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作文教学

 长青丽书吧 2015-12-14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句表达不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言。学生习作时,为何会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呢?这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生活素材的积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等有着莫大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综观文学史,大凡国内外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除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阅读书籍的嗜好。他们的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在写作领域雄视阔步,文采横溢,作品层出不穷,并有许多传世佳作。可见,要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从中吸取写作养分,激起情感,生发灵感,掌握写作文时所必需的知识、方法、语感,蓄积写作动力,以起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在此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拓宽阅读面

  小学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是有限的。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面是狭窄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

  首先,我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儿童作品。著名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主张“多读名著”。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优化学生的习作能力。儿童优秀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视为作文的典范,无论诗歌、寓言、漫画、谜语,里面蕴含的创新精神能触发学生的灵性,学生阅读完,会受益匪汪,或在选材上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上受到熏陶。

  再次,我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小学生周报》、《中国少年报》、《小火炬》、《小学生习作》等报纸刊物,浏览报纸、刊物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语文鲜活,表现手法多变,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就像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准备好一桶水、十桶水的道理一样,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也必须准备十篇、百篇文章在胸。有着良好阅读基础的同学,写作文时才会想象丰富,思路畅通,文思泉涌而出。

  二、 巩固阅读效果。

  阅读完一篇作品,如果不加巩固,学生很快就会遗忘掉,所以,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后,还让学生读写结合,以巩固阅读效果,提高知识水平。

  1 、朗读、背诵。 学生时期正是记忆力旺盛的时期,对于一些好的内容,既要让学生朗读,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更要将其中的好句、好段熟读乃至背诵,这样以后作文起来就会下笔如有神,并有助于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素质的综合培养。

  2 、写读后笔记 。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3 、借鉴仿写 。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在课内给予点拔,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根据少年的思维发展,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习作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化写作文的消极态度,变积极态度,除了要熟悉生活,认真观察,善于积累,还要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并将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那么当前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情境一定会得到改观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