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宋哥窑

 執古御今 2015-12-12

真正的宋哥窑只有一种:胎质不是瓷胎,釉色只有米色(浅白色),釉极厚,釉面有皱纹,釉面莹泽如新,釉面有柔和的酥光宝晕,釉色和开片纹的色彩较淡雅,开片纹是大开片(铁线)中有网状(鱼子)的金丝,而且纹线的色彩和形态都是有规律的。南宋早期相传俩兄弟都在烧窑,哥章生一烧制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弟章生二烧制白胎和朱砂胎青瓷。因烧制开片纹瓷器的是哥,所以称哥窑,又因哥窑是南宋时期,又称为宋哥窑。宋哥窑的特点:一是瓷釉面有似开片的纹线,是纹线有二种以上的色彩组成了开片纹。人们把有几种以上色彩的开片纹称为“金丝铁线”。元末新烧哥窑也有几种以上色彩的“金丝铁线”,如何区别宋哥窑与元哥窑呢?小编认为应从金丝铁线的质地、形态、色彩特征来分辨宋哥窑与元哥窑。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分辨一下宋哥窑与元末新烧哥窑的特征区别以及开片纹、纹片类瓷器的产生时代,让大家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宋哥窑。

真正的宋哥窑特征

1.胎质不是瓷胎,胎色呈土黄色。手敲器物的器声似紫砂器声。

2.釉质纯净莹润,釉色为半透明如乳状的米色(浅白色),釉面不平,釉面任何地方均有皱纹,皱纹产生柔和的酥光宝晕。

3.釉面有少量的微细棕眼(高倍镜才能发现),孔洞较深,洞口为缩口并常带黑色。

4.釉中气泡少,气泡少有亮光,因釉层浓厚气泡不易冲岀釉面。

5.釉极厚,内外釉的厚度相当于胎骨的厚度。

6.金丝铁线只有一种开片形态,就是自然大开片中有细开片呈网状(鱼子),黑线只与黑线相交,红线周围的直线与黑线相交。

7.大开片纹线呈黑色(殷红色,线两边约带黑色),细开片纹线呈红色(线两边为淡黄色)。

8.黑色、红色纹线均呈浆状,这种色浆是从釉质中溢岀釉面且平齐,釉面没有开片纹线的任何间隙或裂缝。

9.造型多仿古代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而且多以棱形器为主。

10.器物内外釉中的开片色彩和形态相同。

11.器物内壁底部有缩釉现象。

12.器物造形精致釉面莹泽如新。

13.器物圈足处的釉处理规正整齐,放在台上见不到露胎的圈足。

14.器物的圈足与口沿多以椭圆形造形。

15.器物体重,上手有沉重感。

16.器型多为手工琢器,圆器较少。

17.手摸釉面较光滑,感觉不到开片纹的存在。

18.器物没有紫口铁足现象。

19.釉中没有聚沫攒珠现象。

20.黑色开片的边最多达七个边并形成大片。

如果没有以上这些特征的哥窑不是正宗的宋哥窑。因为以上的特征符合宋代的制瓷风格,有些特征是不能逾越的。小编每每欣赏宋哥窑的金丝铁线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金丝铁线不只是大开片中有网状的细开片(鱼子)图案,这已经给人们带来了遐想。现又发现黑线两旁的金丝直线与它相交,在白色釉底的长方形衬托下形成了似长短不同形态不同的毛毛虫、蚯蚓,如果把网状的鱼子看成泥土,那么就似满土的蚯蚓,实在叫绝。这些种种图案的形成,称宋哥窑的金丝铁线是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恰如其分。宋哥窑啊!哥窑!它是世界艺术品之孤种!

过去人们将元代新烧哥窑当成宋哥窑来看待,元代新烧哥窑的开片纹较粗糙,裂缝明显,是胎质釉质膨胀系数不同引起。所以人们就认为宋哥窑是缺陷美,其实宋哥窑的金丝铁线是最完美的艺术美,是自然的一幅图画。宋哥窑的铁线(黑色)有似色彩金属丝镶嵌在釉中一般的美丽。宋哥窑的铁线只不过是一种黑色(深红、殷红色)的色浆溢岀釉面而平齐,从侧光看纹线,釉面根本就见不到裂缝的存在。金丝(红、黄色)纹线与铁线有同样特点,而且带隐裂的感觉。

宋哥窑的“金丝铁线”是釉中色元素引起的

1.铁线与金丝的纹线是同一种颜色,只不过铁线稍粗些,红色深些呈殷红色,而金丝的红色浅些,金丝线两旁呈黄色(有的铁线带青、绿等色,可能是烧制气氛不同而铁线颜色不同)。

2.铁线、金丝的颜色是一种带色浆的东西从釉中溢岀釉面,没有任何裂缝间隙。这就否定了有些人说金丝铁线是炸裂的开片和炭黑水、墨汁、烟熏造成的谬论。

3.宋哥窑器物内外釉有一部分釉面只有铁线而没有金丝。这说明釉中的色元素没有调均匀造成的,同时也否定了金丝铁线是从胎质颜色引起的说法。

4.在器物的圈足露胎处,发现从釉质的色浆线条延伸到圈足上。这又一次否定了金丝铁线是胎质和釉质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的裂纹以及从胎质颜色引起的金丝铁线。以事实再次驳了有些人说哥窑金丝铁线是岀窑后人工上色的谬论。

从以上宋哥窑金丝铁线的特征来看就与元代新烧哥窑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可作鉴定宋哥窑与元哥窑的依据。

宋哥窑开片纹的艺术生命力

宋哥窑开片的艺术在于它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这引起了历代帝王学者们对它的诗情画意。北宋晚期的宋徽宗皇帝曾对哥窑开片的赞美诗句有:“裁剪冰绡,打叠数重”。只要见了真正的宋哥窑实物,对徽宗皇帝的两句诗不难理解。宋哥窑釉面开有粗黑的大片纹线似生丝状,似冰裂线状,似剪裁了的生丝小段。而那细红的小开片纹呈一层又一层地重叠在一起。后人称它为“鱼子”。

著名美学大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先生对哥窑裂纹评价为“涣散之美”。他说:“自然创造之美在于无为而成,不为机心所拘;不为法度所限,如水上行风,涣然而合,涟漪为散,散而有文,一切都在无意中”。

宋哥窑釉面的开片纹线、开片形态、纹片色彩很有自然的层次感,它们组合了美妙的画面,它是人们无尽的遐想源泉。艺术的美是有生命力的,哥窑已离千年的人们仍然喜爱它,中国爱不释手的陶瓷很多,用爱不释手的外衣套在宋哥窑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

宋哥窑开片纹的新发现

宋哥窑釉面开片纹的形态色彩实在引人注目,小编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露胎的圏足上有带颜色的条纹横在上面。用高倍镜观察,这种带红色的条纹线是釉中的金丝线引伸到胎足上的。根据这种特殊现象,小编作以下推测:

1.宋哥窑釉面的开片纹线不是因为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片。

2.宋哥窑釉面的开片纹线是釉质中添加了其它带色彩的元素而造成的“金丝铁线”。

3.宋哥窑的开片纹线与釉质结构紧密是釉中带色彩的元素溢岀釉面的结果。

4.宋哥窑的金丝(红或黄色)开片纹线有规律性是因为色彩元素在釉质中的均匀性。

5.古人说宋哥窑的开片纹线没深入胎骨而在釉内是符合实际的。

6.宋哥窑的色彩开片纹与胎质颜色无关。

7.宋哥窑釉质中添加色彩的元素不同,“金丝铁线”的色彩就不同,怪不得有的铁线带有黑、殷红、青、绿等色。

8.以上的这些特征现象要想仿宋哥窑谈何容易。

哥窑也有“紫口铁足”,但条件是:哥窑的胎质是瓷胎;;胎色带黑褐色或黑灰色;釉质较薄的情况下哥窑才见到“紫口铁足”。如果哥窑的胎质是砂胎,而砂胎色是土黄色釉质较厚就不存在“紫口铁足”现象。

小编在百度文库资料见到关于鉴定哥窑的条款上说:“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把“聚沫攒珠”特征往哥窑身上安。这位专家论述鉴定哥窑的基本特征都互相有矛盾。观察“聚沫攒珠”现象要有几个条件:首先釉质要清澈透明;沫的颜色和形态能看清楚;攒珠(大小气泡凑集聚拢并重叠现象)能看清楚。既然哥釉深浊不清透,不知专家用什么科学方法去观察哥釉里的“聚沬攒珠”现象。

因此,小编认为哥釉里不存在“聚沫攒珠”现象。不能混淆官、哥窑釉的特征。对于目鉴器物来说对特征概念不能混淆,不能张冠李戴。为什么故宫压破的哥窑碟,南京专家认为是官窑碟,可能是跟特征概念混淆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宋哥窑古人论述了诸多特征,从未见到有“聚沫攒珠”的说法。这可能大多人们对真正的宋哥窑实物见的少,是个别人臆断哥窑“聚沫攒珠”特征而已,但这种臆断的特征害人不浅,这使人遇上真伪哥窑不识,遇上官、哥窑不分,遇上赝品为真品,遇上真品为赝品。

宋哥窑与元哥窑的实质性区别

由于宋、元哥窑被专家指鹿为马以来,人们都将元代哥窑认定为“宋哥窑”。其实宋、元哥窑有实质性的区别:

1.宋哥窑是南宋早期章生一哥窑的产品,元哥窑是元末时期景德镇的产品。

2.宋哥窑的胎质是陶土,扣之其声不脆;元哥窑是瓷胎,扣之有金属声。

3.宋哥窑的釉极厚常岀现缩釉现象、元哥窑釉相对较薄并少见缩釉现象。

4.宋哥窑的制作工艺采取手工拍坯制器;元哥窑大部是旋车拉坯的圆器。

5.宋哥窑的造型多仿古青铜器的造型;元哥窑少见仿古器之型。

6.宋哥窑的釉色有两种:一是米色,二是豆绿(可称粉青、豆青)豆绿釉较少;元哥窑的釉色多为米黄、浅黄、中黄。

7.宋哥窑的开片纹有规律性(金丝纹始终在铁线纹的中间并成网状的鱼子);元哥窑的金丝铁线相互交错,没有规律性。

8.宋哥窑的金丝铁线与地釉能组合成多种图案来;元哥窑的金丝铁线很单调不能组合成图案。

小编主要是提醒人们要把宋、元哥窑分清楚,要正本清源,并不是贬低元哥窑的收藏价值!

宋哥窑与元哥窑质地形态色彩对比

宋哥窑金丝铁线的质地:宋哥窑在烧制中能形成金丝铁线主要是在釉中添加了一种色元素,而这种色元素在高温的釉中有极强的扩散和延伸性能,这种红色的釉浆从釉中延伸到了露胎的圈足上面。这种红色釉浆扩散形成了有规律的金丝铁线。金丝铁线是一种带彩色的釉浆,金丝铁线已经与釉质融合在一起,犹如镶嵌在釉中的彩色纹线。严格地说,宋哥窑的金丝铁线不能称开片纹,它并不是釉面开裂所形成的色彩纹线。

元哥窑金丝铁线的质地:元哥窑能形成金丝铁线主要是釉面有开裂的纹线,通常称为开片纹。这种开片纹的色彩质地是胎釉中所含有少量的铁元素或其它能产生黑色与黄色的元素所致。

宋哥窑金丝铁线的形态:小编打个比方,铁线就像一条条无缺口的防线,铁线与铁线的相交而形成了一块块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而金丝网状(鱼子)就被围在这些几何图形中,金丝网状的边沿处有无数直线条与铁线的多边相交,但金丝线绝不会穿过铁线。宋哥窑釉面的铁线、金丝、底釉等能组合遐想的多种图案来。

元哥窑金丝铁线的形态:铁线是无数小块状组成,人们称百圾碎,金丝与铁线相交是杂乱无章,金丝铁线的纹线看不岀有规律性,釉面整个开片纹不能组成一个遐想的图案来。

宋哥窑金丝铁线的色彩:宋哥窑的铁线颜色有黑红、紫红、青三种,金丝颜色有浅红、浅黄、浅紫红三种。这些金丝铁线颜色的产生,是由米色釉、豆绿釉和窑变决定的。

元哥窑金丝铁线的色彩:元哥窑的铁线只有一种黑色,金丝一般为黄色或浅红色,绝不会岀现紫红色的窑变色。

宋哥釉及宋哥窑窑变纹线(金丝铁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宋哥釉是釉质元素决定,金丝铁线是色元素物质在窑变中决定。宋哥窑釉色有两种:一是米色,二是豆绿色(添加了色素)。釉质是由氧化硅、氧化砷、氧化铅等元素烧成乳浊的玻璃白釉来。有一种米色釉的宋哥窑就是带乳浊的玻璃白釉质。这种釉基本不含氧化钙元素和氧化铝元素,因此釉质不会玻化(玻璃相),这种玻璃白釉当在高温冷却时釉面会岀现高低不平的皱纹,但釉表面还是较白净而给人们一种酥光宝晕和历千年莹泽如新的感觉。这种乳浊的玻璃白釉是清代珐琅彩用的“玻璃白”打底釉,也用在粉彩画工艺上,是清代首创。这种玻璃白釉主要由氧化砷元素形成乳浊,氧化铅为助熔剂,氧化硅为釉质的主要原料。那么南宋早期就采用了氧化砷元素制乳浊釉的话,这种玻璃白釉就向前推进了几百年。

小编认为本人收藏的这类金丝铁线的六棱形宋哥窑壶是真正的宋哥窑,其理由如下:1.符合明代晚期箫泰的<<博物要览>>论述宋哥窑金丝铁线窑变:“状类蝴蝶、禽鱼、麟豹”图案特佂。符合箫泰论述宋哥窑的金丝铁线窑变:“变色或黄或红紫”的特征。2.符合清代晚期许之疴论述宋哥窑的:“釉米色”、“多断纹隐裂如鱼子”、“无釉之处所呈之色其红如瓦屑”(指胎色)、“历千年而莹泽如新”(指釉质)。3.这类金丝铁线的宋哥窑器物上的时空特征很明显。小编郑重向您推荐金古珍藏龙泉青瓷,欢迎藏友选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