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可爱的女孩晴天今年7岁,刚上一年级。在妈妈眼里,她是一个磨磨蹭蹭,不爱说话,不爱笑的孩子。有事情做,就会安静很久。不爱运动,楼下很多小朋友在玩,她也不羡慕,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从来不烦。每天在家里除了做作业,就开始用铅笔、蜡笔画呀画。在妈妈眼里,那些画有什么用,又不好看,浪费时间,不如去玩,还可以锻炼身体呢。 有一次,晴天的妈妈遇到另一位妈妈,这位妈妈认为女儿应该学医,因为丈夫就是医生,女承父业,顺理成章。但她发现,自己的期望和孩子的表现大相径庭,带着困惑她给孩子做遗传检测。妈妈急切地想知道孩子适合不适合做医生。结果让妈妈很失望,孩子比其他90%的孩子沉稳,不急不躁,动作慢半拍,反应速度也慢,如果做医生,这样的速度显然不适合。,晴天的妈妈受到启发,她也让晴天做了检测。发现晴天的潜能优势在想象力上,空间想象能力第一,适合搞艺术。感性的分值高于理性,喜欢温馨浪漫。视觉感受能力强,善于捕捉美,视觉辨识能力强,观察事物仔细,不遗漏信息。这样的孩子适合走艺术的路。 听完专家关于孩子的报告,妈妈心事重重,离开解读室没有两分钟就又折返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纸给老师看。纸上是孩子画的画。妈妈说:“老师,您看,这样的画能搞艺术吗?从小她就要学画画,我就没有让她去。”晴天嘟着小嘴,不高兴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妈妈根本不理。画是用签字笔画的,占满整张A4纸。左边是一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一条蛇在努力地往树上爬,右边画了一个拱形的门,门上有彩带飘扬,上面写着“儿童乐园”几个字,地上有很多小花小草……老师蹲下来搂着孩子的腰问她:“为什么画一条蛇呀?”晴天很不好意思地躲开,低声说:“妈妈属蛇。” 对于一个没有上过一天绘画班的孩子,老师觉得她的画很不一般,流畅自如,充满想象,真的不是学来的,而是有这样的潜质。 家庭教育专家孙阳立解析 孩子的性格和潜能,遗传占有很大的成分,在看孩子的同时,或许爸爸妈妈是很好的参考。你会找到孩子性格和能力似曾相识,使你在培养孩子上有大致的方向。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审视孩子: 1.反应速度快还是慢? 家长说:“我有好吃的,谁要?”第一个跳起来的孩子反应速度快。这样的孩子坐不住,缺乏耐心,适合做快节奏的事情。一般来说,做喜欢的事情都会快,如果做作业拖拉,说明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绪问题,要先疏导情绪。一些家长让静不下来的孩子学习书法,最后多数以放弃而告终,不如让他们去学跳舞、踢球、去打架子鼓。总之,可以动起来的事情适合他们。当然,要根据孩子大脑结构潜能来选择孩子兴趣爱好。 而反应速度慢的孩子,你在他身边叫他的名字,他迟迟的才回应。他们坐得住,沉稳,喜欢的事情更是有耐心。适合培养他们书法、绘画,一些大脑额叶好的孩子适合研究围棋、象棋,而颞叶好音感强的孩子适合学习音乐,因为与其他孩子比较,他学得慢,会让家长失望,并选择放弃。其实不是每个孩子都是音乐家,或许他未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乐评人,而家长的放弃实在是可惜。 2.如何与总是不听话,急躁固执,或是没有脾气的孩子沟通? 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有主意,是敢想敢干的孩子。这样的思维模式是与生俱来的,认真的孩子,总问“为什么”,要理要据,追求完美甚至挑剔家长和老师。这样的孩子,偏向理性思维,哄一哄,骗一下是过不去的,需要家长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地尊重。而把自己当成“小大人”,喜欢指挥和命令别人。这样的孩子兴趣爱好偏理性,学习奥数、象棋、学习航模、电子设备是他们的最爱。 听话,脾气好,不固执,善于服从的孩子,学习什么都有可能,而关键是知道孩子的潜能在大脑的哪个部位。案例中的晴天,就是潜能优势在空间上,培养她画画就非常适合。而听话的孩子需要好老师,老师教得越好,引导能力越强,孩子的能力增长就越快,而没有人引领,孩子的潜能优势就非常容易被埋没,兴趣爱好也就无法显现。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她选择兴趣爱好,慢慢培养,当然,要细致品味她成长的速度和灵敏度,如果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就尝试其他兴趣,在这个问题上,家长需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当然,有机会做遗传检查大脑优势潜能是一劳永逸的帮助。 3.怎样发现自己孩子的潜能? 挑剔的孩子源于敏感的体质和敏锐的感觉,很多敏锐不是爸爸妈妈教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当事情是他们喜欢的、满意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具有开拓精神。他们喜欢的就是他们的潜能所在,在最初的学习中就会表现出来,也是值得家长参考的。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今天,我们要求家长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耐心,认真地读懂孩子,帮助孩子做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工作,才是给孩子最幸福的人生。 奥数、英语、乒乓球、表演、钢琴、画画……到孩子6年级,学业负担重了家长就会让孩子放弃。因为家长不知道兴趣如何选择,找不到坚持的理由。于是,家长们相互参照,甚至攀比,人家孩子上,我的孩子就要上,人家孩子不学了,我的孩子也不浪费时间。很多具有独特天赋的孩子被“放弃”后,失去了学习机会。而学习方式独特的孩子就更加悲惨,他们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也不适合学校的学习模式,硬着头皮学习,成绩差,没有自信,苦不堪言,所以很多孩子逃进网络游戏,在那里寻找自信去了。 家长困惑,不知道孩子有什么潜在能力,往什么方向培养。了解孩子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真正做到尊重他们的本性,发挥他们的天赋。按照孩子性格特质、遗传体质、大脑潜能和思维学习方式培养,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家长不是科学家,为了培养孩子少走弯路,家长需要做自己孩子的研究员,避免浪费金钱,也避免亲手扼杀孩子的天性。通过专业机构帮助做检测有点遥远,不如自己观察研究,及时发现孩子的潜能,为孩子选择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