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源型乡镇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 孝义市杜村乡矿区治理的调查报告

 道光二十五 2015-12-11

实施矿区修复治理是资源型乡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突出课题。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优势,以土地复垦为突破口,实施生态修复保护策略;以新能源项目为依托,实施产业优化转型策略;以“六权治本”为契机,实施规范矿业秩序策略,取得初步成效。

杜村乡是典型的资源型山区乡镇,是孝义市重要的煤铝资源供应地,但是由于资源逐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矿区治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是矿业秩序整顿任重道远。近年来由于经济持续下行,使得群众就业比较困难,不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回村参与了私挖滥采,监管压力增大。

二是资源开发引发的社会问题影响比较深远。过去在资源开发中,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办法,由于补偿缺乏统一标准,耕地、林地,建筑物、其他附属设施标准不一,乡与乡之间有差异、村与村之间有不同,导致因资源补偿引发的上访问题层出不穷,利益协调成了乡政府主要工作,信访压力成了摆在乡政府面前最大的问题。

三是存在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修复现象。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企业偏面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生态修复,乡政府协调大型国有矿企难度较大。加之资源开发以及生态修复过程中,层层转包,各个工程队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多年的资源开采,导致西梁庄、西房庄、沿家坡、侯家山等村不同程度出现了房屋裂缝、土地塌陷等问题,全乡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区域有十余处,虽然经过地质灾害防治,但是隐患并没有彻底根除。

四是矿权灭失的采空塌陷区难以治理。因八九十年代煤矿开采管理不规范,很多村办、私办小煤窑散落开采,在2008年资源整合后,这些小煤窑全部关闭,引发的自然灾害问题陆续出现,但是没有为此出资治理的责任主体。

五是经济结构单一失衡。过去以资源开采为主,下游产业发展滞后,全乡没有焦化和洗煤产业,铝加工企业起步也较晚、层次较低、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以农林牧为主的第一产业,主要是中老年人经营,仍处于原始生产阶段。虽然2008年以后,一些煤老板转型进行规模种养殖,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

六是管理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确。国营林场承担着林场范围内护林防火、生态保护等职责。杜村乡有昔颉岭、申江沟两个林中村,以及柳、石匣社、白居庄、李家庄、南段王等林边村,林场辖区已经划归林业部门监管,如果林场内出现非法采石和采矿行为,地方政府无权进入林场监管和打击,迫切需要明确监管责任,以防止出现多头管理或者管理缺位现象,产生有责任无人承担的混乱监管局面。

为探索一条资源科学开发、产业多元发展、生态持续改善、社会和谐友好的资源型乡镇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我们本着久久为功,善做善成的指导思想,狠抓了四项策略的实施。

(一)以土地复垦为突破口,实施生态修复保护策略。本着“谁开发、谁补偿、谁治理”原则,推广边开采边治理的办法,长安,北段王等村采取植树种草、覆土绿化、土壤熟化、填埋复垦的生物治理模式;侯家山、西房庄采取土地平整、充填覆土、修建梯田等工程治理模式,已完成了土地复垦工作。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统一的煤铝资源开采补偿标准,成立市、乡、村、矿四级矿村矛盾协调领导组,针对资源开发和生态治理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进行协调化解,并制定《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结合“六权治本”工作,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明确生态治理过程中浅表煤铝资源的配置,并按配置情况收取对应的环境治理保证金,将收取的保证金作为矿权灭失采空塌陷区的治理资金。

(二)以新能源项目为依托,实施产业优化转型策略。总投资约2亿元的20兆瓦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落户该乡,项目依托的农业种植开发项目已经拉开序幕。目前,杜村乡已经配合巨隆光电能源有限公司和协鑫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现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的调研,并协同山西省四海通土地规划勘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土地勘测定界,村企已对项目建设区域内的流转土地进行了逐地块复核。该项目投产达效后,新增500亩种植园,重点种植菌菇、紫花、苜蓿、中药村,配套进行规模养羊、养牛、养鸡,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2万千瓦时,预计年收益3000万元,可解决劳动力200余人,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双赢。此外加大对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以貉狐为主的特种养殖、以燕麦为主的林下小杂粮种植的帮扶力度,依托专业合作社,结合土地确权工作,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种植大户庄园经济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农业产业化扶贫和低息贷款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手续办理上开辟“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以全面推进“六权治本”为契机,实施规范矿业秩序策略。始终保持对私挖滥采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对矿区周边存在的盗窃盗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构建乡村干部、国土及矿管人员、派出所干警三重排查监管、联合打击体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对裸露的大矿开采边角区域进行治理,从根本上杜绝屡禁不止的违法盗采行为。结合“六权治本”工作,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机构改革设置中下放执法权、处罚权,在资源型乡镇增设乡一级矿管机构,配备执法人员,负责所辖区域矿业秩序整治监管执法工作,发现违法盗采行为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依法处理。同时,尽快明确国营林场和地方政府各自辖区的监管责任,以便及时调处边界权属争议和纠纷,并建立长效机制,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形成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良好态势。

(四)以推进镇村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实施社会和谐发展策略。要让农民富起来,就应让农民数量少下来,将农民变成各类产业工人。实现镇村一体化,对有条件的村庄进行集中搬迁,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围绕“一镇两乡”发展一体化,以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为导向,鼓励条件成熟的村庄整村搬迁,目前资源开发村西房庄、程圪垛、南岭、侯家山等村已积极发动群众,准备在中心城镇建成后第一批入住,一体化综改的效果已初步显现。(刘廷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