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
以上为宋代原方的配制和煎服法。近代医家则常将本方改为汤剂煎服。 本方主治上中二焦火热炽盛而出现的烦躁口渴、目红面赤、胸膈烦热、唇焦干裂、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身热出汗、鼻齿衄血、小儿热惊瘛疭、舌苔黄褐、脉数有力等症。 方中以连翘、芩、栀、竹叶、薄荷,升散清宣于上焦,并寓”火郁发之”的精神,火郁又可生毒,连、芩兼能解毒。以大黄、芒硝等斩将夺关、猛利推荡之品,泻其中焦火热,使上下升降通利,胸膈之热自清。因芒硝、大黄之力猛,恐其下降太速,膈热未能彻除,故又取甘草、蜂蜜之甘味以缓之,籍缓行而把上中二焦之火热彻底清利。本方的组织,非常符合《内经》所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的治则。 我常用此方去芒硝加生地15克、元参15克、射干10克、板蓝根10克,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初起兼有表证者,不用生地,再加荆芥10克、银花12克。大便干秘,数日不行者,仍可用芒硝。每取良效。 治疗上焦毒火炽盛而见牙痛齿衄、口疮赤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红肿、颈淋巴结或颌下腺肿大压痛者,我常用本方加元参20克、生地20克、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板兰根10克、银花15克、生牡蛎15克,大便不秘结者去芒硝。效果良好。 本方加菖蒲、远志、青黛、板蓝根、全蝎,也可用于治疗中风、肝胃火盛、神蒙舌謇、半身不遂、大便秘结的患者。 凉膈散实为仲景方调胃承气汤加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等变化而成,可见所谓时方者,常为经方变化而来,不可认为凉膈散仅为宣通肠胃的时方而轻视之,尤其是本方对《内经》大旨的运用,非常贴切,更值得深思。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4.中医临床医案研读》