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茬土壤恶化造成的弱棵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专业化、分区化越来越明显,重茬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病原菌及有毒物质积累、盐渍化等越来越严重,土壤条件恶化,成为困扰棚室蔬菜生产的最大难题,突出表现即为蔬菜棵子弱,病虫害多。土壤问题是近年来蔬菜棵子越来越弱的关键所在,想要解决弱棵问题,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改土是最基础的要求,是以后一切管理改进的前提。 土壤恶化的表现不一样,其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也存在不同,下面我们就来分类解释一下。 土壤板结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有机质匮乏,物理性质恶化,土壤尤其是表层板结变硬,浇水后黏,干后裂,土壤透气性非常差,气体交换不畅,容易造成土壤中二氧化碳积累,氧气不足,阻碍蔬菜根系的正常生长,蔬菜长势衰弱。一句话,土壤板结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于“土壤透气性差”,解决措施应围绕改善土壤透气性来进行。 针对性解决措施: (1)底肥:减复合肥,增秸秆、生物菌肥 当前,大棚土壤中并不缺肥,尤其是老棚中,氮磷钾含量超标严重。土壤板结的大棚要减少甚至不用化学肥料,增加秸秆、生物菌肥用量,迅速增加土壤有机质,可有效减轻土壤板结。 推荐底肥方案:每亩用禽畜粪肥(干)2500-4000公斤,秸秆2000-3000公斤,钙镁磷肥100公斤(或石灰100公斤、硫酸镁50公斤),硼砂1公斤,硫酸亚铁、硫酸锌各2公斤。有机肥、化肥全部撒入棚内,微肥可配成水溶液后喷洒到有机肥上,同时喷洒促进腐熟的生物菌肥,如肥力高、菌养多多等,深翻地、起垄、浇水、盖地膜,高温闷棚,持续15-20天,既可以促进有机肥腐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又可以杀灭土壤病原菌、虫卵、杂草等。 (2)追肥:增加腐植酸、甲壳素等 目前,市场上能改良土壤透气性的冲施肥产品也有不少,主要是腐植酸类产品,此外甲壳素、海藻酸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菜农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产品。 推荐追肥方案:全水溶性肥料补充营养,每亩用5-8公斤即可。间隔冲施特优根(优质腐植酸)、复合生物菌肥等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改善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土壤板结问题。 (3)改进地膜覆盖方式 前些年,很多菜农选择全棚覆盖地膜,以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但经过实践,这种方法并不合理,关键是其影响了土壤与空气的接触,加重了土壤气体交换的难度。建议菜农采取种植行起拱覆盖地膜,操作行铺撒作物秸秆的方法。 (4)改进浇水方法 采取微灌设施,可使浇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大大减轻,避免土壤表层板结。需要注意的是微灌用水量的控制,很多新安装微灌的菜农,看不到地表有水就认为没浇够水,结果用水量过大,影响蔬菜生长。建议菜农根据浇水时间控制降水量,保证水分渗透到地下25厘米即可,过犹不及。 盐渍化是大棚土壤恶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直观表现就是土壤表层变成绿色,严重的甚至出现红、白色盐霜,主要是土壤中盐分不断积累造成的,包括钾、钠等阳离子以及硫酸根、磷酸根、氯离子等阴离子。其中,钾离子超标主要是菜农连续冲施高钾肥,养分积累造成的;钠离子超标则主要是大量施用含盐量较高的禽畜粪肥造成的;硫酸根、磷酸根、氯离子主要是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的。土壤盐渍化加重,会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破坏,根系吸收水分困难,根不好,棵子能旺才怪了呢! 针对性解决措施: (1)夏季撤棚膜、勤浇大水淋洗 在盐渍化严重的大棚中,蔬菜换茬时应及时将棚膜撤掉,接受雨水或进行大量灌水,形成3-5厘米深的积水,可使土壤中过多的盐分随水下渗或流出,降低土壤中的盐分。 (2)种植喜肥作物吸盐 夏季歇茬期较长的地方,可种植吸肥能力较强、具有解磷解钾作用的菠菜、玉米等,既可以作为绿肥翻入土壤,缓解盐害,也可以采收增加收入。 (3)调整底肥配比 实际上,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大都是我们施用的肥料,如钾、磷酸根、硫酸根等,都是蔬菜生长需要的养分,只不过用量过大造成了土壤盐渍化。盐渍化的大棚土壤,底肥配比中应避免施用普通氮磷钾复合肥,减少含盐量较高的禽畜粪肥用量,增加秸秆、绿肥及生物菌肥的施用,不仅避免了盐离子的继续投入,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盐分的吸附作用,减轻盐害。 (4)合理追肥 土壤盐离子的不断积累,更多来自于不合理的追肥。寿光市土壤肥料测试与检测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大棚土壤中钾肥含量超标严重,有些棚内土壤钾含量甚至超过2000毫克千克,是正常丰富标准的五倍以上。而这都源自于结果期高钾肥的大量施用。 追肥要考虑底肥配比和蔬菜生长需要,一般来说,底肥中粪肥用量多,氮磷肥丰富,蔬菜生长前期追肥应以高钾肥为主。随着蔬菜生长,底肥中的氮肥损耗很快,应逐渐转变为氮钾平衡型肥料,结果后期则应以氮钾平衡和高氮肥为主。每次每亩冲施4-8公斤即可,过量只会造成浪费。 每种蔬菜对不同养分的偏好是不一样的,有的蔬菜钾肥需求量大,有的氮肥需求量大,有的对硼肥、锌肥等某种微量元素较为敏感……而长期种植单一作物,重茬会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逐步失衡,这也是导致近年来生理性病害高发的主要因素。如缺钙导致茄果类脐腐病、瓜类蔬菜生长前期烂龙头等,缺镁导致茄果类蔬菜中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缺铁导致顶部新叶黄化等问题。 应对重茬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要从两方面来应对解决: (1)合理轮作 有条件的地区,蔬菜栽培应注意合理轮作,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等轮换种植,可缓解重茬导致的养分失衡状况。 (2)合理施肥 若轮作难以进行,则应根据种植的蔬菜种类合理调配施肥比例。菜农应先了解所种蔬菜的养分需求量,如西红柿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约为1:0.2:1.7,辣椒需求比例为1:0.2:1.2,茄子需求比例为1:0.25:1.8,黄瓜需求比例为1∶0.4∶1.3……根据不同蔬菜对养分的需求和养分吸收的不同特点,确定合理的底肥和追肥配比。 底肥应以养分全、肥效持久、改良土壤的有机肥为主,如禽畜粪肥、作物秸秆、沼渣等,配合适量钙、镁及铁、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中微量元素的补充需要特别注意。追肥则应根据底肥和蔬菜生长阶段合理调控。 重茬土壤病原菌、自毒物质不断积累,是导致蔬菜根部病害多发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多发的西红柿、黄瓜、辣椒等死棵严重,都是由于根部病害多发引起的。若土壤中病原菌少,自毒物质少,即使根系较弱,也不会出现大量死棵,造成毁灭性损失。 针对性解决措施:
(1)歇茬期进行土壤处理 要根据大棚根部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确定合理的土壤处理策略。 一是根部病害较轻的大棚:高温闷棚+补施生物菌肥。 高温闷棚是夏季歇茬期处理土壤的有效手段,对病原菌、杂草、线虫等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还可促进蔬菜自毒物质的分解,降低自毒物质含量,建议菜农年年应用。可在撒入粪肥、秸秆等底肥后,喷洒生物菌肥,立即翻地,起垄,覆盖地膜,浇水,然后修补棚膜,关闭通风口开始高温闷棚,持续15-20天,连续晴天需在7天以上,可保证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促进有机肥腐熟,改良土壤。经过处理的土壤,有益菌和有害菌都被杀灭,土壤微生物处于空白状态,若苗子根系带有病菌,条件适宜很可能在短期内暴发病害,造成严重为害,这也是很多菜农已经处理土壤,却仍然死棵严重的主要因素。菜农在定植前增施生物菌肥,可提前占据土壤空间,避免病原菌侵染,快速分解有害物质,有效防病促根。 二是根部病害发生严重的大棚:土壤处理剂闷棚+补施生物菌肥 根部病害严重的大棚,单纯依靠高温闷棚,效果难以保证,菜农可选择石灰氮、棉隆等土壤处理剂,根据厂家推荐技术的要求严格执行,灭菌杀虫效果更好。土壤处理后,也要及时补充生物菌肥,并在定植时穴施药剂,定植后灌根防病,确保根部病害不会发生。 (2)抓好定植前后管理 定植前后是根部病虫害侵染发病的第一个高峰,尤其是辣椒、西红柿等,定植后常出现死棵、线虫侵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 一是注意定植操作,减轻根系受伤,为根系扩展创造良好环境。先捏穴盘底部后取苗,避免造成根系严重受伤。蔬菜产量高,养分需求量大,自然对土壤中氧气需求更多,对土壤透气性要求更高,定植以浅栽为宜,露坨为好。定植苗应在浇水水线以上或选择微灌设施,避免病原菌随水快速传播。春夏地温不断提升,畦栽、起垄均可;秋冬地温不断降低,最好选择起垄定植,覆盖透明地膜,便于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透气性。定植后注意控水划锄,晚覆盖地膜,促根深扎。 二是增施生物菌肥,严重的灌根防病。定植时穴施生物菌肥,定植后随水冲施生物菌肥,不断补充有益微生物,可保持土壤中有害菌没有增殖条件,减少病害发生,促进根系健壮,调控植株生长,是培育健壮秧苗的重要措施。若往年棚内根部病害、线虫等发生严重,除土壤处理外,还要加强苗期防治。缓苗水后,根系开始向外扩展,此时可选择对应性的药剂灌根,杀灭根系周围的病菌、线虫,避免苗期染病,配合冲施生物菌肥,抑制全棚土壤中的病菌传播侵染,效果良好。除生物菌肥外,还可在苗期冲施甲壳素、海藻酸等,对促进有益微生物增殖、根系健康生长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来源:北方蔬菜报 作者:刘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