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砥砺奋进的5年 | 浙江矿山今变绿

 华府的英子 2018-04-02

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获得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浙江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矿业转绿

沿着绿树环绕的柏油马路行驶,翻过一个小坡,就来到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这个位于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青山村的矿山企业,刷新了人们对矿区印象:矿区内,绿树、碧水、凉亭环绕,没有见到一辆运石车,没有发现一块掉落的石头。

展开剩余91%

陪同采访的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同志告诉记者,浙江的矿山已不见“尘土漫天”的旧景致,展现的是“净与美”的新气象。

浙江的矿产资源开发,70%是普通建筑石料的开采,矿山基本上为露天开采矿。早前这些露天开采的矿山,由于布局不合理、技术工艺落后、企业管理粗放,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最突出的就是尘土飞扬、河道淤积、青山毁损。

2005年,浙江省拉开绿色矿山建设序幕,整治矿山无序开采引发的生态问题。 2008年6月,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环保局制定了《浙江省省级绿色矿山创建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又提出“应建必建”的原则,规定在采矿权出让时,要将绿色矿山建设内容纳入采矿权出让合同。

自2012年6月起,浙江明确规定,国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1000米内可视范围,不再新批露天开采矿山,从制度层面保障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绿色矿山建成率的提升。

为让矿山企业承担起治理矿山的第一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浙江严格执行治理备用金制度,促进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要求从矿山开采到矿山闭坑结束全过程打造绿色矿山。

富阳山亚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需要大量的矿石作原料。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富阳山亚公司投资3300万元,引进先进技术,建成从矿山到厂区的3600米全封闭矿石输送带。输送带一头连接矿山,输送出矿石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之后,生产线的另一端便产出水泥,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青田黄垟乡石平川矿区是一个著名的钼矿,早些年这里尘土飞扬、弃碴遍地。如今6家矿山企业经过整治和提升,全部实现废水循环利用、尾矿砂零排放。当地政府还投入资金,启动弃碴复绿工程,使一座数十米高、占地10余亩的弃碴填堆场,变成了漂亮的微公园。

湖州市被列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今年初,湖州市出台全国首个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从绿色矿山定义、基本要求、资源环境要求、企业管理要求等7个方面进一步细化标准,统一依据,为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生产矿山必须符合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限期达到绿色矿山要求,达不到的一律停产。”湖州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到2016年底,湖州绿色矿山建成率达84%。

从只注重经济效益到追求“绿富美”,浙江建设绿色矿山,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目前浙江累计建成绿色矿山415家,建成率由2010年底的8%上升到2015年底的70.3%。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23家、省级绿色矿山118家。

废矿重生

浙江在生态治理中,重视废弃矿山治理,把废弃矿山治理与土地复垦、美丽乡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景观建设等结合起来,给矿坑美容,让废地重生,不仅换来环境的美丽和安全,更为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废弃矿山治理1719个,治理废弃矿井1876个,基本还清了过去矿山开采留下的历史欠账。

废弃矿区“变”出优质良田。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上贾坞区块,2800多亩矿坑复垦为水田,试种的400亩水稻田,亩产达1000斤。

村干部陆英田说,让贫瘠的矿区土地恢复肥力,需要3道工序:“削峰填谷”平整场地、表土剥离循环利用和“移土培肥”提升地力。

“废弃矿地宕面高低不一,既有一些小山包,也有几十米深的矿坑。”陆英田说,“削峰填谷”就是把小山包上的石料或宕渣填到矿坑中去,形成平整区块,然后覆盖上生土和熟土,使耕作厚度达到1.2米。

最后一步是移土培肥,东衡村结合“五水共治”,将需要清淤的河泥吸灌到田里。同时,将养猪场等地的农家肥发酵,用水稀释后直接注入地里,形成“双效肥力”。

除了垦造耕地,东衡村还利用100多亩废弃矿地,建起中心村的安置小楼,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而由600亩废弃矿地改建而来的钢琴产业园区,拥有14家钢琴企业、 18幢标准厂房。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各地把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开发利用有效衔接,产生出“废弃矿山变金山银山”的效应。

宁波市北仑区把海陆村爬山岗牛头颈山的一座废弃矿山进行矿地治理和场地平整后,将土地以2.56亿元出让给宁波铭泰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矿区的山坡高地上建造国际赛车场,如今,全长4015米的赛道初露端倪,赛事大楼正在封顶,赛道、看台等基础设施也在加紧建设。

放眼全省,变废为宝的事例还有很多。遂昌县将废弃金矿洞改造成4A级的矿山公园;舟山市对蜈蚣峙区域的废弃矿山宕口进行整体开发,打造旅游集散中心;湖州吴兴区妙西镇的闲置矿山成为光伏电厂,“绿色财富”取代“黑色资源”……

而在矿业大县长兴,废弃矿山变身主题乐园引来200亿元投资的故事更让人津津乐道。

2015年,上海龙之梦旅业投资公司在长兴县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考察时,发现了关闭多年的陈湾石矿。这个矿区有个20多亩的深潭,一侧是经年开采形成的石灰石陡峭山壁,旁边还有一片复绿后的大草坪。

独特的地势和景观,让龙之梦着迷,不久就签下了整个矿区及周边1.16万亩土地,投入200亿元打造龙之梦乐园,项目包括7个主题乐园、11家酒店、13座剧院、一个太湖古镇、野生动物园、马戏城和盆景园等,规模是上海迪士尼的4倍。据悉,这个重大的浙商回归项目从2016年4月8日开始施工,预计在2019年正式建成。

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宜建则建,如今,浙江不同“身份”的废弃矿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正不断发挥放大着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来源:《今日浙江》2017年第十四期,作者 叶慧 李风)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