约的天气,在这里坐缆车很容易给人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整个缆车分为两段,上到最高的山顶,被海湾环绕,整个里约就在身后,而正对面的就是科尔科瓦多山顶的基督像。

日落时分晚,山间突然风起云涌,大片云雾从海面升起,整座山都若影若现,但是基督像却偏偏伫立在云端,任凭风云变幻,我自魏然不动,仿佛耶和华再世带着圣洁而神秘的强大气场。身边的游客发出阵阵赞叹,这样的景观似乎已经超出了巧合的范畴,世界上或许真的有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最性感

依帕内玛女孩


基督像可能是里约的标志,但是海滩才是里约的生活,而且是生活的全部。来到里约,即使不去基督山、面包山,但是绝对不能错过科巴卡巴纳海滩和依帕内玛海滩。这两个海滩就是整座城市的缩影,如果沙滩是一张画卷,那就是巴西版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


所有人都洋溢着热情的微笑,悠闲而慵懒,仿佛永远活在让自己快乐的节奏里。现在是下午4点多,沙滩早已人满为患,我就纳闷了,他们难道不用工作吗?后来才知道,里约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同的社会阶层会聚集到不同的海滩,比如科帕卡巴纳聚集了比较多的社会底层的人,而依帕内玛这是小资文艺范儿的中产阶级,当地人常常用“这不是我的海滩”的说法来形容某件事不符合自己的口味

因为人实在太多,我往回走到两个沙滩之间的迷你海滩,这里人还算比较少,而且有一块大石头可以爬上去俯瞰整个依帕内玛海滩。后来,我在一段关于里约的介绍中读到,这个海滩是远近闻名的冲浪圣地。

我回到依帕内玛旁的大石头上,吹着海风,看着落日将海滩染成金黄,山间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去。路过一家酒吧,想起一段熟悉的波萨诺瓦旋律,正是红遍南美的《依帕内玛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当时作曲家Ant?nio Carlos Jobim和巴西诗人Vinícius de Moraes正在附近的酒吧聊天,看着窗外一个个美丽的女孩路过去海边,便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首歌。

“看多么美丽的东西/多么优雅/是那个女孩/来过又离去吗/伴随着优美的舞蹈,朝着大海的方向而去金色女孩/来自依帕内玛的太阳/她的舞蹈胜过一首诗歌/她是我路过看见的最美好的东西”



最惊险

真枪实弹护航,深入最真实的贫民窟


世纪之初,一部叫做《上帝之城》的巴西电影,用客观冷静和略显混乱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贫民窟孩子的成长故事,片中真实而黑暗的贫民窟生活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


与海边所有的美好、热情、快乐和友好相比,贫民窟是另外一个极端,它们是暴力、毒品和犯罪的代名词。天堂有多么美好,与之对应的地狱就有多么黑暗,里约就像是这样一个天堂与地狱共存的地方。贫民窟遍布全城,占据了本应是富人聚集的半山腰,即使像是圣特雷莎这样比较好的居住区,也是紧挨着贫民窟。


在巴西的语言里贫民窟是Favela, 这个词在葡萄牙文里指的是“野花”,用来形容散布在山上的贫民窟,真是既形象又颇具讽刺意味。虽然巴西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他们眼中的“毒瘤”,特别是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之前,军队投入了大批的力量与黑帮势力火拼,一定程度改善了部分贫民窟,也以此为噱头推出了贫民窟旅游项目。
我一直都特别好奇贫民窟里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次借着研究课题的契机,终于有机会进行一次有史以来最让我胆战心惊的探险。

▲红点是这次去的贫民窟的位置

一帮外国人出现在这里,立刻引来了警察的关注,他们把我们拦了下来,同伴用葡萄牙语同警察快速交流着,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从两位年轻警察紧张的神情不难看出,他们真的是非常希望我们赶快离开这里。最后,他们对着对讲机说了一通话,不到几分钟,一辆警车赶来,下来两个全副武装拿着冲锋枪的警察,用英文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上山,绝对不能离开他们的视线。

唯一上山的道路,两旁所有小房子都是大门紧闭,窗户都装着铁栅栏。我们停在一个破败的小教堂前,这里堆满了垃圾,只有一间杂货店开着门。警察上前和老板交流,目光不时扫向我们,似乎在向他征求许可。几分钟之后,我们正式被允许进入“上帝之城”。

这里没有门牌号,没有路名,如果你在这里迷路了,可能就永远都出不去了。这里所有的房子都是自发搭建的,看起来总是像没有完工一样,好一点的人家用砖和水泥,更多的是在夹缝之间用木棍撑起几块铁皮,房间内丝毫没有光照,漆黑一片。我不敢往里面多看一眼,却总觉得里面有人一直在盯着我们。虽然时值正午,还有警察的护送,但是心还是悬到了嗓子眼。我们没有人说话,跟在警察身后沉默着快速前进,却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看似没有尽头的夹缝,不要说拍照了,我们连停留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来到山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这里有块不大的空地,正好在边缘能够俯瞰山脚的采石场和火车站。没过几分钟,警察提醒我们该走了,大家再次一起屏住呼吸穿过来时的那片破旧的、了无生气的房屋。

这时我才发现,一直护送我们上来的警察似乎把枪留在了入口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

直到最后走出那座山,心有余悸地坐上大巴,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上帝之城”,因为在这片贫民窟里,没有人能够帮得了你,只能听天由命。


最街头

设计师和艺术家的秘密花园


街头涂鸦

漫步里约街头,首先注意到的便是无处不在的涂鸦,南美人天生的热情让他们的用色也都十分大胆,很多精美涂鸦和丰富的色彩让真正的画家都能相形见绌。


天阶大教堂
对于我来说,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建筑,里约的建筑风格也有着南美人深入骨髓的奔放和浪漫,市区内不仅留下了众多殖民地风格的建筑,还有许多大胆且颇具创意的现代建筑
市中心最吸引人的建筑恐怕要数天阶大教堂了,不同于传统教堂的十字平面布局和四壁精美的雕刻,圆锥形的天阶教堂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用最为质朴的混凝土作为材料。

四面巨大的马赛克拼图玻璃从地面直接升起到80米高的穹顶,十字架不是伫立在地上,而是通过巧妙地悬挂在正中央的神坛之上,让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的信徒都能第一眼看到耶稣雕像。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教堂空间,只能感叹原来既定俗成的设计也能玩出新花样来,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对宗教空间新的解读。


建筑界的毕加索:奥斯卡·尼迈耶

奥斯卡·尼迈耶,因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而闻名,后于1956年至1961年间担任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总规划师,并设计了三权广场,以及广场上的总统府、议会大厦、大教堂等建筑而被推上神坛。虽说他最有名的作品在巴西利亚,但是里约的尼泰罗伊当代艺术博物馆(MAC)也是非常经典的代表作,建筑坐落于海湾对面的尼泰罗伊市,如同悬停在悬崖上的飞碟眺望着里约市区


用植物作画的人:布雷·马克斯
去过科巴卡巴纳海滩的人可能会对地面上黑白波浪条纹的铺装印象深刻,殊不知其设计者布雷·马克思(Burle Marx)一手将现代景观设计引入巴西,而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包办了里约、圣保罗和巴西利亚大部分的景观设计。


我有幸参观了这位大师位于巴拉德瓜拉蒂巴住宅和私人花园Sitio Roberto Burle Marx,里拥有超过3500种植物,品种比植物园还齐全!马克思亲自创造一片世外桃源式的隐居之所,用来研究植物的生长、物种搭配以及保护雨林中的珍稀物种。当时巴西人很喜欢用欧洲植物来装点园林,也是马克思让他们发现了本土植物的魅力。


最美味

舌尖上的里约


对于那些无肉不欢的人,巴西简直就是来对地方了。无论是街边按重量算的自助小店,还是像类似大猪头Porcao这样的连锁餐厅,都能让你吃得大呼过瘾。


除了烤肉,这一趟旅程还收获了一个特别大的惊喜,一天午饭我想尝试一下除了烤肉之外别的东西,便比划着同不太会讲英文的老板说想要吃些海鲜,于是他给我做了一道Moqueca de Peixe,一不小心就尝到了这道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必吃的美食这道菜类似于海鲜大杂烩,鲜嫩肥美的海鱼、虾蟹、贝类一起在特制的小陶煲里慢炖之后,搭配上香浓椰汁、青椒红椒、辣椒、棕榈油或天然红木,吸足了汤汁的香味,最后再撒落几片绿香菜叶,让这样满满一锅食材从各个方面刺激味蕾。口感十分酸、辣、浓郁,让身为四川人的我实在是爱不释口,吃过后更是回味悠长。



最热情

每天都是狂欢节


街头桑巴

刚到里约的第二天,酒店老板娘一脸神秘地告诉我,今晚在一个贫民窟里有场神秘的聚会。一听我就来劲了,夜访贫民窟本来就很刺激,还有好玩的事儿,这能不去么?天黑后在老板娘的带领下穿过圣特雷莎区纵横的街道拐进一条小巷子里,突然从这些破破烂烂的街道中,传来了极具节奏感的桑巴音乐。


在一个转角处不大的空地中,已经聚集了几百号人,大多数都是肤色很深的黑人,大家都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着。我被这种快乐的天性和与音乐之间的互动深深的感染,放下了戒备心,也随着一起扭动起来,跳得不好没有关系,大家都相视一笑,没有太多言语交流,仿佛都在享受这个夜晚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


酒馆里的波萨诺瓦

除了桑巴,巴西最为人熟知的音乐就要数波萨诺瓦Bossa Nova了,在里约市中心Pra?a Tiradentes附近满是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酒吧,先打听好今晚是否有艺人表演,再找一个角落坐下,就能欣赏到纯正的波萨诺瓦音乐了。

我们晚饭过后,选择了一家名为Rio Scenarium的酒馆,酒馆分为三层,我去的那天有两位艺人表演,一位身着火红的长裙,另一位则一身白衣,像及了热情的桑巴和优雅的爵士。而波萨诺瓦这种音乐形式正是融合了这两者的特点,保留了南美拉丁的火热,又平添了一份慵懒轻快,随着歌者在台上呢喃细语,节奏越来越快,我也被一个热情的南美姑娘拉到舞池中央。每晚这里都会有不同的音乐,有时是bossa nova,有时是samba,有时可能是世界各地的音乐,但是在这里的一晚,绝对让你难忘



最遗憾


关于每次旅行,其实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遗憾,这次来里约最遗憾的事情有三点。


第一个遗憾,作为一个资深球迷,没有能够在这里欣赏一场足球比赛,甚至连“圣地”马拉卡纳球场也因为休整而没能进去参观。


第二个遗憾,刚好错过了里约的狂欢节,虽然这里天天都有Party,但是还想要亲自体会一下这个号称全世界最盛大的节日。顺便提一下,狂欢节观看表演的主会场和看台都是我本文中提到的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设计的哦。


第三个遗憾,没能玩滑翔伞Hang gliding,里约有很多公司都经营这项业务,网上一搜都会有很多,因为没玩过在此不做推荐。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