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步练习】2015

 觅991 2015-12-12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在中华文化史上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的是(     )

A.春秋百家争鸣                                   B.秦的统一

C.汉代儒学独尊                                   D.隋唐时期

选A。春秋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A符合题意;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B不符合题意;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C不符合题意,不选;隋唐时期,古代文化进入了全盛时期,D不符合题意,不选。

2.1074年,沈括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继承了中国古代“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说法,提出了形成雁荡山独具奇特地貌的原因,“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学史上,首创了“流水侵蚀”的概念。可见(     )

A.“流水侵蚀”概念的提出源于沈括的智慧

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选C。沈括在900多年前首创“流水侵蚀”的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C项正确。文化源于实践,受社会实践的影响,A、D两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3.《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选A。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排除。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这说明(     )

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选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③说法错误,④不是材料所表明的,故排除③④。

5.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     )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

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选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当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排除;③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事实,排除;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生动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④正确。因此选C。

6.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逐渐落后于其它某些国家。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在发展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②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

③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④任何先进文化都是工业文明带来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选A。中华文化由古代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到近代衰微,说明①正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说明②正确;③表述错误;只能说“工业文明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不能说“任何先进文化都是工业文明带来的”,④说法不正确。故选A。

7.《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目的在于“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中华再造善本”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典范,它使珍善孤本化身千百,分藏各处,妥善储存,保证传承,扩大传播,对善本保护起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下列对于中华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古籍的出版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B.中华古籍全书是独一无二的

C.中华古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中华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选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中史书典籍的相关知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故选C。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A、D本身说法错误;B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8.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④中华文化已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选A。“中国结……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此①②观点正确,符合题意;③④说法不符合事实。

9.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维新运动出现

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选A。本题考查文化衰微的原因,故①②正确。③④恰好相反,维新运动有助于思想进步,洋务运动有助于国家强大。

10.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最主要的见证是(     )

①汉字 ②文学艺术 ③史书典籍 ④科学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选C。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源远流长是强调中华文化起源早,并从未中断,故①③符合题意,应选C。

11.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此,必须(     )

①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要全盘吸收

④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选A。③④没有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故排除,①②符合题意。

1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B.统领世界文化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选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和原因,所以中国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故选A项。B项说法错误。D项与修史无直接联系。C项中“传承文明”符合题意,但“开拓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

13.考古学家通过60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14.阅读下面两幅图画和材料:

材料:《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战国时期,私人撰述史书有了较大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战国策》。汉代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史书——《史记》,被列为正史之首。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史料收集广泛、考订精细。清代是修志成就最大的时期,所修方志体例严谨、种类齐全、数量甚多,全国各省、府、州、县都开馆修志。

以上图片和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1)图片和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很有说服力。

(2)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