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当随己意

 m云墨 2015-12-11

鉴赏

艺术




时代更移,艺术样式在演变,这是人创造意识的体现。笔墨视为国画的重要因素,也是样式的变换。先入为主,先存的淘汰后来重复的。

笔墨与时代关系不大。一个没落的时代可以产生一批大师,一个辉煌的时代未必能出现巨匠。站住脚的笔墨主要是因为操笔人的匠心,同时同地同胞也有俗手巨匠之别。石溪画跋说:“小人习其技,君子通其神。”志趣好恶不同,蒙养技艺之差,使作品拉开了档次。小家子画面中卖弄的是技巧,大师画面上笼罩的是一种神秘气氛。什么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笔墨,是用不着去考虑的,追随时尚笔墨和模仿前人笔墨一样,都是陷入了盲目性。笔墨随不随时代无关紧要,紧要的倒是当手下这管笔舞起来的时候,有没有动心的生活感受支撑和必要的修炼准备。胡涂乱抹妄称意笔,何意之有?如射击不设靶子,纵然潇洒一挥,不过是花架子而已,没有含点就是画人常说的笔底下没东西。这个“东西”是啥,长于形象思维的人都会做出独特的回答。然而,这个含点笔简意繁,一中有万。似乎笔、形、意、章都大而化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微广大俱在。


笔墨当随己意,笔墨的追求体现着自己的意图。作者素质决定笔墨优劣;对于画,人由生到熟,由偶然到着意,由一般到独特,有个过程。操之过急笔墨浮燥。心手相应需要功夫,有了功夫去画几张商品画也算过得去;不会画,会画,画不会,这是三个层次。然“画求熟外生”是第三层次。会画以后不断去探求不会画的东西,进入第三层次是关键的时刻。要么由熟到俗,要么运用以掌握的熟练技巧投入笔精墨妙的高品位追求。有才气的画家满足既得名利实在可惜,但多数是对艺术二字理解的失误,造成漫长的跋涉而一直没有突破。于佑任先生讲,“气质变化学问深时”,没有一个不想笔下大气,然而大气的作品却很难出现。气质不同是对生活和蒙养领悟的不同所致,己意也有个由低品位到高品位的过渡升华过程。收敛纤弱的,释放遒劲的;摆脱繁杂,提纯简约;放松形色对笔墨的约束,强化意念对笔墨的主宰,这些都是写意笔墨发生转机的重要因素。老到凝重还是清丽娟秀因人而异,不必攀比。


许多字写的不错的画家,画起画来一点笔味也没有了。究其原因,形色所拘。运笔的抽象美意识在字面前称得上元帅,而在形象面前却似奴隶。笔墨能否征服形色,能否克服惰性,是随己意还是随他意的关键。


近来画展大奖赛各种征稿很多,国画的出路多了,然而笔墨的醇味显然衰弱了。制作风成为时尚,洋洋洒洒的笔情墨趣不见了。据说这是经济大潮的冲击,我想,冲击古来有之。媚俗的作品多半屈从于金钱和权势,或者还有虚名和奖牌,也有低俗的审美意识驱使流露,使得貌似“深入”堆满画面笔画的匠作堂而皇之誉为力作,这些都是时代的悲剧。误使许多青年撇开天性追逐小成,失去成就大器的机会。细想起来,“春宫册”,“祖宗遗像”,以及绝无生机的因袭古人的作品,这些都是面对冲击吃了败仗的,美术史很少记载。纵然卖了些钱,得了几块牌,未必得到事业上的满足。


市场经济哄抬出一批画家,如同科举制度考取一批达官贵人一样,草包也有,真格的也有。眼下的考官虽是画商,能否永垂青史,则取决于一代一代学者的去伪存真。画商可能识画,但多数随行就市。画家听从人家摆布显然委屈了自己的追求。扬州八家面对盐商巨富仍然随意挥洒,可谓学者风骨。八大山人生时画价不高,历来令画人五体投地,怕也是一种活法。应该呼吁那种洋洋洒洒的中国画笔墨精神。





王金岭艺术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