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与东魏青州造像的区别

 執古御今 2015-12-13

我刚接触造像的那段时间时总是分不清北魏与东魏的区别,大概也有其他藏友像我这样,对北魏和东魏的佛像认识有点模棱两可。因为从服饰和面相上看,两者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琢磨,我逐渐总结出他们之间的差异,虽然微妙,却也容易辨认。

青州北魏的佛身大多是褒衣博带,即宽松的衣服、宽大的带子。佛像内着僧祗衣,胸前扎有带结;外着宽大披帛,双领下垂,下摆衣纹飘散丰大。这种风格来源于北魏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着装,有魏晋的文人风骨,飘逸洒脱。到了东魏,则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窃以为主要有几下几点。

 

发髻 由高到低

北魏造像的发髻明显高耸,东魏的则开始变得矮平,此特征一直过渡到到北齐。

 

眼睛 由睁大到眯眼

眼睛的变化十分细腻。众所周知,北魏造像的眼睛是杏仁眼,北魏向东魏的过渡期也是杏仁的感觉,到东魏则形成了柳叶眼。简而言之,北魏到东魏再到北齐,造像眼睛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后眼角。后眼角大且直的为北魏造像;眼角有点曲线变化,角度向上挑的为北魏到东魏过渡时期的造像;后眼角细弯成柳叶形状的则为东魏造像。

 

结带 从外露到消失

北魏造像身扎的两根带子都是飘出来搭在袈裟上,或者一条在内,一条露在外面。北魏到东魏过渡期的带子基本没变化,但是出现了两条带子全部扎在袈裟里面的装束。,再发展到后期,干脆没有了带,只有僧祗衣。这两种情况是与北魏造像不同的。

 

衣袖 搭臂与否

光看结带依然很难准确判断时,就需要分析佛衣的结构。

 

北魏佛立像基本是一手施无畏印,一手施与愿印,且衣袖都是右边衣袖搭在左手臂上,衣袖下垂飘散,有明显的弯曲褶纹。

向东魏过渡的时候,衣袖搭臂的细节就慢慢弱化,成为肩部衣纹的一部分。到了东魏,这个概念就基本上模糊了,北齐时已完全不存在衣袖搭臂之说。

我们可以看到,北魏时期的这个领子很明显是衣袖搭过去的结构,到了东魏,这个结构就变成了U形领。

 

衣服下摆 从飘逸到内敛

北魏和东魏造像的衣服下摆形状差不多,都有密密的褶子,衣袖也差不多,但其中有一个细微的区别,即北魏造像的衣服下摆(包括袖子)垂下的线条都是呈八字撇开的形状,如随风飘散之势;东魏的则呈11的造型,整体开始向内收敛,少了些许飘逸之气。当然,北魏和东魏的过渡期也有呈八之势,但是明显弱化,或许这也是向北齐紧身衣式样的转变。

 

北魏典型褒衣博带佛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