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

 changanqf 2015-12-1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


     一、风险产生流程分析
     ①放贷机构对客户房屋信贷。(放宽信贷条件,使信贷资金大量投放和信贷信用风险聚积,使社会经济中货币流动性增加,短期内推动了购买力并使房价上涨,形成投机,经济繁荣只是成了一种假象。对放贷机构和客户来说,当时对信贷归还风险的估计是以预期房价上涨为前提,但是房价超过了内在价值则必然下降。
    暗藏着严重的信贷风险。因为:1、放宽信贷条件就存在信用风险,信贷资金回收将成为问题。2、放贷机构的信贷资金有限,不可能持续大量放贷,随着投机性购买力的耗尽而房价下降,对房屋投机失败者开始产生,对房层信贷的归还成了问题,信贷风险中最重要的信用风险显现,市场风险随后而来。
    ②放贷机构转移信贷风险。贷款机构最明白这种风险。于是利用金融产品创新,在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上转移信贷风险。
    ③金融投资机构和其他投资体为了取得更多货币而大量参与。这时的这些投资机构和投资的人们,将有余的货币资金投向了金融创新产品,以一种纯粹的追逐更多货币(利润)为动机,忽视了金融衍生产品背后真正的风险---信贷回收与房价的理性回归。
    ④信用风险产生了。放贷机构信贷供给到了尽头,因为放贷机构的信贷资金有限,同时房价理性回归而出现下降,购房者损失而出现不能还贷。信贷信用风险产生了,这是源头。然后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向整个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传导。购买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最后接盘者成为信贷风险损失的承担者。而放贷机构则成功脱身。
    ⑤信用风险的承担者是银行、各种投资机构、人们。表现是:1、参与金融衍生产品的是拥有大量货币资金的银行、投资机构和现金充足的各种经济实体、人们。2、谁越想在金融市场上投机获得更多的利润货币,就会大量购买金融衍生产品。则在这种金融衍生产品上投得越多,损失越大。3、银行损失巨大、投资机构损失巨大和大量投机者损失巨大。4、银行损失导致流动性下降、资本足充率下降、抗风险能力下降而大量关闭。
    ⑥风险扩大,经济危机产生了、并向世界传导形成世界性的危机。1、银行关闭导致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下降和存款支付的能力下降,存款人对银行信用下降。银行流动性吃紧。2、实体经济不能获得信贷支持,或/和本身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损失,流动性下降,影响生产。3、投机的人们投资损失,消费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物价下降,反过来又影响银行和实体经济的流动性。4、综合上述因素,经济整体受冲击。
     二、损失的是民众财富
    由于放贷机构对信贷授信中的信用风险放纵,使信贷信用风险放大、传导的金融、经济危机必然带来损失。政府出资只是保持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继续存在和运行,因为涉及到很多民众的利益,即民众有大量的货币为代表的财富委托给这些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最后的直接损失承担者:
    1、要不就是投资者自己承担,包括向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委托的民众,如果损失的机构有资本实力则可以承担下来,如果资本实力不足则只好关闭,再一次转给向这些机构委托的民众。
   2、要不就是政府出手,通过没有物质基础的虚增货币(仅是一种货币符号)来弥补,通过降低货币内在价值来弥补,使拥有货币的人们都担了一点损失,则持有货币的机构和人们持有量越多损失越大;
   3、要不就是政府出资用财政盈余或赤字来弥补,最终由民众通过税费来承得,盈余财政是由以前的财富积累弥补,赤字是由未来的财富弥补,后者的负面影响大于前者的负面影响。
    危机的危害:1、货币贬值,民众和经济实体持有货币反而带来损失。由于信贷机构对民众、经济实体大量授信,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流动性增加,使单位货币的物质民生内在价值减少,或在单位货币内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民众和经济实体购买力增加,一时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带来经济繁荣,就业、税收、国际贸易都会出现增长,但是必然的物价也在上涨,这就从民众和经济实体的预期上进一步推动了物价上涨,而事实上使单位货币的物质民生内在价值减少,出现货币贬值。
    2、国家、民众、经济实体都受损。由于物价上涨,使民众消费开支增大,因此民众比经济实体先知先觉,因为民众手中的沉量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了。而经济实体则在开始时偿到了甜头,随着物价上涨而对产品上涨售价,因为在原材料没涨价前的产品库存量底而现在物价上涨,带来了更多盈利;但是问题是在持续的生产经营中,物价上涨后使成本开始上升了,这时经济实体要不保持原来售价使自己亏损,要不就是继续涨价实现盈利。物价持续上涨耗尽了民众的购买力或民众担心未来生计而开始减少支出,面对上涨的物价消费行动得到控制,反过来先知先觉的是经济实体,因为产品销售量开始下降,即使经济实体保持了盈利的物价但由于销售量低于了保本线而出现亏损。经济实体亏损了就带来减少员工工资、减员而使民众收入下降、就业量减少、国际贸易下降、国家税收减少。而国际贸易减少就使一国危机传导入了贸易往来密切联系的他国,进而向全世界扩散。
    三、危机的本源
    危机的本源是人们对物质财富计量预期严重偏离产生的后果,即通过一种叫货币的符号和符号值来计量物质财富,预期上涨为不创造物质都可取得更多货币提供了机会,则引来大量的人们投机;但是,预期必然要回归到货币本来的内在价值计量,则投机的人们持有的高于物质内在计量的货币投资就会损失。
最根本的是政府的导向和由此影响的民众预期。政府为了使经济增长,引导民众对经济未来保持成长的预期过高,预期促进了民众过渡消费,即认为未来能充分就业实现稳定经济增长和民众收入;这就使包括政府财政在内的经济实体开支增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增长、民众消费(减少对未来的计划而超过现有存贮量的)现在大量支出、国际投资者涌入,经济生活中货币流动性增长,推动了物价上涨。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看,只是危机的引发点在贷款方面。
    1、放贷机构没有控制好信贷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导致:一则产生了大量放贷效应,二则对信贷流动性失控,表现为信贷回收困难。
    2、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不合理利用。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使信贷风险转移,将放贷机构的个体风险向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转移,风险被扩大,使单个放贷机构可控的风险变得不可控。
    3、最根本的是经济中、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机构和人们为了追逐更多的货币,而不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使大量的货币创利行为与真正的物质创造脱离。投机行为助长了风险。
    4、世界经济一体化使风险跨越了国界,形成世界经济危机。特别是以美元这种国家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的角色,被货币发行国利用,大量发行没的物质基础的货币来拯救本国经济、金融,因为怕影响本国实体经济,从而使更多的货币脱离于实体经济,并且美元的内在价值下降,表现为贬值。而事实上是困难重重,因为增加货币量就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导致物质产品的进一步货币计量加大,他国持有的美元则内在价值下降,形成了美国利用美元来无偿地占有了他国财富。
    5、还有一点,就是政府的政策和信息导向,这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很大影响。如对放贷机构、人们的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预期作用足可以使预期变现行动。
    四、解决危机的措施
    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合理引导,使民众保平稳的消费开出,适度控制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生活中的流动性;促进实体经济提高物质创造力来增加财富,而不能脱离物质财富来以物价上涨、金融创新等纯粹的对货币量的追求。从另一角度说,如果不创造物质财富而使用货币与物质财富的替代符号(货币)、大量发行货币或金融创新来谋取货币量的增加,实则是对专心于物质创造者的掠夺,必然带来危机,因此政府应引导民众减少对货币的投机行为。
    1、放贷机构回归于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基本功能,并且金融创新的衍生产品也应为金融基本功能服务。
    2、放贷过程中要重视信用风险,一定要保障信贷能回收,只有把握住这个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才是最重要的,即控制风险的源头。
    3、创建人类统一货币。不能以区域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因为区域货币是出于区域需要为本区域服务的,非本区域的人们持有,如果出现货币贬值则直接带来损失。
    4、货币必须要盯住物质民生的内在价值,并保持货币计量中内在的物质份量稳定。
    5、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同时,政府不能无所事事,应从利于人们民生的角度参与引导和控制,不能否定市场的作用,也不能否定政府的作用。
    6、机构和人们等实体经济要专心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机构和人们等金融行为要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充分服务,不要为了纯粹的追逐更多货币量而脱离于实体经济,即脱离于物质财富的创造。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在经济运行规律中,更多地生产物质财富才是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的根本;民众和经济实体存贮的财富和对财富的运用是以货币形式由自己和/或主要通过金融域和财政域为中介在生产域中产生增值。脱离生产域的增值是没有物质财富基础的。要防止危机,就要引导民众合理预期,专心物质财富生产,合理消费,把好推动没有物质基础的货币流动性增长这个扎口。扎口由三股力量控制:一是民众存贮的以货币符号表示的财富,二是金融域内以货币符号表示的财富,三是财政域内货币符号表示的财富;关键要货币符号总量与计量的物质财富总量对应,并相对稳定,货币量随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增长,超过了引起膨胀,太少了引起紧缩。

(本文思维来源于《旦论  方法思维与时空观》295页至308页内容)




作者:刘邦银,经济师、会计师。有专著《旦论方法思维与时空观》、《农村信用社业务与金融投资理财常识》《农村金融安全保卫理论与实务》,在国内经济管理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anlen88,QQ413718509。电话:028-85357050,15882315521。邮编:610044,地址:成都市科华中路新五号1606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