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座 | 篆书24品【2】

 清虚堂 2015-12-11


篆书24品

□李敬东

  二、墙盘

  墙盘是西周铜器,出土于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墙盘形制巨大,气象宏伟,底部铸有铭文,书体风格趋于内敛隽秀。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主要记述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制作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颂扬祖先功德、祈求先祖庇佑是典型的追孝式铭文,这为后来铭文进一步完善并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墙盘实物图

  墙盘所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的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的内容,则并不曾见于现在已知的文献。这无疑填补了西周国史微氏家族的一段空白,属于重要的历史资料。带有铭文的重要铜器的流传,对于学习金文书法的人而言,不能不深入研究与该器物相关的文化信息。

  1976年12月15日,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队员在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30厘米处发现了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专家将其定名为庄白一号窖藏,其中便有墙盘。根据考证,墙盘铸于西周共王时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制作。因为墙在周朝做史官,所以墙盘又被称作“史墙盘”。

  墙盘器形整体通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盘腹外附双耳,腹部饰垂冠分尾凤鸟文,凤鸟有长而华丽的鸟冠,鸟尾逶迤的长度为鸟体的二至三倍,延长部分与鸟体分离。凤鸟纹在当时象征着吉祥,是西周时期最为流行而且最富时代特征的纹饰。墙盘内底部铸刻有18行铭文,共计284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长的一篇铜器铭文。


墙盘铭文拓片局部

  自清代大兴文字狱以来,文士不敢作诗,而自觉走向了考古和考据之学,从此考古之风、考据之学兴盛。至于晚清以后,大量青铜器的出土,不仅为考古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给金文书法研究带来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素材。学者李瑞清讲,学习书法应“求分于石,求篆于金”,即学篆离不开对金文的系统研究。他还提出学篆的门径是“神游三代,目无二李”,大意是应该以上古文字为目标,不能局限在秦代李斯和唐人李阳冰二者的篆书。金文属于三代文字,如果以墙盘书法为范例,个人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这就是学习金文莫大的益处。此铭文书体为西周时期的标准字体,端正流丽,气度雍容。其字形整齐划一、笔势流畅,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佳作。盘是盛食器的一种,出现时代比较早,而且器形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西周时期的盘一般有双耳,圈足或者在圈足下再加三个小足。它的器形和铭文相得益彰,传递出高古而神秘的艺术气息。

  墙盘历来为喜爱金文的书法家津津乐道,该铭文字体严整,气息古雅,可谓无一笔不险绝,无一笔不平正,是学习金文书法入门的绝好范本。书法的未来走向无疑是一种创造,借助它的形式可以完善自我风格。试想,经过长期的临摹研究金文,书写者会在书法实践中将金石书法的审美观念正确而完美地表达出来。(2)


来源:《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