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广州人都不一定知道的中山纪念堂的建筑小故事| 内有彩蛋

 天使守护2012 2015-12-11



在广州城内主干道之一的东风路上,有一座“青砖蓝瓦、攒尖八角”的建筑,庄严宏伟却不失精致,它就是中山纪念堂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9周年纪念日。提起孙中山,广州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作为广州地标式建筑的中山纪念堂。如今已84岁“高龄”的中山纪念堂,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各位小伙伴跟着e家君一起进去去看看吧!



走近纪念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块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中山先生所提的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篇》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来到纪念堂下,红色的廊柱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对此,游客手册上介绍:“中山纪念堂廊柱:为钢筋混凝土,柱础装饰成须弥座,柱身装饰成中国宫殿式木质圆柱,体现了石础承托木柱的中国民族建筑形式。



进入纪念堂里,他的温度却与外面相距甚远,这就要得益于纪念堂的通风口:在堂下的地下室里设有风口与大堂内外联通,利用气压差原理,使得室内温度自然调节,冬暖夏凉。


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如此新颖又不失中国传统韵味,在建设的时候又有着怎样的小故事呢?跟着e家君前往现正在中山纪念堂进行的历史展览上去了解吧!


7个月收到来自海内外的26份图纸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一时间在全国各地兴自发兴建起纪念中山先生的场所。同年3月31日,当时的媒体报道募建修筑中山纪念会堂开会纪,提出在广州建造一座纪念孙中山的代表性建筑。广州各界募捐款约30万元,建纪念堂碑建筑费连地价共需150万元,不足部分由财政部自1927年1月起每月拨款5万元至工程竣工。


1926年1月,当局成立“建筑孙总理纪念堂委员会”,向海内外公开悬奖征求纪念堂纪念碑图案。7个多月后,筹备委员会收到中外应征设计图26份,从动议建堂到完工,耗时6年多时间,中山纪念堂落成。


31岁年轻设计师夺得纪念堂设计权



最终获得中山纪念堂设计权的是时年31岁青年设计师吕彦直的设计图获首奖。组委会对其作品的评价是:“设计图案,山上筑碑、山下建堂,互为连贯,交相辉映。”


他将中国传统的风水格局和西方的建筑学相结合。在中山纪念堂建造的格局上,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群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线原则。

在细节处理上,堂瓦上使用了古代祭天的天坛才能使用的蓝色琉璃瓦,而不用黄瓦,就是以此来表达对中山先生的敬意。



此外,吕彦直还给纪念堂的穹顶钢桁架上“戴上”了一顶中式“攒尖八角亭”的帽子,使得整片建筑区域赋以了皇家庭院的色彩,正南面配以“重檐九脊歇山顶”,东西两侧套上“重檐歇山顶抱厦”,让人顿起庄严肃穆之感。“攒尖八角亭”檐脊上的象形脊兽数量多达10个也是有寓意的,传统纪念故人宜用阴数,而“10”则为阴数之最。顶下飞檐飘卷,椽子端部的万字符,也是蕴含了中国古代祝福的美意


他还借鉴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兼有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影子,中西合璧,这是中国式布局的基础上追求新变革。



吕彦直首创大屋顶有组织排水的先例,雨水通过屋面天沟转折流入隐藏于柱内的落水管中,在汇入大堂四周平台下密布的排水系统。外观上,人们看不到任何排水设备,但雨水却消失于无形中。



本期彩蛋


其实中山纪念堂的选址竟然是这里……


纪念堂首倡(意为第一个选择的地方)选址是在人民中路同乐路口南侧(原西瓜园旧商团总所),后因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日报社所在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