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文化 ∣陈式太极拳起源(5)

 雅喻 2015-12-13


历代宗师——陈发科


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字福生,是十四世“牌位大王”陈长兴曾孙,陈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师。


陈发科先生一九二八年到北京传拳,他以“挨着何处何处击,将人击出不见形”的高超技艺受到北平武术界的叹服,从而在北平站住了脚,开始在北平传拳,开创了“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的新时代,使太极拳走出了陈家沟,是陈式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陈发科技艺高超,教学有方,从学者甚众,开创了北京陈式太极拳的新纪元。




练拳故事:苦练成功


陈发科是陈延熙晚年生的儿子,前面有二个哥哥得瘟疫死了,所以家里人对他很溺爱。他肚子生了痞块,经常犯病,痛得在床上打滚。虽然知道练拳对身体有好处,能治病,但因为身体虚弱,就懒于去练,到十四岁时还没有练出一点功夫。后来陈发科开始练功,为了赶上堂哥,他的刻苦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很少有人达到他的刻苦程度。他每天练拳少则六十遍,多则一百遍。有人说陈发科到北京教拳后,仍坚持日练二十遍。当时陈发科住在河南会馆里,曾移居数屋,屋内砖地原都是好好的整块,但居住不久,必有二行砖成了碎的,可能就是他在屋里坚持练习而跺碎的。陈发科平常说话很少,自己独坐时也常常想着练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间做梦也常梦见练功。




武功故事


陈发科练拳动作迅速,还不断震脚、跳跃、拳带风声。有人议论:太极拳要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这么快,不是把丝抽断了,震脚震得屋顶掉沙,那有这样的猫行?


但实际上,陈发科动作虽快,却是圆的旋转,虽然发劲多,却是松的,从手臂看,肌肉也不是鼓成块的,应属内功。陈发科要求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不许前俯后仰,折了腰劲。步法要虚实变化,灵活稳当。京剧著名武生杨小楼先生曾跟陈发科学拳。


震脚碎砖


有一次有朋友介绍陈发科去民国大学教拳,陈发科听说该大学在半年前请了一位原来做小贩的人去教武术,就提出自己的意见,说不要辞去原来这位教师他才去教。学校方面提出让陈发科去学校谈谈,见面谈后,陈发科表演,表演至双摆莲接跌岔的震脚,只听一声巨响,竟将地上铺的一块大方砖震碎。


这大学是办在一所旧王府内,地上铺的是二、三寸厚很坚固的大砖,竟被震碎了。在回家路上,陈发科说:「今天不小心,给人家毁了块砖。」陈发科说:「震脚不是使劲跺,而是将全身几百斤力一并沉下去的。」后来,因这所大学是私立大学,不愿支付二位武术教师费用,陈发科便用不习惯集体教学为由推辞不去。




踢飞疯狗


当年北京有一条新开的马路,路面宽十余米。一日,陈发科上街,忽听后面多人惊叫,原来是一条三、四十斤的大疯狗在路东边咬伤一妇女后,又窜到西边咬了一位正坐在车斗上的人力车夫。当他们回头时,那狗又向路东边窜来,直扑陈发科。陈发科不慌不忙向上扬起右手,同时飞起右脚,踢到狗的下颊,把这大疯狗踢飞了。陈发科说:「凡是恶狗都是跳起来咬人颈部,但被咬的人多数是伤及腿部,这是由于人一闪,狗扑空落下,正好咬到腿部,我见狗跳来,一扬右手,它必然眼向上看,露出下颊,一踢就准。」


艺得真传


陈发科可以见到、学到真正的太极拳高功夫,和“口传身授”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的父亲陈延熙功夫确实很高,在他真正下工夫的时候,能够在他身边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明师指导,再刻苦也无法练得真功。


终生追求


陈发科一直到晚年都坚持练功,六十九岁的老人打起来非常漂亮,练起拳来龙腾虎跃,地动山摇。有人路子走得不对,一开始可能进步很快,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滞不前了。因长时间不能进步,也就失去了刻苦训练的吸引力了。


陈发科的追求不同于一般人,有时在一般人眼里已经是很好的功夫了,但陈发科看到的是太极拳里面更高的境界。他终生追求,从不放松,才能达到超过常人很多的高度。陈发科的儿子陈照旭当年练拳练得很不错后,就放松了,喜欢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每天花许多时间练习。陈发科很不满意,有一次和几位亲人座谈,陈发科批评陈照旭,不应该分心练别的东西,要继续练好拳。亲人们忙打圆场,说照旭的功夫已经很好了。陈发科听后站起来,叫照旭和他推手,一搭手就把他打起几尺高。照旭知道父亲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的境界仍差很还,把乐器、纸笔等东西烧了,专心练拳,功夫又长进了许多。




品格高尚


中国人自古以来评价艺术总是说「艺如其人」,有什么样的品质,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陈发科是非常谦虚的人,从不吹嘘贬低别人。凡练太极拳的人,差不多都喜欢说太极拳是内家学,内家拳比外家拳高级。但陈发科从不把自己练的拳看成至高无上的内家,他说:「什么事物都有内外,才学必须从外形入手,经过多年钻研,才能逐渐深入,得到内里的精华,学太极拳是这样,学别的拳也是这样,都有内外,也都由外才能入内」。所以有人问陈发科哪种拳最好,陈发科回答说:哪种拳都好,如果不好早被淘汰了。拳的好坏,全在于怎样教和怎样学。


陈发科对外面练拳的人也从不随便说人家不好,学生问到某某的拳练得怎样,陈发科的回答常常有三种:练得好或者不错,练得有功夫,另一种是我看不懂。练得好或不错是赞许的;练得有功夫的,是指拳练得不怎么样,但肯苦练;说不懂的,是拳练得不好功夫也一无可取的。对于别人的贬低,陈发科却毫不介意。有一位姓刘的医生,原跟北京一位某学派的宗师学,后来跟陈发科学。刘医生对陈发科说,某老师老说陈式太极拳不好,陈发科功夫也不行。陈发科听后反而笑说,他说咱们不好,咱们也没说自己多好,他说他的,咱练咱的,不要理会。


每当有宴会时,陈发科总以一小杯白酒相陪,大家劝他多喝点,他笑答:「我在二十岁以前爱喝酒,喝三、五斤烧酒没问题,有一次我和小舅舅开了一坛酒对饮,一下子喝光了,都醉得不省人事。我过了三天才醒过来,小舅舅却醉死了。从此,我只喝一小杯酒。」难得陈发科有这样坚强的意志,一决定就能终生戒酒,这样的意志力也是他能终生练拳的保证。


(资料来源:百度 编辑整理:若存 配图:书院)


---


想了解侠友心舍和侠友精品课程,可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