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为吃得好吃得饱,每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就能获得营养保证健康。其实不然。很多人都有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北方人喜咸食,南方人喜甜食,湖南人贵洲人喜辣食,四川人喜麻辣,各地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差别,都有偏差。我们每天摄入了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会造成体内热量增多,如没有借助适当的运动及时将其消耗掉,过多的热量会转化为醣,最后以脂肪的形式储藏在体内,脂肪含量大大超过正常标准,加上代谢产物、毒素的蓄积,久而久之,造成内脏功能减退、免疫力抵抗力下降,众多的文明病由之产生,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痛风、不明原因的肿瘤等等。 民以食为天,要想维持身体内外环境的平衡,首先得做到合理膳食。一日三餐要做到:旱餐吃得好,吃得像皇帝;中餐要吃得饱,吃得像王子;晚上要吃得少,吃得像乞丐。很多人不是这样,早餐吃得少、吃得差,甚至因为赶着上班来不及吃早餐。中午多是吃工作餐或是吃快餐,保证不了质量。晚上就不同了,有较多的时间准备,做成丰盛的晚餐,饱吃一顿。吃后没有花时间运动或是没有运动的习惯,这样这丰盛的晚餐就造成脂肪的过量储存,同时也造成胃肠负担而令其受损。很多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饮食习惯而造成的。 为了健康,我们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在“吃”字上下功夫。那么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呢?营养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每人每天要吃三十种以上的食物才能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这是很有道理的,物有所长必有所短,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它不可能提供给我们全部所需要的营养,只有一定数量的食物才能让我们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黄帝内经》给我们制定的“食谱”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与现在“食物多样,合理搭配”的原则是一致的。老祖宗告诉我们:肺属金,它对应我们的呼吸系统,需要白色微辛辣的食物来滋养。例如白莲子、白木耳、白萝卜等。肾属水,它对应我们的循环系统。这里有两大循环,一是血液循环二是水液代谢。它需要黑色微咸的食物来滋养。例如黑木耳、紫菜、蘑菇、海带等。肝属木,它对应我们的免疫系统。它需要绿色微酸的食物来滋养。如蔬菜类:菠菜、莴苣、绿豆等。心属火,它对应我们的内分泌系统。需要红色微苦的食物来滋养。例如西红柿、红豆、西瓜等。脾属土,主运化,它对应我们的消化系统。需要黄色微甜的食物来滋养。例如黄豆、黄瓜、南瓜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以吃全五色五味的食物,特别是黑色的食物吃得少,因此肾常会营养不充分,肾虚的人也就特别多。 人体的五脏就像五匹马,拉着生命的马车向前奔跑。它们是一个整体,具有相生相克的规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正常的相生相克关系。如果太过或不及,就会出现病理现象。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肾这匹马生了病,失去了生木的功能,木就得不到滋生;它出了问题不能克制土的运行,土的运行就会出现异常。以此类推,整个生命马车的奔跑就会出现障碍。一马受累可波及诸马,形成恶性循环,这生命的马车自然是越跑越慢,最后有可能停止奔跑,我们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我们要珍惜我们的身体,呵护好每一个组织器官才能维持我们的健康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吃五色五味、五谷杂粮、高纤维多种植物化合物的食物,少量的肉食以补充我们所需要的热量,从而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恢复或提升与生俱来的再生能力,即免疫力抵抗力,提升人体元始的本能,使人体保持自然的健康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