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自然课教学的方法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5-12-14
小学自然课的特点是知识丰富,内容广泛,它综合了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及生理卫生等各门学科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所以说,自然课的教学是进行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一些自然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美丽的大自然在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激发不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就急于传授知识,这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态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形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趣的问题,把学生思想引入优美的大自然环境中,使他们自由驰骋,激发起回忆和联想,才能达到低年级自然课的教学目的。例如第一册自然的绪论课《美丽的大自然》是小学自然课的入门导课,教学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通过大自然挂图,介绍大自然中美丽的风光,各种动植物;以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指出:“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里伪什么天会下雨伪什么会打雷、闪电?月亮上有什么汰阳离我们有多远……?’檄发学生产生学习自然课的强烈的求知欲,仿佛把学生带到自然界里一样,紧接着指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在今后的自然课上我们会逐渐地学到,通过这样的情境,启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关注和热爱,引起学生探索研究自然事物的兴趣和欲望。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给课堂教学增添趣味性,使学生在心情愉快中进行学习,激发他们对学习大自然的憧憬、想往和留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植物的果实》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果实,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果实的外形特征,并对一些有争议的果实,如花生、核桃等展开讨论,创设了一个有趣的课堂学习情境,这样不仅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按心理学的原理,儿童第一印象的作用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它比以后得到的信息易于形成强烈的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也就是重视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求知欲,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启发诱导学生学好自然课的重要一步。

第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实验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客观性和直观性。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在发展变化的时期,形象思维在他们的认识心理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自然课中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操作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对自然过程获得鲜明、生动、形象、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磁铁游戏》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拿两根条形磁铁,把不同颜色的一端放在一起,让两个学生把它们拉开,学生感到很费劲,学生说:'’拉不开,它们吸在一起啦!接着,我把相同的一端,让两个学生把它们对在一起,结果费了很大的劲也对不到一起。此时,学生表现出很惊奇的样子。第二个实验是拿一把铁钉放在一块纸板上面,用磁铁在纸板下面来回拉动,结果铁钉就在纸板上来回跳动,此时学生就更感到新奇。

做完实验,学生都看着我。期待着我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关键的时刻,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然第十三课《磁铁和游戏》。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实物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演示的方式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设计。例如,教学《金鱼》、《青蛙》两课时,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实地观察动物的外形和身体构造。再让学生有次序地说出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它们的生活习性,课堂上有了实物体,看得见,摸得着,增强了直观性,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就调动起来了,掌握的知识也就比较牢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第四,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变化教学方法。通过语言、板书、动作、示范等方法,增加教学知识的趣味性。当然,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事,这需要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就是三备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总之,在小学自然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提高自然教学质量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王振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