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没有解决方案的头脑风暴都是耍流氓

 北书房2014 2015-12-13


这是Spenser的第63篇原创文章


前段时间网上看了一片文章,标题是--不要拿我的时间头脑风暴,给我解决方案,好吗?


当时还没看内容,光看标题就觉得内心不能更同意啊。也想吐槽下,表示强烈支持。


有没有发现,和团队做项目,或者和合作伙伴聊方案,听到最多的句式就是:


“如果我们可以这么做……那就牛B了”


“他们这样做是有问题的,因为........”


“我这边资源很好,一定可以...... ”


有些人满嘴跑火车,有些人方案乌托邦,有些人鸡蛋挑骨头,一帮人唾沫横飞的意淫着共同构建的理想国。


在没有真正执行的那一刻前,之前说的都是废话。


大家都喜欢说,喜欢讨论,因为“说”没有成本,不用负责的。“说”可以拿来秀智商,卖优越,其实和朋友圈里晒美好生活的,一个本性。而真实的生活,都是灰色的。


比如有些人说了一大推的奇思妙想,说这个项目必须得拿天使轮和风投,A轮B轮开始融资烧钱,按现在这个市场行情,三年内必须上市!等一下,先别谈什么上市,你一份正儿八经的商业计划书会做么?


比如有一些人说别的公司做的APP简直垃圾不能看,毫无审美可言。等一下,人家做的不好,你行你上啊,你怎么不做一个出来呢?


又比如些人说别的团队的这个方案我之前也想到了,只是我当时太忙没有做。是啊,人家都已经做出来了,而你还在想。早干嘛去了,你忙你有理啊。


现在世道,认真吹牛的人,多;踏实做事的人,少。有思想的人一抓一大把,有技能的人灯笼找不到。学历好多MBA,做个PPT缺乏基础审美。好像当今的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都在拥抱泡沫。


有人说,头脑风暴要伤筋动脑,也很辛苦的说。我从不反对头脑风暴,但是我坚决反对不接地气的头脑风暴,这种虚胖的风暴过后,只会留下茫然和失望,和流逝的那段口水时间。


这种辛苦,属于假辛苦。


记得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当时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说做一件事,到底是更看重过程,还是更看重结果。当时很多同学都写到了什么过程比结果重要啦,只要努力就可以啦。好像说结果重要的,就显得很功利,很世俗。


不看重结果的努力,在我看来,那是文艺,是假high,是自欺欺人嘛。这世上有多少人用所谓忙碌的状态来抚慰思想的懒惰。在职场做事,就是结果导向的好么?就是那么功利。


还记得当时问过麦肯锡的Mike,说你们麦肯锡在招人的时候,很看重哪项能力,他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说,真正提供有效的咨询建议,光有Insight(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来翻译)是不够的,关键是这个建议是否符合对方的现状,和执行的可能性。高昂的咨询费,不是花在口若悬河的建议上的,而是真正执行了这些建议,证明有效,提高了利润或业绩。是拿数字说话的好么。

所以团队一起做头脑风暴的时候后,我一般会问下面三个问题。


1. 什么时候开始落实?


有些时候方案并不完美,但是时间紧迫,还是得挽起袖子,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做一边调整。这个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比想了各方面细节,最后连第一步都没有走出去要好。有多少次当初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之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当开始着手做的时候,相当于车子终于发动了引擎,汽油开始冒烟了,时间和精力和正儿八经花在上面了,才算数。


没有开始做之前,再精美的方案都是扯淡。


这里真的很佩服李笑来老师,今天刚说了一套别具创新的众筹方案,我都还没整明白意思,过了一段时间,他已经宣告顺利完成了。而且每天都能坚持写一篇公众号长文。这专注,这效率,我等楷模,已经不是单纯人格的魅力就能解释了。


2. 把时间表列出来。


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有Timetable,就是所谓的时间表,这简直不能更重要。


说怎么实现一个宏伟的目标的方法是,一定要把目标以时间为轴,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两个原因,1. 一个大目标,就像一团毛线,放在你面前,眼都晕了,脑都胀了,无从下手,容易被吓跑;2. 大的目标离你太遥远,可能需要漫长时间来完成,容易泄气,坚持不到终点,因为人性是需要不断的刺激和回报奖赏的;一趟两个小时的课,新东方老师都知道每隔10分钟就要讲一个笑话刺激下同学即将游离的思绪。这是人性,必须要尊重。一个大目标拆分之后的好处在于,1,会清晰的知道这段时间的焦点在哪里,指导现阶段的精力投入;2,这段时间只要努力了,就可以获得清晰的结果,以及相应的回报和成就感,重新点燃疲惫的斗志。


3. Deadline是什么时候?


英文有句俗语:Deadline Miracle。是符合人性的。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有拖延症,做项目这种费神费脑的事,能留到最后交最好了。不到最后,肾上腺不会分泌,神龙无法召唤。但是,说白了,很多事情,真正投入和专注做的时候,所花的的时间,其实是比原来所设定需要的,要少的多。换句话说,给三天和给一个星期,其实效果是一样的,甚至前者更有效率。


我团队做文案非常优质的女孩,以前当我有一个项目或方案希望她做出来的时候,她经常的回复是“好的呀,我回头看看,这几天做出来”。


然后这几天,就不知道是几天了。直到有一次我和她发飙了--以后所有的方案,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就不要先答应接下来,这样我就可以安排其他人做;如果你觉得可以做,就给我个截至日期,在那一时刻前必须做出来。不要因为一个人而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


我本人很喜欢听到这样的回复“这个事情我想想怎么弄,在明天下午6点前给你回复(或把方案初稿给你),可以么?


这才叫专业,听着踏实。


所以,公司花钱招你进来,不是来听你来指出问题,而是要解决方案的。老板抛出的问题A,有人不能解决A,过不了多久就一定得走人;有人解决了A,觉得任务完成了,可以留下来;有人不仅解决了A,而且还提供了B和C。TA不升职加薪,还有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