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10-31

【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二、预习内容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和“     ”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         ,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           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     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人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5)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面临西方          的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其特征的见证,                是很有说服力。

2          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性,即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中国     的日渐没落和西方     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     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     的领导和      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二、学习过程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2、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课堂教学:

1、 完成课文各项活动设计,体会课文概要。

2、是非辨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应归功于汉字的发明史和史学典籍存流。

3、核心讨论:中华文化具有其独具的特色,但它与西方文化不相容。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   ②仅有汉族使用汉字   

③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④汉字是中华文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淹没  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入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不,就会被别国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例如: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民间故事花木兰制作的动画片在我国热播就说明这一点。所以我们要(  )

A 积极保护民族文化,反对他国开发利用     

B 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C 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D 发展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文化产品

4、关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它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方面  

③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和睦交流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排斥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中华世纪坛序》:“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为什么?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得到大发展 ③秦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宋朝时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⑤隋唐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⑥元朝时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衰落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 )

A.文字    B.史书典籍    C.音乐    D.绘画

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创造性    D.包容性

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2006117日由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题“以儒学乐观稳定的思想迈向未来”的儒家思想研讨会在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举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各国文化可以交流,但不能相同

6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现象较为严重。于是,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