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鉴赏练习新编

 百城主人 2015-12-14

古诗鉴赏练习新编

柳州高中  韩建平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①此诗作于广德二年。时“安史之乱”甫平,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763)十月直捣长安,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北方民众又蒙战祸。②徂(cú),流逝

①诗题是“倦夜”(“倦”意即“疲倦”),但前三联似只写“夜”之景而不言己之“倦”。对此,你怎样理解?

                                                                                

②论者多认为,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作用。请简要分析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①前三联所写的凄清寂寞之景,是从诗人眼中见出的,这些景语体现的正是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伤时之情。

②末联既点明了诗人彻夜难寐的根本原因,统领了前三联内容;也直接抒发了诗人痛心于时局的动荡、慨叹于人民的乱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点明了主旨。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魑魅(chīmèi):传说山林中害人的妖怪。

①     第二联如何体现作者对李白的“怀”?

                                                                                

②     末联,作者想象李白“共冤魂语”,且“投诗赠汨罗”。这一联起到怎样的作用?

                                                                               

①急盼友人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知潇湘洞庭多风波险阻,故虑“江湖秋水多”

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以屈原比李白,意在说明:李白之品行诗才可与屈原比肩,李白之冤屈亦可与屈原共鸣。既颂扬李白的高洁品行和卓越诗才,也为李白的际遇鸣不平。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化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①裴迪,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好友。华子岗,蓝田辋川名胜之一,裴迪与王维曾在此互为唱和。②:干;干燥。

①古诗重炼字,讲求“一字落下,境界全出”之妙。本诗的后两句,各有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趣?

                                                                                  

①“侵”和“拂”。这两个字用拟人法,写活了云光和山色——它们追逐诗人足迹,轻拂诗人衣衫,似对诗人眷恋不舍。而这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由衷的喜爱和眷恋。

②寄情山水,醉心自然。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辛夷,木兰树的花

①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②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①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莺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明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②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是诗人人格的象征。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①外弟:表弟。司空曙、卢纶都在唐“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功力相匹,又是表兄弟。②见宿:在我家留宿。③业:家。④分:缘分。⑤蔡家亲:即表亲。

①“相反相生”是我国古代具有辩证色彩的艺术理念,如,动可衬静,暗可衬明。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实践这种理念的。

                                                                                

                                                                                

②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颇受论者称道,请简要说明此联受称道的理由。

                                                                               

                                                                                   

①前四句通过描写静夜、陋室、凄雨、黄叶、昏灯、白发等,写出诗人平日沉沦的生活——贫寒、寂寞、年老体衰,流露悲情。后四句写卢纶来访,于悲凉凄苦中见知心亲友,自是喜出望外。悲喜交感,一正一反,互相映衬,互相生发,意蕴深长。

②此联善用比喻:诗人以凄风冷雨中叶黄将陨之树来比喻风烛残年的自己,形象贴切,且饱含凄苦之情。此联善用景物烘托技法:凄风冷雨,老树黄叶,昏灯白头,营造出凄苦的环境气氛,寄寓了着悲凉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①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颇受论者称道,请简要说明此联受称道的两点理由。

一,上承上启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五、六句写赏玩忘归,是从这两句生发的。二,生动描绘了人物情态: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逸兴悠长。三,生动描绘了景物美态:“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明月清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生动又传神。(谈两点即可)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