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在线手机版

 丰榕1877 2015-12-12
聚甲酚磺醛与氟尿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的比较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9卷 短报
作者:陈美金 陆瑜
单位:陈美金(古田医院,福建 古田 352200);陆瑜(古田医院,福建 古田 352200)
关键词:聚甲酚磺醛;氟尿嘧啶;类锐湿 疣;甲苯磺酰化合物;甲醛;局部投药
  [摘要] 目的:比较聚甲酚磺醛与氟尿嘧啶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聚甲酚磺醛组41例(女性,年龄31 a±s 12 a)用36%聚甲酚磺醛液棉片紧贴疣体 15 min, qd, 疗程3~12 d, 氟尿嘧啶组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2 a±14 a), 用25%氟尿嘧啶液棉片湿敷疣体10~15 min, qd, 疗程5~13 d。结果:聚甲酚磺醛组显效87%, 局部微疤皮肤白斑17%,15~30 d内,复发率21%,1~3 mo复发率0,氟尿嘧啶组显效84% ,局部微疤与皮肤白斑43%,15~30 d内复发率48%,1~3 mo,复发率31%,局部微疤与皮肤白斑及复发率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聚甲酚磺醛与氟尿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相似,但聚甲酚磺醛组复发率较低,且不良反应少。
[-hzh-]   [分类号]R978.69; R979.12; R75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669(2000)02-0145-02
  聚甲酚磺醛(policresulen)是一种新型广谱抗菌药。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皮肤科应用聚甲酚磺醛与氟尿嘧啶液治疗尖锐湿疣(CA)93例进行疗效比较。
  病例选择 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尖锐湿疣病人93例,病灶经醋酸发白检验均 为阳性,分2组,其中聚甲酚磺醛组41例,均为女性,年龄31 a±s 12 a(19~ 4 3 a),病程19 d±6 d。氟尿嘧啶组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2 a±14 a(18~46 a) ,病程17 d±5 d。女性多为外阴部;男性为冠状沟包皮粘膜部。2组病例及病损大小相似,多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成簇状分布。
  治疗方法 聚甲酚磺醛组用36%聚甲酚磺醛液(德国Bykgulden药厂生产,商品名爱宝疗浓缩液。进口药品注册号:X930534)适当涂擦外阴后,以36%聚甲酚磺醛液棉片紧贴疣体上,每次敷贴时间为15 min,但可根据病变大小适当延长时间,用棉签稍加涂擦疣体根部,以促使疣体脱落,每日1次,而后隔日放入聚甲酚磺醛栓(德国Bykgulden药厂生产,商品名爱宝疗栓,每粒90 mg),巩固治疗,以防复发,疗程3~12 d。氟尿嘧啶组用棉花或纱布保护好疣体周围的正常皮肤,用棉片浸25%氟尿嘧啶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湿敷在疣体上,时间为10~15 min,每日1次,疗程5~12 d。
  疗效标准 痊愈:疣体全部消失;有效:疣体数目或面积减少50%以上;无效:疣体数目或面积减少<50%。
  结果 聚甲酚磺醛组用药3~12 d后,痊愈29例(71%),其中治疗3~6次者13例,7~10次者12例,10次以上者4例,最少治疗3次,最多12次,但痊愈29例中6例在治疗5~30 d后又出现新疹,再用聚甲酚磺醛治疗3~6次后未出现新疹,有效7例(17%),全组总有效率88%,(痊愈率+有效率为总有效率),5例无效,此5例无效与7例有效配合电 离子治疗仪去除疣体。总共29例又随访1~3 mo无复发,有5例(17%)出现局部微疤与皮肤白斑。使用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仅部分病人有局部烧灼感或疼痛感,均能坚持治疗。氟尿嘧啶组用药5~13 d后,痊愈35例(67%)其中治疗5~8次为16例,9~13次为19例,最少治疗次为5次,最多13次,痊愈35例中有17例在15~30 d后又出现新疹,再用氟尿嘧啶液治疗8次后治愈,有效9例(17%),无效8例(2例局部渗出血较多),全组总有效率为84%,8例无效均改为电离子治疗仪或(和)激光治疗仪去除疣体,随访1~3 mo, 痊愈的35例复发11例(31%),局部出现微疤与皮肤白斑15例(43%),2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2组出现局部微疤与皮肤白斑及复发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讨论 聚甲酚磺醛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坏死或病变组组[1]及异位柱状上皮,而对健康组织无影响,使用时无需保护正常皮肤,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对潜伏感染的区域能够大面积涂擦使用,这可能是导致复发率下降的因素,本文的8例有效、5例疗效欠佳与疣体的面积及其底深度有一定关系,对新生疣体疗效可达100%。氟尿嘧啶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2],而高浓度氟尿嘧啶液对正常皮肤刺激性大,只能选择性地 作用于肉眼可观察到的疣体,而对潜伏感染区域的皮肤不能大面积涂擦使用,这可能是导致其复发的部分因素。
  本组资料表明:聚甲酚磺醛与目前常用的治疗尖锐湿疣的氟尿嘧啶药物相比,前者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较低,具有使用安全、简便的特点,病人很容易接受,是目前治疗尖锐湿疣新型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刘文翠. 聚甲酚磺醛治疗子宫颈糜烂[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 17: 114.
  [2] 吴志华,主编. 现代性病学[M]. 第1版.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P 164-74.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2000年3月;19(2):147.
[收稿日期]1998-04-08
  [接受日期]1998-08-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