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教育从观察苍蝇开始

 毛胡庄人 2015-12-14

    ■胡杰

    读苏联科普作家比安基的《森林报》是在我30岁以后,该书号称“比故事书更有趣的科普”,分为“春、夏、秋、冬”四部分,是一套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在这套书里,比安基带领孩子们领略了北半球上秧鸡徒步、候鸟搬家、麋鹿打群架等诸多有趣的生物现象,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自然知识征服了无数成人与孩子的心。

    比安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充分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然界发生的趣事轶闻娓娓道来。这种建立在对孩子心理充分了解基础之上的写作,用艺术化的语言将大森林中发生的各种奇闻异事一一报道、曝光,让森林里的“英雄”与“强盗”现身说法,告诉孩子们人生之路应该怎样走。比安吉的成功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事关心灵的话题,能否巧妙地打开孩子的心扉,对于写作者和教育从业者而言,都至关重要。

    与《森林报》类似,日本儿童文学作家灰谷健次郎的小说《兔之眼》也有其独到之处。刚刚大学毕业的小谷老师,芳名小谷芙美。有一天,小谷老师发现班里一个名叫臼井铁三的孩子与另外一个孩子打架。面对自己的同学,铁三表现出相当强的攻击性,将对方打得脚都露出了骨头仍不罢休。自闭、敏感、攻击性强——这是老师们对这个一年级孩子一致的看法,小谷老师决定家访。

    在走访的过程中,她吃惊地发现:在垃圾处理厂附近居住的铁三竟然偷偷饲养苍蝇!与铁三的爷爷聊天,小谷老师了解到,铁三是个独来独往的倔孩子,他唯一的朋友就是那些苍蝇!不过,小谷老师同时也发现,铁三的宠物里并没有让人极度厌恶的家蝇。相反,他的玻璃瓶里,苍蝇的种类繁多而迥异。

    垃圾处理厂是一座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建筑。这个处理厂的存在,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至于生活在垃圾处理厂附近的穷孩子们,在学校里也倍受歧视——他们的衣着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光鲜,他们的父母本身都是垃圾处理厂的临时工……

    小谷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尽管已经非常努力,但是想要与铁三沟通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此,聪明的女老师决定从苍蝇入手。她不断鼓励铁三饲养和观察苍蝇,并且作出相关的记录。久而久之,小谷和铁三竟然成了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有一天,附近一家食品厂遇到了难题,原来,这家工厂近期出现了很多苍蝇。无论大家怎样驱赶,苍蝇的数目都不见减少。后来,大家听说学校里有个研究苍蝇的老师(当然是误传),就转而到学校去邀请小谷芙美。

    在食品厂,铁三一眼就看出,加工厂内的苍蝇是家蝇。按照铁三的理解,加工厂内不可能出现大批家蝇。于是,他们走出工厂,在附近的田间地头,发现了几堆臭烘烘的粪堆,苍蝇就是从粪堆里飞出来的。工厂的难题解决了,铁三被媒体采访并成了小小的名人,小谷老师对铁三的教育也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上,就是《兔之眼》的主要情节。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更是一部事关儿童心灵和教育心理的小说。故事里的铁三是个自闭儿童,为了打开他的心扉,年轻的女老师从研究苍蝇入手,逐渐取得孩子的信任。最后,成为他的引路人和好朋友。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这个“工程”的独特之处在于,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这个“工程”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与感受。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能否赢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才是教育的核心秘密所在。

    “亲其师,信其道”,反之亦然。说到底,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更是一门爱的艺术。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