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方讲伤寒》--麻黄汤类方一

 允峯 2022-10-05 发布于黑龙江

大家好,今晚开始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麻黄汤类方。

在之前的课程当中,高珊珊老师运用恩师的“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桂枝汤类方的具体方证解析法及临床运用。在《汉传经方辨治学》六纲五证辨治系统理论基础之上,运用恩师刘志杰先生的“刘志杰方证解析法”分析解析方剂,并按照我们汉传的辨证理论去指导运用,疗效都会效如桴鼓的。恩师刘志杰老师曾言:“学经方没有捷径,要说捷径,那就是守住正确的,系统的辨证法则”。 任何一门学问,都必须先学法则,再学运用;正如同没有规矩,就画不成方圆。六纲为矩,五证为规,方证相应,药症相对,这就是汉传中医的辨证论治法则。目前打着汉传学术的盗版很多,请大家要清醒辨别。下面我们来温习下恩师“刘志杰方证解析法”这张表格:

大家平时课下可以拿任意方剂进行练习、参悟。接下来我们看看伤寒论中的麻黄类方

主要包括以下方剂:

麻黄汤(麻黄3 桂枝2 杏仁2 甘草1 )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麻黄4 杏仁1.5 甘草2 石膏8)
小青龙汤(麻黄3 桂枝3 半夏4 细辛3 干姜3 五味子2 甘草3 芍药3)
大青龙汤(麻黄6 桂枝2 杏仁1 生姜3 甘草2 大枣14 石膏4)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2 细辛2 附子1)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2 甘草2 附子1)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2 生姜2 杏仁1 甘草2 大枣12 赤小豆10 败酱3 连翘2)
麻黄升麻汤(麻黄8 升麻5 当归5 菖蒲3 桂枝1 白术1 干姜1 甘草1 茯苓1 知母3 黄芩3 石膏1 芍药1 天门冬1)
文蛤汤(麻黄3 生姜3 杏仁1.5 甘草3 大枣12 石膏5 文蛤5)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析麻黄汤

麻黄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下面我们用恩师刘志杰方证解析法分析麻黄汤:

三才解析:
阳性药:麻黄、桂枝、杏仁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无

四象解析
君:麻黄3两
臣:杏仁70枚、桂枝2两
佐:炙甘草1两
使:无

综合观察:
君:麻黄3两(温,除滞。辛,发散,苦,涌泻)
臣:杏仁70枚(温,除滞。辛,发散,苦,涌泻)
 桂枝2两(温,除滞。辛甘滋,发散养津液)
佐:炙甘草1两(甘平,滋津液,护胃气)
使:无

六纲:太阳外感伤寒,少阴外感伤寒
五证:滞证

病机:辛温发散,降逆护胃,既能攻表温表,又能温里降逆。专门发汗对治肌表受寒伴气机上逆诸症夹带胃气津液不足。

下面我们来汇总麻黄汤相关条文,总结出麻黄汤常见症状及体征: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方十七。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由麻黄汤条文汇总对治症状和体征:

常见症状:无汗、发热、恶风、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喘而胸满
常见体征:脉浮紧或 浮紧偏数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药症:

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杏仁均是辛温类药,辛,发散邪气,温能驱寒,合则辛温发散寒邪,对治五证中的凉滞证。佐以炙甘草固护胃气,养津液。

君药:麻黄 温 辛苦涩
《神农》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别录》五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不可多服、令人虚为麻黄汤麻黄对治症状。麻黄这味药,它辛能温散病邪,苦还能涌泻病邪,有明显的发汗解表作用,是“攻表”的猛将。它能把体内津液都发送到肌表去抗御外邪,西医研究表明麻黄能加速心脏泵血,加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它好比外敌入侵,国家迅速调动军队抵御外强。尤其是体温越高,则发汗力越强。凡是在表的一切病邪,包括风寒湿邪,气滞、水饮、血瘀等,麻黄都可以攻之,随汗而解。

麻黄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降逆止咳喘。无论是外感导致的咳喘,还是内有痰饮上逆导致的咳喘,它都可以解决。它的这个降逆作用同桂枝一样,是宣散邪气而降逆。好比高压锅直接解开气阀而减压一样

我们再说说麻黄先煎去沫的问题:伤寒论中几乎所有含有麻黄的方剂,都要中火先煎麻黄20分钟左右,然后去沫。这个去沫为的是把它的一些挥发油等去掉,不然,服了会心慌头晕等不适。但是因为麻黄质量或者剂量的差别,有些麻黄煎煮后泡沫很少,不一定会有明显的泡沫。但是先煎麻黄,强调麻黄煎煮时间久一些,方便其挥发油挥发。

运用麻黄注意事项:另外因为麻黄具有醒脑作用,服用后会兴奋交感神经,加速心脏节律,故而很多人服用了带有麻黄的方子,会出现失眠的现象,可以告知患者,尽量不要晚间服用。还有,老年人有前列腺疾病者,易出现小便不利的现象发生。

下面看臣药:治疗兼症、协同君药治疗主症

杏仁 温 微辛苦 温能去寒,微辛能发散,苦能涌泻。

《神农》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
《别录》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为杏仁在麻黄汤中所对治。
杏仁以带皮的,生苦杏仁疗效最佳。煎煮时可捣碎后煎煮方便药物析出。这味药苦味是非常明显的,故涌泻痰饮水湿而降逆的力度很大。所以很多气机上逆或者水饮上逆的咳喘,胸闷等他都能对治。譬如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因为他富含油脂,故也能润肠通便,譬如麻仁丸。在麻黄汤中,他主要是用于止咳逆上气,并辅助麻黄解肌。

臣药:桂枝 温 辛甘滋。 温能去寒,辛能发散,甘滋 补津液。
《神农》治伤寒中风,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别录》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伤寒中风,上气咳逆,利关节,温筋通脉为其在麻黄汤中具体运用。桂枝这味药高老师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给大家详细描述了,大家可以参看理解。它在麻黄汤中主要是协同麻黄与杏仁,加强解表和降逆的作用,还能养护胃气津液。同时,也通利关节,解决体痛问题。

佐药: 甘草 平 甘滋
《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甘草,伤寒论中多指炙甘草,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它。可以护胃气,养津液,调和诸药。

麻黄汤配伍方义:麻黄汤,是一个专门对治凉滞证的方子。身体肌表有邪气,那么攻表发汗是驱邪首先之路。攻表发汗,第一损伤的就是津液。君药麻黄解表发汗而降逆。臣药桂枝,帮助麻黄解表发汗降逆,杏仁帮助麻黄降逆,炙甘草,养胃气津液,补充津液的后备力量。

服药注意事项:

服药后,要盖上被子,微微发汗,和桂枝汤一样。不用喝粥助药力,因为麻黄本身有发汗的作用。不象桂枝汤,本身发汗作用不强,要喝热粥,助热发汗。禁忌呢,同桂枝汤。服法,也是和桂枝汤一样,不必分遍数,中病即止。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医案:

周某 女 39岁 2014-10-16
主诉:劳作汗出后受凉,感冒2天
病史简要:患者2天前外出劳作汗出当风后出现诸多感冒症状,药房自行购买抗病毒颗粒、重感冒灵片口服治疗乏效今日来诊。既往胆结石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刻诊:恶寒,怕风,身烫,无汗,周身酸痛乏力,鼻塞,喷嚏,流清鼻涕,头昏,咽痒,微咳,无痰。口略干,饮稍解渴,纳差, 闷油。小便色淡黄,大便可。
查体:右脉浮,左脉浮紧偏数 重按有力。舌稍红略齿痕 苔薄白。
血压118/82mmhg 体温38.7℃
心率88次/分 呼吸20次/分

诊断:  

六纲:表证 太阳外感伤寒 (四肢百骸皆属于表)
五证:凉滞证 夹杂轻微烦温证
凉滞证:怕冷,怕风,身烫,无汗,周身酸痛乏力,鼻塞,喷嚏,流清鼻涕,头昏,咽痒,微咳,脉浮紧有力偏数。 寒邪束表
轻微烦温证:口略干 饮稍解渴,小便淡黄,舌稍红。

处方:麻黄汤

生麻黄45先煎 桂枝30

炙甘草15 生苦杏仁30g 捣碎

一剂,10碗水(吃饭小碗)麻黄先煎20分钟去沫,再入余药共煎煮45分钟,剩3碗水,分4次服用。患者中午服药后给我打电话体温未降反升至39.2℃ ,细问患者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得知服药后未盖被发汗,嘱其再1/3量服药后盖被发汗,1小时后QQ问候其汗出体温降至38℃,其余症状明显缓解,嘱其减量频服,后反馈康复。

最后总结下今天的课程:

君:麻黄3两(温,除滞。辛,发散,苦,涌泻)
臣:杏仁70枚(温,除滞。辛,发散,苦,涌泻)
桂枝2两(温,除滞。辛甘滋,发散养津液)
佐:炙甘草1两(甘平,滋津液,护胃气)
使:无

六纲:太阳外感伤寒,少阴外感伤寒。
五证:滞证
病机:辛温发散,降逆护胃,既能攻表温表,又能温里降逆。专门发汗对治肌表受寒伴气机上逆诸症夹带胃气津液不足。

由麻黄汤条文汇总对治症状和体征:
常见症状:无汗、发热、恶风、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喘而胸满
常见体征:脉浮紧或 浮紧偏数

以上是今天的全部课程,有不足之处,忘大家指正。今天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讲老师简介:

李明国 ,中西医结合临床执业医师,师从汉传中医创始人刘志杰先生。毕业于四川省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士学位。先后在重庆新桥医院、重庆格林医院、重庆城南医院临床工作。现就职于重庆渝中区张医生诊所、重庆南岸区全顺诊所。善用汉传经方诊治妇科、男科、儿科以及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以及风湿、类风湿等骨关节病、皮肤疾病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