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泉杰:反反复复的湿疹】

 昊晟堂 2019-08-29

治则: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调和营卫          

处方: 当归12-24克     生地12-18克    生白芍15-30克    川芎6-10克,蝉衣6-10克        防风6-10克       台蒺藜9-15克    白癣皮9-15克    土茯苓15-30克    苍术10-20克        生薏仁10-30克   桂枝3-6克      鸡血藤15-30克     丹参10-24克       炙黄芪10-30克          

湿疹,中医学上叫做“湿疮”,有湿邪,并且已经发生了皮肤的损害。它和过敏有关系,而且是有着炎症,它的症状以瘙养为主,遇到热水或者肥皂水的时候特别厉害,有的人特别热的水,感觉好一些,其实那是烫的感觉遮盖了痒的感觉;湿疹是一种皮肤损害,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它的形状不固定,比如扯皮癣,其形状象硬币状的,有些人可能是一片,有些人可能象螃蟹一样,它的形状不规则,因为它是湿邪,湿邪有个特点就是“浸”,就好象我们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它慢慢浸开了。它的另一特点是对称分布,如果是急性的,它会有渗出的液体,但我们今天讲的是慢性的,慢性的是没有液体渗出的,但是慢性的湿疹,却出现了另外一个特点:皮肤变得粗了,变得燥了,我们把它叫做皮质角化了。什么中坚持角化?就象我们干活多了后手掌上长的死茧一样,皮肤老化了。如果发生在四肢,典型的就象老榆树皮一样了,有些人会出现色素的沉着,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长湿疹,这些就是这个疾病的典型的临床表现。      

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湿邪为主,“风盛则痒”,它以风邪为辅,风是个贼,又是个成人迷,它随时把另外一个邪气拉在一起结伴而行侵犯我们人体。慢性来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从它的病理机制来讲,它具有“血虚风燥兼有湿邪”。“血虚风燥兼有湿邪”是慢性湿疹的病理机制。     确定治疗方法,是按照它的病理机制来确定的, 治疗的时候“虚则补之”,血虚了就要养血,血养好了,血本身就是阴的,血养好了,自然而然就不燥了。治疗的时候要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调和营卫,这就是它的基本的治疗方法。       

处方:      当归12-24克     生地12-18克    生白芍15-30克    川芎6-10克,蝉衣6-10克   防风6-10克     台蒺藜9-15克    白癣皮9-15克    土茯苓15-30克    苍术10-20克    生薏仁10-30克      桂枝3-6克      鸡血藤15-30克     丹参10-24克       炙黄芪10-30克      

生地清热凉血还有着养血作用的,痒是有风有热,在这个地方用生地就比用熟地好得多,四物汤养血止痒,润了燥了 。祛风止痒的便宜药就是蝉衣,蝉衣有着抗过敏的作用,也有着止痒原作用。百姓中有说,“蝉衣一用,瘙痒扫光”,祛风还有防风,既有祛风又有止痒作用的白蒺藜,皮肤瘙痒,以台皮,白癣皮祛风止痒效果也是很好的,还要祛除湿邪,患者常常要挠烂,挠烂就成疮了,成疮了局部是红的,阳性的疮,这时要用既能解毒又能祛湿的药物,这 味药物当属土茯苓,湿从外来,外来的湿邪常常会引起脾胃损伤,脾是 喜燥恶湿的,外来的湿邪常常会影响到脾胃,导致脾被湿困,升清作用的失职,又会形成内湿。这个方子画龙点睛在健脾,因这样的患者的大便常常是稀溏的,脾虚便溏,饭量也不太好。既能健脾又能燥湿的药,除了苍术,就是生薏仁,就这两个药的效果就很好,尤其是苍术,它本身可以方香燥湿,既可以燥湿,又可以醒脾。还有一点睛之笔,它是皮肤性疾病,要调理营卫,我们用桂枝和生白芍,白芍前边有了,后边就不要了。既然这个疾病是个慢性的疾病,血虚了,我们还可以加另外一味养血的药物--鸡血藤,还有第三个点睛之笔,久病气虚,久病多瘀,一般慢性疾病它一定会气虚,气虚一定会血瘀,再加两味药物,既能养血又能活血的药物前面有当归,这里再加丹参,效果会更好的,气虚了我们还得补补气,这当然用炙黄芪。     

注:忌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足够的倔头睡眠,洗澡次数要减少,少搓,水的温度不能太热,沐浴足矣,不能泡澡。湿疹不是癣,癣是真菌感染,湿疹不能用熏洗、浸泡的方法。5%硫磺软膏局部涂抹,配合中药治疗。

"湿疹",我们老祖先的医学界其实没这个名字,"湿疹"应属于中医"湿疮"的范畴,以多形性皮疹渗出倾向对称分布易于复发慢性化自觉剧烈瘙痒为特点。

张景明教授说,湿疹的样子千奇百怪(多形性),就像泼到地上的水一样,不知道什么形状。

湿疹的症状

湿疹刚起的时候,皮肤上会发痒,忍不住地只想挠,然后一抓一个破, 流点小黄水,干了就结个小黄痂。

遇到热水、肥皂水、湿热会加重,此时皮痒难忍,挠破皮后才罢休,渗出脓水,结痂,反反复复操作不能自拔,慢慢的,皮肤增厚了,色素沉着了,肤色也变得暗沉了。

就像是阴暗墙角的苔癣,铲完了又长,此起彼伏,小雨绵绵的季节里,更是长得茂密。

慢性湿疹究竟是怎么来的?

张教授在《一病一讲》里提到了慢性湿疹的病因病机:

① 湿邪为主,是湿疹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湿邪有外湿、内湿之分。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外部环境的湿邪又会进一步影响内湿,即脾失健运,水谷津液运化转输的功能受到阻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大多有大便溏泄等表现;

湿性驱下,很多湿疹都爱长在下肢、阴部,尤其喜欢根植于脚丫(往往在第一和第二之间),所以这里会经常有湿气(问题轻),甚至脓水黄水流出(问题严重);

其性重浊黏滞,体现在病程长,多缠绵难愈。

② 风邪为辅。

风盛则痒,风邪通常为西医里的过敏原,皮肤病的瘙痒都和风邪有关。

在六淫邪气中,风邪人缘很好,常常和其他邪气联合作案、沆瀣一气,共同危害人体,于是形成了一些更加复杂、难治疗的疾病,比如像湿疹这种老顽固。

张教授总结慢性湿疹的病理机制

看看风邪和湿邪两个“妖孽”闯下的祸:

慢性湿疹剧烈瘙痒,不得不抓挠,同时出现皮肤粗糙、皮损等现象,病因中不仅仅有湿邪、风邪,常常有血虚了

① 瘙痒——是因为受到了风邪。

② 长水泡——是因为受到了湿邪。

③ 皮肤粗糙、脱屑、变厚——是因为血虚风燥。

慢性湿疹的病理机制为:血虚风燥,兼有湿邪。

邪气找到了,病理机制找到了。怎么治疗?

皮肤病虽在皮肤肢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

慢性湿疹瘙痒难耐,伴随多年的皮肤粗糙,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再找到致病的外因邪气,所以治疗原则应当: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具体怎么治呢?张教授在他的课程里,开了方子:

熟地、当归、生白芍、川穹、蝉衣、防风、白蒺藜、白藓皮、土茯苓、苍术、生薏仁、桂枝、鸡血藤、丹参、炙黄芪

我们来分析一下张教授的组方:

养血的金牌方:四物汤

历来一直治血虚,及妇人经病。

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生熟地把原方中熟地换成了生熟地,是因为挠破的皮肤,通常血分有热,生熟地清热凉血、养血的作用更好一些。

〔 当归甘补温通,辛香而善走散,补血又能调气活血,是补血的要药。

〔 生白芍酸苦微寒,平肝敛阴,和营止痛。

〔 川穹《中药学讲义》说:“四物汤”之用川穹,并非以补血,乃为通达气血,使补而能通。

祛风止痒

因为湿疹痒起来,真难受,痒了好多年,派2人过去不管用

所以用得多,量大 ,张教授用了四味药

〔 蝉衣甘咸凉,能祛风止痒,抗过敏,老土话说:蝉衣一用,瘙痒扫光。

〔 防风疏散风邪之要药,诸风药多燥,而防风为“风药中的润剂”,具辛润和风之能。

〔 白蒺jí藜lí一种小刺果果,苦辛温,性升而散,又祛风又止痒,入肝肾经,疗风疮而明目。

〔 白藓皮苦咸寒,入肺与大肠、脾与胃四经,功能清湿热而疗死肌,为风热疮毒、皮肤痒疹特效药。

祛湿,既去外湿,又祛外湿

慢性湿疹者一定要健脾,以健脾为目的的祛湿才能去根

〔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胃的功效,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有热疮的时候,即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

〔 苍术张教授说,苍术是本方的点睛之药,慢性湿疹的患者一定要健脾,因为他便溏,饮食、饭量也不好,所以要用既能健脾又能祛湿的药物,非苍术莫属,有开通上下之功,升疏肝脾之养,通腠理,达肌肤。

〔 生薏仁甘淡,微寒而属土,阳明(胃)药也。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泻水所以益土,故也能健脾。

调营卫,补血补气

〔 桂枝皮肤性疾病,病在营卫,要调和营卫、当属桂枝,气薄发泄,温通血脉,利关节,开腠理,也是属于画龙点睛的药物。

〔 生白芍酸甘微寒,养血敛阴止汗。常常和桂枝一起合用,是桂枝的好搭档,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和第一组重复了,只取一处)

〔 鸡血藤味苦甘涩性温,补血化瘀,又能止血,有补而不滞瘀之功。

〔 丹参久病血瘀,所以既能养血又要活血,丹参也是鸡血藤的好搭档,鸡血藤偏温补,丹参则偏于凉开,两者配伍,一温一凉,一补一开,相辅相成

〔 炙黄芪久病气虚,也要用到补气的药,炙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疮,提脓生肌。

15味药都介绍完了,张教授说,别看这个方子有点大,是因为慢性湿疹这个病本身缠绵难愈,病程反复。

对于老顽固的疾病,打的就是一个群攻之战。我们配伍的方子多,药量猛,派出去的选手多,但是每一味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此才能紧密联合把老顽固疾病干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