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堂】皮肤瘙痒

 生机饮食养生 2015-12-11
 
 

                                                    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病是一种无原发皮损的慢性皮肤病.属于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本病可分为全身性及局限性两种。全身性瘙痒病,内在原因可由糖尿病、肝病黄鱼、内分泌疾患、肾炎、肠寄生虫病相食物或药物敏感作用等引起;外在原因可由气侯寒冷、干燥、肥皂、毛织品过敏等剌激而发生。皮肤瘙庠病的突出症状是痒,痒的症状一般为阵发性,每次可延续数小时,瘙痒程度也轻重不同,饮酒或吃辛辣、海鲜等食物可以诱发或加重瘙庠。虽然多数患者白天能自制瘙庠,但在晚间入睡,则难于控制,痒感甚剧,不能忍受,患处常被抓玻出血,直到感觉疼痛才痒止。由于经常搔抓,全身皮肤常见抓痕,表皮剥脱、铁裂,潮红、湿润和血痂等。病久可引起肥厚性癍痕疙瘩,苔藁样变和色素沉着。本病的发病部位可以是全身性的,但以大腿内侧、小腿屈侧、关节周围等处较为常见,而老年人因年老皮肤干燥萎缩,躯干也是病损好发部位。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老年人阴血不足、血虚生风;又因风性燥烈,除其本身可致皮肤干燥而痒外,又当风邪久留体内,致血虚化燥,不能润养皮肤而发生皮肤瘙痒。也有由于风邪与寒邪兼夹侵袭肌表与卫气相搏,而发为风寒痒风者;又有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复感风邪,客于肌肤,不得疏泄而发为风湿瘙痒症者。

  皮肤瘙痒病是常见皮肤病,尤以老年人多见,俗语用越痒越抓,越抓越痒来形容本病。其病机为血虚风燥、湿热蕴阻肌肤,因此在食疗方面要配合养血祛风、清热化湿的食物,对老年患者伴有贫血头晕耳鸣、肝肾不足的虚损兼症,更应在食疗方面配以补益肝肾和气血的滋补食物为辅助治疗。

  中医对于治疗皮肤瘙痒有一句名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本患儿夜间皮肤瘙痒的原因可能是血虚生风所致,可用养血汤另外加一些祛风止痒的药物,如防风、蝉衣、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等治疗。建议服药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勿用热水洗澡,改香皂为沐浴露。中药的药渣再煮水外洗全身。

  很多孕妇从孕中期开始就出现皮肤的瘙痒,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巩膜发黄,影响孕妇的休息,分娩后瘙痒的症状会逐渐消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种妊娠期内出现的黄疽,其中有40%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引起,20%由于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引起。在妊娠期,大量雌激素可损害肝脏的排泄能力而导致肝内胆汁郁积。

  皮肤瘙痒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据统计发生率为7%43%,其中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痒各占一半。全身性瘙痒多因肝旺血虚所致,肝旺则风从内生,血虚则肌肤失养,风胜血燥,风动作痒;局限性瘙痒多因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蕴阻肌肤,不得疏泄而作痒。对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症,不可只治瘙痒,而不治糖尿病,应采取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方针。

  目前,国内外对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西医内服或外敷药物的效果均不甚理想,缓解瘙痒感短暂,停药后很快复发;特别是外用激素类药膏,易引发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中医理论主要认为瘙痒为风、湿、热、毒、虫侵袭皮肤造成气血凝滞、肌肤失养,按此观点用药疗效较好。但赵金辉医生在临床中体会到,现在大多数中药方剂组成尚欠严格,剂型多为水剂、油膏,全身用药耗损太大,使用起来不方便。

   根据古人风盛则燥,风动则痒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等论述,赵金辉医生选用了当归、紫草各50g,苦参、白鲜皮、地肤子、黄柏、防风、荆芥、透骨草各30g,百部、川椒、白矾、蛇床子各20g。诸药相配,共起养血、润肤、疏风之功效。使用时,将上述中药用瓷盆放入510l水,煮开后武火10分钟,文火20分钟即可。之后让患者先熏蒸,待水温适宜时,再用药汤洗全身瘙痒处。每天洗1次,每次30分钟,每剂中药可洗两天。

  最近,科学家发现癌症有两大皮肤征象:奇痒和汗毛增多。

  据国内外医学界观察,痒与内脏恶性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是肿瘤细胞产生组织胺、蛋白内分解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所引起的一种表现症状,是癌症的一个先兆。

  由癌症所导致的痒,与一般的痒是有区别的,其特点是:平时无瘙痒史而突然发生顽固性的全身痒,皮肤表面一般看不到任何变化,仅仅是难以忍受的剧痒;与气候变化无关,用任何止痒药物均无效。

    辨证施治

    多属血虚风燥证,但也有兼寒或兼湿,或风寒诱发者,必需辨别清楚,才能准确选方用药。

    1.血虚风燥

    主证:皮肤干燥、脱屑,秋末冬初发病。瘙痒昼轻夜重,心烦难寐,手足心热。皮损干燥、抓痕、血痂。病程较久,情绪波动可加重瘙痒。舌淡苔薄,脉弦细数或弦数。

    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选方:养血润肤饮加减(《外科证治全书》)。

药物:生熟地各10g当归10g黄芪15g、二冬各10g、花粉10g、何首乌10g、白蒺藜10g防风8g苦参15g荆芥8g

加减:心烦急躁,难以入睡者加丹皮、栀子、竹叶、莲子心;大便燥结加火麻仁、郁李仁、莱菔子;瘙痒难忍加乌梢蛇、蝉蜕。

    2.风湿蕴阻

    主证:皮损粗糙,肥厚,久治不愈,继发感染或苔藓样变。舌体胖,舌质暗,苔白或腻,脉缓。

    治法:祛风除湿,润肤止痒。

选方:全虫方加减(《赵炳南经验方》)。

全虫3g、皂刺10g、猪牙皂角10g、刺蒺藜10g、炒槐花10g枳壳10g苦参10g荆芥8g、蝉蜕5g、咸灵仙10g

加减:皮肤抓后渗液,胃纳呆滞者加法夏、陈皮茯苓;四肢酸软,疲乏无力加防杞、桑枝、宣木瓜。

    3.风邪外袭

    主证:皮肤瘙痒,抓痕明显。风寒痒风则遇寒痒剧,得热减轻,或感恶寒,苔薄白,脉浮紧;风热痒风则遇热痒剧,稍凉减轻,或有身热,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邪为主。

选方:桂枝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桂枝10g后下、芍药10g生姜5片、炙甘草5g大枣5个、羌活10g、由蒺藜12g荆芥8g

加减:恶寒发热重,加麻黄、防风;热重不恶寒,加生石膏、黄芩、蒲公英、栀子等。

除根据上述辨证论治进行煎剂内服外,患者还可用下述方剂进行洗浴,减轻瘙痒之苦。

蛇床子30g、地肤子30g苦参30g黄柏30g薄荷30g花椒5g冰片少许。

上药除冰片外,其余诸药加水500ml,煎取300ml,加温水适量及加入冰片洗浴,每日12次。止痒作用颇佳。

如为局部瘙痒症者可用:苦参百部、明矾、花椒、蛇床子各18g,水煎熏洗局部。

    康复调理

    1.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和肥腻畜禽、鱼腥等易诱发病情加重之食品。

    2.勿用热水烫洗,洗澡不宜过勤。

    3.避免搔抓,防止被手抓破感染。

    4.皮肤干燥者适当外用护肤止痒浴液或外用润肤油膏之类。

    5.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因阴血不足、血虚生风所致;也可因外风或湿热诱发而复发。故在康复期间宜注意养血驱风,特别在有复发迹象时(如皮肤抓痒症状出现),可用内服乌蛇止痒丸防止复发。因乌蛇止痒丸内含:乌梢蛇、蛇床子、牛黄当归、丹皮、参须、防风苍术等药物,有养血祛风、化湿止痒的作用。乌蛇止痒丸是一种中成药,在市面药店及医院药房均有出售。

     防治要点

    1.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2.保持皮肤有一定的油润性,以避免因皮肤干燥、脱屑、抓痒而发展为全身性皮肤瘙痒。

    3.保持室温恒定,过高过低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4.内衣最好选择棉纺品或丝织品,勿用化纤类内衣。

    5.洗澡宜根据皮肤润泽而定,过于干燥者不适宜于过勤洗澡。

    6.宜加强平素的饮食调养,使气血津液得到平衡而不致虚耗过大,则皮肤润泽,瘙痒症自不会出现。

  本病的病因中医认为是由于血虚生风,风燥不能濡养肌肤,或由湿热蕴阻肌肤,湿热不得疏泄而发病。

    饮食原则

  1.宜食富有营养又不滋膩的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河鱼、牛奶、豆浆、橘子汁等。

  2.宜多食台丰富纤维隶的食物,可增加肠蠕动,有助大便通畅,如青菜、荠菜、芹菜、茭白等蔬菜。

  3.宜多食新鲜水果和多饮开水或饮料。如生梨,橘子、香蕉、西瓜露、甘廉汁等。

  4.本病由血虚风燥湿热所致,故禁忌辛辣刺激及海货发物。如辣椒、大蒜、葱姜、烟酒、海鱼、虾蟹、羊肉、洋葱等。

  5.油炸、煎烤、炙博及各种炒货均会助火生湿动风,禁忌之列。如烤鸡、烤鸭、烟熏鱼、花生、瓜子等。

    饮食调治

    皮肤瘙痒症除多由阴血虚衰所致,宜多食用滋阴养血之品外,又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服食不同的饮食。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食入腥发动风及辛辣厚味之品,如鱼、虾、蟹、羊肉、狗肉、葱、蒜、辣椒、韭菜、酒等。如瘙痒入夜则甚,伴心绪烦躁者,宜选用镇静安神的食品,如莲子、百合、枣仁、牡蛎、木瓜、橙等。

    下列各类汤餐,可根据病情选食。

    1.猪肤汤

猪肤500g、用白皮。从内刮去肥者,令如纸薄,白米粉15g,白蜜30g。先用水煎猪肤煮至一半去渣,加白米粉及白蜜,熬香,和匀饮服,每天34次分服。

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患者,每年秋末冬初常服,有预防或减轻病症作用。

    2.绿豆藕片

绿豆20g、鲜藕300g、鲜薄荷3片。将鲜藕洗净去皮,绿豆泡好后,装入藕孔内,蒸熟切片,鲜薄荷切碎,撒于其上,加调料后凉拌食用。

本品有补血清热,祛风止痒作用,适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之属于血虚化燥者。

    3.银花枇杷露

鲜银花10g、鲜枇杷4个。将枇杷洗净,切开去核并捣烂,入银花后,开水冲泡,频饮。本品有清热祛风,宣透止痒作用,适用老年皮肤瘙痒之属风热外邪所致者。

    4.芥末猪肚

猪肚400g、芥末20g、香菜10g。将猪肚洗净煮熟,切丝后加调料,后入芥末、香菜末。本品有补养气血,祛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皮肤瘙痒症之属虚证、风寒证者。

    5.山鸡姜丝肉

山鸡肉300g生姜50g。山鸡肉洗净切细丝,生姜切丝,先用温油煎炒山鸡肉,待半熟时入调料及姜丝,翻炒即可。本品有补气养血,祛风散寒作用。功用同上。

    6.蕹菜卷

鲜蕹菜300g、猪肉100g。先将蕹菜叶摊平,猪肉剁烂拌馅,放于蕹菜叶上,卷好蒸熟食用。适用于燥热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

    7.赤小豆鱼粥

鲫鱼1条(约250)、赤小豆50g。先煮鱼取汁,另水煎赤小豆做粥,临熟入鱼汁调匀(不入佐料)。晨起作早餐食之。适用于老年人皮肤瘙痒之偏湿或湿热型患者。本品有利小便除湿清热作用。

    8.土茯苓煲龟

乌龟1只(约250500g),土茯苓200250g。将乌龟放盆中,冲入热水,然后洗净,宰杀去内脏、头和爪,连龟甲同用。土茯苓先煮熬一小时,然后放入龟再煎3小时以上;吃龟肉,饮汤。适用于皮肤瘙痒症之湿热类型及燥热类型患者。本品有清热解毒除湿作用。

    9.银耳羹

银耳6g、冰糖15g。用温水将银耳浸1小时,摘去蒂头,择净杂质,然后入锅,加水适量,小火炖约23小时,待银耳熟烂汤稠,兑入溶化的冰糖汁即可服用。

适用于老年性瘙痒症之阴血不足之燥热证或阴虚火旺证。

    食疗选方

  1.甘蔗1千克,绞榨取汁。每日饮用1怀。适用于本症伴口干津少、口舌时有溃烂口疮者。

  2.白木耳如克,枸杞子20克,加适量水煮烂后,加少量砂糖调味服食。适用于肝肾血虚、头晕目糊者。

  3.百合30克,渌豆30克,薄荷10克。加适量水先将百合和绿亘同煮豆熟后加薄荷和适量砂糖。适用于皮肤潮红瘙痒者。

  4.地龙咖克,研粉。每日2,每次3,用蜜糖水冲服。适用于皮肤于痒,伴大便干结者

  5.赤豆60,当归邪克,米仁30克。加水同煮,.,加适里砂榜服饮。适用于贫血、头晕、肤庠。

  6.合欢花(干品05克,置碟中加清水少许度泡4?6小时,再将猪肝 10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具有养血平肝安眠之功孜。适用于本病伴贫血、头暈、目糊.心氓失眠者。

  7.玉米须60克,西瓜皮60(鲜品可用至200),香蕉2只去皮。加清水4碗煎至1碗半,加冰糖调味饮用,一天内分23次饮完。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尿频、尿多、皮肤瘙痒。

  8.红枣20只,向日葵托1个,加消水3碗煎至1,放适量红糖,饮汤食红枣。适用于皮肤瘙痒伴有肝血不足、血虚头痛、目昏者。

  9.黑芝麻100,桃仁50克,米150克。浸水后捣烂成糊,煮熟加糖吃。适用于本症伴有头晕、耳鸣、大使干结者。

  10.牛乳250毫升,蜂蜜50毫升,葱汁少许。每日早晨煮饮,每天杯。适用于皮肤干裂不润、伴有津液不足、大便干结者。

皮肤瘙痒中草药

  1.软蒺藜:祛风,活血,清肝,明目。治结合膜炎,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山东中草药手册》)

  2.鸭儿芹:"活血祛瘀,镇痛止痒。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陕西中草药》)

  3.九里香: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并有麻醉镇痛作用。治脘腹气痛,胃痛,风湿痹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牙痛,虫蛇咬伤。(《岭南采药录》)

  4.凌霄花-凌霄: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症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5.狼毒-大狼毒:泻下逐水,外用止血、止痒。用于水肿、肝硬化腹水;外用治创伤出血、淋巴结结核、跌打瘀血肿痛、皮肤瘙痒、癣疥。

  6.对叶豆:"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疹。"(《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7.鹅脚板: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峨嵋药植》)

  8.及已: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疮疥,疖肿,月经闭止。杀虫。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头癣、白秃、皮肤瘙痒、闭经;杀蛆和孑孓。(《本草经集注》)

  9.大香附子:祛风止痒,解郁调经。治皮肤瘙痒,月经不调,血崩。(《贵州草药》)

  10.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11.鼻血草:清热,解毒。治风湿麻木,大麻风,吐血,鼻出血,皮肤瘙痒,疮疹,癫症,崩带。”(《四川常用中草药》)

  12.茄根: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根、叶,蒸热治瘫痪。(《滇南本草》)

  13.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14.露蜂房:祛风,攻毒,杀虫。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

  15.薄荷: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医学衷中参西录》)

  16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本草经疏》)

  17.原蚕沙:祛风除湿,活血定痛。治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腰脚冷痛,烂弦风眼。

  18.桉油:用于皮肤瘙痒,神经痛。

  19.大叶蛇总管:清热,除湿,解毒。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疮毒湿疹,皮肤瘙痒。(《广西中草药》)

  20.满江红:解表透疹;祛风胜湿,解毒。主感冒咳嗽;麻疹不透;风湿疼痛;小便不利;水肿;荨麻疹;皮肤瘙痒;疮疡;丹毒;烫火伤。

    皮肤瘙痒选方

  1.治皮肤瘙痒,荨麻疹:软蒺藜、地肤子各适量,煎汤外洗。(《内蒙古中草药》)

  2.治皮肤瘙痒,鸭儿芹适量,煎水洗。(《陕西中草药》)

  3.治无名肿毒,风疹,皮肤瘙痒,湿疹:生菜子油,外搽,一日数次。治疗时期,忌用水洗患处。(《浙江中医》9(6)2271966)

  4.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5.治脚癣、皮肤瘙痒:岗松全草煎水熏洗。(《药学通报》(6)2281958)

  6.治湿疹,皮肤瘙痒:苦豆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熏洗患处。(《内蒙古中草药》)

  7.治疗皮肤瘙痒症:取净荆芥穗一两,碾为细面,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患处(如范围广,可分片进行),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磨擦至手掌与患部发生热感为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病,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8.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9.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皮肤瘙痒:大风艾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10.治皮肤瘙痒,皮炎,湿疹,痔疮出血:小飞扬鲜品适量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11.治风气客于皮肤,瘙痒不已: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二服。(《姚僧坦集验方》)

  12.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13.治一切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防风(去叉)、蝉壳、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各一两半,天麻二两。上四味捣为细末,用精羊肉煮熟捣烂,以酒熬为膏,丸如绿豆,每服三十丸,荆芥酒或茶汤下。(《圣济总录》防风丸)

  14.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饮。(《本草汇言》)

  15.治疠疾手足麻木,毛落眉脱,遍身疮疹,皮肤瘙痒,抓之成疮,及一切疥癣风疾:白花蛇、乌梢蛇各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取肉,日干),土桃蛇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取肉,日干),苦参一斤(研取头末四两)。上为细末。以皂角一斤,锉长寸许段,无灰酒浸一宿,去酒,以新水一碗,揉取浓汁,去渣,银石器内熬膏;和前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煎防风通圣散送下,粥饭压之,日三服,三日浴以大汗出为应,再三日又浴取大汗,三浴乃安。(《医学正传》愈风丹)

  16.治皮肤瘙痒:一箭球鲜草煎水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17.桂枝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加:丹参、生地各15克,当归、炙白术各12克,剌蒺藜20克,枳实10克。每日1剂,水煎熬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