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韩国的垃圾桶说起

 六谷斋 2015-12-14

(本文发表于《环球》杂志2015年第24期)

上个月去韩国江陵开会。在从仁川机场去江陵的高速公路途中,大巴在服务区停下休息。我下车后想放松下筋骨,无意间却发现旁边一线排开的六个垃圾桶,上面分别用韩文、英文、日文和中文标明类别:一般垃圾、易拉罐、纸张、玻璃瓶、塑料膜和塑料(当笔者回来时经过另一个服务区,同样发现了分成六类的垃圾桶)。

霎那间,我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在中国,我见过最细的垃圾分类,大概也就是三类(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以及其他),一般的是两个垃圾箱摆一块。而且,据我所知,在国内很多地方,所谓的垃圾分类实际上也就是摆设,很少有人真正按分类的垃圾箱去扔垃圾,环卫工人收集了也是不管类别,一股脑儿处理。

基于这样的经验,我也很怀疑韩国人是否真的做到了这样细致的垃圾分类处理,因此问了在一些韩国生活和工作的中国朋友。他们的回答是,确实如此。而且,韩国的垃圾袋都比较贵,意在促使人们少产生垃圾。还有一个让笔者意外的信息是;其实首尔街头很少有垃圾桶,因为实现垃圾排放收费制。但大家在街上都会很自觉地把自己产生的垃圾揣进兜里,然后回家处理掉。

我心里想,怪不得我两三年前也曾到首尔开会,就没注意到垃圾桶的事,原来是很少有垃圾桶啊!至于高速路服务区,各种生活垃圾众多,大概实在不是揣口袋所能解决的,就只能设置分类细致的垃圾桶了。

但垃圾桶的多少与所谓收费制又有什么具体关系呢?为了这篇文章,我特意又咨询在韩国的一位中国朋友。她说,根据韩国垃圾排放收费制,可回收的垃圾是不收费的,但排放不可回收的垃圾如厨余垃圾可是要收费的。如果违反有关分类的规定,罚款是100万韩币(约合人民币5500元)。一些人不愿意分类垃圾,又怕花钱,就把垃圾扔到路边垃圾箱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结果路边的垃圾箱的数量就大大减少了。

受累的是那些游客,他们只能把垃圾揣起来,然后回宾馆扔进垃圾桶。后来上网一查,据说为了方便游客,现在首尔的垃圾桶又多起来了……

不管如何,如此管理之下,韩国确实是显得比中国干净多了。笔者所居住的上海,应该说是中国城市中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刚从内陆调到上海工作之初,我就多次感叹上海城市要比内陆城市干净许多。但如果与首尔比起来,似乎还是有不少距离。

垃圾桶虽小,却反映出韩国人对待环境的细致之处。在大巴行驶过程中,可以从窗外看到周边农村景象:许多山坳、沟涧里面的地都被开发出来,土壤被梳理得整整齐齐;田地里收割完剩下的稻草,被用白色的包装物裹起来,整齐地排列着。作为对比,我的脑海里马上联想到了自己在农村老家看到的景象:许多土地被荒芜,特别是比较缺水的地里更是长满了野草;农田里的稻草则被堆起来,一把火烧掉……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地大物博,故可以如此粗放对待;韩国国小地狭,故不得不精细管理。道理确实如此,但进一步看看周边被污染的环境,从充满雾霾的天空,到或脏或干的河流,再到被开度开采的地下水,中国真的还有粗放对待的本钱么?即使有如此本钱,面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地与周边环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这片养育自己的热土好好对待?

我相信,愿意善待环境的人是有的,问题是整体的公民素质以及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韩国的垃圾桶之所以管理得好,不但因为有峻法,也因为有整个社会与公民的自觉性在里面。没有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再强大的政府可能也管理不好一个垃圾桶。曾看到一些国内的民意调查,说绝大部分人赞成垃圾分类。我想政府也是愿意做的,街道环境好了,政府的脸上也好看。但在中国为什么就是做不到,或做得不好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在公民素质与政府的施政能力之间实现良性循环。有的人或许仍不自觉分类投放垃圾,而政府一时间又缺乏有效的引导与治理,结果更多的人看到垃圾没有被有效分类后,也就产生了我分类投放也白搭的心理,结果导致政府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最终以致不可能。

我一方面赞叹韩国的管理制度,但又一方面怀疑如移植到中国是否可以。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为何有异,水土不同也。如果整体国民素质没有达到韩国的水平,如果政府的管理效能与力度没有达到韩国的水平,垃圾分类再细致,路边的垃圾桶再多,也不过是摆设而已。

改变这种水土环境,我们准备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