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松创作手记

 明净若秋 2015-12-13
山松创作手记

我很喜欢古代文人画派的作品,闲来也常常临摹。为此生活中也偏爱留意带有文人色彩的树桩。2013年暮春,从单位(东营市园林局)要得几棵绿化用的山松。

1已是主干截取侧枝带干养护一年后的树相。直观图1根爪四岐分布,细瘦欣长的树干,出枝位置较高。

树冠较小,自然舒朗。已初具文人树的那种清高、孤瘦、高耸、洒脱的精髓神韵


2、图3是初次清理盘扎雕琢的树相。整体感觉显得教条、呆板、单一、没韵律、且无精打采,缺乏文人格调。



4,要想提高树格,必须做到其树形简介、枝法以少胜多,外形突出树的自然风韵,内在流露出文人的思想情趣。所以体现风格就必须清新、高耸、洒脱、出尘、无为,讲究禅心悟性。达到“增一枝则繁,少一枝则简”的境界。因此重新立意构图,发掘桩材的个性之美......上铝线、破干、拿弯后旋转90度,调整树冠,把小枝调整为泄枝。

很多盆景在创作时是不可能一次整形到位,需要分时间、分批次的慢慢调整。这个长期生长变换的特征,还贯穿整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不管树相将来是黛色涔天三千尺,还是古峰折柯尽染霜,枝干中总能折射出或坚韧或遒劲或顽强的人文精神。

由此可见立意不同,创作的作品也就不尽相同。首先一点要善于发现原桩精华并充分利用,然后确定作品的创作主题,运用枝法、技艺、匠意为主题服务。作为一个盆景创作者来说,如何做到善于发现桩材,包括干身的曲度、根的走向、伴嫁拖的位置、角度、结顶的方位,重心等等?如何做到随心所欲、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这不仅考量我们自身的人文素养,更是值得我们去借鉴、思考、商榷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