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我省玉米深加工企业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万卷风云 2015-12-14

  2013年是我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极其艰难的一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市场环境,虽然企业积极挖潜革新、开展行业自救、争取政策支持,并保持稳定生产,但终因原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振、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全行业首次出现全面亏损。

  一、基本情况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21户(延边大秋已退出行业),年玉米加工能力1490万吨。柳河新天地乙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河新天地)和扶余县汇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扶余汇海)、松原天源生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原天源)、松原天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原天安)等4户企业处于全年停产状态。

  2013年全年实际加工玉米1040.71万吨,同比增加1.56%,生产各种玉米产品550.39万吨,其中,淀粉及其加工产品434.92万吨(食用淀粉201.69万吨、变性淀粉5.59万吨、淀粉糖166.41万吨、多元醇4.50万吨、氨基酸56.73万吨),同比增加4.05%;酒精及其加工品152.63万吨(工业酒精0.93万吨,食用酒精93.44万吨,燃料乙醇58.26万吨),同比增加10.48%;玉米粉等3.77万吨;玉米加工副产品206.92万吨(DDGS饲料137.86万吨,玉米胚芽12.84万吨,其它56.21万吨)。

  2013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4.83亿元,同比下降49.62%;产品销售收入326.00亿元,同比下降50.54%;利税总额3.03亿元,同比下降90.40%;利润总额-10.31亿元,同比下降160.19%。开工生产的17户企业中长春大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大成)、吉林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凯赛)、嘉吉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吉生化)、东丰县华粮生化有限公司、吉林沱牌农产品(000061,股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沱牌)、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龙食品)、吉林帝达淀粉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帝达)等7户企业亏损,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增加1户,亏损18.12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566.18%;其余10户企业盈利,利润7.82亿元,盈利企业的利润下降了60.60%(见表一:2012年与2013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表一:2012年与2013年我省玉米深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年度
玉米 加工量
工业 总产值
产品销售收入
利税 总额
利润,其中
行 业 利润总额
盈利企业 利润总额
亏损企业 利润总额
万吨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2012
1024.70
644.71
645.06
31.55
17.13
19.85
-2.72
2013
1040.71
324.83
319.06
3.03
-10.31
7.82
-18.12
同比
16.01
-319.88
-326.00
-28.52
-27.44
-12.03
-15.40
1.56%
-49.62%
-50.54%
-90.40%
-160.19%
-60.60%
566.18%

  二、运行特点

  (一)市场销售先抑后扬,全年生产销售波动较大。上半年,受市场下行影响,我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产品销售不畅,积压严重,亏损剧增,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度下降。如:主要产品出口量由2012年同期的20.95万吨下降至14.27万吨,出口总值由14.10亿元下降至9.39亿元,同比降幅分别约为31.89%和33.37%;全行业仅有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燃料乙醇)和吉林省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天龙)微利运行,其余开工生产的12户企业全部处于亏损状态,而长春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粮天裕)、吉林帝达、吉林沱牌、扶余汇海、松原天源、松原天安、柳河新天地、延边大秋等8户企业停产,全行业亏损达3.45亿元。下半年,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加足马力,组织生产,通过内部挖潜革新,降低成本。第四季度,吉粮天裕、吉林帝达、吉林沱牌等3户企业相继恢复生产,到年底,盈利企业由上半年的2户增至10户,但主要经济指标除玉米加工量保持稳定并小幅增长外,均延续并扩大了上半年的下降趋势。

  (二)行业内发展不均衡,两级分化现象极为明显。从盈利企业构成来看,全年虽然有10户盈利企业,但利润构成主要依靠燃料乙醇,其5.50亿元的利润占10户盈利企业利润总额7.82亿元的70.33%(见表二:2013年燃料乙醇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权重比较)。

表二:2013年燃料乙醇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权重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
玉米加工量
工业总产值
产品销售收入
盈利企业利润
单位
万吨
亿元
亿元
亿元
行业指标
1040.71
324.83
319.06
7.82
燃料乙醇 所占权重
167.40
40.73
51.94
5.50
16.09%
12.54%
16.28%
70.33%

  再从亏损企业构成来看,行业亏损额主要集中长春大成、嘉吉生化、吉林凯赛3户企业。全行业7户亏损企业共亏损18.12亿元,长春大成、嘉吉生化、吉林凯赛3户企业亏损17.50亿元,占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的96.58%(见表三:2013年长春大成和嘉吉生化、吉林凯赛主要经济指标权重比较),其中仅长春大成就亏损14.47亿元,占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的79.86%。
表三:2013年长春大成和嘉吉生化、吉林凯赛主要经济指标权重比较
主要经指标
玉米加工量
工业总产值
产品销售收入
亏损企业利润
单位
万吨
亿元
亿元
亿元
行业指标
1040.71
324.83
319.06
-18.12
长春大成 所占权重
225
116.37
101.74
-14.47
21.62%
35.82%
31.89%
79.86%
吉林凯赛 所占权重
4.91
0.97
1.00
-1.61
0.47%
0.30%
0.31%
8.89%
嘉吉生化 所占权重
73.96
18.16
20.66
-1.42
7.11%
5.59%
6.48%
7.84%
3户企业 共占权重
303.87
135.50
123.40
-17.50
29.20%
41.71%
38.68%
96.58%

  从停产企业构成来看,2012年停产的扶余汇海、柳河新天地、松原天源、松原天安,去年继续停产,到年底也未见起色。其中:柳河新天地拟退出行业,而延边大秋则彻底退出了行业并已注销。

  上述情况表明,我省的玉米深加工产业结构已经开始调整,企业两极分化严重,相对稳定的吉林燃料乙醇、中粮生化(000930,股吧)等企业优势越来越大,柳河新天地等一批规模较小的劣势企业因长期停产,已逐步退出。

  (三)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但加工量基本保持稳定。

  从玉米深加工全年走势来看,行业复苏的迹象并不明显。虽然酒精市场价格出现过几次反弹,但整体需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外部市场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我省玉米深加工企业顶住压力,维持生产,全年加工转化玉米1041万吨,同比不但没有减少,还略有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政府对行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下半年,省政府及时出台应对措施,为中粮集团等重点企业提供地方储备的轮换玉米,相对降低了企业收购成本,同时,向国家争取了省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参与临储玉米收购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企业立足自己,挖潜革新。比如,黄龙食品把原来的链条炉改造成循环硫化床炉,仅此一项,年可节省煤炭7万吨,节约成本将近3000万元。此外,还通过修旧利废、无纸化办公、加速资金周转等方式,降低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亏损额由上年的4100万元大幅度减至970万元;三是保持了销售网络和渠道的畅通。中粮生化、新天龙、梅河阜康、嘉吉生化等企业主动与下游客户保持联系,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保证了全年满负荷开车。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依然突出。近年来,全国玉米深加工产能过剩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年,国家发改委为抑制玉米深加工产能快速膨胀,出台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又对各省玉米深加工产能进行了限产核定,但产能增长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截止到2013年末,玉米深加工产能已由2009年的4750万吨上升至7726万吨,增加2976万吨,增幅62.7%,增幅较大的新疆、内蒙古分别达到746%和428%。我省玉米深加工主要集中在淀粉及酒精两大行业中,产品以淀粉、淀粉糖、酒精等初加工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通过加大技改投入扩大产能(主要是酒精行业,如梅河阜康、燃料乙醇、酒精集团),全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已由2009年的1260万吨上升至1490万吨,增幅18.3%。而同期实际加工玉米1050万吨,与上年1041万吨的加工量相比变化不大,说明市场需求已相对饱和,而产能仍在惯性扩张,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尤其在目前市场持续低迷,产品需求不旺的形势下,显得更为突出。

  (二)企业压力依然较大。下半年,全行业虽然盈利企业户数增加,但除去燃料乙醇,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和微利状态,企业生存压力依然较大。造成这一状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为保市场份额亏损运营。由于市场需求乏力,销售不畅,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采取降价销售等方式,加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力度。如:黄龙食品、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玉米淀粉和糖浆、糊精类等产品的出厂价在下半年比年初降低200多元/吨的情况下,仍然开足马力生产,以确保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

  二是主营业务成本上升,而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和产品销售价格不振,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据统计,我省玉米深加工企业2012年主营业务成本占销售收入94.17%,2013年主营业务成本占销售收入100.66%,同比攀升了6.49个百分点,而利润总额同比则下降了27.44亿元。主营业务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原料价格的上涨(玉米市场价格全年都在2200-2300元/吨的高位上运行),而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市场需求骤减,企业压价销售(如:淀粉类及其产品价格全年下降幅度超过了200元/吨,酒精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则超过了500元/吨)。

  三是个别企业内部核算方式不同。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吉林凯赛和嘉吉生化这两户外资企业。一是外资企业实行固定资产快速折旧法,导致财务成本过高;二是外资企业实行集团统一核算模式,利润体现环节下移。以嘉吉生化为例,美国嘉吉集团仅仅把嘉吉生化视为集团的一个车间,嘉吉生化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内部定价后,部分利润流入集团下游公司,以合理避税。

  四是龙头企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长春大成集团是我省玉米深加工行业的一面旗帜,但多年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很多问题,贷款居高不下,摊子越铺越大,随着主要领导人的变更,能人管理模式的弊端在去年集中爆发了,2013年巨亏14.47亿元,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企业经营步入低谷,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受到很大影响。

  五是燃料乙醇享受的税收和补贴政策已近尾声。燃料乙醇的利润来源于国家优惠政策,一是税收和加工补贴,二是燃料乙醇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产品销售封闭运行,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但2014年是燃料乙醇享受税收和补贴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年,按照补贴梯次递减的规定,今年享受的优惠政策要比去年递减3亿元,政策取消后,企业负担将进一步增加。虽然燃料乙醇市场价格较为坚挺,但企业已经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三)玉米原料出现区域性短缺现象。据调查,我省松原地区受地震等因素影响,先期启动了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大部分农户手中余粮已尽入国库,一些地方已无粮可售。四平等地区的余粮也已寥寥无几。如果不及时启动临储玉米定向销售,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将面临粮源紧张的新问题。

  四、建议

  当前,我省玉米深加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年一季度,国际、国内市场宏观经济景气度依然“偏冷”,市场持续低迷。受市场和政策双重影响,省内又有4家玉米深加工企业相继停产,停产企业数量已达10家,中粮生化、长春大成也开始限产运行,开工率不足50%,形势非常严峻。为遏制我省玉米深加工产业下滑势头,巩固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更好地发挥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对我省玉米深加工产业面临困难予以高度重视。玉米深加工是我省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对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城镇人口就业有着重要意义。与其它省份相比,受资源结构和市场定位的限制,玉米深加工产业对我省整体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影响更大。如果玉米深加工产业持续萎缩,我省多年构筑的产业基础将发生动摇,对我省经济发展将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深入长春大成、梅河阜康等企业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情况,会同企业共同查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争取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争取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为玉米深加工企业走出困境创造条件。一是出台临储定向销售政策。鉴于连续上调玉米临时储备价格而出现的南北玉米价格“倒挂”问题,建议省政府继续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早出台临储玉米定向销售政策,以此抵消“倒挂”的成本。二是就地转化临储库存。通过竞拍或定向销售,直接把玉米深加工企业今年收购的临储玉米就地转为库存,既减少企业流通环节和费用支出,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解决企业库存不足问题。

  (三)引导企业加大资产重组及技术改造的力度。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企业重组步伐,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弱势企业闲置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及时总结先进企业挖潜革新经验,引导行业内企业加大内部挖潜、技术改造的投入,并在技改专项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尤其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使玉米深加工产业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积极发展玉米食品加工,引导玉米回归主食道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方便、营养健康已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而传统细粮(面粉、大米)之外的“粗粮”,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为此,国家粮食局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培育玉米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主食产业化生产,扩大角质含量较高的食用玉米种植,引导玉米回归主食道路。这样,既可以改善居民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取,还可以为我省的玉米资源开辟新的消费市场,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由生物化工向食品领域延伸。

2014年4月2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