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0
美读时光
不管你化不化妆,你一定有这样的感觉:现实生活中的大浓妆总让人联想到杀马特或是失足妇女,总之不会带来很高贵的体验。 化妆的女孩子们一般都要追求“裸妆”效果——看不出来我化妆了的妆才是好妆! 男人就更不用说了,女生涂个大红唇他们就觉得妆太浓,要是自家女朋友,绝对少不了一番数落。 其实,关于化妆的争议,从17世纪就开始了! “我发现女性已经开始化妆,这在以前是件最可耻的事情,只有妓女才这么做。”——1654年的英国。 英国内战之后进入复辟时期,整个氛围从严肃走向享乐主义和宫廷气息,皇室成员、臣子、男女演员都开始加入化妆的行列。 不过那时候的人其实真不怎么清楚自己长啥样,因为那时候连镜子都没有,只能用水或者是抛光过的金属(比如勺子背之类的)勉强看看。 大家都懂的,这种方式照出来的自己一般比较好看,自带模糊滤镜——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那些让本人特别满意的肖像画,看起来都很抽象。因为看不清脸的前提下,只好标榜首饰配饰衣服华贵气质非凡什么的了。 贵族女士每天都有女仆帮她们把皮肤刷白,僵硬华丽而又庄严,代表着她们的血统和权力。苍白的肤色被贵族追捧,是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才会被晒成黑炭。 不过胭脂也在17世纪就出现了,红润的脸色和大红唇一度很流行。争议就此开始:清教徒觉得化妆品是“腐败”,化妆的女人不过就是“盖着白色和红色的粪堆”…… 妆容一浓,反对的声音就都冒出来了。英国国会甚至提出“反对女性化妆,使用黑色痘贴和穿着不正经衣服等罪恶之法案”,虽然没真正通过,但是足见此中恶意。 总之,腮红和红唇在那个时候是不受欢迎的,被认为不庄重。 说完粉底腮红口红就不得不说说痘贴这种反人类的东西。把红色的痘痘贴成黑色的痘贴到底有什么意义啦! 但是痘贴在那个时候,可是比看相还复杂的艺术,形状和位置都有一整套含义。 比如一位知名的辉格党员萝莎琳德很不幸地天生在额头上属于托利党那边有颗美丽的痣,而且十分醒目,因此让很多人误判过她的政治立场。 说到这个,杀人狂魔汉尼拔就深谙此道,熟知不同痣的位置代表什么意义。 到了18世纪,男人们渐渐能够接受自己的太太化妆了,也不会抱怨她们看起来像妓女。 有一位特别开明的男性叹道:“哎呀,比起自信睿智而发出的火光,羞怯而泛红的脸颊实在要有吸引力多了。 只不过,无论在哪个时代,妆化的太浓太过,总是暗示着性方面的放荡。 那个时代一部有名的小说里写道:“眼皮涂了令人讶异又尴尬的绿色,晶莹还带些油亮。难道现在只要还没结婚,就得弄成这样?这也太辛苦了。” 看到这里,我以为化妆的趋势将走向淡妆,而且男人对女人化妆的接受度会变高,再慢慢演变成今天这样化妆会成为一种职场礼仪一种生活选择一门手艺一种技巧,然而…… 18世纪,化妆成了男人的专利!香水、假发、战痘、精油……那专业架势可一点也不输给女人。 好在,18世纪末一个有影响力的大V跟大家说:要man一点,不能再喷香水和涂脂抹粉了!咱还是做回糙汉子吧。 之后,女性化妆终于不再和站街女联系在一起了,但是过分浓艳的妆还是不被推崇的,进入了一种“说不清哪里不好,但就是淡点好”的状态,延续至今。 大概是那么多年的潜移默化和文化观念的演变,让大浓妆在今天仍然不会用于日常,大家越发追求自然和适度的效果。 仔细想想这就是人类文化现在的样子啊,适度自然不做作。 在所有历史中,人类生活的历史是最有趣的——这种历史可以让时光倒流,让死者复活。 对于人类这么渺小的生物来说,没有什么是小到不重要的,正是透过研究这些小东西,才能得到大知识,勾勒出整个社会最大、影响最广、最具革命性的改变。 为什么冲水马桶要花200年才开始流行?为什么不认识的人可以睡同一张床?为什么有钱人怕水果? 为什么有人说:看一个男人是否值得嫁,就看他冰箱里的固体是不是比液体多? 自家的任何一个物品背后其实都隐藏着重要的故事。在下面这本书里,你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它们会帮助你,定义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